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鄉的童年 觀後感 450字怎麼寫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姥爺家。後來,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
即使有這樣一個姥姥保護,卻還有一個更殘暴的姥爺隨時毆打著阿廖沙。阿廖沙常常被打得皮開肉綻,甚至昏死過去,
雖然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但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
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可以再奢侈,不可以再浪費;我們要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的叫著夏天……」這首名叫「童年」的歌,使我知道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但是讀完高爾基的《童年》後,我才知道書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無比艱辛的,這也是高爾基的童年的真實寫照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樣一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姥姥。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人。姥姥像一個細心的老師,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明亮的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像一座黑夜裡的燈塔,指引了阿廖沙前進的方向。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甚至不懂什麼叫做真正的「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毒打、被人拿鞭子猛抽的滋味,那是一種我們永遠也無法想像的痛苦。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緣無故地折磨致死這種事。
但是在讀完《童年》後,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2. 求半命題作文:---你在他鄉還好嗎
①:朋友,你在他鄉還好嗎?
從窗外吹進涼颼颼的風,把我從夢中驚醒,透過窗簾看著外面的毛毛細雨,一種一樣的情緒浮上心頭,朋友,你在他鄉還好嗎?
那天,你我在漫步在小路上,一前一後地走著,一路上我在後面說,你在前面聽,突然,你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問我:「燕子,要是我們有一天要分開了,你會不會還記得我,還記得我們的友誼?」我楞在那裡看著你反應不過你在說什麼,不知該如何作答。只見到你的眼裡有些晶瑩的東西在動,那時候的我真的很無助,就在正我發呆的那一刻你轉身跑了,什麼也沒說……
第二天,你沒來上課,看著你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好痛,但也只能夠心痛,因為我根本做不了什麼,只能夠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等著,等著你的回來。第三天,你沒來,第四天,第二周,一直都沒來過了,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你已經走了,到別的地方去了。
我坐在那裡對著空空的座位,默默地默默地流淚,我多想跟你說:「我不要你走,你走了我就忘記你,忘記我們的友誼。忘記我們的一切回憶……」可是,我說不出口,我也做不到。
一眨眼,就過了三年,這三年來你音訓訊全無,我好想好想問問你:「你為什麼這樣對我,丟下我一個人在這里,自己卻悄悄地走了,為什麼不讓我知道你在哪裡,是不是在恨我當時沒有回答你,是不是在恨我沒有挽留你?到底是為什麼?」
三年了,你在哪裡,過的好不好,工作怎樣,生活得愉快嗎?我真的好想念你!
現在我只想對你說一句話:朋友,你在他鄉還好嗎?有沒有牽掛過去的老朋友啊?
【640個字】
②:你在他鄉還好嗎?
勝平退學了。
我走進教室的時候,有同學告訴了我這個消息。
為什麼呢?那個一見我就綻開笑顏的男孩子,只差幾個月就高考了呀!
誰也不清楚具體情況,只說可能是交不了學費,他上一期的學費還欠著呢。
哦,大概只能是這樣的原因了。想到前幾天他送我的卡片和禮物,我不禁有些沮喪:我想過要幫他的,可是,似乎沒有這種可能了。
我生日那天,有朋友訂了鮮花托花店送過來。我下樓去取的時候,剛好碰上他從校門外進來。雖然我一口否認,可他還是認定是我的生日。晚飯過後,他竟然送來了一張卡片、一塊巧克力和一支鋼筆。大概是怕我責備他吧,我還沒說話呢,他就跑了。
我的確有些怪他了,他的生活一直就是很省儉的,這又得花他好幾天的生活費了。尋思著要給他點生活費,可又不方便在教室給,便要他到我家來一趟,可他大概知道了我的心思,一直沒來。然後,竟這樣子不辭而別了。
我不知道我可以幫他多少,可是他就這樣走了,我有種強烈的內疚。或許我可以多幫幫他的……
他是班上的班長。打從我走進他們教室的那一天起,他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笑,就像是刻在了臉上似的,讓人看著挺舒服。
第一次周記本交上來的時候,我注意到了他的名字——他是唯一一個用草本寫周記的,而我要求用筆記本。可他的文章卻是挺認真的寫的,第一次就寫了兩篇,大概各人所好吧,我也就沒再強求。他的文章寫得不錯,是很用功的那種。有時,他會一周寫好幾篇,我都認真看過了,並在文末寫上我的看法。我習慣用不同於批閱作文的方式來點評周記。周記本上我的評語更注重對內容的點評。他的周記大多是很生活的那種。記得有一次我給他寫過好幾百字的一段評語。到下一次的時候他就換過一本草本了,他在新的周記里告訴我,說他會永遠收藏那個本子。
他的文章全然不同於他刻在臉上的笑意,於他的筆下我常能讀出些許的苦澀。我想,大概喜歡文學的人大多如我一樣是多愁善感的吧,也就沒有深究。從他的文中我了解到他讀過的書並不少,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文章我總感覺少了點什麼,而他的成績也不是很出色。
周記上看到感覺比較出色的文章,我習慣要學生們修改後交給我再給他們推薦出去。他的文章我也曾推薦過幾次,但其他同學的文章不時見報,他的名字卻總也沒有出現過。這樣幾次後,我甚至都有些內疚了。雖然他的寫作熱情不減,但我能讀到他臉上的那份渴盼。
後來,終於有了一次機會。中央教科所的作文個性化教研課題的《個性化平台》上要刊出我學生的一組文章,文後有作者的寫後札記,也可以有同學的點評。我把寫「同學點評」的任務交給了他。他很高興,一天後,就把稿子交來了。那是一篇寫父親的文章,他在點評中也寫到了自己的父親。「父親是一個迷,黑黝黝的脊樑突起的臂膀連著那雙漲滿青筋的大手。稻田裡,烈日下穿得灰白的罩衫里擰出的汗水裡不知包含著多少辛酸!傷腿因鋼板仍未取出而顯得瘸瘸拐拐。就是這雙傷腿,卻仍奔波在生活的路上,沒有停靠的港灣。母親的多病、我未竟的學業壓在父親那已經微駝的背上,父親無奈跨入了南下打工的行列。一去便是數年。父親啊!」看完他的那些文字,我很感動,同時,也讀懂了他文中的那些苦澀的感覺。
後來,文章登出來了。雜志寄來後,我特意送了他一本。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有他的文章了——他的點評有近千字。
沒想到,沒過多久,他就走了!我知道他其實是不想走的,可他還是走了。他帶走了他的希望了嗎?我知道他只可能是出外打工去了。他還小,他小小的的肩膀足以承受生活的重擔嗎?
每天走進教室,看著同學們嚴肅的臉孔和近乎麻木的眼神,偶爾的,會想起你,勝平,想起你那無比燦爛的笑臉。
你在他鄉還好嗎?
3. 「夢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鄉作故鄉。」的作者、原詩和賞析
作品原文
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白話譯文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
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賞析: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
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於從生活實感出發,抒寫自已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
(3)他鄉宣傳稿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不久後詩人去世。
詞句注釋
1,浪淘沙令: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2,潺潺:形容雨聲。
3,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4,羅衾(音qīn):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4. 「夢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鄉作故鄉。」這句詩我記對了嗎求作者、原詩和賞析,謝謝!
是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
原詩: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釋義: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賞析: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卻加倍地感到痛苦。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4)他鄉宣傳稿擴展閱讀:
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
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
但是,盡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繫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死他鄉。
5. "凝聚愛國情共築中國夢」新聞稿
參考一下吧
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我悄悄走過,貪婪地看著這些晶瑩寶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寄出一份夢想,蹲下投放。中國夢,流淌在歲月。
沙灘上有一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中國遙遙五千年的故事。從黃帝開創歷史到如今的我們誦讀歷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跡,每個中國人都擁有著同樣的中國夢。富強!富強!中國夢的口號在繼續。中國夢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地震、泥石流、洪災,還是會有飽經滄桑後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藏歲月流淌過的每一個中國夢,戰於世,立一生之夢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中國奧運會、世博、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的故事。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世界舉目投足於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散發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夢還在繼續,我們的視線還在執著,默默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是一個夢,一個叫作中國夢,一個被每一個中國人所深呼的夢。我以心的維度仰視獎牌下每一個奮斗的身影,傾聽每一聲臨近中國夢的足音,俯身捧起歲月流淌過的榮譽,揚手敬禮,大聲喊出自己的中國夢。
沙灘上有一顆銘記的貝殼,那是羈旅在外的中國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於異國,卻隨身帶著中國的泥土,有人在奧運會直播前吶喊中國萬歲,有人在參加外國記者采訪時說:「我是中國人,我們都共有一個夢,她叫中國夢!」是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一份信仰,一份懷念,一份奮斗,到處都迷漫著中國夢的味道。就算在異國他鄉,我們都還能輕哼著國歌的旋律,心懷著祖國,銘記著中國夢,力創美好未來。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灘上,看著眼前正在富強的中國,陽光透過雲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來,嘴角輕輕咧開,懷著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輕輕拾起幾顆貝殼,珍藏在身,勉勵自己,心中已准備好,種下中國夢,創造美好的未來。
中國夢,我的夢!
6. 朗誦 他鄉的夜晚 原稿
【原創】晨曦
引子
很久很久以前,王子和公主相愛了,他們經過了很多磨難,最後幸福的生活下去。
我喜歡童話的結尾。
所以,親愛的,我們要幸福地生活下去。
————————
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現實中的王子離開了公主。
我們的王子叫黎華,他曾經的公主,名叫徐心寧。
幸運的是,現實中失去王子的公主,也不會變回灰姑娘。心寧在新片發布會上對記者的提問泰然自若,說「總算相信我的清白了吧,以後要是再有我和他的緋聞,黎太太可要生氣了。」說完台上台下一起笑。
人們看過新電影後都誇她的演技更進一籌,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實她早就覺察這個男人的薄情,或許只是她太年輕,以為她能夠改變這個男人,誰知道,被改變的是她自己。
或許,她本就是自欺欺人。
或許,她只是因為黎華和他很像。那個他,離開的很早,甚至在她還沒有察覺自己心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留下的只是無盡的遺憾,和遇見與他相像之人時的動心。
她的冷漠為「他」而塑,再沒有「他」,那個總是溫柔喚她心寧的經紀人,她只能用一張面具保護自己。
直到遇上黎華,她突然覺得可以不需要再帶面具。
現在她常常回想和黎華相處時的點點滴滴,把別人當作代替品,不去付出真心,果然是要招受詛咒的吧。
但心寧和黎華在一起已經遠遠超過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從一個青澀少女到如今,如果說她沒有愛過黎華,就連自己也不相信。
其實這樣也好,連自己心意也確定不了的人,怎麼能妄求別人的心意?心寧自嘲地勾起嘴角,拉著行李箱進入機場。
若綺,謝謝你的友情。
能回報予你的,只有對你和他的沉默——
腹中的那個孩子,只是我的,
只屬於我。
7. 高考作文 你在他鄉還好嗎 三月春暖花開......
朋友,你在他鄉還好嗎?
從窗外吹進涼颼颼的風,把我從夢中驚醒,透過窗簾看著外面的毛毛細雨,一種一樣的情緒浮上心頭,朋友,你在他鄉還好嗎?
那天,你我在漫步在小路上,一前一後地走著,一路上我在後面說,你在前面聽,突然,你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問我:「燕子,要是我們有一天要分開了,你會不會還記得我,還記得我們的友誼?」我楞在那裡看著你反應不過你在說什麼,不知該如何作答。只見到你的眼裡有些晶瑩的東西在動,那時候的我真的很無助,就在正我發呆的那一刻你轉身跑了,什麼也沒說……
第二天,你沒來上課,看著你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好痛,但也只能夠心痛,因為我根本做不了什麼,只能夠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等著,等著你的回來。第三天,你沒來,第四天,第二周,一直都沒來過了,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你已經走了,到別的地方去了。
我坐在那裡對著空空的座位,默默地默默地流淚,我多想跟你說:「我不要你走,你走了我就忘記你,忘記我們的友誼。忘記我們的一切回憶……」可是,我說不出口,我也做不到。
一眨眼,就過了三年,這三年來你音訓訊全無,我好想好想問問你:「你為什麼這樣對我,丟下我一個人在這里,自己卻悄悄地走了,為什麼不讓我知道你在哪裡,是不是在恨我當時沒有回答你,是不是在恨我沒有挽留你?到底是為什麼?」
三年了,你在哪裡,過的好不好,工作怎樣,生活得愉快嗎?我真的好想念你!
現在我只想對你說一句話:朋友,你在他鄉還好嗎?有沒有牽掛過去的老朋友啊?
【640個字】
②:你在他鄉還好嗎?
勝平退學了。
我走進教室的時候,有同學告訴了我這個消息。
為什麼呢?那個一見我就綻開笑顏的男孩子,只差幾個月就高考了呀!
誰也不清楚具體情況,只說可能是交不了學費,他上一期的學費還欠著呢。
哦,大概只能是這樣的原因了。想到前幾天他送我的卡片和禮物,我不禁有些沮喪:我想過要幫他的,可是,似乎沒有這種可能了。
我生日那天,有朋友訂了鮮花托花店送過來。我下樓去取的時候,剛好碰上他從校門外進來。雖然我一口否認,可他還是認定是我的生日。晚飯過後,他竟然送來了一張卡片、一塊巧克力和一支鋼筆。大概是怕我責備他吧,我還沒說話呢,他就跑了。
我的確有些怪他了,他的生活一直就是很省儉的,這又得花他好幾天的生活費了。尋思著要給他點生活費,可又不方便在教室給,便要他到我家來一趟,可他大概知道了我的心思,一直沒來。然後,竟這樣子不辭而別了。
我不知道我可以幫他多少,可是他就這樣走了,我有種強烈的內疚。或許我可以多幫幫他的……
他是班上的班長。打從我走進他們教室的那一天起,他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笑,就像是刻在了臉上似的,讓人看著挺舒服。
第一次周記本交上來的時候,我注意到了他的名字——他是唯一一個用草本寫周記的,而我要求用筆記本。可他的文章卻是挺認真的寫的,第一次就寫了兩篇,大概各人所好吧,我也就沒再強求。他的文章寫得不錯,是很用功的那種。有時,他會一周寫好幾篇,我都認真看過了,並在文末寫上我的看法。我習慣用不同於批閱作文的方式來點評周記。周記本上我的評語更注重對內容的點評。他的周記大多是很生活的那種。記得有一次我給他寫過好幾百字的一段評語。到下一次的時候他就換過一本草本了,他在新的周記里告訴我,說他會永遠收藏那個本子。
他的文章全然不同於他刻在臉上的笑意,於他的筆下我常能讀出些許的苦澀。我想,大概喜歡文學的人大多如我一樣是多愁善感的吧,也就沒有深究。從他的文中我了解到他讀過的書並不少,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文章我總感覺少了點什麼,而他的成績也不是很出色。
周記上看到感覺比較出色的文章,我習慣要學生們修改後交給我再給他們推薦出去。他的文章我也曾推薦過幾次,但其他同學的文章不時見報,他的名字卻總也沒有出現過。這樣幾次後,我甚至都有些內疚了。雖然他的寫作熱情不減,但我能讀到他臉上的那份渴盼。
後來,終於有了一次機會。中央教科所的作文個性化教研課題的《個性化平台》上要刊出我學生的一組文章,文後有作者的寫後札記,也可以有同學的點評。我把寫「同學點評」的任務交給了他。他很高興,一天後,就把稿子交來了。那是一篇寫父親的文章,他在點評中也寫到了自己的父親。「父親是一個迷,黑黝黝的脊樑突起的臂膀連著那雙漲滿青筋的大手。稻田裡,烈日下穿得灰白的罩衫里擰出的汗水裡不知包含著多少辛酸!傷腿因鋼板仍未取出而顯得瘸瘸拐拐。就是這雙傷腿,卻仍奔波在生活的路上,沒有停靠的港灣。母親的多病、我未竟的學業壓在父親那已經微駝的背上,父親無奈跨入了南下打工的行列。一去便是數年。父親啊!」看完他的那些文字,我很感動,同時,也讀懂了他文中的那些苦澀的感覺。
後來,文章登出來了。雜志寄來後,我特意送了他一本。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有他的文章了——他的點評有近千字。
沒想到,沒過多久,他就走了!我知道他其實是不想走的,可他還是走了。他帶走了他的希望了嗎?我知道他只可能是出外打工去了。他還小,他小小的的肩膀足以承受生活的重擔嗎?
每天走進教室,看著同學們嚴肅的臉孔和近乎麻木的眼神,偶爾的,會想起你,勝平,想起你那無比燦爛的笑臉。
你在他鄉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