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天文方面 可以策劃什麼形式的活動謝謝
觀測月球 在望遠鏡中觀測並拍照 識別月面特徵 認識著名的月海 盆地 環形山
認識星空 冬季和春季 著名的星座和亮星 不過這個不光要天氣好 還要光污染小
還有今年5月21日的日食 和6月6日的金星凌日 要注意觀測太陽的安全事項 不要不加任何減光措施就用望遠鏡看太陽
⑵ 中國: 地球系列主題活動
(全國土地日、全國防災減災日、中國水周、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中國植樹節……)
·全國土地日(每年 6 月 25 日)
每年 6 月 25 日是全國土地日。1986 年 6 月 25 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並頒布我國第一部調整土地關系的大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為紀念這一天,1991 年 5 月 24 日國務院第 83 次常務會議決定,從1991 年起,把每年的 6 月 25 日,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頒布的日期確定為全國土地日。 「土地日」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它是人類生產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中國的農業問題或者說糧食問題實際上就是土地問題,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是加拿大的1/5; 人均棉花產量是美國的1/3; 人均肉類產量是加拿大的 1/4。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是 「一多三少」,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少。雖然我國現有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僅及世界人均的 1/3; 耕地面積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證、乾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嚴重的耕地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後備資源2. 01 億畝,其中可開墾成耕地的僅1. 2 億畝。考慮到生態保護的要求,耕地後備資源開發受到嚴格限制,今後通過後備資源開發補充耕地十分有限。
截至 2006 年 10 月 31 日,我國的耕地面積比上年度末又減少了 460. 2 萬畝,已從 18. 31 億畝降至 18. 27 億畝。我國目前的人均耕地僅有 1. 39 畝。這是國土資源部對全國 2006 年度 (2005 年11 月 1 日至 2006 年 10 月 31 日) 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查和逐級匯總的最新結果 (未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 。
據 《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提供的測算數據,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的總潛力約合 2. 01 億畝。其中,土地整理補充耕地潛力約合 9000 萬畝,占補充耕地總潛力的 45%。「十五」期間,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全國補充耕地 2140 萬畝,同期建設佔用與災害損毀耕地的面積為 2022 萬畝。
我國制定的重要的土地法律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5)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6) 《土地復墾規定》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8)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9)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
(10) 《閑置土地管理辦法》
(11)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
(12) 《報國務院批準的土地開發用地審查辦法》
(13) 《土地監察暫行規定》
(14)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
(15) 《土地資料公開查詢辦法》
(16) 《土地調查條例》
·全國防災減災日 (每年 5 月 12 日)
經國務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 5 月 12 日為全國 「防災減災日」。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災害損失日趨嚴重。
2009 年 3 月 2 日,國家減災委員會、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 5 月 12 日為全國 「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2009 年 5 月 12 日是國家首個 「防災減災日」。國家減災委員會對組織開展首個國家 「防災減災日」進行了研究,對各地、各部門開展 「防災減災日」活動提出了要求,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一是開展中小學防災減災專題活動。宣傳期間,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一次防災減災專題活動。通過組織防災減災演練、主題班會、板報宣傳、觀看防災減災影視作品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主題活動,提高學生防災減災意識。
二是開展各類防災減災教育活動。針對本地本部門主要災害風險,立足群眾廣泛參與,有針對性地向廣大幹部和群眾介紹災害基本知識、防災減災基本常識和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演練。針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衛生防疫、自救互救、轉移安置等內容,針對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防災減災演練。針對消防安全、生產安全、醫療救護等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技能練兵活動。
四是開展 「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宣傳期間,各類媒體集中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通過開設專欄、專題,播出有關專題片和影視節目,報道各地活動開展情況、防災減災措施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宣傳防災減災政策法規,營造防災減災輿論氛圍。
·中國水周 (每年 3 月 22 日 ~3 月 28 日)
1988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頒布後,水利部即確定每年的 7 月 1 日至 7 日為 「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因此從 1994 年開始,把 「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 3 月 22 日至 28 日,時間的重合,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 「世界水日」的主題。
從1991 年起,我國還將每年5 月的第二周作為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的意識,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
中國水資源狀況: 我國是全球 13 個最缺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總量為 28000 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 6%,人均水資源佔有量 2300 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缺水的 13 個國家之一。因此,環保節水、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逐漸出現的環保節水技術和產品必將為環保節水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然而,環保節水在推廣中還有很多困難。同時有人提出環保節水的開展,不僅需要環保節水技術和產品,還要加大培訓環保節水技術人才。
在中國的 600 多座城市中,現有 400 多個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城市就有 100 多個。而且,缺水地區已由華北、西北擴展到了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歷史上水資源豐富的地區。
2004 年我國萬元 GDP 用水量為 406 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 倍;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 0. 4 ~0. 5,發達國家為0. 7 ~ 0. 8; 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是發達國家的 5 ~ 10 倍; 水的重復利用率為50%,發達國家已達85%; 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0% 左右,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水資源上億立方米; 在污水處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處於較低的水平。
如何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是讓人合理,高效率地用水資源,不要浪費。筆者認為節約用水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
節約用水要從愛惜水資源做起,牢固樹立 「節約用水光榮,浪費水可恥」的信念,才能時時處處注意節約用水。
二、採用節水器具
採用節水器是節約用水最有效的方法,而放任自流長期下來是不合算的。
三、查漏塞流
家中 「滴水成河」並非開玩笑。不要忽視水龍頭和水管節頭的漏水。發現漏水,及時修理堵塞流水。
四、「一水多用」是節約用水的好方法
例如,收集空調的廢水等用以沖洗廁所; 淘米水用來洗碗筷,去油又節水。或者自製節水器具,想一些巧妙的節約用水新招,不僅節省了水費,更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樂趣。
·全國科技周 (每年 5 月第三周)
根據 《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 「科技活動周」的批復》 (國函[2001] 30 號) ,自 2001 年起,每年 5 月的第三周為 「科技活動周」,在全國開展群眾性科學技術活動。具體工作由科技部協商中宣部、中國科協組織實施。經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商定,建立了科技活動周的組織體系。科技活動周的組織體系由科技活動周指導委員會、科技活動周組織委員會、科技活動周組織委員會辦公室組成。作為我國群眾性科技活動盛會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在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已經成功舉辦 9 屆。
科技活動周指導委員會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光召任主任委員,兩院院士各五名為指導委員會委員,指導科技活動周組委會的籌辦工作,確立籌辦原則及每年科技活動周的活動主題。
科技活動周組織委員會由 19 個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成,科技部為組長單位,中宣部、中國科協為副組長單位,成員單位包括中組部、國家計委、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文化部、國家計生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全國婦聯等。負責科技活動周的籌辦方案並組織實施。
科技活動周組織委員會辦公室由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中宣部宣教局、中國科協普及部、財政部教科文司組成,具體負責科技活動周組織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全國科普日 (每年 9 月第三個雙休日)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簡稱 《科普法》) 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
2002 年 6 月 29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的科普事業進入了法制化建設和發展的軌道。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積極落實 《科普法》,努力在全社會營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從 2003 年起,中國科協組織各級科協和學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全國科普日活動。
為持續做好這項群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決定從2005 年起,將每年 9 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為全國科普日。2006 年2 月 6 日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發布,提出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在 「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任務與措施。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積極落實 《科普法》與 《科學素質綱要》,中國科協組織各級科協和學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全國科普日活動。
為了使全國科普日活動成為一項植根社會、深受公眾喜愛並積極參與的品牌性公益活動,現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全國科普日活動標志及今後活動主題。中國科協將組織相關專家從徵集作品中,評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標志及主題,在全國科普日活動中使用。
黨的 「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發展,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學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廣泛開展社會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是推進我國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通過組織開展科普日活動標志、主題徵集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 「人人都是科普之人、處處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圍,激發全體公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為中國科普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動力。
·中國植樹節 (每年 3 月 12 日)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20 世紀 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 「綠化祖國」 「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 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 「12 年綠化運動」。1979 年 2 月 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 3 月 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3 月 12 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 「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不久,於1912 年 5 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 年 11 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 《森林法》,1915年 7 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 「清明節」定為植樹節。1979 年 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 月12 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將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981 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 年 12 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 《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 年 3 月 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 4 枚 「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 「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 11 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 3 棵至 5 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 「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在 1982 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 26 年。全民義務植樹 26 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 1982 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累計達 104 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 492 億多株。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 3 至 5 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 「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 「森林」,由此引申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公布紀念日 (每年3 月19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74 號)
(1986 年 3 月 19 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 1996 年 8 月 29 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 《關於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修正)
為了發展礦業,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當前和長遠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特製定本法。
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礦產資源。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
設立礦山企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並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由審批機關對其礦區范圍、礦山設計或者開采方案、生產技術條件、安全措施和環境保護措施等進行審查; 審查合格的,方予批准。
國家對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開采; 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采。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時,發現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罕見地質現象以及文化古跡,應當加以保護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開采礦產資源,應當節約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礦受到破壞的,礦山企業應當因地制宜地採取復墾利用、植樹種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
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應當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礦產資源回收率。禁止亂挖濫采,破壞礦產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公布紀念日 (每年 8 月 29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 2002 年 8 月 29 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公布,自 2002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為了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制定本法。
國家設立和採用全國統一的大地基準、高程基準、深度基準和重力基準,其數據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與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會商後,報國務院批准。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地心坐標系統和重力測量系統,確定國家大地測量等級和精度以及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具體規范和要求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制定。
在不妨礙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確有必要採用國際坐標系統的,必須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批准。
因建設、城市規劃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大城市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其他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國家對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
基礎測繪,是指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基礎測繪規劃和本行政區域內的實際情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後組織實施。
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行政區域界線的標准畫法圖,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測量土地、建築物、構築物和地面其他附著物的權屬界址線,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權屬界線的界址點、界址線或者提供的有關登記資料和附圖進行。權屬界址線發生變化時,有關當事人應當及時進行變更測繪。
城市建設領域的工程測量活動,與房屋產權、產籍相關的房屋面積的測量,應當執行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的測量技術規范。
水利、能源、交通、通信、資源開發和其他領域的工程測量活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的工程測量技術規范進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不得侵佔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
永久性測量標志,是指各等級的三角點、基線點、導線點、軍用控制點、重力點、天文點、水準點和衛星定位點的木質覘標、鋼質覘標和標石標志,以及用於地形測圖、工程測量和形變測量的固定標志和海底大地點設施。
永久性測量標志的建設單位應當對永久性測量標志設立明顯標記,並委託當地有關單位指派專人負責保管。
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避開永久性測量標志; 確實無法避開,需要拆遷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效能的,應當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涉及軍用控制點的,應當徵得軍隊測繪主管部門的同意。所需遷建費用由工程建設單位承擔。
⑶ 香港太空館的天文館文化
理想 竭誠提供世界級博物館設施和服務,並發展本館成為地區天文及太空科學教育中心。
使命
為市民提供優質博物館服務和終身學習的環境
發揮專業精神使博物館服務更臻完善提供教育及娛樂並重的多中語言節目和展覽提升市民對天文學和太空科學的興趣並促進文化交流
提供各種活動使博物館發展成教育中心
提供安全、潔凈、舒適及友善的環境令參觀者稱心滿意
有策略地收藏香港和領近地區有關天文和太空科學文物
建立一支積極進取、盡忠職守、敬業樂業的工作隊伍
信念
堅守下列信念,實踐工作使命﹕
服務為上
講求素質
創意無限
專業精神
精益求精
藏品種類
展示具歷史價值或普受歡迎之資料,供大眾觀賞,包括隕石樣本、人工製品及模型、古董儀器或太空船之復製品。
用於節目製作、推廣活動或改善設施之研究及參考資料,例如天文電影、幻燈片、錄音及書籍等。 天文園: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建立及管理的天文學網頁,除提供一般天文知識、新聞、圖片及多媒體天文材料外,亦以最終發展成一網上天文教育支援中心為目標,而「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的筆記也可於「天文園」內下載。參與「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的同學將自動成為「天文園園友」,成為會員後不單可在天文園內的「任你講場」中自由抒發意見、交流心得,同時亦可於「與朋共賞」里發表自己的作品及參與「天文園」舉辦的各項活動。
此外,香港太空館網頁內亦會載列「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的背景資料、參與資格和辦法及最新消息等,讓普羅市民也可認識及了解計劃的情況。同時,香港太空館現正於館內辟設一個天文教育資源中心,希望能為本地學界進一步提供實質方面的天文教育支援。 參加資格
就讀於本港全日制中學;並須具備中四或以上程度,文理科皆可。
報名日期及取錄程序第九屆「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由二零零八年八月一日至三十一日接受網上報名
授課語言:粵語輔以英語
評核方法:參加者於計劃完結時如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可獲頒發證書一張。
課程單元:課程單元一及二的出席率均不得少於百分之五十。
工作坊:必須出席工作坊五「各款天文儀器的使用」。其他工作坊(工作坊一、二、三及四)的出席率合共不得少於百分之五十。
觀星活動(非必須):建議參加至少一次由任何一個主辦單位舉辦的觀星活動。
⑷ 求一份以天文為主題的活動策劃書,要有可行性喲
高中天文社團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目的
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激發學生的探索發現精神,宣傳天文、普及天文知識,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勤學好問、大膽創新、不怕艱難的優良品質;在天文學習中發揮學生創造潛能,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的精神,體驗到學習中的成功與快樂,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舞台,並從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實施對象
從在讀學生中選拔出真正熱愛天文,對天文感興趣的學生,不超過20名。
三:本學期目標
1、組織同學們認識星圖、學習天文望遠鏡操作,不能熟練掌握望遠鏡操作程序的同學嚴禁接觸任何儀器設備。
2、正常開展太陽觀測活動,進行太陽活動觀察,用投影法繪制太陽黑子圖。
3、組織表現優秀的組員進行小行星的觀測活動,通過網路對比最新星圖爭取發現新的小行星。
4、要求組員有「天文小組活動記錄本」,記錄每次活動內容和自己在天文科與學習能力方面的點滴收獲。
5、 定期舉辦天文知識講座,由本校教師主講、外面專家來講等多種方式,對同學們觀察活動所需的知識、技能等進行交流、討論。
6、 每月組織一次《天文知識科學小報告》,一次安排組員1—2人發言,報告時間限時5—8分鍾。
7、 為調動同學們的思維創造性,有利於增強廣大天文愛好者的探索和求知慾望,我們將定期組織組員觀看有關太空探索的影片。
8、經常組織路邊天文活動,普及天文知識、
四:本學期計劃
1.天文知識入門:看星星必須懂得的幾個基本知識;認識星空的起碼條件;全面了解太陽系
2. 入門理論指導:如何成為天文愛好者;天文望遠鏡的發展;天文年歷、星表、星圖;星等介紹;天文望遠鏡及常見光學名詞
3.認識星座:星座故事,觀星座前准備;教你如何看星圖;熟悉星空的方法春季星空;夏季星空
4、觀測攝影觀測攝影入門知識:學習天文觀測、天文觀測中的注意事項、雙眼觀天的精粹、天空明亮度等級、天文濾鏡使用技巧、光害濾鏡相關參考資料觀測
攝影實戰:淺談天文攝影、如何安全觀測太陽、月球觀測指南、行星觀測指導、流星觀測新手入門、流星和流星雨的觀測、深空天體觀測的秘密、梅西耶天體(簡介、觀測和實踐)、光用相機的天文攝影、如何利用刻度盤來尋找肉眼不可見天體等等。
⑸ 我們天文社要向學校申請望遠鏡,社長要我寫申請書,問:怎麼寫
你要分以下幾部分來寫:
1,你們天文社現在的發展狀況,成員數,成員的班級分布,男女比例等數字;
2,你們天文社曾經成功舉辦和正在策劃舉辦的天文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要有相應的計劃和記錄;
3,你們准備申請的望遠鏡所針對的觀察目標——比如太陽和月球、太陽系大行星、雙星、聚星或星團、星雲、特定的深空天體或河外星系等,以及觀測這些天體對望遠鏡的具體要求。這一項必須寫清楚,使校方明白這些觀測活動配備望遠鏡的必要性;
4,你們准備申請的望遠鏡的口徑、焦距、光學類型等要求,並根據這些要求調查市場,確定型號,給出價格預算;
5,你們准備申請的望遠鏡所需的倍率和視場等要求,並根據這些要求確定所需目鏡的型號,給出價格預算;
6,你們准備申請的望遠鏡所需的攝影設備和相關介面、尋星導星設備,同樣要給出型號、品牌和價格預算;
7,你們准備申請的望遠鏡所需的赤道儀、經緯台和配套三腳架、立柱、跟蹤驅動系統等,同樣要給出型號、品牌和價格預算。
最後,要確定你們的望遠鏡是否必須配套圓頂(科普天文台)。這是最重要的一項,在科普級別中,它的投資一般最大。
只要把這些工作做好,並且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投資計劃綜合決策(多與指導老師商量),你的望遠鏡是很有希望申請成功的。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