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一策劃書
人物生平
出生
瑪麗1867年出生於波蘭的華沙,由於沙俄侵略,居里一直對壓迫似的教育感到厭倦.高中畢業後,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於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羅斯或波蘭的大學繼續進修,因此她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瑪麗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國留學的夢想,姐姐為了去留學已經存了一部分錢,但這些錢只夠在法國學習一年。瑪麗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夢想,向姐姐提議。自己先去當家庭教師為她提供上學的資金,而等到姐姐畢業找到工作後,再為她籌備留學的資金。瑪麗為了留學的夢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師。8年沒有磨滅的夢想最終於實現了,在姐姐的經濟支持下她來到巴黎,並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學的舊名)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瑪麗於巴黎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裡,她成為了該校第一名女性講師。 初戀 此時瑪麗的離愁別緒里,恐怕也帶著初戀的隱痛。她曾 經與她家教家庭里的少爺佐洛斯基(Kazimierz Żorawski)相戀。這位英俊聰明,日後也成為著名數學家的小開,與瑪麗家庭有親緣關系。但佐洛斯基的家庭並瞧不上瑪麗這家窮親戚,對這段戀情強烈反 對。瑪麗因此失去了許多。 直到最後收到 佐拉斯基的分手信,瑪麗才收拾著破碎的心離開了祖國。「那段日子非常難挨,是我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刻。惟一能讓我回憶起來還堪告 慰的,是我依然高抬著頭,光榮退出。」如今我們應該感謝這段不成功的戀情么?如果瑪麗不曾離開波蘭,不曾見到她後來的靈魂伴侶——皮埃爾.居里 (Pierre Curie),我們對科學的認識也許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老師也是愛人
瑪麗亞在索邦結識了另一名講師,皮埃爾·居里,就是她後來的丈夫。1895年,她與任教於巴黎市工業物理和化學學院的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結婚,1897年秋長女伊倫(Irène)出生。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瀝青鈾礦石為主,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里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 Curi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博士學位
居里夫人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里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lei)。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里夫婦和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里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凈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將之公布於眾,這種作法有效地推動了放射學的發展。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學生保羅·朗志萬有一段韻事,這個事件在法國鬧得風風雨雨。1911年巴黎新聞報在11月4日的標題《愛情故事:居里夫人與郎之萬教授》,傳言皮埃爾在世,郎之萬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來往。愛因斯坦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相愛,誰也管不著,他在1911年11月23日給居里夫人寫了封信,以表安慰。
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
居里夫 居里夫人
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里的運用。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國旅遊並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里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倫·若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里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里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 96)就是為了紀念居里夫婦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
勤奮好學
一、靠自己的勤奮學習走進巴黎大學 瑪麗·居里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聰明的一個。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2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熏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2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皮埃爾·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共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
發現鐳
二、鐳之光 1896年,法蘭西共和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倫琴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里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麼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麼?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三、金子—般的心靈 發現鐳元素的居里夫婦
由於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製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1]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講授物理課。居里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製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鐳學研究院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里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里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一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裡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昂貴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里先生去世後,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里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蘭西共和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佔,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科學事業。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次著名獎項,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7多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所有的著名人物裡面,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居里夫人是女性的代表。 與朗之萬 的不倫戀情 居里夫人人生里最大的爭議,也許來自於與郎之萬(PaulLangevin)的不倫戀情。郎 之萬是皮埃爾生前的學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傳說 他與妻子感情冷淡,卻深深迷上了依然美麗動人的瑪麗。各種報紙將這段緋聞炒得沸沸揚揚,出於排外情緒,也因著「女性科學家小三」這種爭議十足的噱頭,原本 浪漫多情的法蘭西民眾容不得瑪麗,將她描述為「波蘭盪婦」。這段戀情不了了之。多年後,居里夫人的孫女嫁給了郎之萬的孫子。 當緋聞逐漸被 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裡,如今留給世人可見的,是居里夫人憑其獨立堅強的個性,無畏挫折地繼續工作。她卓越的科學成就終究獲世界矚目,其無 私貢獻的工作成果造福了許多人。她的技術用於治療一戰時受傷的士兵。甚至各種號稱永葆青春,延年益壽的超能量「鐳」產品,如今日的「納米產品」一樣,充斥 著大街小巷。在居里夫人的實驗室里,她的女兒與女婿又因發現人工放射而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獎。之後,許多科學家來到這里工作,嘗試將居里夫人分離的鐳 用以治療皮膚癌與其他病症,也取得了許多成效。直至如今,居里研究所(InstitutCurie)依然是重要的癌症研究機構。 在波蘭的華沙理工大學里,樹起了瑪麗的雕塑。已是著名數學教授的初戀情人佐洛斯基,曾無數次在這雕塑前靜坐默念。多年後,華沙又建起了紀念瑪麗的研究所與博物館,以緬懷國家優秀的女兒。 1995年,瑪麗與皮埃爾的遺體被送入象徵法國最高榮譽的巴黎先賢祠。那位來自海外的窮困姑娘,成為了國家先賢祠中的唯一女性。她的品格被廣為傳頌。愛因斯坦曾說:居里夫人可能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名譽所毀的人。
一生榮譽
居里夫人一生共獲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
編輯本段名人軼事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但她卻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的女兒海倫·郎之萬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開車、騎馬。 居里夫人和朋友們商量——這些朋友們都和她一樣,是索爾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樣,也是家長。在居里夫人的鼓動下,產生了一個教育合作計劃——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學者把他們的兒女聚在一起,實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對人類教育界的極大貢獻在於她聯合一大批科學家(許多是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組成科學講師團,向孩子們開放他們的實驗室,親自對他們的孩子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破除孩子們對科學的神秘感,培養孩子們的科學興趣,鼓勵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科學理想,堅定孩子們的科學意志,傳授孩子們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實驗訣竅,使孩子們在少年時代形成極高的智力潛力,使孩子們天生的天才遺傳智力得以開發,居里夫人最終培養出了10多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2]
簡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皮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雖然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品德教育
1.培養她們節儉朴實、輕財的品德。她對女兒的愛,表現為一種有節制的愛,一種有理智的愛,她對女兒生活上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志」,她教育女兒說:「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活。」 2.培養她們不空想、重實際的作風。 她告誡兩個女兒:「我們不應該虛度一生」。 3.培養她們勇敢、堅強、樂觀、克服困難的品格。她常與子女共勉道:「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4.教育她們必須熱愛祖國。除了教她們波蘭語,居里夫人還以自己致力於幫助祖國科學發展和波蘭留學生的行動感染伊倫娜和艾芙,尤使她們念念不忘的祖國。
編輯本段居里夫人名言
弱者坐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 居里夫人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 我以為人們在每一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們已經做了我能作的事」,人們只能要求我們如此,而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點快樂。 我們波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祖國的。 如果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們每天都愉快地過著生活,不要等到日子過去了才找出它們的可愛之點,也不要把所有特別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來。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瀏覽、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於這些事物。 人必需要有耐心,特別是要有信心。 使生活變成幻想,再把幻想化為現實。 人類看不見的世界,並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學的光輝照射的實際存在。尊貴的是科學的力量。 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個人」。 體操和音樂兩個方面並重,才能夠成為完全的人格。因為體操能鍛煉身體,音樂可以陶冶精神。 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 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 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我們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系?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人類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對於這種人說來,無私地發展一種事業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們不可能去關心他們個人的物質利益。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 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我把你們的獎金當做榮譽的借款,它幫助我獲得了初步的榮譽。借款理應歸還,請把它再發給另一些貧寒而又立志爭取更大榮譽的波蘭青年。 榮譽使我變得越來越愚蠢。當然,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就是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往往與別人認為他是怎樣很不相稱。比如我,每每小聲咕嚕一下也變成了喇叭的獨奏。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尋找精神力量,這種理想主義使我們不驕傲,而能使我們把我們的希望和夢想達到高尚的境界。 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作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 祖國更重於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 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只有需要理解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把生活興趣全部建立在愛情那樣暴風雨般的感情沖動上,那是會令人失望的。 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認為,你們必須從一種理想主義中去尋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們驕傲的情況下,這種理想主義可把我們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境界。 人類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對於這種人說來,無私地發展一種事業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們不可能去關心他們個人的物質利益。 為公眾的幸福工作的人,不論在哪個部門,都不能被國界所隔斷,他們的勞動成果並不只屬於一個國家,而是屬於整個人類。 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尋找精神力量,這種理想主義使我們不驕傲,而能使我們把我們的希望和夢想達到高尚的境界。 那些很活潑而且很細心的蠶,那樣自願地、堅持地工作著,真正感動了我。我看著他們,覺得我和它們是同類,雖然在工作上我或許還不如它們組織得完密。我也是永遠忍耐地向一個極好的目標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麼,知道別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證我的努力自有道理,但仍舊如此很。我如此很,無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正如蠶不得不作繭。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1898年12月12日 熱涅獎,巴黎科學院 1900年12月11日 熱涅獎,巴黎科學院 1902年12月14日 熱涅獎,巴黎科學院 1903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亨利·貝克萊爾和皮埃爾·居里共同獲得) 1904年1月4日 奧西利獎(月布朗利先生分享) 1907年5月6日 阿克托尼安獎 1911年 諾貝爾化學獎 1921年4月23日 艾倫·理查德研究獎 1924年3月15日 德·阿爾讓德約侯爵1923年大獎及銅獎 1931年 卡梅倫獎
B. 策劃書怎麼寫
一、 封面 。包括策劃項目名稱、策劃公司名稱、策劃製作時間
二、正文 。包版括目錄、前權言、實施步驟以及各項具體分工、期望效果與預測效果。
三、附錄。預算、效果圖、平面圖
最簡單方法,從網上下一份策劃書,參考其格式,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做份。
格式可以靈活點,多寫幾次就好了
C. 班上要搞一個 讀書交流會方案 書目是《童年》 求策劃方案 要詳細具體、有趣 適合初中生的 好的就給分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感受讀書的樂趣。
2、學生創造性思維,求異性思維,張揚學生個性。
3、通過學生生活體驗,使學生知道真實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感受,學會讀書。
三、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法,設問誘導法,賞析法。
四、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主動學習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教師展示課件首頁:《童年》——讀書交流會)
導語 同學們,我們一起讀了《童年》這本書,利用今天這個機會我們開一次讀書交流會。今天的讀書交流會,內容很豐富,有生活體驗、精彩回放、我要推薦、感悟碰碰車四項活動,這四項活動將充分展示各位同學的才華,同學們可要抓住機會喲!就讓我們從生活體驗開始吧!
(二) 活動過程
1、 生活體驗(教師展示課件頁面:「 生活體驗」)
師:假如你是書社的老闆,你將如何向客人推薦《童年》這本書?
生:A、可以從作者方面介紹
B、可以從影響度方面介紹
C、可以從內容方面介紹
2、精彩回放(教師展示課件頁面:「精彩回放」)
師:既然這么多老闆推薦這本書,那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故事的魅力吧!現在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瀏覽一遍,把你認為最精彩的片斷標記出來。
3、 我要推薦(教師展示課件頁面:「我要推薦」)
師: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標記出的內容推薦給你的同伴,並說明理由。稍後要分小組進行展示,所以你們要考慮你的小組將用怎樣的形式展示給大家。
下面分六個小組進行展示:
A組朗讀+分析+表演
B組朗讀+分析
C組多人組合朗讀+分析
……
老師這里也有一段願意拍賣給大家,大家願不願意聽。
4、感悟碰碰車 (教師展示課件頁面:「感悟碰碰車」)
師:同學們認為精彩的地方可真多,表演的也非常精彩,感悟肯定也不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同學們在閱讀中的感想吧!誰願把你的感想分享給我們大家?學生朗讀讀後感。(教師展示課件頁面:「感悟碰碰車」)通過學生的讀後感,書中的主題已經非常鮮明了。
老師聽到你們的感想非常感動,我還有一個問題想靠靠大家。問題就是如果你是。。,你會怎麼做?誰想說說?通過這個問題,同學們對文中主人公有了一個高層次認識,深化了主題。
(三)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
這是我這節讀書交流會的課堂設計,請各位同仁多多指導喲!
D. 《童年》的主題應怎樣寫
我的童年非常快樂,那時發生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其中有一件事我一想起來心裡總特別高興。因為它給我帶來了無限樂趣。
有一天,放學的時候,我看到前面有很多學生圍在那裡,我很好奇的走了過去,一看原來是一盒兒可愛的小鴨子,我一問,一塊五一隻,我只用了一塊四買下了它。我把它拿了起來,雙手捧著它,它那小眼睛就像兩顆黑色的豆子一樣看著我,還不時的沖我叫。而且它那搖搖擺擺的樣子可愛極了。當我蹲下身子拿塑料袋時,它卻從我的手裡一搖一擺的跑了出去。我把它捉了回來,嘴裡還念叨著:「這小東西真淘氣。」接著,我把它放在塑料袋裡,便給它起了個名字——「小淘氣」。
回到家,我把它放到鞋盒裡,還把盒放在桌子上,生怕它跑出來,可是,它偏偏不聽話,它先用翅膀扒住盒子,然後一用力,便跳出了盒子,接著,它不顧一切的向前跑,結果掉在椅子上面。它又從椅子上面跳了下來。搖搖擺擺的跑了過來,沖我嘰嘰叫。我想它是餓了,我從冰箱里拿出幾根青菜,認真地把青菜切得細細的,然後放入一個小盤子里,我剛端起盤子,小鴨子就一搖一擺的走到我跟前,只見它迫不及待的拍打著翅膀,伸長脖子,這時我還沒有把盤子放穩,它就用它那又黃又扁的嘴貪婪地吃了起來,它那黃色的嘴就像小夾子一樣。不一會兒,它那像小夾子的嘴把盤子里的菜吃得一干二凈。它吃菜時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看它吃得這么香,我更喜歡了。
晚上,爸爸回來了,給「小淘氣」用紙盒做了一個窗。媽媽給它做食兒,我給它倒水。它就像我家的小客人一樣。一次,我用手指夾它那扁的嘴,然後提了起來。它那小爪子立刻像騎自行車那樣,蹬來蹬去。這時,爸爸看見了,便著急的說:「快把它放下來。」我奇怪的問:「為什麼?」「你拽著它的嘴,它會痛的。」我立刻把它放了下來。我又問:「它為什麼會痛呢?」爸爸說:「小鴨子的嘴雖然是硬的,但它的嘴也是和肉連在一起的,所以你拽它的嘴它當然會痛了。」 我慚愧的對小鴨子說:「真是對不起。」這時「小淘氣」對我叫了兩聲。它好像是原諒我了。
自從這只小鴨子來到我家後,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樂趣,至今想起來,對那隻小鴨子還很留戀
還可以吧
E. 童年 的主題思想
《童年》講述的是孤獨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長故事。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小說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社會畫
F. 尋找長輩童年的游戲綜合實踐活動策劃方案
六人象棋比賽,比賽中不允說話,摸棋必走、不允回棋,抽簽確定三人一組,共甲乙兩組,抽簽定比賽對手,以贏的盤數確定團體贏輸。輸的組員為贏的組員買菜做飯吃。
G. 六一兒童節策劃案
一、整理隊伍。
大隊長:全體起立,稍息,立正。(跑向大隊輔導專員)報告大隊輔導員,我大隊原有屬*人,實到*人,報告完畢。
大隊輔導員:接受你的報告。
大隊長:(跑回原位)稍息。
大隊長:立正(跑向大隊輔導員)報告大隊輔導員,我大隊原有*人,實到*人,報告完畢。
二、宣布活動開始。
授紅領巾。
雯:新隊員宣誓。(大隊長領誓)
請新隊員代表獻詞。
三、文藝匯演節目開始。
四、頒獎。
五、呼號。
斌:呼號。(輔導員領呼)
六、隊旗退場。
大隊長:隊旗退場,全體起立,敬禮。
七、宣布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