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CCTV4的[走遍中國]之《大美青海》的下載地址.........
CCTV4的[走遍中國]之《大美青海》共五集。
大美青海 第一集 青海湖
主要內容:青海湖為於中國青藏高原之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泊。青海湖在開湖之時,冰封百餘天的湖面可以在一夜之間冰雪消融,壯觀而美麗。在本期節目中,記錄了青海湖四月、五月、七月、九月不同時期湖中、岸邊以及天空的情景,對於生長在這里的物種來說,青海湖就是如詩如畫的天堂,對於外來者而言,青海湖就是神奇的化身,永遠讓人心生敬畏和感嘆。
大美青海 第2集 三江源
6月份是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的雨季,也是這里最美的季節。很多種候鳥遷徙到這里。牧民們生活在淡水湖畔。這里的冰川雪山是中國三大江河的源頭。藏羚羊只所以奔跑迅速的一個原因是腿部有氣囊,它們總去卓乃湖繁衍仍是個謎。藏野驢善於長途奔跑。牧民會舉行賽馬節,採挖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的形成。有些地方的冰川雪山在減少,沙漠在擴大,水源在減少,人們開始實施對大自然保護措施,離開草原生活。
大美青海 第三集 塔爾寺
藏歷四月是塔爾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繁忙的一個月份,佛祖釋迦摩尼誕生、得道、圓寂的慶典都發生在這一個時段。在介紹了宗教活動之後,節目還介紹了關於塔爾寺的傳說以及塔爾寺「藝術三絕」。
大美青海 第4集 昆侖山
走進昆侖,乾燥、猛烈的風已經把這里吹得遍野荒蕪,這個從新疆綿延至青海的大山長達2500公里,它像一座巨型圍牆把青藏高原緊緊包裹在裡面,以至於數千年來山外平原的人們對這里的世界充滿遐想,傳說中這里是黃帝在人間的都城,凡人禁止入內。節目中介紹了昆侖山上一些歷史遺跡和中華文化。
大美青海 第五集 柴達木
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內的雅丹地貌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和關注,這片地帶被稱為「魔鬼城」。2萬多平方公里寸草不生,乾旱至極,富含礦物質的土丘會讓羅盤失靈,讓人分不清方向。當然,柴達木的美不止一面,這里除了魔鬼城的冷峻之美,還有藏族流傳的文化和傳說,充滿寶藏都蘭墓葬群,以及日益發展的經濟。
下載地址:「農影論壇」
❷ 大美青海 和 好客山東 宣傳片的比較【旅遊】
肯定青海嘛。
大美青海,風景美,人文美,青海大美。這話說的文雅啊...
好客山東?呵呵,不評價。
因為我是青海人。
❸ 大美青海歌曲
皚皚雪山 如海浪漫卷
世界屋脊 擎著藍天
青海 雄壯的青海
長江 黃河從這里飛瀉山川
牧牛羊 遼闊草原絢麗斑斕
格爾木和敦煌萬丈鹽橋牽
傳說的聚寶盆落根柴達木
花兒會盛況和動人傳說在流傳
青海湖 如碧玉如山靈的眼
波光瀲灧 十萬鳥盤旋
青海 美麗的青海
迷人的天池沐浴著天上仙
日月寶鏡映照出日月山
彩陶沿承新石器文化的燦爛
輝煌塔爾寺梵音有大愛
願把靈與魂寄託給聖潔雪蓮
❹ 大美青海的大美青海紀錄片
《大美青海》選取青海境內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分量的《青海湖》《三江源》《塔爾寺》《昆侖山》《柴達木》五個地方作為拍攝對象,以點帶面,涵蓋「大美青海」的主題和內容。
青海湖是青海的面孔,是大美青海的符號。本集細致拍攝青海湖各種鳥類的生動形態和豐富細節,反映青海湖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藏蒙等民族珍愛動物,與自然~~相處的生活狀態。
三江源是青海省最具生態價值的地方。本集以水為主題,講述三江源作為「中華水塔」的生態系統,展現神奇的藏羚羊、藏野驢和冬蟲夏草,反映為保護「三江源」所實施的生態移民工程和恢復植被的行動。
塔爾寺是青海省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是宗喀巴的祖寺。本集深入介紹作為藏傳佛教文化精華的「塔爾寺三絕」,結合藏族宗教節日薩嘎達瓦節,走進藏民族的精神世界。
昆侖山是中華第一神山,是昆侖神話的載體,也是諸多青海文化附著的地方。透過昆侖山岩畫、西王母石室、柳灣彩陶、昆侖玉和該地區藏民族的生活揭示昆侖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深厚內涵。
柴達木是中國第三大盆地,也是資源富集的聚寶盆。節目通過柴達木盆地吐谷渾大墓的出土文物和今天格爾木的崛起,講述柴達木傳奇的前世今生。
分集介紹:
第一集 人間仙境青海湖
我們說青海湖是人間仙境,是因為青海湖的美無與倫比。青海湖是青海最靚麗的一面,她清澈純凈,煙波浩淼,美不勝收,可以說它是大美青海的符號。大量的研究表明,這里完全可能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瑤池的現實依據。青海湖歷史文化悠久,中央王朝最早管轄青海的西海郡就設在這里並以她為名。青海湖周邊是歷代少數民族的棲息地,是優良的牧場,迄今為止民族風情仍然非常濃郁;青海湖上有鳥島,有歷史上出產龍駒的海心山。資源富集,景象優美。近年,青海省連年舉辦環湖自行車邀請賽,青海湖成為青海省自我推介的一張名片。
第二集 天造地化三江源
三江源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湄公河三大河流的源頭,是青海聯系外界的最重要紐帶,是青海對外界最大的奉獻,是外界對青海最深的關注。三江源是青海甚至整個自然界最神奇的景象之一,區區十萬平方公里,發源出三條世界級的河流。由濕地、湖泊、河流、冰川構成的立體生態,比任何人的想像都更為生動。三江源是大自然的傑作,是大美青海的典型。
第三集 精神家園塔爾寺
藏族是青海的主體民族,藏傳佛教文化是這一地域主要的文化特徵,而青海藏傳佛教的主要載體便是塔爾寺。透過塔爾寺走進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探尋藏民族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神方面的觀念。
塔爾寺的一個**、玉樹一個藏民的佛教徒和西寧旅遊公司的一位導游,記錄和反映**的修行和佈道,藏族佛教徒的生活和信仰,導游自己如何看到塔爾寺和如何向遊人介紹塔爾寺。通過上述三種人透視藏民族的精神世界。
第四集 橫空出世莽昆侖
「昆侖」是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昆侖山被稱為中華第一神山,萬山之宗。昆侖神話是中國神話的源頭和主體,承載了中華文化關於自然和人類最悠遠的記憶,神話傳說共工觸不周之山、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精衛填海都是昆侖神話的內容。這么一座遠在西陲的大山何以成為中華第一神山?這是一個謎,這個謎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公認的解答。
昆侖山聳入雲霄,巍峨高峻,氣勢磅礴;昆侖玉、昆侖泉、西王母聲名顯赫;古羌人在它的周邊生息,創造了古老的文明;穆天子策馬西行,拜祭昆侖山,留下千年傳奇;「河出昆侖」,大河情結的積淀和升華;昆侖道場,道家一派。
第五集 前世今生柴達木
青藏高原素以高遠著稱,因此,柴達木盆地很少被人提及,但是,柴達木盆地之於青海,之於中國都極為重要,盆地里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鹽湖,察爾汗鹽湖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大鹽湖,柴達木的鹽可供全世界五十億人口食用一千年。鹽是青海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鹽化工是青海最重要的工業門類,發展鹽業是青海人創業精神的突出表現。從審美上講,柴達木富於傳奇,有中國最大的雅丹地貌景觀區,有胡楊古柏佇立茫茫戈壁。這里還是歷史上吐谷渾的居住地,書寫過蒼涼的歷史篇章。
柴達木的都蘭縣,挖掘出大量吐谷渾和吐蕃的古墓葬,墓葬里的大量柏樹令人驚訝,這里曾經柏樹蔥蘢,生機盎然!這里還出土了精美的絹布、東西方錢幣,這讓人想起樓蘭。今天沒有人為吃鹽發愁,但在古代鹽的地位非比尋常。地理位置、古生態和特殊資源可能為我們構築柴達木異樣的前世。
❺ 求 大美青海紀錄片下載地址,
720P mkv的。http://bbs.3e-online.com/thread-248981-1-1.html
❻ 央視播放的各省市形象宣傳片(急!)
江西的啦!不過應該只有公益廣告才會在網上留視頻的,你就的這個應該沒有。
❼ 每天數字電視宣傳頻道巡迴播放的那首歌開頭的畫面是 「大美青海」這個宣傳片的背景音樂是什麼急求
青海夢?
❽ 讀《大美青海》讀後感3000字
春節剛剛結束,春潮青海涌動。這幾天,隨著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五集電視系列片《大美青海》的播出,熒屏內外,網路上下,人們爭說《大美青海》,議論大美青海,掀起了一股令人振奮的春潮。
一、節目以一種非常寬闊的視野,站在全球、全人類的高度,審視大美青海,使青海的美跨越了地域、時代的局限,而在一個更大的文化坐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大美青海,風光無限。要想介紹青海,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著眼點。眼界不同,整個片子的走向和風格也就不同。《大美青海》的與眾不同就在於它所選取的青海湖、三江源、塔爾寺、昆侖山、柴達木這樣五個景點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而且還具有全球價值。
比如,青海湖是鑲嵌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內陸湖,它是世界最大的鳥類遷徙地、湟魚繁殖生長地,也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舞台,其生態價值與整個人類和鳥類、魚類息息相關。因而,片子在介紹青海湖時繞過了對青海湖其地理位置的具體描述。開篇第一句解說就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宏大的視野:「3月,當我們這個星球的北半球開始進入美麗的季節時,青藏高原依然是萬籟俱寂的白茫茫一片。」
正是有了這樣的視野和立足點,片子在具體的敘述中,始終堅守一種人類情懷,歷史情懷,並把這一切都融入每一個鏡頭和每一句解說中,使我們透過畫面能夠感受到超出畫面的大美。最讓我難忘的是,片子在介紹昆侖山時,把我們不僅引入了對整個人類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昆侖神話之中,同時還介紹了用來製作奧運會獎杯的昆侖玉。神話與現實相交融,東方和西方相比較,人類文化的冰山一角歷經幾千年變遷還如此的藕斷絲連,河湟都市網這讓我們讀不盡昆侖山。在說到昆侖山與柴達木的關系時,一句話就讓我們「思接千載」:「傳說,昆侖山是黃帝在地上的都城,西王母是昆侖仙主,而昆侖山下的柴達木盆地就是西王母腳下的聚寶盆。」
在看似隨意的鏡頭和敘述中,片子在發揮電視媒體特有個性的同時,也吸收了詩歌等其他藝術門類的手法,還融入了人類學、生態學等先進學術理念,這使整個片子既經得起推敲,也耐得起咀嚼,有一定的文化分量和更廣泛的傳承價值。
二、節目在呈現青海山川獨特的自然美的同時,下大力氣挖掘人文資源,山川人文交相輝映,這使青海的美別具神韻,也顯得比較厚重
青海是祖國的三江源,其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山川,還在於人文。然而,真正地拿起攝像機表現這一切時,大多數電視人的窘境要麼是顧此失彼,要麼是平均羅列,常常破壞了片子的完整與和諧,無藝術性可言。在我的印象里,這類宣傳片的模式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堆砌:先是地理位置介紹,然後是最好的風光堆積和各項成就展示,最後是多少個各級領導的鏡頭。而《大美青海》卻避免了這個套式。它從一開始,就將鏡頭直對山川人文最本質的畫面,以人文的眼光審視山川,以山川為背景,探尋人文的底蘊,這使整個山川變得比較靈動,也使一方人文顯得更有根基。我常想,如果沒有人文的滋養和內涵,青海的山川就是再博大,也仍嫌單薄。反之,青海的人文資源再豐富,如果沒有山川的陪襯,同樣就失去了厚度和大美。試想:面對冰雪覆蓋的阿尼瑪卿雪山,如果沒有藏民族心中的信仰,還有多少人還會為之折腰、西寧門戶網嘆服?
在看片的過程中,我不斷向自己發問:假如讓我拍這個主題,我將從什麼角度切入?怎麼表述?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看完片子之後,不得不佩服其選材和表述的功力。在表現《三江源》時,編導並沒有一一展示實景,而以一組頗具概括力的鏡頭引出了三江源。這免去了多少個大致相似的鏡頭,典型環境的提煉讓我為之一驚、西寧百姓論壇一喜。這一集片子,接下來選取的扎陵湖、各拉丹冬雪山、藏羚羊、蟲草等諸組鏡頭看似隨意,實則很有典型性,包括人物的選取、同期聲的選用等都是很用心的。曾幾何時,大多數電視工作者忽視或者漠視、誤讀「典型」,這使許多片子盡管看上去很美,也編得很長,但一遍看過,就不會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項藝術原則。讓風光電視片在有限的時間內蘊含更加厚重的內容,這方面《大美青海》已經為我們指明了一個創作的方向。
三、節目解說平實、節制,力戒煽情、淺薄,反使整個片子具有更強的親和力
「紀錄紛紜已失真,語言輕重在詞臣。若將字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靜修文集》卷十一《讀史評》)。在言及電視片解說詞的語言時,我常常以這樣的標准審視它,對待它,因而,始終比較寬容。然而,在寬容的前提下,我也始終謹防著這樣的電視語言:極度煽情,竭盡美言。本來這是一些沒有資本、沒有信譽的街頭小商販常用的絕招:反正說錯了也不上稅。而智者是不為的。但奇怪的是,這些年的旅遊宣傳文字移花接木、不顧輕薄地泛濫起這樣一種文風,致使我們的一些電視片更是把輕薄「原汁原味」引入熒屏。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於宣傳也只能起反作用。然而,慶幸的是,《大美青海》的解說詞就沒有陷入這個沼澤。
《大美青海》自始至終解說平實、自然,如說話一樣,讓人聽得很舒服。平實是語言的極致,尤其對於電視解說詞而言,這是一個原則,也是一個高度。讓深刻的道理淺顯起來,讓言說的姿態親切感人,這一切都需要平實。平實的語言,最是電視媒體取勝的法寶,也是拉近觀眾距離的不變法寶。就是靠著這樣的平實,《大美青海》的解說詞一在《青海日報》等媒體刊載,就被許多觀眾收藏。借著文字的魅力,他們還沉浸在青海大美之中,久久回味著片子的情節和每一個感人的鏡頭。
❾ 大美青海 背景音樂
去下載「Karma/躍然紙上」吧!!!
這個跟那個背景音樂是一個曲調的。。。一個風格,一個感覺。。
你一定不後悔~~~
希望能給我點積分。。。因為我現在急需積分!!!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