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歷年主題
2005年,中國政府決定將9月12日定為「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
② 出生缺陷的預防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產前診斷:35歲以上高齡孕婦;分娩過畸形兒或先天愚型兒等先天性疾病者,夫婦一方為遺傳病或染色體病者,有習慣性流產、早產、死胎、新生兒死亡等不良孕產史者,妊娠早期曾經受過較大劑量輻射,或者受過病毒感染或較長期服用過有致畸副作用的葯物者。
③ 出生缺陷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 疾病知識,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 出生缺陷干預的關鍵是預防,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預防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策略。三級預防實施干預:一級預防是指防止出生缺陷兒的發生,包括婚前檢查、遺傳咨詢、選擇最佳的生育年齡、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營養、預防感染、謹慎用葯、戒煙戒酒、避免接觸放射線和有毒有害物質、避免接觸高溫環境等;二級預防是指減少出生缺陷兒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過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採取措施,以預防出生缺陷兒的出生,對致死性缺陷在圍產期前終止妊娠,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蘭級預防是指對出生缺陷的治療,非致死、致殘性出生缺陷的出生後治療,或宮內介入性治療或手術矯治。但重點是一級和二級預防。近年來,產前診斷方法不斷更新和完善,特別是分子遺傳學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遺傳性疾病及先天性缺陷,在胚胎發育的不同時期,甚至尚在宮內,就能夠被更加准確、早期及時的檢測出來。預防出生缺陷要從婚前、孕前開始,特別要做好孕期的預防保健。1 .婚前預防不能近親結婚。認真參加婚前醫學檢查和咨詢。如發現患有嚴重遺傳性疾病、有關精神病和醫學上認為暫不宜結婚或雖可結婚而不宜生育的疾病時,應該聽取醫生的意見和建議。 2 .孕前預防① 進行優生遺傳咨詢。尤其有遺傳病、先天畸形家族史或生育史、自身智力低下或多發畸型、長期接觸不良環境因素、不明原因反復流產或不孕的夫婦,應該於孕前去優生遺傳門診接受咨詢指導。② 選擇最佳生育年齡,把握良好受孕時間。婦女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5 一29 歲,不管男性和女性,最好不要超過35 歲生育。要選擇男女雙方身心都處於良好狀態時受孕,注意酒後和身體不適時不宜受孕。③ 預防ToRCH 感染。TORCH 感染指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疤疹病毒及其他一些病原體所造成的感染,這些病原體的感染可導致胎兒畸型和發育異常。婦女在准備懷孕前應去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抽血做TORCH 檢查,若體內缺乏風疹病毒保護抗體,孕期則有可能受風疹病毒感染,最好去疾控中心注射風疹疫苗;若發現正處於TORcH 感染期,則應暫時避免懷孕,並積極治療。 3 .孕期預防① 避免誘發出生缺陷的不良因素。一般孕後第5 一10 周受到不良因素影響,最容易引起胎兒畸形,此期尤其要注意自我保健。整個懷孕期,都應對胎兒實施優生保護。要少去公共場所,不要接觸動物,預防病原體感染;戒煙酒、不濫服葯、避免接觸各種有毒有害物質、放射線和高溫環境;② 均衡膳食、合理補充營養。胎兒發育需要各種營養素,某些營養素的嚴重缺乏,也可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甚至畸形,如孕婦缺乏葉酸,可導致胎兒無腦、脊柱裂、腮裂等開放性神經管缺損和低體重。因此,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並可以服用「福施福」、「斯利安」、「葉酸片」等營養素制劑。③ 注意孕期保健。及時去醫院建卡,定期接受檢查。尤其是年齡在35 歲以上、從事接觸有毒有害物的職業、有出生缺陷兒生育史的孕婦,應於孕早期及孕中期去有條件的醫院做出生缺陷風險篩查。 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④ 2017年出生缺陷預防宣傳周是什麼時間
9月12日預防出生缺陷日
9月12日—18日宣傳周
⑤ 如何預防出生缺陷
最常見的五種出生缺陷分別是:唇裂、神經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臟病和腦積內水,目容前我國對出生缺陷實行三級預防措施。
預防出生缺陷的首道防線是指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保健,其中包括:避免近親結婚生育和大齡生育;孕前三個月至孕後三個月補充葉酸可有效預防神經管畸形的發生;食鹽加碘可預防地方性克汀病;孕前三個月接種風疹疫苗;懷孕早期及時發現和治療糖尿病等疾病。
第二道防線指利用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和孕產婦保健等方法避免出生缺陷,具體方法有:進行孕前遺傳咨詢和遺傳學檢查;進行產前篩查和異常染色體篩查;產前進行甲胎蛋白血清生化檢查和神經管畸形篩查等。
預防出生缺陷的最後一道防線指對出生缺陷兒及早發現和治療,目前可利用的方式有新生兒疾病篩查和兒童系統保健。具體包括:進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篩查;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通過規范體檢及早發現畸形缺陷,如髖關節脫臼、馬蹄內翻足、先心病、唇齶裂等,並爭取適時進行手術治療。
如需進一步了解,請登錄鄭州長江醫院官網詳細咨詢
⑥ 如何做好預防出生缺陷的措施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應重點推廣以下六項預防出生缺陷的措施:
避免近親結婚。
預防接種,預防孕早期感染風疹病毒等。
增補葉酸和碘,預防孕早期微量營養素缺乏。
避免接觸鉛、苯、農葯等致畸物。
避免服用某些可致畸的葯物。
早期進行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
⑦ 怎樣預防出生缺陷兒
常見的出生缺陷問題
出生缺陷是指在出生時存在的包括結構上和功能上的各種缺陷和異常。出生缺陷可見於全身各個系統,有些肉眼就可以看出,如肢體畸形、無腦兒、脊柱裂、唇裂等;有一些出生時看不出明顯異常,如智力低下等等。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00萬新生兒患出生缺陷,占總出生率的5%。其中每年有約22萬例的先天性心臟病,佔到出生缺陷的第一位;排第二位的是神經管畸形,每年約10萬例;第三位是唇齶裂,每年約5萬例;第四位是先天愚型,每年約3萬例。
造成胎兒畸形的最常見因素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在眾多的病原體中,對胎兒危害最大的是病毒,如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尤其是在早期妊娠階段,孕婦的免疫反應受到抑制,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病毒極易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一些胎兒不同程度的缺陷、致殘或畸形。風疹病毒可造成胎兒多器官的損害,但症狀不一定在胎兒一出生後即出現,有的在出生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白內障、先天性耳聾、先天性心臟病、發育不良、智力障礙及運動障礙等。單純皰疹病毒可導致胎兒發生小頭畸形、視網膜炎、心臟異常、腦內鈣化、神經系統異常等先天畸形。而流感病毒可引起胎兒唇裂、無腦、脊椎裂等神經系統異常。
孕婦預防生出畸形兒
懷孕最初的3個月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時期,胎兒的各種器官及組織結構都在這一時期進行發育,同時,這一時期也是胎兒最容易受損害的時期,很多因素都可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造成缺陷和引起畸形。就目前我國的醫學水平,對出生缺陷患兒的治療非常困難的,因此使育齡婦女知曉預防缺陷兒出生的優生常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患有一些慢性病的婦女,懷孕後無法為胎兒提供足夠的營養,致使胎兒體質下降,也容易造成胎兒畸形。
患有肝臟疾病的婦女,懷孕後肝臟負擔加重,會使肝臟病情惡化,如病情不嚴重,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繼續妊娠,如病情嚴重就要終止妊娠;結核病會直接傳染給胎兒,所以在懷孕之前必須治癒;患有糖尿病的孕婦,會發生妊娠中毒症,引起流產和早產,有時會發生胎死宮內,而且出生巨大兒、畸形兒的比率也會增加;腎臟病患者一旦妊娠,難免會發生妊娠中毒症,而且隨著妊娠的繼續病情加重,引起流產和早產,有的則必須終止妊娠;心臟功能異常會造成血運障礙,引起胎盤血管異常,導致流產和早產,產婦的身體和生命都會受到威脅;嚴重貧血不僅使孕婦妊娠痛苦,而且影響胎兒的發育,不利於產後恢復;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不容易受孕,如受孕後妊娠期沒有特別異常現象。則大多能正常分娩;陰道炎多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如果帶病分娩的話,會感染胎兒,使新生兒患鵝口瘡的疾病。所以孕婦患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請教醫生,能夠治療的先治癒再懷孕,暫時治不好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受孕。最好的做法是夫妻在准備懷孕前,應同去醫院檢查,確認一下有無疾病,保證妊娠的順利進行。
第二,孕婦在懷孕期間缺乏微量營養素,也可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等畸形。
近年來研究發現,微量元素對胎兒的發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碘和葉酸,碘的缺乏可造成嬰兒智力低下,引起克汀病,而葉酸缺乏時可造成嬰兒無腦畸形和脊柱裂,統稱為神經管畸形。缺乏鋅時可造成胎兒先天畸形以及後天發育障礙,據報道,妊娠早期缺鋅,胎兒發生畸形的可能性最大。在妊娠後半期約有25%的孕婦因為鐵的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出現缺鐵性貧血,鐵質也是胎兒血液和組織細胞生長的重要元素,如果婦女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入不能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胎兒就會奪取母體中的鈣、鐵、蛋白質等營養素,使母體產生骨質軟化、貧血、營養不良等症狀。因此孕期的營養供給,關繫到母嬰兩代人的健康,准備懷孕的婦女一定要了解什麼樣的食物適宜懷孕婦女食用,什麼樣的食物對懷孕期的胎兒不利,了解這些將有利於計劃懷孕的女性與孕婦及孩子的健康。
第三,孕婦在懷孕期間要忌食一些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是導致胎兒畸形和智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計劃懷孕的女性或孕婦大量飲用酒精、咖啡、可可、茶葉、巧克力和可樂型飲料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食品後,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心跳加快等症狀。酒精、咖啡因還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刺激胎兒興奮,影響胎兒大腦、心臟和肝臟等器官的正常發育,使胎兒出生後體重較輕。辛辣的食物由於刺激性比較大,多食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礙及便秘等症狀。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鈉,進食過多可影響鋅的吸收,不利於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糖在人體內的代謝會大量消耗鈣,而孕期鈣的缺乏,會影響胎兒牙齒和骨骼的發育,而且糖攝入過多還會造成孕婦超重。罐頭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劑和防腐劑,是導致畸胎和流產的危險因素。油條在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明礬是一種含鋁的無機物,鋁可通過胎盤侵入胎兒大腦,影響胎兒智力的發育,同時,鋁在體內的增多,還會抑制孕婦對鐵質的吸收,可加重貧血。人參、桂圓雖然是上好的補品,但是在懷孕前和懷孕後大量服用人參,會引起氣盛陰耗,加重早孕反應、水腫和高血壓等;而桂圓性溫助陽,孕婦食用後易動血動胎。因此,建議計劃懷孕的女性與已經懷孕的孕婦盡量不吃和少吃以上食品。
第四,外界環境因素對胎兒也有很大的影響,外界條件的改變,不僅可以引起胎兒外表形態的改變,而且還可以引起遺傳物質的基礎——基因的改變。
首先,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渣和廢氣,造成環境污染,不僅影響氣候的變化和植物的生長,甚至還能直接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產生新的遺傳病。汽車尾氣、廢電池、低劣的裝修材料都是重要的污染源,揮發的有毒氣體都會影響胎兒健康。其次,還有部分婦女從事特殊的工種,工作環境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化學物質,可影響女性的生殖功能,進而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如經常接觸鉛、鎘、汞等金屬,會增加妊娠婦女流產和死胎的可能性,也會引起嬰兒智力低下;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有機物,可使流產率增高;氯乙烯可使婦女所生的嬰兒先天痴呆的發生率增高;工作環境溫度過高、或振動過大、或噪音過大,都可使人情緒緊張、煩躁不安、失眠、心動過速等,從而影響胎兒的發育;電離輻射對胎兒來說是看不見的兇手,可使胎兒在宮內生長發育比較緩慢,甚至出生後也比正常兒童差,還可造成流產、死胎以及先天畸形,如小頭畸形、脊柱裂、智力發育遲緩等,而且致癌的可能性增高。因此,國家為保護婦女兒童的健康,專門制定了有關的規定,禁止孕婦在有害的工作場所作業。由於有些毒害物質在體內的殘留期可長達一年以上,即使離開此類崗位,也不宜馬上受孕,否則易致畸胎。
第五,孕婦在懷孕期間要盡量避免吃葯,因為葯物的毒副作用對胎兒的危害極大。下面一些常見的葯物對胎兒就有不良的影響。
抗菌素類葯物。此類葯物對胚胎和胎兒的致畸作用除了表現為胎兒有無結構上的異常外,還包括功能及行為的異常。葯物不良影響也包括葯物引起早期胚胎死亡、流產、死胎以及出生後的生長發育障礙等。如四環素類葯物可致骨骼發育障礙、牙齒變黃、先天性白內障等;鏈黴素及卡那黴素,可致先天性耳聾,並損害腎臟;紅黴素能引起肝損害;磺胺(特別是長效磺胺)可導致新生兒黃疸。
抗真菌葯物。妊娠期患黴菌性陰道炎比較常見,應用克霉唑、制黴菌素未見對胎兒有明顯不良影響。但灰黃黴素可致聯體雙胎;酮康唑可對動物致畸,人類無證據,該葯可從乳汁中排出,增加新生兒黃疸的機率,應慎用。
抗寄生蟲病葯物。滴蟲性陰道炎更為常見,臨床上常用硝基咪唑類如替硝唑、甲硝唑等葯物進行治療。但有實驗證明,這類疾病有致畸作用,臨床上建議,孕早期不宜應用該類葯物,孕中、晚期可選用。抗瘧原蟲的奎寧致畸作用較肯定,應禁用,而氯喹的安全性相對較大,必要時其利大於弊。甲硝唑動物有致癌的報道,故不宜單次大劑量使用。
抗病毒葯物。常用抗病毒葯物有病毒唑、阿昔洛韋、阿糖腺苷、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葯物的安全性臨床資料不多,加之孕期孕婦感染病毒本身就可能引起胎兒宮內感染,造成流產、畸形、死胎、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因此孕期是否應用抗病毒葯物治療值得進一步探討。
處理妊高征及抗高血壓葯物。硫酸鎂,是治療妊高征最有效的葯物,正常用葯量時對母兒無害,但由於鎂離子可以減低肌肉的收縮,故在產程中用葯可使宮縮減弱,停葯後短時間即可恢復。硝苯地平(心痛定),鈣離子拮抗劑,能鬆弛血管平滑肌,擴張周圍小動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使血壓下降,目前有關該葯物對母兒的影響報道不多,也無有關哺乳期服葯的報道。安定片,具有鎮靜、肌肉鬆弛及抗驚厥作用,用於妊高征、癲癇和精神病患者。臨床資料對人類無致畸作用,但是如懷孕後期長期應用且劑量大於30~40mg/天,葯物可產生蓄積作用,使新生兒肌張力下降及吸吮困難。
抗驚厥葯物。苯妥英鈉,抗癲癇葯物,試驗對胎兒有致畸作用,如齶裂、鞍鼻及指萎縮,稱為先天性苯妥英鈉綜合征。卡馬西品,為抗驚厥葯物,葯物可大量通過胎盤,胎兒血液濃度為母血的50%~80%,服葯後新生兒可發生畸形,故妊娠期間不可使用該葯。巴比妥類,廣泛用於抗驚厥的葯物,但葯物可引起胎兒維生素K缺乏,甚至新生兒出血,故用葯同時應補充維生素K。
激素類葯物。雌激素可造成胎兒上肢短缺,女嬰出現陰道腺病,男嬰女性化。孕激素可造成女嬰男性化,男嬰尿道下裂。考地松可造成無腦兒、兔唇齶裂、低體重畸形等產。甲狀腺素可使胎兒畸形。
抗腫瘤葯物。所有抗腫瘤葯物都對胚胎的正常發育有潛在的不良影響,可使胎兒四肢短缺、外耳缺損、齶裂、腦膜膨出等。
維生素類葯物。維生素A、B1、B2、B6、B12、C、D、E、K及葉酸在妊娠期內都可服用,但服用維生素A過量可使胎兒骨骼發育異常或先天性白內障,服用維生素D過量可使胎兒或新生兒血鈣過高、智力發育障礙,服用維生素K過量可使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症。
中葯。麝香、斑蟊、水蛭、商陸、巴豆、牽牛、三棱、莪術等可致胎兒畸形、死胎及流產等。
除了上述這些常用葯物可對胎兒造成畸形外,還有很多葯物可對胎兒造成畸形,並且妊娠期又是一個疾病多發期,孕婦很容易患這樣或那樣的病,所以無論孕婦在患什麼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用葯,切不可自作主張,隨便服用。
第六,女性在懷孕和分娩前後,免疫力相對比較低,同時,這個階段女性的心理都非常緊張,這種緊張也會對機體免疫力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對胎兒的發育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人的機體對疾病有兩個防衛系統,一個是非免疫防衛,一個是免疫防衛。微生物主要是通過口腔和鼻腔進人人體,口中的唾液、胃分泌的胃酸都是使微生物致命的化學物質。而且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可將微生物排出體外。當人的皮膚破損後,微生物可進人引起炎症,這種炎症就是機體的其他防衛機制將微生物阻止在傷口附近,進而由白細胞對微生物進行消滅的過程,人體的這些防衛都屬於非免疫防衛。當入侵入體的微生物不能被非免疫防衛系統消滅時,人體就會調動免疫防衛系統來消滅,免疫防衛系統主要是通過抗體和抗原發生作用來完成的。侵入人體的微生物叫抗原,存在於淋巴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叫抗體,抗體在免疫中起主導作用。抗體粘附於抗原上,對抗原進行消滅並使人體對某些疾病產生免疫力,從而不再發病。
人體的免疫防衛系統並不是經常在起作用,尤其是長期的情緒緊張會使身體更加衰弱,這會對機體免疫力產生不良影響。這些緊張的情緒可以引起大腦一系列反應,當大腦中的下丘腦受到緊張情緒的刺激後,腦垂體也隨之受到刺激,而腦垂體又去刺激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增高,這將導致抗體產生減少,最後影響免疫反應的完成。所以,緊張的情緒通過機體這一特殊途徑,可以大大削弱人體對疾病的免疫力。另外,孕婦心情憂郁,或是暴怒,常可導致流產或早產。情緒嚴重不佳者,即使娩出嬰兒,其智力發育也低於正常兒。孕婦在分娩時,心情緊張,用力不當,可使產程延長,胎兒大腦缺氧,從而影響智力,甚至導致胎兒窒息。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創造愉快的環境對母體的身心健康以及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七,對於孕婦來說是提倡運動的,因為適當的運動對孕婦和胎兒都是積極有益的,但運動時間不宜太長,運動強度不宜太劇烈。過度的運動也能導致胎兒的畸形、流產或早產。
孕婦活動每天採取不同的方式,活動時間宜短,站立時兩腿稍分開,這樣不易疲勞。走路的正確姿勢是抬頭、伸直頸部、後背挺直、綳緊臀部、保持全身平衡,上下樓時避免過度挺胸腆肚以防跌倒。避免彎腰拾物,拾取地面物品時應先曲膝彎腰,待蹲好後再撿拾。運動量大小應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而定,以孕婦不感疲勞為宜。室外散步是最好的方式,散步簡單易行,可以刺激全身肌肉的活動,並增強身體某些部位的肌肉力量,尤其是與分娩有關的幾組盆底肌肉。除散步外,還可適當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例如:聽音樂、看電影、會朋友等,也有助於鬆弛即將當母親的焦急空虛心理,減輕精神壓力,增加家庭輕松的氣氛。
此外,懷孕期間如何休息對孕婦及胎兒也是很重要的。妊娠早期子宮增大不明顯,體位對胎兒的影響不大,此期孕婦可平卧,膝下墊枕,這樣全身肌肉易於鬆弛。妊娠5個月後,子宮增大,仰卧時子宮壓迫脊柱前方血管,右側卧位時下腔靜脈受壓,阻礙下肢、盆腔以及腎臟的血液迴流入心臟,降低心臟排血量,影響子宮胎盤血流量,長期胎盤灌注不足,胎兒可缺乏氧及養料,從而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所以主張左側卧位或坐位(腿抬高)休息姿勢。休息和睡眠時間除每晚8小時外,還應在白天至少有1個小時的午睡。
第八,有的婦女懷孕後,不按時定期到醫院做孕期的各項檢查,導致畸形胎兒無法發現。
定期的產前檢查對孕婦及胎兒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檢查,可以全面地了解妊娠過程的正常與否和健康狀況,可以及早發現並發症和胎兒的異常,及時糾正,有利於優生。孕婦從懷孕到分娩需要進行16次檢查,即孕3~6個月每月一次,孕7~8個月每半月一次,孕8個月以後每周檢查一次。每次檢查要掌握的情況有病史、家族史、孕婦的月經史及末次月經的時間,全身及生殖器官的檢查,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化驗血、尿、血型及肝功能等。
通過上述檢查,首先,可以確認是否懷孕,了解孕前的一切情況,並對孕婦進行全面檢查,可預見懷孕未來發展的情況。如有慢性病、高血壓、貧血、結核、糖尿病等,則需進一步確認嚴重程度,做出孕期保健計劃,不適宜妊娠者,勸其終止妊娠。其次,通過測量血壓、體重、腹圍、宮高、胎位、胎心等的常規檢查,可以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有不良生產史、遺傳病史者還可以進行專項檢查。另外,通過產前檢查,可以預見將來可能採取的分娩方式,估計胎兒的體重以及骨盆的特徵和預先採取的對策。所以,為了母子的健康,一定要按時定期到醫院做孕期的各項檢查。
第九,一般認為,在妊娠的最初3個月和最後3個月都應禁止性生活,如果不節制性生活,常可引起流產或早產。
妊娠最初3個月是胎兒最脆弱的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此時如進行性生活,則性沖動的機械刺激可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同時精液中所含的前列腺素可促進宮縮,並可使宮口鬆弛,不利於胎兒的生存。妊娠最後3個月,子宮頸下降,此時子宮處於高敏狀態,性交時插入的陰莖與其接觸,會污染產道、刺激子宮,性高潮時子宮收縮,會引起早產。
妊娠中間幾個月,雖不禁止性生活,但也要有節制,且要注意性交姿勢,動作不可過於猛烈,女方的腹部不要受到壓迫。但對於一些習慣性流產的人,則須在整個妊娠期間禁止性生活。
婦女生產以後,會陰部傷口癒合需一定的時間,子宮的創面也需6~8周才能完全癒合,加之分娩時大量出血,產程用力過度,此時婦女體質極為虛弱,抵抗力大大下降,此期間,也應絕對避免性生活,否則,過早性交會引起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甚至附件炎等生殖器官疾病和子宮出血,而且會妨礙會陰和陰道傷口的癒合以及產後健康的恢復。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造成胎兒畸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懷孕的婦女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合理制定懷孕計劃,為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做好充分的准備。
重視產前診斷
產前診斷同前面講到的產前檢查是不同的。產前診斷又稱胎兒宮內診斷或畸胎檢查,是在妊娠16—20周時,通過各種檢查手段了解胎兒在子宮內有無先天性畸形或遺傳性疾病,以便及早發現並終止妊娠,是減少畸形兒出生,實現優生的有效措施。
但並不是所有的孕婦都必須進行畸胎檢查,經醫學專家的研究,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孕婦,在懷孕3—4個月時,都應經過遺傳咨詢醫生的同意,進行產前畸胎檢查:近親結婚的夫婦;妊娠3個月的孕婦,患過風疹、帶狀皰疹、單純皰疹、巨細胞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懷孕早期,孕婦曾使用過能致胎兒畸形的葯物,或接受過放射線物質;曾生過無腦兒、脊柱裂或其他畸形胎兒的婦女再次懷孕後,應進行畸胎檢查,因為她們再生同類異常孩子的危險性較一般孕婦高得多;有習慣性流產、早產史或多次胎兒死在子宮內的婦女再次懷孕後,也要進行畸胎檢查,因為這往往是由夫婦一方或雙方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再次懷孕,仍可出現畸胎;家族中有先天性代謝功能缺陷的人,或孕婦本人曾生過代謝功能缺陷病兒的,應做畸胎檢查;年齡在38歲以上的孕婦,因卵子老化甚至異常者較多,產生胎兒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愚型的危險1生較大,所以應進行畸胎檢查,如果丈夫年齡超過50歲,即便孕婦年齡較小,由於男性精子的老化,也應做畸胎檢查;經產前遺傳咨詢,醫生認為有必要做畸胎檢查者,也應做畸胎檢查,如有問題,應終止妊娠。
產前診斷一定要及早進行,做到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處理,這樣對胎兒及孕婦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目前常用的產前診斷技術包括:早孕期通過抽取孕婦外周血進行培養做染色體檢查,如發現染色體病,就要及時終止妊娠;通過對遺傳病攜帶者的基因篩查,可減少單基因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及時進行遺傳咨詢,估計生育遺傳病患兒的發病風險及與性別的關系,決定能否生育此胎兒;另外產期B超檢查,孕期14~18周90%先天性心臟病可被發現,孕期20周前可發現90%的重大明顯的出生缺陷。
實行家庭自我監護
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監護主要是通過定期的產前檢查來實現的,但是作為孕婦及其家屬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監護常識,自己在家中親自觀察胎兒的生長發育和監護胎兒的安危,即實行家庭自我監護。這是一種簡單方便並能及早發現胎兒異常的方法,有利於胎兒和母體的身心健康。家庭自我監護常用的方法有:
量腹圍。腹圍是衡量胎兒生長發育速度的一個指標。從孕21周開始每周測量一次,用軟尺緊貼皮膚,在臍的水平測量,注意要松緊適度。一般情況下,腹圍每周增長0.83厘米,其中21~34周平均增長0.87厘米,孕34周後平均每周增長0.76厘米,如果增長速度明顯少於以上數字,應懷疑胎兒生長遲緩。
數胎動。胎動與胎盤血管狀態關系密切,通過計數胎動次數,可以了解胎兒在宮內的狀況,是判斷胎兒宮內安危的主要臨床指標。從妊娠28周開始至臨產,孕婦每天上午8~9點,下午1~2點,晚上8~9點,各計數胎動1次,每次數1個小時,3次計數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數,也可安排早、中、晚3次計數,但時間應固定。12小時>10次為正常。計數胎動時,孕婦適宜取左側卧位,環境要安靜,思想要集中。
聽胎心。胎心也是反映胎兒在宮內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先由醫生確定胎心最響亮的位置,以後由丈夫或其他家屬用耳朵貼在腹壁上或用胎心聽診器聽取,每次聽1分鍾加以記錄,孕28周以後應每日記錄。正常胎心每分鍾120~160次。媽媽數胎動,爸爸聽胎心,互相配合共同監護。
測宮底。子宮底高度是間接反映胎兒生長情況和羊水量的指標之一,從孕21周開始測量,每周一次。測量方法是孕婦排尿後仰卧,兩腿伸直,用軟尺沿腹中線測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子宮底之間的距離。正常情況下,從孕21~40周內,每周平均增長0.88厘米,其中21—34周平均每周增長1厘米,34周後平均增長0.65厘米。如果增長速度明顯少於以上數字,應懷疑胎兒生長遲緩。
自然流產者不要保胎
流產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克而終止妊娠者。其中流產發生於妊娠12周前者稱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稱晚期流產。流產又可分為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自然流產是由於孕卵發育異常及母體病理原因引起的流產。自然流產的發生率佔全部妊娠的15%左右,多數為早期流產。
造成自然流產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一些:
最常見的是孕卵的缺陷。精子或卵子缺陷或者兩者均有缺陷,導致胚胎發良不全或者完全枯萎。醫學研究表明,早期自然流產中,染色體異常的胚胎佔50%~60%,多為染色體數目的異常,如單體、三體、多體等。
染色體結構異常。如易位、倒位、缺損、斷裂等,也可見於高齡孕婦、環境污染等原因導致染色體分離異常。這種流產出來的標本有60%~70%的受精卵不能完成胚胎期的發育,有的僅存在羊膜囊而見不到胚胎,絨毛呈退行性變而流產。
母體病理原因。妊娠早期母體患流感、傷寒、肺炎等傳染病,病毒和細菌毒素通過胎盤侵入胎體引進胎兒死亡,一般在胎兒死亡2周內自然排出宮腔。母體嚴重缺氧可以引起流產。缺乏維生素E、葉酸等營養素,均可引起胎盤梗塞及胎死宮內而發生晚期流產。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流產是腎氣與氣血不足所致。腎氣不足則胎氣不固;氣血不足則沖任不固,不能攝血保胎。
此外還有內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及環境因素等,都可引起自然流產。
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自然流產的胚胎常有缺陷,而且多數在子宮內就已死亡,所以自然流產者最好不要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