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語接龍的動作模仿》的游戲策劃書怎麼寫
策劃書 2)活動開展: Ⅰ、主持人開場白,並請委員會負責人做簡短致辭。 Ⅱ、活動一:新老代表發言 活動二:新老成員個人才藝表演(前期准備里已做好節目安排) Ⅲ、新老成員交流環節,新成員就委員會工作,及大學學生生活等方面提出問題,老成員進行解答,或互問互答。 Ⅳ、互動游戲環節:(以下游戲僅供參考) 游戲一:夾氣球 (15分鍾) 主持人介紹游戲規則: 規則: 由兩個隊員組成一組,該組兩個隊員互相配合利用背部或胸部把氣球夾破,由5組進行比賽,在規定時間內夾破個數最多的一方獲勝 分組:1兩男2兩女 3混雙 (原則上一老一新 ) 懲罰:喝交杯水或即興才藝表演 游戲二:歌詞串串燒(15分鍾) 游戲規則:由新老每對選出3名代表進行比賽,規則類似成語接龍。 Ⅴ、學生教育管理委員會指導老師做總結發言,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5分鍾) 3)活動後期: Ⅰ、活動結束後,工作人員做好現場秩序維持工作及善後工作; Ⅱ、就活動的現場情況及會後評價,寫出此次活動的總結報告; Ⅲ、以新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對以後的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 Ⅳ、及時將活動情況包括圖片及稿件在校內媒體做相應宣傳。 九 活動預期效果: 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讓新生有所收獲:新老成員能深入地溝通,新生能很好地融入這個大家庭,為這里帶來更多活力與激情,從學姐學長處得到更多的經驗,了解各自的工作,及時進入狀態,老成員能從新生處了解90後的能力,為今後的工作打好基礎,我們這個大家庭因為大家的齊心合力而更美好,更具活力。 十 資金預算 (表格太大) 十一 後期總結 學生教育管理委員會 2015年10月25日
② 明星模仿秀策劃書格式範文
一、活動目的:
豐富在校學生的課餘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活力;發掘大學生的內在潛力;實現大學生突出自我,展現自我的個性特徵。
二、活動時間、地點
6月1日晚7:00 老報告廳
三、活動具體方案
一、活動名稱: 2009年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超級模仿秀
二、主辦單位: 院團委
經貿系團總支
三、承辦單位:經貿系學生會文藝部
四、項目負責人:馬燕 顧琳
四、活動規則
1、參加對象:全院學生(每班不超過兩人)
2、參加人員從形象設計、舞台表現(唱歌、跳舞、小品等)兩方面進行准備,表演只限片斷,不要求完整節目。
3、比賽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冠軍被授予「未來之星」稱號。
4、參賽選手需准備被模仿者的聲音及形象資料(海報,封面,照片等)以備評委參考。
5、評分標准:外形相似性3分,舞台表現力5分,總體印象2分共計10分
五、經費預算
1、攝影及海報等宣傳材料 50元
2、證書及獎品200 元
3、其它費用待定 50元
總計: 300元參考自:172校園活動網 http://www.172xiaoyuan.com/cehuashu/
③ 誰能給我一篇綜藝節目的策劃書
電視綜藝欄目<陽光製造>策劃書(1)
電視綜藝節目《陽光製造》誠征冠名贊助及協辦單位
電視綜藝節目《陽光製造》橫空出世!
誠征欄目冠名:面議
獎品贊助:商品實物、消費券或現金,每期1000元以上,謝絕接納少於4期的贊助。
誠征媒體支持:
簡訊、168聲訊、協作商家銷貨小票等各個環節聯合置獎(大獎液晶電腦一台或者現金5000元),觀眾、贊助商、電視台三方歡樂互動,
電視綜藝欄目<<陽光製造>>策劃書
一、 前言
此策劃案主要在於分析各種資料及比較國內同類才藝展示電視節目的基礎上寫就的,但對於受眾的調查,即廣大觀眾的喜好,贊助商希望的調查,主要還停留在資料的採用上面。本策劃案主要是解決《陽光製造》節目的定位,播出前的炒作、推廣、合作及播出中的進一步廣告投入、節目深化戰略。
二、 情況環境分析
(一)、市場分析
市場環境:調查顯示,城市人口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平均為三小時,這說明電視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漢川本地各電視台的電視節目確實是難以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電視節目中,能叫得上好的有兩類:一類是為數不多的優秀電視劇。一類是各電視台製作播出以及從國外引進的電視欄目,如中央台的《幸運52》和《開心詞典》、湖南台的《快樂大本營》、福建東南台的《超級模仿秀》等電視欄目。這些節目在全國均有很大的收視人群。但由於相對於巨大的電視市場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可以說這塊市場是非常有潛力的,非常有前景的。而現在的關鍵是佔領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培養自己的固定的受眾群。就漢川的電視市場而言,電視欄目缺少強勢品牌,沒有一檔令大多數觀眾認同的好節目。盡管漢川的電視人不斷地努力探索,創辦了收視率有所提升的新欄目和新頻道,但整體情況仍差強人意,局限性很大且無法覆蓋最具消費實力的社會中堅階層,也形成不了太大的對受眾消費傾向的影響力,這勢必使得廣告客戶的投入回報預期值大大地打了折扣,從而也降低了廣告客戶對媒體的信任度,久而久之將會造成客戶流失、廣告收益降低的惡性循環局面。與此同時大部分的廣告主也為沒有一檔值得投放電視廣告的高收視率的好欄目而一籌莫展,廣大的本地電視觀眾也因為沒有好看的節目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