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炭疽病是什麼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致的一種罕見的細菌性疾病。它有三種類別:吸入性、腸道性及皮膚性。吸入性炭疽非常罕見,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在發病後二至六日後會呼吸困難,繼而休剋死亡。腸炭疽病的症狀如嚴重的食物中毒。皮膚性炭疽通常呈現無痛潰瘍,中央部份黑色,附近淋巴腺腫脹,是最常見的類別。
由於炭疽桿菌生存於郊野及動物群,所以染病者均限於獸醫,畜牧及野外工作等人士,一般人士無須擔心。另外,炭疽菌可能在生物戰中被使用,但要將它製成極細的霧化微粒,過程相當困難,需要高度專門技術及特別儀器才能做到。
感染途徑
炭疽桿菌及孢子通常在泥土、羊、牛及馬發現。人類可經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及其產品,或吸入炭疽孢子,而受到感染。炭疽病不會經人傳播給其他人。
治療炭疽病
炭疽病如能及早診斷,適當的抗生素可予治癒,但如不理則可致命,因此病者須及早就醫。
預防措施
避免接觸受感染動物或污染動物產品
適當處理傷口
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處理食物前須徹底洗手
徹底洗凈及煮熟食物後,方可進食。
炭疽病有疫苗可預防,但完成整個接種程序需時18個月,而且其副作用亦多,因此不建議巿民接種。若在接觸炭疽菌後服食抗生素,防止患上炭疽病的機會相當高。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食草動物的急性傳染病。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畜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畜的肉類而發生感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廣泛水腫及毒血症症狀,偶爾引致肺、腸和腦膜的急性感染,並可伴發敗血症。
[病原學]
炭疽桿菌 系一需氧或兼性厭氧無鞭毛的粗大桿菌,長4一8μm,寬1一15μm 。菌體兩端平削呈竹節狀長鏈排列,革蘭染色陽性。在人體內有莢膜形成並具較強致病性,無毒菌株不產生莢膜。炭疽桿菌生活力強,在一般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炭疽桿菌繁殖體於56℃2小時、75℃1分鍾即可被殺滅。常用濃度的消毒劑也能迅速殺滅。在體外不適宜的環境下可形成卵圓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極強,在自然條件或在腌漬的肉中能長期生存。在土壤里可生活數十年,在皮毛上能存活數年。經直接日光曝曬100小時、煮沸40分鍾、l40℃乾熱3小時、110℃高壓蒸汽60分鍾、以及浸泡於10%甲醛溶液15分鍾、新配苯酚溶液 (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數日以上,才能將芽胞殺滅。
炭疽桿菌的抗原組成有莢膜抗原、菌體抗原、保護性抗原及芽胞抗原4種。莢膜抗原是一種多肽,能抑制調理作用,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也能抗吞噬,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和擴散;菌體抗原雖無毒性,但具種特異性;保護性抗原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學診斷價值。
炭疽桿菌繁殖體能分泌炭疽毒素,此毒素由第I因子(水腫因子,EF)、第Ⅱ因子 (保護性抗原,PA)及第Ⅲ因子 (致死因子,LF)所組成的復合多聚體。3種成分個別注人動物體內均無毒性,但保護性抗原加水腫因子或致死因子則可分別引起水腫、壞死或動物死亡。
[流行病學]
炭疽散布於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等牧區較多見,呈地方性流行,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的皮毛加工等集中於城鎮,炭疽也暴發於城市,成為重要職業病之一。目前本病在國內的發病率已逐漸下降。
(一)傳染源 患病的牛、馬、羊、駱駝等食草動物是人類炭疽的主要傳染源。豬可因吞食染菌青飼料;狗、狼等食肉動物可因吞食病畜肉類而感染得病,成為次要傳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人感染炭疽桿菌主要通過工業和農業兩種方式。接觸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徑。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或腸炭疽。應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
(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決於接觸病原體的程度和頻率。青壯年因職業 (農民、牧民、獸醫、屠宰場和皮毛加工廠工人等)關系與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帶芽胞的塵埃等的接觸機會較多,其發病率也較高。一次感染後有較持久的免疫力。
全年均有發病,7一9月份為高峰。吸入型多見於冬春季。
[發病機制與病理]
當一定數量的芽胞進入皮膚破裂處、吞入胃腸道或吸入呼吸道時,如果人體抵抗力低下或減弱,病原菌借其莢膜的保護,首先在局部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導致組織及臟器發生出血性浸潤、壞死和嚴重水腫,形成原發性皮膚炭疽、腸炭疽及肺炭疽等。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循環進行全身播散,形成敗血症和繼發性腦膜炎。皮膚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經纖維發生變性,故病灶處常無明顯的疼痛感。如人體健康,而進入體內的芽胞量少或毒力低,則可以不發病或出現隱性感染。
炭疽桿菌的致病主要與其毒素中各組分的協同作用有關。炭疽毒素可直接損傷微血管的內皮細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導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時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增加,從而使小血管擴張,加重血管通透性,減少組織灌注量;又由於毒素損傷血管內膜,激活內凝血系統及釋放組織凝血活酶物質,血液呈高凝狀態,故DIC和感染性休克在炭疽中均較常見。此外,炭疽桿菌本身可堵塞毛細血管,使組織缺氧缺血和微循環內血栓形成。
炭疽的主要病理為各臟器、組織的出血性浸潤、壞死和水腫。皮膚炭疽局部呈癰樣病灶,四周為凝固性壞死區,皮下組織呈急性漿液性出血性炎症,間質水腫顯著。末梢神經的敏感性因毒素作用而降低,故局部疼痛不著。肺炭疽呈現出血性支氣管炎、小葉性肺炎及梗死區,縱隔高度膠凍樣水腫,支氣管及縱隔淋巴結高度腫大,並有出血性浸潤,胸膜及心包亦可累及。腸炭疽的病變主要分布於小腸,腸壁呈局限性癰樣病灶及彌漫性出血性浸潤,病變周圍腸壁有高度水腫及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腹腔內有漿液性血性滲出液,內有大量致病菌。腦膜受累時,硬腦膜和軟腦膜均極度充血、水腫,蛛網膜下腔除廣泛出血外,並有大量菌體和炎症細胞浸潤。有敗血症時,全身其他組織及臟器均有廣泛出血性浸潤、水腫及壞死,並有肝、腎濁腫及脾腫大。
[臨床表現]
潛伏期1一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臨床可分以下5型。
(一)皮膚炭疽 最為多見,約佔95%,可分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炭疽癰多見於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頂部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液體,周圍組織硬而腫,第3一4日中心區呈現出血性壞死,稍下陷,周圍有成群小水皰,水腫區繼續擴大。第5一7日水皰壞死破裂成淺小潰瘍,血樣分泌物結成黑色似炭塊的干痂,癰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有非凹陷性水腫。黑痂壞死區的直徑大小不等,自1一2cm至5一6cm,水腫區直徑可達5一20cm,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等為其特點。繼之水腫漸退,黑痂在1一2周內脫落,再過1一2周癒合成疤。發病1一2日後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
少數病例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累及部位大多為組織疏鬆的眼瞼、頸、大腿等,患處腫脹透明而堅韌,擴展迅速,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症明顯,病情危重,若延誤治療,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進入血液,可產生敗血症,並繼發肺炎及腦膜炎。
(二)肺炭疽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一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紫紺、血樣痰、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啰音,或有胸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一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三)腸炭疽 臨床症狀不一,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潛伏期12一18小時,同食 者可同時或相繼出現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多於數日內迅速康復。後者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症症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徵象,若不及時治療,帝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於起病後3一4日內死亡。
(四)腦膜型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凶險,發展特別迅速,病人可於起病2一4日內死亡。腦脊液大多呈血性。
(五)敗血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實驗室檢查]
(一)周圍血象 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10一20)×109/L,少數可高達 (60一80)×1O9/L,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高。
(二)塗片檢查 取水皰內容物、病灶滲出物、分泌物、痰液、嘔吐物、糞便、血液及腦脊液等作塗片,可發現病原菌,塗片中發現病原菌時可作革蘭或莢膜染色,亦可作各種特異性熒光抗體(抗菌體,抗莢膜、抗芽胞、抗噬菌體等)染色檢查,以作進一步的鑒定。
(三)培養 檢材應分別接種於血瓊脂平板。普通瓊脂平板、碳酸氫鈉平板。血標本應事先增菌培養。檢材明顯污染者可先加熱65℃30分鍾以消滅雜菌,並於肉湯內增菌4小時後接種於平板。如見可疑菌落,則根據生物學特徵及動物試驗進行鑒定,如青黴素串珠和抑制試驗、噬菌體裂解試驗等。
(四)動物接種 取病人的分泌物、組織液或所獲得的純培養物接種於小白鼠或豚鼠等動物的皮下組織,如注射局部處於24小時出現典型水腫、出血考為陽性反應,動物大多於36一48小時內死亡,在動物內臟和血液中有大量具有莢膜的炭疽桿菌存在。分離出的可疑炭疽桿菌應作鑒定試驗。
(五)鑒定試驗 用以區別炭疽桿菌與各種類炭疽桿菌 (枯草桿菌、蠟樣桿菌、蕈狀桿菌、嗜熱桿菌等),主要有串珠濕片法、特異性熒光抗體(抗菌體、抗莢膜、抗芽胞、抗噬菌體等)染色法,W噬菌體裂解試驗、碳酸氫鈉瓊脂平板CO2培養法、青黴素抑制試驗、動物致病試驗、莢膜腫脹試驗、動力試驗、溶血試驗、水楊酸苷發酵試驗等。
上述各種檢查宜在有專門防護的實驗室內進行。
(六)免疫學試驗 有間接血凝法,ELISA法、 酶標-SPA法、熒光免疫法等,用以檢測血清中的各種抗體,特別是莢膜抗體及血清抗毒性抗體,一般供追溯性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之用。
阿斯可里沉澱試驗,對已腐敗或乾涸的標本,作細茵培養有困難時可採用本試驗。如病人、病畜的病灶痂皮、屍體組織及血液、染菌的皮毛及其製品等標本,加水經煮沸或高壓提出抗原成分與炭疽沉澱素血清作環狀沉澱試驗,以間接證明有無炭疽桿菌感染,但本法常出現一些假陽性,對其結果判定應慎重。
[診斷和鑒別診斷]
病人的職業、工作和生活情況,如與牛、馬、羊等有頻繁接觸的農牧民、工作於帶芽胞塵埃環境中的皮毛革、皮革加工廠的工人等,對本病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皮膚炭疽具一定特徵性,一般不難作出診斷。有關工廠工人發生呼吸道感染時,尤其當症狀與體征不相稱時應提高警惕,需想到肺炭疽的可能。確診有賴於各種分泌物、排泄物、血、腦脊液等的塗片檢查和配養。塗片檢查最簡便,如找到典型而具莢膜的大桿菌,則診斷即可基本成立。熒光抗體染色、串珠濕片檢查、特異噬菌體試驗、動物接種等可進一步確立診斷。
皮膚炭疽須與癰、蜂窩織炎、恙蟲病的焦痂、兔熱病的潰瘍等相鑒別。肺炭疽需與各種肺炎、肺鼠疫相鑒別。腸炭疽需與急性菌痢及急腹症相鑒別。腦膜炎型炭疽和敗血症型炭疽應與各種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和敗血症相鑒別。
[預後]
本病的預後視臨床類型、診斷與治療是否及時而不同。皮膚炭疽的病死率已降低為1%左右,但位於頸都、面部、並發敗血症或居於惡性水腫型的皮膚炭疽預後較差。腸炭疽的急腹症型、肺炭疽、腦膜炎型炭疽、敗血症型炭疽等,由於病情發展迅速而又較難及早確診,故病死率可高達90%以上,病人常於發病後數日內死亡。
[治療]
(一)一般及對症治療 對病人應嚴格隔離,對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處理。給高熱且流質或半流質,必要時於靜脈內補液,出血嚴重者應適當輸血。皮膚惡性水腫者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控制局部水腫的發展及減輕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氫化可的松100一200mg/天,短期靜滴,但必須在青黴素的保護下採用。有DIC者,應及時應用肝素、雙嘧達莫(潘生丁)等。
(二)局部治療 對皮膚局部病灶除取標本作診斷外,切忌擠壓,也不宜切開引流,以防感染擴散而發生敗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錳酸鉀液洗滌,敷以四環素軟膏,用消毒紗布包紮。
(三)病原治療 以青黴素為首選。對皮膚炭疽,成人每日160萬一320萬u,分次肌注,療程7一10日。對肺炭疽、腸炭疽、腦膜炎型及敗血症型炭疽,每日劑量應增至1000萬一2000萬u,作靜脈滴注,並同時合用氨基糖苷類 (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療程需延長至2一3周以上。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採用環丙沙星、四環素、鏈黴素、紅黴素及氯黴素等抗生素。
抗炭疽血清治療目前已少用。如有供應,則對毒血症嚴重者除抗生素治療外,可同時應用抗炭疽血清肌注或靜脈注射,第1日100ml,第2一3日各30一50ml,應用前需作皮試。
[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應隔離治療至創口癒合、痂皮脫落或症狀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養2次陰性(相隔5日)為止。
嚴格隔離並治療病畜,不用其乳類。死畜嚴禁剝皮或煮食,應焚毀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斷傳播途徑 必要時封鎖疫區。對病人的衣服、用具、廢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別採取煮沸、含氯石灰 (漂白粉)、環氧乙烷、過氧乙酸、高壓蒸汽等消毒滅菌措施。用Ascoli沉澱試驗,檢驗皮毛、骨粉等樣品,對染菌及可疑染菌者應予嚴格消毒,最好用0.8kg/m3甲醛消毒,密閉24小時,可殺死病菌和芽胞。畜產品加工廠須改善勞動條件,加強防護設施,工作時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護易感者
1.加強衛生宣教 對流行區人群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個人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防止應膚受傷,如有皮膚破損,立即塗搽3一5%碘酒,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開放牧,對接觸病畜的畜群或經常發生炭疽的畜群進行無毒芽胞菌苗接種。
3.對從事畜牧業,畜產品收購、加工、屠宰業等工作人員和疫區人群,每年接種炭疽桿菌減毒活菌苗1次。目前採用皮上劃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於上臂外側皮膚,劃一「井」字即可。四聯菌苗(炭疽桿菌、土拉桿菌、鼠疫桿菌和布魯菌)也已證明有效。
國外採用保護性抗原作預防接種,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個月後接種第4次,繼每年加強注射1次,每次均為0.5ml。
密切接觸者應留驗8日,必要時早期應用青黴素、四環素等,對疑似病人可採取同一措施。
㈡ 求幾張 桃樹炭疽病葉片的照片 和 幼果期果實炭疽病的照片 (希望高清真實的)
看看
㈢ 誰能給詳細講講01年美國炭疽事件嗎
太多了。。轉點給你看吧。。。 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 是在美國發生的一起從2001年9月18日開始為期數周的生物恐怖襲擊。從2001年9月18日開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桿菌的信件寄給數個新聞媒體辦公室以及兩名民主黨參議員。這個事件導致五人死亡,17人被感染。直到2008年最主要的嫌疑才被公布。 2008年中聯邦調查局把它的懷疑集中到布魯斯·愛德華茲·艾文斯(Bruce Edwards Ivins)身上。艾文斯曾經在馬里蘭州弗雷德里克戴翠克堡政府生物防禦實驗室中工作。他得知將被逮捕後於7月27日服用大量對乙醯氨基酚自殺 ] 。 2008年8月6日聯邦調查局宣布艾文斯為唯一嫌疑犯。兩天後美國國會議員開始調查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工作 ] 。 這次炭疽攻擊分兩波進行。第一批含炭疽病的信件的郵戳是2001年9月18日在新澤西州特倫頓蓋的,正好是在九一一襲擊事件之後一星期。這批里一共有五封信,寄給位於紐約的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和紐約郵報以及位於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美國媒體公司旗下的國家尋問者 [4] 。第一名感染炭疽病逝世的是羅伯特·斯蒂文斯,他為美國媒體公司的一份叫做《太陽報》的小型報工作。只有寄給紐約郵報和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的信真的被發現 [5] 。其它三封信的存在是因為在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美國媒體公司有人受感染而推測到的。檢查《紐約郵報》的信里的炭疽桿菌的科學家說它們是以棕色顆粒的形式出現的 [6] 。 三個星期後另外兩封含炭疽桿菌的新也從特倫頓發出,它們的郵戳日期是10月9日。這兩封信是寄給兩名民主黨參議員的:南達科他州的帕特里克·萊希和佛蒙特州的湯姆·達施勒。當時達施勒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萊希是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10月15日一名助手打開了達施勒的信。政府郵政機構被關閉。11月16日在一個被扣押的郵袋裡發現了還未打開的寄給萊希的新。這封信由於郵政編碼被讀錯被誤傳到了弗吉尼亞州政府機關郵政部。一名那裡的郵政職員戴維·霍斯(David Hose)吸入了炭疽病原。 第二批信里的病原比第一批的更危險,它們含有約一克高純度的幾乎完全由孢子組成的乾燥粉末,2002年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教授和分子生物學家巴巴拉·羅森堡(Barbara Hatch Rosenberg)在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采訪時稱這些粉末為「武器化」的或「武器級」的 [7] 。但是2006年《華盛頓郵報》報道說聯邦調查局不再把其中的炭疽病原當做武器化的了。 至少22人表現出炭疽病現象,其中11人患的是尤其危險的吸入型。五人死亡,其中兩人的感染途徑不明,一名是一個在紐約工作、住在布朗克斯的越南移民,另一名是一名94歲的康涅狄格州著名法官的寡婦。 信件1 一般認為信件是從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寄出的 [7] 。2002年8月調查者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附近拿騷街10號的郵箱發現了炭疽孢子。調查者一共測試了約600個可能寄出這些信件的郵箱,只有這個郵箱發現了病原孢子。 [編輯] 內容 內容 寄給《紐約郵報》和全國廣播公司的信里含有以下內容: 09-11-01(01年9月11日) THIS IS NEXT(這是下一步) TAKE PENACILIN NOW(快吃青黴素) DEATH TO AMERICA(美國該死) DEATH TO ISRAEL(以色列該死) ALLAH IS GREAT(真主至上) 第二封炭疽信 給參議員帕特里克·萊希和湯姆·達施勒的第二封信的內容為: 09-11-01(01年9月11日) YOU CAN NOT STOP US.(你們不能阻止我們) WE HAVE THIS ANTHRAX.(我們有這個炭疽病) YOU DIE NOW.(你們現在死) ARE YOU AFRAID?(你們害怕嗎?) DEATH TO AMERICA.(美國該死) DEATH TO ISRAEL.(以色列該死) ALLAH IS GREAT.(真主至上) [編輯] 寄信人地址 寄給參議員萊希和達施勒的信的地址為: 4th Grade Greendale School Franklin Park NJ 08852 這個地址並不存在。福蘭克林公園的確存在,但是這里使用的郵政編碼08852是附近的Monmouth Junction的郵政編碼。在兩地均沒有格林黛爾學校,但是在附近的南布隆斯維克有一座格林黛爾小學。 寄往智利的信 一封含有炭疽病原的信被寄給智利聖地亞哥的一名兒科醫生。寄信人的地址是佛羅里達奧蘭多,郵戳是瑞士蘇黎世。這封信是通過敦豪航空貨運公司使用瑞士郵票寄的。和寄給美國地址的信件不同的是這封信使用商務信封,寄信人地址是用打字機寫的。收信人收到這封信後覺得它可疑,沒有把它拆開,而是轉交智利警察。沒有有人被這封信感染的報道。美國和智利官員說「他們找不到任何線索」 [ 病原 信里至少含有兩個不同等級的病原:寄給媒體的信里含有的棕色顆粒和寄給參議員的信里含有的粉末。此外有人認為寄給《國家觀察者》的舊地址,後來被傳到美國媒體公司的那封信里含的病原介於兩者之間 [9] 。寄給紐約的媒體的棕色顆粒炭疽孢子只導致比較緩和的皮膚感染。寄給參議員的粉末則導致了危險的肺炭疽,寄到美國媒體公司的信也導致了肺炭疽。 雖然這些病原的級別不同但是它們全部屬於同一同一菌株,安姆斯菌株。這個菌株最早是在馬里蘭州戴翠克堡的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研究的。後來這個菌株被分給至少15個美國的生物研究實驗室和六個美國以外的研究部門。 2001年12月從第一名死者身上提取的炭疽桿菌的基因在美國基因組研究所被分析,其結果於2002年初在《科學》上發表 [10] 。 2002年6月由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做的放射性碳定年確定這些病原體頂多是在寄出前兩年培育的。2006年10月有報道說處理這些孢子用的水來自美國東北部的一個泉水 [11] 。2003年媒體錯誤地報道聯邦調查局未能逆向工程信中病原的類型 [12] [13] 。根據《化學化工新聞》2006年12月4日的報道官方並未試圖「逆向工程」病原 [11] ,但是杜格威試驗基地「使用寄給萊希的病菌孢子作為培養種子『實用不同的媒體和方法以及處理方法來乾燥和磨這些孢子』,聯邦調查局使用這些結果作為比較。」他們「從未分析萊希粉末和沒有對萊希粉末和作的處理及逆行比較分析」。 [編輯] 關於包裝和添加劑的爭論 早期的報道說寄給參議員的病原是「武器化」了的。2001年10月29日在白宮報告中約翰·帕克少將說在達施勒的病原中發現了二氧化硅。2001年11月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湯姆·里奇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說用來結合病原的物質不是膨潤土,而是二氧化硅 [14] 。後來聯邦調查局稱「單人」不用花2500美元使用自造的實驗室就可以武器化炭疽病原 [15] 。 2001年10月末美國廣播公司主調查記者數次把炭疽攻擊與薩達姆·海珊聯繫到一起。10月26日:「來源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寄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湯姆·達施勒的被污染的信中的炭疽參雜膨潤土。這個有力的添加劑至今所知只有一個國家在製造生物化學武器時使用——伊拉克……它是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海珊的生物武器工程的特徵……一系列在馬里蘭州戴翠克堡和其它地方做的快速測試發現了膨潤土。 [16] 」10月28日稱「雖然白宮不斷否認四個信息優良和不相關的來源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美國陸軍馬里蘭州戴翠克堡初始的測試發現少量化學添加劑膨潤土和二氧化硅」 [17] 。這個消息在28日和29日重復多次 [18] 。 一系列媒體報道說給參議員的炭疽有包裝和添加劑 [19] [20] [21] 。《新聞周刊》報道說給參議員的炭疽有生物武器專家此前不知道的包裝 [22] 。司法部給馬修·梅瑟生等兩名蘇聯炭疽項目專家看達施勒信中的炭疽孢子的電子顯微照片。他們在回答《華盛頓郵報》的《聯邦調查局的炭疽理論被懷疑》(2002年10月28日)時說他們沒有看到任何炭疽孢子被包裝的跡象,對這些孢子需要進行更仔細的研究 [23] 。 這兩名專家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他們的信之後一星期分析達施勒信的軍事實驗室之一部隊病理研究院發布官方通訊社說二氧化硅是使得達施勒炭疽能夠空傳的關鍵成分 [24] 。該研究所副所長說「這是一個關鍵成分。二氧化硅防止炭疽凝聚,使得它容易通過空氣擴散。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二氧化硅中缺乏鋁。這個結合過去被災伊拉克生產的炭疽中發現。」與自然的炭疽不同的是被包裝的孢子能夠重新升空。2002年12月11日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的研究顯示三個星期後在達施勒的辦公室模擬的日常辦公室工作導致空中的孢子量比休息時期在同地空中的孢子量高65倍 [25] 。另一名前軍事科學家看了部隊病理研究所的粉末電子顯微圖像後說:「假如孢子包裝有二氧化硅的話它們看上去像撒了粗糖粒的甜甜圈,」而「達施勒孢子則顯示幹警的甜甜圈沒有糖粒。」 [26] 2005年2月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斯蒂芬·維爾斯科(Stephan P. Velsko)發表了一篇題為《物理和化學分析法分析:生物法醫學關鍵》的論文 [27] 。這篇論文說不同包裝方法導致的武器炭疽的圖像完全不同。他認為不同產品的外貌可以顯示用來生產2001年炭疽的方法,由此可以最終提示病原的來源。 2005年5月科學院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羅傑·布利茲、布魯斯·布杜爾和斯蒂文·舒策爾編輯的《微生物法醫學》 [28] 。布魯斯·布杜爾在聯邦調查局法醫科學實驗室工作。雖然這部書沒有直接討論2001年參議院炭疽的二氧化硅包裝,但是作者在不同章節里討論了武器化細菌孢子二氧化硅包裝的細節,並顯示了二氧化硅武器化細菌孢子的圖像,這些孢子即有混有二氧化硅的也有完全被二氧化硅包裝的。此外書中還有使用膠體和球狀二氧化硅包裝的梭菌屬孢子的照片。這些圖像和討論的目的在於幫助定義二氧化硅武器化過程的法醫特徵。 2005年7月麥克爾·卡拉罕給美國國會防止核和生物攻擊次委員會做報告 [29] 時說:「首先這次攻擊顯示了生物恐怖分子已經能夠使用高級專家知識;達施勒信里的處理包括極高濃度的純病菌孢子。其次孢子使用賦形劑包裝來降低其靜電吸引,提高病菌的氣溶能力。」 2006年8月發行的《應用和環境微生物學》中刊登了一篇聯邦調查實驗室道格拉斯·比徹爾寫的文章 [30] 。這篇題為《用來法醫學判斷蓄意使用炭疽細菌孢子污染信件的微生物培養分析》說「熟悉信中粉末組成的人說它們由簡單的不同程度純化的孢子組成。」該文尤其批評「一個廣泛普及的誤傳」「說孢子使用添加劑和類似軍事武器生產的復雜過程加工。」它認為這個誤傳的害處在於「它一般被用來暗示這些粉末與一般孢子相比特別危險。這個說法尤其使人昭昭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會誤導研究、預防措施和普遍地使公眾錯誤地理解簡單孢子處理的危險性。」但是這篇文章被發表後《應用和環境微生物學》的編輯尼古拉·歐恩斯頓說他對比徹爾在文中的說法感到不舒服因為這些說法沒有事實根據,也沒有任何引證 [31] 。 在同一期刊上聯合國生物行動和計劃的凱·梅瑞希博士發表了一封題為《關於炭疽細菌孢子未證實的結論》的信 [32] ,指出比徹爾德文章缺乏數據。她建議比徹爾發表一篇包括分析數據的文章來證明缺乏二氧化硅和其它添加劑。這樣的數據應該包括孢子的電子顯微圖像、X射線能譜分析譜線和圖像來證明沒有包括二氧化硅、硅、氧等原子在內的添加劑。梅瑞希指出在2006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反擴散和回應會議上有人報告說攻擊炭疽中有添加劑來影響孢子的電荷。 2007年4月在《國際情報和反情報雜志》上刊登了一篇關於孢子處理分析的文章 [33] 。這篇分析指出這些類似武器的孢子的復雜的添加劑和處理過程可被用來追蹤其來源。 2008年3月福克斯新聞頻道報道說一名戴翠克堡的科學家在一封電子郵件里揭露了粉末製造的細節 [34] 。這些細節似乎與一種非常特殊的粉末一致。福克斯新聞頻道報道說「在福克斯新聞頻道獲得的一封電子郵件里戴翠克堡的科學家公開討論攻擊後他們分析的炭疽粉末與他們的一名同事製造的粉末有多麼類似。「然後他說他看到過許多聯邦調查局製造的樣品……來復制信件樣本」,電子郵件中寫道。「然後彈片橫飛。他說最好的復製品是[名字隱沒]製作的。他說他們幾乎完全相同……他的腿開始顫抖,他吐沫道『但是我對將軍說我們不製造孢子粉末!』」福克斯新聞頻道報報道說約四名與戴翠克堡有關系的人被聯邦調查局看作嫌疑。
採納哦
㈣ 炭疽病應該怎樣防治
多沿葉緣發生初為黃色小斑點,後擴展成黃褐色圓形、長形至不規則形較低大病斑,後期病斑呈灰白色,有紅褐色邊緣,有輪紋。嚴重時病斑相連呈一片乾枯,後期病斑生有小黑點。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再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
㈤ 炭疽如何傳播
炭疽主要由三種傳播方式:皮膚接觸、吸入和食用。
1、皮膚接觸。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皮膚性炭疽熱是這種細菌感染中的最常見形式,與吸入性炭疽熱相比危險要小得多;使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經常與牲畜接觸的人,如牧民、獸醫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膚炭疽。那是一種不痛的潰瘍,但非常難以治癒。
2、吸入。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或腸炭疽。
3、食用。如果吃了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炭疽芽孢桿菌可不是煮熟了就能殺死),會患腸炭疽,就嚴重得多。
不管哪一種類型的炭疽,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都會發展成敗血症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還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5)炭疽宣傳片擴展閱讀:
炭疽病潛伏期1~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臨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膚炭疽
最為多見,可分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炭疽多見於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頂部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液體,周圍組織硬而腫,第3~4日中心區呈現出血性壞死,稍下陷,周圍有成群小水皰,水腫區繼續擴大。
第5~7日水皰壞死破裂成淺小潰瘍,血樣分泌物結成黑色似炭塊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有非凹陷性水腫。黑痂壞死區的直徑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腫區直徑可達5~20cm,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等為其特點。
繼之水腫漸退,黑痂在1~2周內脫落,再過1~2周癒合成疤。發病1~2日後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
少數病例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累及部位大多為組織疏鬆的眼瞼、頸、大腿等,患處腫脹透明而堅韌,擴展迅速,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症明顯,病情危重,若治療貽誤,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進入血液,可產生敗血症,並繼發肺炎及腦膜炎。
2、肺炭疽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發紺、血樣痰、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
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啰音,或有腦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3、腸炭疽
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潛伏期12~18小時,同食者可同時或相繼出現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多於數日內迅速康復。
後者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症症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徵象,若不及時治療,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於起病後3~4日內死亡。
4、腦膜型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凶險,發展特別迅速,患者可於起病2~4日內死亡。腦脊液大多呈血性。
5、敗血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炭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炭疽病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炭疽病
㈥ 炭疽怎麼就成了生化武器了
首先,炭疽的傳染性極其強大,炭疽能從損傷的皮膚、胃腸粘膜及呼吸道進入人體後,首先在局部繁殖,產生毒素而致組織及臟器發生出血性浸潤、壞死和高度水腫。從2001年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桿菌的信件寄給數個新聞媒體辦公室以及兩名民主黨參議員。數周內,導致5人死亡,17人被感染。
其次,炭疽發病迅速,潛伏期1一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潛伏期皮膚炭疽一般1-5天。肺炭疽可短至12小時,可長至12個月;腸炭疽24小時。自然感染炭疽以皮膚炭疽為主,生物恐懼相關炭疽以吸人炭疽為主。皮膚炭疽最為多見,約占炭疽病例的95%。分為炭疽癰和惡性水腫。
炭疽致死率一般,但憑借其強大的傳播性和發病迅速,使其成為一種恐怖的生化武器。炭疽病毒只要有微量殘留,就能迅猛繁殖,其無孔不入正是其可怕之處。
炭疽是由炭疽桿菌所致,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畜及其產品及食用病畜的肉類而發生感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廣泛水腫及毒血症症狀,皮下及漿膜下結締組織出血性浸潤;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樣,偶可引致肺、腸和腦膜的急性感染,並可伴發敗血症。自然條件下,食草獸最易感,人類中等敏感,主要發生於與動物及畜產品加工接觸較多及誤食病畜肉的人員。
2015年,美國「炭疽烏龍」事件越鬧越大。截至當地時間4日,美國已有18個州的52個實驗室、首都華盛頓以及韓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收到了可能仍有活性的炭疽桿菌樣本。由於調查仍在進行中,不排除這些數字將繼續上升。如此多的實驗室疑似「中招」,引發人們疑問。
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位於馬里蘭州的一個私人實驗室據稱為開發炭疽檢測儀器,接收了寄自猶他州達格韋試驗場軍方實驗室的炭疽桿菌樣本。通常情況下,樣本收到後直接用就行了,但不知出於什麼目的,這個實驗室很罕見地把樣本培養了一下,結果嚇人一跳,原本應被徹底滅活的樣本仍有活性,於是5月22日通知了美國政府。
㈦ 問一部紀錄片,央視科教播過,內容大致講述非洲旱雨季時炭疽對河馬等動物的影響
http://tv.cntv.cn/video/vset10/
看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