㈠ 消防知識之火災宣傳欄內容有哪些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一門集材料學、工程力學、自動控制技術的交叉內性學科,教學以培養多學容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基礎,進行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本專業是國內唯一的焊接專業,學生經培訓考試合格後,還可獲得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IWE)。
㈡ 關於火災的真實事例最好是關於學生的還要他的名字怎樣發生火災和怎樣面對分可以加高
1 廣西融安一賓館因亂扔煙頭引起火災
1月16日下午,融安一賓館店主的兒子吸煙後亂扔煙頭,不慎引燃一客房,幸而被服務員及時發現,馬上通知店主家人及消防隊奮力撲救,方未釀成更大慘禍。當天下午4時40分,大隊值班室接到電話報警,稱位於融安縣城河東繁華地段中心賓館四樓客房發生火災。接到報警後,大隊迅速出動2台消防車及12名官兵趕赴火災現場。到場時,賓館四樓疏散走道已濃煙彌漫。大隊指揮員通過火情偵察,起火部位是位於走道中部413房間,客人均已安全離開,沒有被困人員。僅十多分鍾,大火就被撲滅,但是房內的彩電、空調、音響等物品全部被毀。
2 1998年5月5日 17時48分,玉泉營環島傢具城發生火災。大火燒毀傢具城23000平方米的鋼結構建築及348個廠家的展銷傢具,直接經濟損失20877710元。火災原因為電鈴線圈過熱引燃線圈外部的牛皮紙、塑料布及後蓋、底座後,落在下部的沙發上蔓延成災。
3 1998年10月27日 19時28分,北京居然之家家居廣場發生火災,過火面積6000平方米,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這起火災是因為北京黎航裝飾公司負責人張某在明知河南來京務工人員梁某、馬某沒有電(氣)焊工本的情況下,還強令梁某違章冒險進行電焊施工,導致焊接過程中熾熱的熔珠引燃周圍的布料,造成嚴重的後果。
央視大樓火災:2010年2月9日晚20時27分,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文化中心發生火災,起火時大樓尚在建設中,火災起因是違規燃放煙花爆竹,在此次火災事故中共造成了一死七傷。
二、上海教師大樓火災:2010年11月15日14時15分許,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728號一幢28層的教師公寓發生重大火災,已有58人因火災死亡。70多人受重傷。工人焊接時引燃某種易燃物所致。
三、福州台江數十戶遭遇火災:2010年11月21日晚9點50左右,福州台江發生大火,地點位於台江醫院後面的中選社區,由於該社區主要為木屋結構,大火燃燒了一個小時,火勢仍然非常猛烈,在消防官兵的努力下,火勢被控制。
四、吉林市商業大廈火災事故:2010年11月5日9時15分許,吉林市船營區琿春街商業大廈發生火災。該商廈為五層建築,面積約2.9萬平方米,經消防部門初步判斷起火點在一樓。火災導致19人死亡,另有1人失蹤,28人受傷。事故原因是因電路老化短路所致。
五、沈陽市鐵西區萬達廣場售樓處火災:2010年8月28日14時54分,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萬達廣場售樓處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7人受傷。火災發生後,由於售樓處銷售大廳內放置大量宣傳用展板和條幅等易燃物品,致使火災迅速蔓延。同時沙盤材質為易燃材料,燃燒後釋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氣體並在短時間內封鎖出口。售樓處是一個玻璃幕牆封閉的建築,無窗戶和戶外樓梯,濃煙封鎖樓梯後,二樓人員無法逃生,導致傷亡擴大。事故暴露出該單位違規使用易燃可燃裝飾裝修材料、建築消防設施不完善等突出問題。
被困電梯 鞋子報警
"五一"長假前一天的下午4時50分,12歲的阿強急急忙忙從學校趕出來到媽媽單位去找媽媽,此時單位大廳無人,阿強上到一樓的電梯上捺下上鍵入樓,可是剛到五樓與四樓中間處電梯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單位提前半個小時下班,4:40分大樓已空無一人,電工違反規程拉閘停電。此時,阿強在漆黑的電梯里沒有一絲光亮,阿強大喊一陣可無人理會,不管阿強在電梯里怎麼折騰根本無人聽見,一個小時過去了,阿強覺得精疲力竭,但他還是不停地喊叫,他的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晚8時許,媽媽、爸爸還不見強強回來,急得團團轉,哪兒都找了,到單位找時看門兒的師付說沒看見阿強來過。就這樣阿強一直折騰著,一會敲門,一會喊叫,但都無濟於事。後來阿強很冷靜,他知道單位這一休息就是七天,如果自己不想辦法求生只能坐以待斃,阿強忍受了極度的飢渴、悶熱之苦。他的身上只有一個書包,文具盒是軟塑料的,那天他也沒帶手錶,不知是什麼時間,在這些不利因素下,阿強決定細心聽外面動靜,企盼著有人上樓或看門老爺爺早晨清掃時發求救信號。拿什麼發信號,阿強把自己皮底帶釘子的鞋脫了下來,擬定了好幾個方案。次日晨五時許阿強細聽像似有人拎水捅拖地的聲音,阿強樂壞了,急忙用兩只鞋敲打電梯的鋼板處,擊打出了鼓點的頻率來,這時在四樓拖地的看門兒的爺爺覺得奇怪,但沒相信電梯里會有人,老爺爺走進5樓時還有這個鼓點的擊打,老爺爺斷定樓梯里有人,馬上跑下樓去報告保衛科值班員。20分鍾後,單位的領導、保衛幹部、消防人員、電工等人趕到,消防人員向電梯喊話,並靜靜地聽,有撕啞的迴音,單位領導決定立即啟動電梯,阿強得救。
㈢ 最近幾年的火災事跡例100字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27日通報山東壽光「11·16」重大火災事故。據調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龍源食品有限公司保鮮恆溫庫內沿牆敷設的製冷風機供電線路接頭過熱短路,引燃牆面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引發火災。
2014年11月16日,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裴嶺村龍源食品有限公司發生火災,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傷,過火面積5000平方米。
據初步分析,該起火災暴露出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違法違規生產經營,生產廠房未經正規設計、未向有關部門申報驗收。二是消防安全隱患突出。違規使用不合格保溫材料,電器線路敷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三是單位安全宣傳培訓教育不到位,未對從業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教育。四是應急管理缺失,無預案、無演練。
近年來,勞動密集型企業重特大火災事故時有發生,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國務院安委辦要求嚴格落實各方主體責任,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火災防控能力。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加大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加強應急管理,提高企業員工應急處置能力。
2012年9月5日,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一煙花廠發生火災並引發爆炸,造成40人死亡,70餘人受傷。
2013年2月27日,加爾各答市一市場發生火災,造成至少13人死亡。
2013年12月28日,安得拉邦境內再度發生列車著火事故,造成至少23人死亡,多人受傷。
2014年5月3日,印度中央邦一家鞭炮廠發生火災,造成15人死亡。
2014年6月27日,安得拉邦一國有煤氣公司的輸氣管道發生爆炸引發大火,造成至少14人死亡,15人受重傷。
2016年1月1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處工人宿舍發生火災,造成至少10人死亡。
㈣ 近十年的森林火災案例有什麼啊急急 謝謝
案例一:
邵武市水北鎮龍斗村
「2•14」火災案例
一、案例摘要
2004年2月14日,邵武市水北鎮龍斗村下廠組大窠山場,因農民在菜地燒雜草引發森林火災,造成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受害森林面積27.5公頃,火災延燒19小時,撲火直接費用2.6萬元。
二、火災情況介紹
2004年2月14日11時40分,因龍斗村下廠組村民彭移康為防田鼠損壞雪花豆苗,擅自點燒菜地邊的蘆葦,點燃後未採取防範措施,就離開豆田回家吃飯,結果火頭越過公路和鐵路,引發森林火災。中午約12時,村民戴雪英發現山上有火,立即報告村黨支部書記馮開雲。馮開雲當即組織村民趕赴火場撲救。
(一)火場概況
火災地76林班(從77林班燒入)的山形,為三面環山夾一小草塘溝,谷底寬10米,溝底寬僅2—3米,為東南坡向,坡長100米,傷亡事故地點在山坡下部,離坡底僅20米,山勢陡峭,平均坡度達35o,富屯溪河道彎拐處直對該山坡,處於迎風口。該山場為2000年造杉木、馬尾松混交人工未成林地,3年未撫育,林內生長著3米高的五節芒、2米高的芒萁骨和部分繼木類的小雜灌,雜草復蓋度達95%。正是由於坡陡、溝窄、易燃物相對集中的特點,構成了易發生高強度林火的環境條件。
當天天氣,風向西北風,風力1—2級,氣溫-0.6℃—23.1℃,濕度20%,無降雨,火險等級5級。
(二)火災發展過程及分析
14日12:20時左右,接龍斗村黨支部書記馮開雲電話後,護林員何國良立即叫上自家的三個兄弟及村民林泉水等16人,乘上村民尤建軍的小四輪農用車,趕到起火的山邊准備開出火路阻止火勢蔓延。約12:40許山場過火面積已達100畝,有12位村民就直接進入火點,到達下廠組飲水源頭處,分成二路,一路10人在水源旁離火頭只有20米左右距離沿正北方向的小山脊往上開火路,另一路4人在火源右側沿飲水溝往東北方向開火路。開了2—3分鍾,發現火場刮西北山谷風,並伴有3—4級的旋風,火勢兇猛,能見度低。何國良叫大家趕快撤退,何國勝等4人往山坡的右側東北方向生態公益林內跑去,安全脫險。而何國良等10人先往山坡東北方向,然後折回朝西北方向山頂跑,跑出不遠即被山頂往下燃燒的大火擋住了去路,因山勢陡峭、山路難行、火勢旺,加之當時火場氣溫達21℃,風速達2—3米/秒,河風和山谷風對流形成旋風,山坡上濃煙夾著灰塵四起,能見度極低,10名撲火人員當時迷失了方向,被包圍在火海中。何國良、何國水兩兄弟跑在最後,因滑倒滾下山,趴在離事故現場僅8米左右的小水溝中,僥幸逃生。其餘8人驚慌中無法分辯方向,在大火中被濃煙熏嗆,窒息後被高溫烤灼而死。整個火燒過程僅有20分鍾。這是一起快速高強度的上山地表火,導致人傷亡的實例。
三、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從這起火災發生來看,起火點在老316國道邊河灘上的菜地,316國道上邊依次是農田、鐵路、山林,路邊和田埂的雜草高又密,極易燃燒。從肇事者點燃雜草延燒到山場大約要1小時,而且起火點離村莊不遠,視野開闊,理應及時發現,但直到林火越過公路、鐵路燒上山後才有人報警。說明了有些地方,對林區群眾的宣傳有死角,野外火源管理責任不落實,特別是上午11:00或下午4:00後農民收工前這一段時間,是農事用火高峰時段,護林員和管護責任人均不在位,管理上出現了真空,從而釀成了大災。
從撲救人員死亡來看,村民到達火場後,在沒有認真觀察火勢、火場氣象、植被等情況下,倉促進入林地去開設防火隔離帶,選擇進入火場的線路不合理,開設隔離帶位置不正確,攜帶撲火工具簡陋,撲火人員無安全保護裝備以及避險逃生自救能力差,遇到險情驚慌失措,盲目逃生導致悲劇的發生。
(二)需要吸取的幾點教訓
造成此次事故雖有山形地勢陡、林內植被較復雜和高強度上山火等客觀因素外,還與村級指揮員素質不高有著密切相關,教訓也是很深的:
1、必須加強撲救安全宣傳教育,強化火源管理。森林防火預防必須從宣傳教育入手,野外安全用火要做到家喻戶曉,才能消除火災隱患。
2、應當強化森林火災撲救指揮員和撲火隊隊員培訓。對基層各級撲火指揮員、撲火隊隊長和森林防火專職幹部進行系統的防火專業知識和安全撲火知識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指揮水平。要加強基層撲火隊員安全知識教育和遇險逃生自救能力的訓練,確保撲救人員安全。
3、要加強火場撲救組織指揮。火災初發階段、火勢不大、地形條件比較有利時,可自發組織有撲火經驗的群眾撲救。但當火勢大、火線長、地形險要、氣象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必須嚴格按照預案的要求,由縣、鄉(鎮)組織專業、半專業隊伍進行撲救。
4、撲火隊員應配備相應的安全保護用品,如火災救生罩、濕毛巾、水壺、火柴等。一旦有危險,則可自救逃生。
案例二:
德化縣上涌鎮「2.28」森林火災案例
一、案例摘要
2004年2月28日,福建省德化縣上涌鎮下涌村葫蘆坂山場,因針式絕緣子脫離高壓電桿橫桿,產生碰擊引發森林火災,造成4人死亡。
二、火災情況
2004年2月28日11時30分左右,在上涌鎮下涌村做工的陳卿生等五人發現對面山林起火。由於山高林密,雜草叢生,再加上冬季霜凍,草木枯死,又適逢久旱無雨,火借風勢,迅速向四處蔓延。鎮政府接到報告後,立即組織鎮幹部及鎮應急分隊實施撲救,同時向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縣五套班子領導也迅速趕赴火場,組織1000多人參與撲救。
(一)火場概況
過火地的地形:地處中山,海拔750--991米,呈三面環山的雞爪形,山勢陡峭,起伏大,溝谷與山脈明顯。
起火處坡向:西,海拔865米,坡位:中,坡長100米,坡度40°。山脈走向:自東向西。起火後,火勢主要由東、西兩個方向蔓延。
人員傷亡處:地形呈葫蘆狀,海拔750--962米,山勢陡峭,坡度30--45°,葫內有5個山脈自高而下插入葫底(形成第二窄處)。林分茂盛,林冠下及林間空地雜草叢生,高度1--2米,蓋度90%以上,火勢自谷口(南)左邊向內蔓延到第二窄處,一股強風自南向北貫入形成多個火頭蔓延,
28日天氣晴,日最高氣溫23.5度,最低氣溫9度,風向較多為偏南風,平均風力2--3級,相對濕度76%,森林火險等級4級。據向九仙山氣象台了解,中午期間,上涌地區,風力達到6-7級。
(二)火災發展過程的分析
28日中午12:00左右,趕往山上救火的上涌鎮幹部、民兵到達火場後,上涌鎮黨委副書記林建權與副鎮長孫義仲帶領一組撲火人員到葫蘆坂山場負責開辟防火隔離帶。葫蘆坂山場因其形狀象葫蘆形山凹而得名。海拔高度860米左右,林內植被多為蘆葦、五節芒蓋度達90%。當時山凹小氣候形成一股螺旋風,風速達45公里/小時,林火向北延燒。撲救人員行走路線也是由北向西北再向北前進。南北山頭相隔300多米,按正常速度計算,火勢蔓延過來至少要半個小時,但當日風力太大,風向突然轉變,由刮北風轉為刮東南風,造成葫蘆坂山腳下東邊火勢很旺,而且越過第一道防火隔離帶往西北方向延燒,南邊的火也往西北方向燒了過來,火苗從一個山頭刮到了另一個山頭,該組人員頓時被大火包圍住。有五名救火人員在國寶鄉人大主席曾上訓同志的帶領下迅速跑到一塊墓地,副鎮長孫義仲也伏身向外爬出火圍。林建權同志和三名開隔離帶的婦女(郭清楚、李素、郭春梅) 由於火勢太猛,速度太快,沒跑多遠均被大火吞沒,當場殉難。
經廣大撲火指戰員近20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大火終於被撲滅。這起火災造成4人撲救人員死亡,受害森林面積151公頃。
二、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這是一起典型的由供電線路引起的森林火災,林業部門在查擺森林火災隱患時往往忽略了供電部門,在今後工作中要加強與供電部們的聯系與溝通,及時消除因供電線路引起的森林火災隱患,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撲救人員死亡原因分析:選擇在小山腿開設隔離帶位置不理想,當時山凹小氣候形成一股螺旋風,風速達45公里/小時,氣象條件比較惡劣,開設隔離帶的位置到火線的距離比較近,留給開設防火帶的時間相對較少,在細小可燃物載量大,地形復雜,風向風力多變的情況下,火勢變化快,極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二)需要吸取的幾點教訓
1、平時要加強對撲火人員的安全知識、避險自救方法的培訓,遇險後能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採取相應的措施自救。
2、在火頭前方開設防火隔離帶危險性大,應組織專業撲火隊員開設,禁止組織老、弱、婦、幼以及體能比較差的人員參加。
3、撲火人員到火頭前方指定位置開設防火隔離帶時,首先要開設避火安全區,明確撤離路線,而且作業時要指派專人監測四周火情變化,一旦發現險情,應立即指揮撲火人員撤至安全區。
4、在山區撲滅森林火災時,主要是沿著火線撲打的方法,直接將火撲滅。在火頭蔓延的前方開設隔離帶,要將比較高的樹木砍掉,逆燃燒方向而倒,這樣可以壓倒茅草,大火燒到時火勢相對減弱,有利於撲打,有利於撲火人員的安全。
德化縣上涌鎮「2.28」森林火災案例圖
德化縣上涌鎮「2.28」森林火災案
案例三:
政和縣國有林場「3.9」森林火災案例
一、案例摘要
2004年3月9日,福建政和國有林場(隸屬南平市林業局)西表下村工區,因村民燒螞蟻窩引發森林火災。造成4名撲救人員死亡(林場職工3名、農民1名),火場面積1283畝,受害面積1283畝。
二、火災情況介紹
2004年3月9日,政和縣東平鎮西表村村民陳長美到西表下村工區「茶樹坪」山場的茶山勞動,下午15時許,陳長美幹完農活後,將螞蟻窩搬至草棚內,用火柴點燃,燃燒約4至5分鍾後,用泥土將其掩蓋,由於火未徹底熄滅,加之此處是風口,當晚18時許復燃引發森林火災。當晚19時20分,西表下村工區護林員連振海向林場報告,林場場長劉永桂立即組織林場專業撲火隊31人趕赴現場,分三路進火場撲救。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迅速調動260名撲火隊員趕赴火場撲救。
(一)火災現場概況
火災山場地形條件較為復雜,溝壑深,小溝壑多,山體高差較大,海拔高度在620米—940米間。整體坡向西,坡度25—30度。最先燃燒處位於小山脊下坡處,溝壑旁,通風狀況好,空氣易流通,屬風口處。
森林火災山場主要是用材林,樹種為馬尾松、杉木。馬尾松年齡14年,杉木年齡19年,平均立木密度約110株/畝,郁閉度為0.77,部分山場為經濟林,主要樹種為錐栗、茶葉。初發火周圍為溝壑、荒田。植被主要是五節芒、白茅、小雜灌,植被濃密,極易燃燒,火線擴散、蔓延快,有飛火現象。
3月9日氣象狀況為:平均氣溫12.6度,當天最高氣溫為23.0度,日最小相對濕度為24%,平均風力為4級左右,夜間風向為偏東風,白天風向為偏西風。森林火險等級為5級。西表工區當時已連續兩天霜凍,夜間風力大。
(二)火災發展過程及分折
林場場長劉永桂接到火情報告後,立即組織林場專業撲火隊31人分三路進入火場撲火。第一路由劉永桂場長帶11人,第二路由黃聖軍副場長帶11人,第三路由下村工區主任林觀德帶9人於20時30分趕到火場。根據火場形勢,林觀德等人決定從板車路快速通過趕到上方開設防火路,以阻隔林火蔓延。當林觀德等9人行至事故地點犁樹坪附近時,因正處風口,風力加大,風向突然發生改變,加之事故地點下方的植被以五節芒、白茅為主,十分濃密,極易燃燒。頃刻間,火勢迅速蔓延至板車路。林觀德等4人撤退不及,被火包圍,雖就地卧倒,但因火勢過大,不幸遇難(遇難時3人俯卧,1人仰卧在板車路上)。其餘5人因與4人隔一段距離,倖免於難。
根據火場樹木燃燒情況,地表剩餘物燃燒程度等各方面綜合分折,林火走勢為:在起火點處為三路向外蔓延,一路沿小山脊茶樹坪邊向下燒至小路,造林山,雜草燃燒徹底,立木樹幹上側焦黑;第二路沿小山脊茶樹邊向上燃燒至錐栗山,立木樹干下側燒黑,後又分別向上方杉木林燃燒和沿錐栗林燃燒迂迴到茶山;第三路沿東邊水溝向荒田處燃燒,在荒田處分多路向犁樹上方杉木林擴散。一路燒至對面荒田後分成兩股,一股沿水溝另側向下回燒,一股在板車路最窄處燒上杉木林,成傘形不規則狀擴散(該股火造成撲火人員傷亡)。
這起森林火災造成4人死亡(其中林場職工3人、農民1人)。過火面積1283畝,其中用材林面積1165畝,錐栗林面積59畝,幼林59畝。
三、案例分折
(一)原因分析
撲救人員死亡原因分析:夜間撲救森林火災危險性大,撲救人員到達火場後,在沒有仔細觀察地形地貌,掌握火場氣象條件,也看不清板車道周邊植被狀況的情況下,自認為對山場比較熟悉,盲目自信就帶著撲火隊員從沿板車道趕到上方開設防火帶。在夜間,指揮員對行走線路到火線的距離判斷不準,林火燃燒速度判斷不清,谷底荒田植被乾枯茂密,風力的變化可能導致燃燒速度急劇變化預見不足,遇險時處置不當(卧倒在不足2米寬的板車道上,死亡位置茶園僅10米左右),導致悲劇的發生。
(二)經驗和教訓
1、撲火隊到了火場後,指揮員必須了解火場范圍,火頭蔓延方向和速度,火場風速風向,要避開危險區,選擇安全路線進入指定位置開設隔離帶。對山場不熟悉,選擇的線路無把握時,切不可盲目指揮撲火隊進入火場開設隔離帶。
2、應當強化森林火災撲救指揮員培訓。對基層各級撲火指揮員、撲火隊隊長和森林防火專職幹部進行系統的防火專業知識和安全撲火知識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指揮水平。
3、要加強對撲火人員的安全知識和遇險自救方法的培訓,遇險時要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採取相應的措施自救。
4、改善撲火隊伍裝備,專業撲火隊員要配備頭盔、防護服、救生罩、水壺、火柴等,以提高撲火隊員自身防護水平和自救能力。
案例四:
永安市安砂鎮石碧村
「12•21」森林火災案例
一、案例摘要
2005年12月21日,永安市安砂鎮石碧村賴嶺山場,因村民朱雲玉燒田埂草跑火引發森林火災,造成2死1傷。經過近19個小時奮戰,終將大火撲滅,火場過火面積51.7公頃,受害森林面積26公頃,直接撲火經費2.3萬元。
二、火災情況
21日14時30分,安砂鎮江後村村民朱雲玉在山腳農田上燒田埂草時引發森林火災。鎮政府接到報告後,立即啟動《安砂鎮森林防火撲救預案》,組織鎮幹部及應急分隊趕赴火災現場撲救,同時向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一火災現場概況:
火場地形:火場地處中山中部,海拔260—500米,呈不規則長方形,部分山勢陡峭,起伏大。
起火處坡向坡位:起火點在北坡,海拔250—260米,坡位在下部,坡長100米,坡度31度。山脈走向:自西向東,起火後,火勢主要由北向東兩個方向蔓延。
人員傷亡處:位於石碧村賴坊自然村後山場,林分為杉純林,林下多蘆葦,位置近山脊,海拔430—460米,坡向東北,坡度40度,為剛開的火路邊上,此距起火點,翻越五道山脊,水平距離約1000米。
氣象情況:21日天氣晴,日最高氣溫8度,最低氣溫4度,風向較偏南風,平均風力8—9級,森林火險等級5級,風速平均6.6m/s,瞬間最大達12.7m/s。
二火災發展過程及分析
下午14:45,安砂鎮分管領導陳永峰接安砂森林派出所所長陳啟山報案後,立即叫來安砂鎮熱水村村主任的車子,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察看火情,同時用手機向鎮黨委書記李盛祝匯報。李盛祝、鄧慶潤等人立即組織人員乘車趕赴火場,與先行到達的陳永峰共同研究撲火方案,決定分兵兩路,一路到北線,由人大主席劉禮根,林業站站長羅明永帶隊從起火點背後包抄撲火;另一路到南線,由鎮長鄧慶潤和分管領導陳永峰帶隊在距火頭較遠的山溝開設防火路。15:30許,由於風力猛、火速快,南線撲火隊退到距火線三個山脊的山溝處開設防火路。開至近山脊時,火勢迅速向南蔓延至離防火路100米處。突然,半山腰一團飛火飛至近山脊。鎮長鄧慶潤將身邊29人分兩組,一組18人由鄧鎮長帶隊到山頂處撲打飛火;另一組11人由倪火天、陳永峰帶領沿山坡從上到下一字排開(倪、陳兩位居中)繼續開設防火路。至16:30左右,一團飛火落在開設防火路的11名隊員中並迅速蔓延開,大火下方4人順防火路往山下撤,大火上方7人沿防火路往山上撤,其中1人被燒傷,兩人失蹤。 17:30許,撲火隊員發現了倪火天、陳永峰兩人已死亡。
三、案例分析
一發生森林火災事故的原因
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第一次選擇開展防火帶的位置不合理,距火線近,開設失敗後,又再次組織這些人員退到另一地方開設,這個地方地形較復雜,坡度較陡,加上當時風大,風向不定,形成飛火、火速快,火勢猛,隊員體力消耗大,開設進度慢,開設中未開辟避火安全區,沒有指定專人觀察火情,林火逼近時未能及時發現,直至飛火落到開設隔離帶上時,才組織人員撤退,造成2名撲火隊員撤退不及被燒死,1名被燒傷。
二 需要吸取的幾點教訓
1、平時要強化對撲火人員的安全知識、自救方法的培訓,在遇到險情時不會驚慌失措,能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採取相應的措施自救。
2、在火頭前方開設防火隔離帶,首先要確定開設防火帶的位置合理。其次根據火情態勢預估開設防火帶的工作量,確定參與開設的隊員人數,要給完成防火帶開設充足的時間,力避半途而廢。第三到達指定位置後要先開設避火安全區,同時告訴每個隊員遇到險情時明確撤退路線。第四作業時要指派專人監測四周火情的變化,一旦出現險情,應立即指揮人員沿指定線路撤至安全地帶。
㈤ 有沒有關於預防火災的宣傳教育片
您好,這個網路搜索視頻有好多的啊。
㈥ 求一個物業公司火災宣傳的前言
家是什麼?家是人生的港灣,家是溫暖的棲息地,家是忙碌奔波疲憊時最想回去好好休息的溫床。如果我們不好好「經營」,它也會成為殺人的利器。據火災數據統計,近年來火災次數最多的是家庭居民火災,而原因大部分是用火、用電不慎,違章使用家用電器,小孩玩火、吸煙等。為了防止類似的火災再次發生,悲劇重演,我們應吸取教訓,火災預防警鍾長鳴,排查火災隱患刻不容緩,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生活起居開始。
青浦消防提醒:我們平時需關注生活細節,謹記安全,定期對家裡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排查火災隱患,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就會大大減少我們身邊的火災事故和安全事故。
第一,定期檢查家裡廚房燃氣灶具是否正常,軟管閥門有無松動,廚房內有無怪味,廚房電炊具插座和電線上是否掛油,灶具有無故障。
第二,定期檢查電熱水器接地線是否仍然有效,浴霸等燈具接線、插座有無裸露、破損、老化等情況。
第三,保管好家內易燃易爆物品,家裡的危險品應注意保管,比如化妝品、空氣清新劑、醫療氣霧劑、殺蟲劑、油漆、白酒、潤滑油、木炭、固體酒精、打火機等不能靠近熱源。
第四,定期檢查一下電視機、冰箱、空調、電腦、飲水機、熱水器、音響的插座接線,防止灰塵、滲水、雜物引發事故。注意電線有無破損裸露,電話線、電視信號線和電源線有無接觸、破損情況。
第五,如果家內增加了家用電器,要及時檢查家裡的電線、插座的負荷是否超載,老化的電線要及時更換。
第六,抽煙時注意安全,應養成使用煙灰缸的習慣和不在床上吸煙的習慣,同時火柴、打火機、尤其是一次性打火機不能到處亂扔,防止小孩玩火。
㈦ 預防火災宣傳語
預防火災,從我做起。
㈧ 最近的火災案例,告訴我一下,謝謝!
央視大樓火災:2010年2月9日晚20時27分,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文化中心發生火災,起火時大樓尚在建設中,火災起因是違規燃放煙花爆竹,在此次火災事故中共造成了一死七傷。
二、上海教師大樓火災:2010年11月15日14時15分許,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728號一幢28層的教師公寓發生重大火災,已有58人因火災死亡。70多人受重傷。工人焊接時引燃某種易燃物所致。
三、福州台江數十戶遭遇火災:2010年11月21日晚9點50左右,福州台江發生大火,地點位於台江醫院後面的中選社區,由於該社區主要為木屋結構,大火燃燒了一個小時,火勢仍然非常猛烈,在消防官兵的努力下,火勢被控制。
四、吉林市商業大廈火災事故:2010年11月5日9時15分許,吉林市船營區琿春街商業大廈發生火災。該商廈為五層建築,面積約2.9萬平方米,經消防部門初步判斷起火點在一樓。火災導致19人死亡,另有1人失蹤,28人受傷。事故原因是因電路老化短路所致。
五、沈陽市鐵西區萬達廣場售樓處火災:2010年8月28日14時54分,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萬達廣場售樓處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7人受傷。火災發生後,由於售樓處銷售大廳內放置大量宣傳用展板和條幅等易燃物品,致使火災迅速蔓延。同時沙盤材質為易燃材料,燃燒後釋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氣體並在短時間內封鎖出口。售樓處是一個玻璃幕牆封閉的建築,無窗戶和戶外樓梯,濃煙封鎖樓梯後,二樓人員無法逃生,導致傷亡擴大。事故暴露出該單位違規使用易燃可燃裝飾裝修材料、建築消防設施不完善等突出問題。
㈨ 求火災事故警示錄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在學校、公共場所發生的三場火災事故電教片,結合具體的火災事例,讓我們感受到火災的嚴重危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忘的記憶, 同時意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火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它也是最容易傷害我們的事物之一。通過我們身邊曾經發生過的火災事故和我們聽到過的火災事例,讓我們知道了火災給人們生活、生產所帶來的巨大危害。每年我國因各類火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不下十幾億。由此可見,火災的破壞力有多大了,同時讓我們明白,懂得正確的消防知識在生活中是多麼的重要。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從來沒有親眼看到過火災事故,對火災中如何自救的知識懂得也比較少,但從今天的影片中,通過活生生的案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火災的可怕,也讓我學到了不少關於火災自救及避免火災的知識,填補了我對火災預防及自救知識的一些空白。例如,發生火災逃離時,打開門窗之前,必須先摸摸門窗是否發熱?如果發熱就不能打開。如果不發熱,就選擇一條切實可行逃生路線,迅速用毛巾捂住口鼻沖出去。如果被困房間內,應用布等物品堵住房間的門逢,並澆上水,減少煙霧的進入或躲進沒有燃燒物的衛生間,呼救並等待救援人員。如果住在高層,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緊拴在窗框、鐵欄桿等固定物上,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電梯危險,也不要乘座電梯,同時,應用濕毛巾或濕布捂住口鼻。因為火災當中,因燒傷死亡的人不多,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由於濃煙而窒息死亡的。如果家中出現煤氣泄漏時,一定不要開燈檢查或打電話,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同時立即關閉氣閥。若煤氣瓶發生著火現象,應立即用濕毛巾蓋滅,然後把氣瓶倒置於冷水當中等等。
總之,要做到 「防」「救」結合,才能減輕火災帶來的傷害。特別要記住也是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沉著冷靜,千萬不要驚慌。只有保持理智,才可能求生有望。
另外,影片中的消防隊員奮勇直上,英勇獻身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們日夜保持警惕,隨時做好救火的准備,甚至連回家的時間也沒有,只為了保護一方安危。我向這些勇敢而無私的消防員們致敬!你們辛苦了。
最後,我會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防火細節,多向家人宣傳消防安全知識,讓大家都做好防火措施,讓火不再可怕!讓火災的悲劇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