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粽子調查報告策劃書

粽子調查報告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07-17 15:52:55

㈠ 端午節策劃書範文

端午節活動策劃
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學生會
前言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 賽龍舟,掛艾草……端午的舊風古俗你又知道多少 品味過多少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東漢就已有出現,但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從前的粽子是以粟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有用白粽子,小棗粽,豆沙粽,八寶粽,雞肉粽,鮮肉粽,椒鹽豆粽,蓮蓉粽,栗蓉粽,鹹肉粽,蛋黃粽等.

主題 品味五月五
活動標語 竹篛香飄華池,端陽正當五月
主辦單位: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
承辦單位:飲服公司第三分公司
活動時間:2006年5月30日
活動地點:食堂門口 學生活動中心
活動總述:以游戲的形式體現端午的風俗,弘揚民族文化,烘托節日氣氛,為各地文化風俗的交流建立平台,豐富校園文化,活躍同學們的課餘生活.
活動內容及流程
1.前期准備工作
准備好各活動用具,分配各部負責項目及人員安排.
2.活動之前先進行相應的宣傳,包括通過網站,論壇,校迅通進行前期宣傳,橫幅,海報的宣傳.
3.活動開始.
熱場游戲:
(1)夾彈珠
每組2名參賽者,各1雙筷子,1個水杯.工作人員宣布開始後,計時1分鍾,選手開始夾彈珠,時間到,工作人員宣布結束並檢查各杯中彈珠數目,數目多者獲勝,發放獎品.
(2)鏢王爭霸
端午有射箭的風俗. 由於條件限制,我們以飛鏢代替射箭.射鏢距離為2米,以超過3鏢總數超過18環者為勝.
(3)端午知識問答
我們在場地周圍懸掛長繩,繩上按順序粘上有關端午節風俗,歌謠等的問答題目.
同學們若知道題目答案的可將題目拿下,到對獎處回答,答對者發放獎品.
主場活動:
吃粽子比賽
參賽者以三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後,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後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後舉手示意,由工作人員檢查無誤後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發放獎品.其他兩位發放紀念品.

(2)美食大會
在食堂門口開設一塊美食專區,由食堂負責提供各式粽子和各種風味的南北小吃.
對食堂的宣傳和回報
通過主場活動為食堂作宣傳,加強與同學的交流.
在美食大會現場以海報,橫幅,展板的形式向同學們宣傳,加深這一活動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和參與度.
熱場及主場游戲為美食大會聚集人氣.
活動進行期間
1.活動中製作特製大型橫幅,在食堂南門口懸掛,明確標明協辦單位名稱.
2.活動中製作海報張貼在校區明顯處,並明確標明協辦單位名稱.
3.有關活動的各項公文,宣傳文件,新聞稿,通知及其他有關宣傳品對協辦單位名稱予以明示.
4.在活動進程中,學生會組織人員均大力為贊助單位進行宣傳.

㈡ 關於端午節的調查報告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二,迎濤神說。
三,龍的節日說。
四,惡日說。

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㈢ 端午節粽子推廣方案怎麼寫 範文

活動流程:
(一) 活動前期准備
1、 製作策劃書(5月16日前)
2、 製作通知單
3、 確定活動場地,與食堂老闆協商
4、 海報宣傳(食堂宣傳欄和兩個生活區宣傳板)

㈣ 端午節的調查報告

調查:近4成人認為端午節商業味過濃2009年05月30日 09:09CCTV《新聞1+1》2009年5月29日播出《端午:我們如何面對?》,以下為完成台本:

中國啟動端午節申遺程序,湖北做代表,三省四地端午習俗聯合打包申報。祭屈原、插艾草、吃粽子、賽龍舟,當端午習俗以傳統形式被熱鬧保留,我們該如何傳承其文化內涵?當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漸行漸遠,我們該賦予傳統文化怎樣的創新符號?當眾多國家同慶端午佳節,我們在分享中又該怎樣呈現中國味道?《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 王躍軍:

您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1+1》。

昨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應該怎麼過?過什麼?節前某地對一千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90%的學生僅僅回答出了吃粽子、劃龍舟,這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被邊緣化、被浮淺化這樣一種跡象。那麼現在有人提出我們端午節應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這樣的一個申遺的做法是不是就能夠提升我們現在傳統節日它的生命力,提高它的影響力呢?今天我們特別請來了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章建剛,歡迎你。章主任,我們首先一起來看一看,關於端午節申遺的進展情況。

(短片)

2009年5月29日《朝聞天下》主持人:

據新華社消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湖北省已經代表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前端午申遺已經進入到初評的階段。

解說:

端午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今年的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把這兩者聯系在了一起。據了解,今年下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進行評審,然後具體公布。那麼這次的申報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又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江清和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這次申報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我們按照文化部的要求,我們就做了申報文本,然後編輯一個申報片。端午節這個項目共有四個單位,一個是湖北的秭歸、黃石,還有就是江蘇的蘇州和湖南的汨羅,介紹一些端午節的名稱、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由來、它的一系列的表現形式等等,然後與相關的申報地區共同辦理一些申報的手續。

解說:

其實以端午為內容的申報除了中國的這次努力之外,韓國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先行一步。2005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就已經申報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關注和爭議,甚至於響起了保衛端午節的呼聲,頗有點悲壯色彩。如今再次面對端午節申遺,公眾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有網站針對這次申遺展開相關調查,在有近三萬人參與的「你是否支持我國啟動端午節申遺」的調查中,有近九成的人表示支持,更有74.9%的人對這次申遺表示有把握。那麼作為申辦的一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江清和:

從理論上說,這個應該說把握很大,前幾年韓國當時的端午祭通過的時候,當時在國內確實引起了一陣波動,當時社會認為就是說,就像商標一樣,韓國搶注了我們的商標,其實不是這樣的,韓國的端午祭跟我們中國的端午節有一點點聯系,但並不是一個東西。韓國和中國的表現形式、呈現的方式、一些風俗習慣是有些區別的。韓國報端午祭跟中國報端午節這不矛盾,也不沖突的,也不影響的。

解說:

如今當端午節成為了我國特定的節日文化,傳承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申遺?我們的申遺究竟為了什麼?端午節申遺又能否讓這一傳統節日再次煥發出生命力?

主持人:

對於像端午節申遺大家覺得把握性很大,但是多少也有一定的爭議。我們也看到,像端午節的申遺有人說,使我們的傳統節日能夠發揚光大,靠申遺只是一個外部力量,你覺得像這樣一個節日把它發揚光大,很大程度上應該在我們民族內部產生一種力量,對這種爭議您怎麼看?

章建剛 特約觀察員:

我覺得申遺的工作呢,我覺得我們這次是它的規則也有些變化,它也不限制你提出多少項,我們大概是幾十項的一個總的一攬子的計劃,所以我想申請下來應該成功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至於我們跟韓國之間,我覺得大家可以分別地做這個事情,這個前一段我去韓國,跟他們也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韓國社會在現代化的進程上,可能比我們走得還早,所以對於文化遺產的問題、文化資源的問題,他們相當重視。所以他們能夠先行一步,我覺得也是值得祝賀的。

主持人:

那比如像韓國的端午祭,我們叫端午節,實際在有些內容上是不太一樣的,但是其淵源應該說基本上是相似的。它申請成功了,對我們申請是不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章建剛:

好像教科文組織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是說只會批准一個國家有這樣的習俗,它畢竟要看端午節這樣的習俗在古代東方很多的地方、很多的民族其實都有這樣一個習俗,所以我認為應該不會有沖突吧。

主持人:

像端午節這樣的一個節日,它裡面有很多相應的比如活動或者說一些傳統的習俗,剛才我們提到說某地的中學生調查的結果只是吃粽子,只是說劃龍舟,包括我們現在對它也有不同的這種說法,是紀念屈原呢,還是紀念伍子胥呢,還是說它本身是一種驅邪避災這樣的節日呢,怎麼樣來對端午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章建剛:

我覺得像具體到端午節這樣的節日,其實它有一個很長的發展的過程,而且它自身呢確實是帶有一種特徵。其實最早的時候呢,端午節主要是人們在進入夏天的時候,他要過一個節日,就好像春天的時候我們有春節,那麼夏天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夏節。

主持人:

為什麼要過這個節呢?

章建剛:

到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季節的變化,我們人體有很多東西跟自然界互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比如說夏天,天氣很炎熱,我們可能身體有一些地方需要調整。我們也可能會接觸更多的,比如說潮濕的、悶熱的這樣的天氣,所以我們自身要調整這個身體,有時候不夠呢,我們還需要藉助一些草葯這些東西來調整,所以我們有喝雄黃酒,用艾草或者菖蒲來泡水、來洗澡等等,這樣的一個趨勢。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節日里邊,可能還有一些跟我們農耕生產方式有關的一些習俗,所以比如說我們滿族,他可能是狩獵的民族,所以過這個節的時候,他會射箭。另外一些農耕的民族,他可能會比如劃龍舟,或者抓鴨子,他在水裡邊活動,跟他的農事活動可能是相關的。

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一方面,就可能跟一些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聯系。當時的中國地域也是很廣闊的,所以不同的歷史事件發生了以後,這個節氣就會加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不同的內容,所以就像我們這次申報的端午節,在湖北、湖南主要是紀念屈原,在蘇州可能是紀念伍子胥的。

主持人:

我們說使我們的節日發揚光大,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我們還回到申報這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件當中來,您覺得像申請成功了,這個端午節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成功了對於我們來講,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章建剛:

首先,當然申報的意義就在於說要表明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所有的全體人民意識到了保護文化遺產它的重要性,它有這么樣一個決心,有這么一個願望,要把我們的傳統的文化充分地把它挖掘出來,保護好,這也是讓世界各地的人民都知道這個事情,也歡迎他們來了解我們這樣的風俗,我覺得這個是主要的意義。

像教科文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它一直在為全人類的和平發展在做工作,由這樣一個組織向世界來宣傳這樣的一些代表作,來認證這樣的東西,我想它會確實比我們自己出去說,讓我們一個一個個人出去傳播的話,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主持人:

你剛才提到說能表達我們一種態度,能讓外面來看到我們很多內在的東西。但從我們內在的角度來講,只從我們內在的角度講,申遺會對我們文化的傳承起到什麼作用?

章建剛:

申遺起碼首先是讓所有的人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你比如說端午這個故事到底有多少種版本,其實我想很多人並不知道剛才節目里也看到了,大家就知道吃粽子、劃龍舟,其實它的形式還很多,比如說浙江的寧波,還有一些叫曹娥祭,像這些內容我們其實也沒有更多的去挖掘,通過這樣一個廣泛的宣傳呢,可能大家都去找這樣的資料,通過挖掘把它的內涵充分的能夠把它揭示出來。

主持人:

我想申遺呢無疑要有所花費的,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它要動用人力、動用財力,這種端午節的申遺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來講,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比例關系?

章建剛:

成本的問題要看我們怎麼去計算,如果說僅僅是做一個文本,包括拍一些電視片,那我覺得這個成本並不是很大。如果是我們這兩年,我們各級政府呢都在推動這個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業,通過這個申遺的過程呢,它也要把群眾性的文藝活動,這種文化活動,把它開展起來。在這個方面做的事呢,我覺得它不是單純為了申請遺產的項目,它實際上是和我們整個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相關的,這個應該說是物有所值的吧。

主持人:

觀眾朋友今天和大家所談論的話題,是由端午節要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引發的,如何能使我們的傳統節日它的內在或者它的內涵進一步發揚光大呢?稍候我們將繼續。

應該說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對於像端午節等一系列的傳統民族節日把它邊緣化了、把它浮淺化了,這樣的趨勢應該說存在一定的跡象。的確對於這種傳統的文化節日它的內涵的這種淡漠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接下來我們看一個片子,來了解一下。

解說: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描寫端午佳節熱鬧場面的詩句。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的說法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黃酒、進行龍舟競賽等活動。如今當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端午節習俗承襲下來,並成為國家法定假日的時候,卻有人呼籲「莫讓端午節變成粽子節」,還有人感慨「端午依舊過,粽子在飄香,龍舟在疾駛……除了這些端午還剩下些什麼?」

近日,一項關於端午節的網路調查顯示,62.51%的被調查者認為,人們自己忽視了端午傳統,不夠重視。有37.49%的人認為,端午的商業味太濃了。有41.81%的人在端午節最想做的事是在家休息。

事實上今年的端午節活動由於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地呈現出冷熱不均的狀況。在南方,特別是屈原故鄉所在的湖北省,以及聯合啟動端午申遺的一些省市,端午節活動熱鬧非凡。在湖北秭歸端午文化節的重頭戲是龍舟比賽,一些選手的帽子還用竹子和筍葉編織三隻小鳥,象徵著屈原的妹妹呼喚哥哥回來。在武漢東湖之濱,一群身著漢服的大學生向屈原像行祭祀大禮。而在我國其他的一些地方,端午節活動則更多與吃粽子有關,例如各地舉行的包粽子大賽,其中南京和專門舉辦了外國人包粽子大賽。而對於一些上班族來說,趁著端午小長假去周邊旅旅遊是最重要的。端午節已經被簡化為,去超市買幾只速凍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紀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詩人有關外,對它所蘊含的其它文化意義知之甚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調查:九成學生只知端午吃粽子 成年人嫌過節單調
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到底該如何普及?
粽子節快樂!昨天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但許多中小學生見面的第一句祝福語卻用粽子來代替。

27日,重慶華夏國學研究院就中學生對端午節的認識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在九成以上學生的心中,吃粽子幾乎成了端午節的全部內容。

如何過端午知之甚少

這項調查在我市字水中學、朝陽中學等5所中學的1000多名初中學生中進行。對於端午節的來歷,學生們顯得並不含糊,都表示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吃粽子則是為了「讓屈原的屍體在河裡不被魚吃掉,所以把粽子丟在河裡」。

但對於如何去過這個傳統的節日,學生們則表現出困惑來。他們能列舉出的過節內容少得可憐,90%以上的學生只能列舉出吃粽子、劃龍舟這兩樣,掛陳艾、喝雄黃酒等少數幾種課本上見過的方式,也很少有學生能答出來。

在調查中,對於「你希望怎麼過端午節」這個問題,有65%的學生回答說:「吃粽子,在家和父母一起過節」;17%的學生回答:「可以出去到處遊玩」;還有14%的學生回答:「希望多放幾天假,少布置點作業」。

端午有更多文化內涵

「學生們對端午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膚淺的書本知識上,對過端午節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卻很模糊。」華夏國學研究院院長黃明超先生說,從收到的1000餘份調查問卷中,發現大多數孩子對端午節的由來、習俗有一定了解,但明顯是來自於課本,在生活中難以感受到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黃明超說:「端午節可以放假,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吃粽子,是孩子們喜歡端午節的主要原因,但端午節絕不應該只是這些內容,這個流傳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成年人也嫌過節單調

其實不只是中小學生對端午節的感受停留在粽子上,對於許多成年人來說同樣如此。

「一早起來上網,看到韓國人進行端午祭的新聞,心裡感到酸酸的。」家住江北長安麗都1-21-3的黃先生說,「人家過傳統節日,有盛大的儀式和豐富的內容,而我們的節日,現在連劃龍舟都很難看得到了,大家到商場去買點包裝精美的粽子就算是過節。」

36歲的王開玲女士老家在四川達州,她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是這樣過端午節的:一早起來母親就會給她手上繫上一條五綵線,再掛上一個香包,然後和小夥伴一起上山摘指甲花,將手指塗得紅紅的。那時,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上菖艾,下午去河邊看賽龍舟,晚上回家媽媽熬艾草水給她洗澡。「現在想起來都暖暖的,但是在現代社會里,很多東西似乎都難以實現了。」
端午節申遺下半年有結果

今年端午節還有一層不同意義——以屈原故里湖北省為主體,我國端午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全面展開,今年下半年就將有結果。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昨天采訪了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江清和。

江清和稱,現在相關的申報資料已經遞交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下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評審,並公布結果。據悉,端午節申報的主要內容包括:節日習俗的內容,比如端午節掛艾葉,掛菖蒲;祭祀等方面的習俗,以及體育游戲競技的活動。

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是「中國端午節」,內容實際上是由三省四地的「端午習俗」組成,分別是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以及湖南汩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申報材料由三省聯合「打包」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據中廣網

端午節你是如何度過的?
今年是我國第二個端午節假期,你是如何度過這個假期的?繼4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中國已啟動「端午節」申遺程序。目前該項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遞交申報表,進入初評階段。你是怎麼度過這個節日的?《國際先驅導報》聯合新浪網展開調查,歡迎你的參與。

你是怎麼度過這個端午節的?
1吃粽子
2喝雄黃酒
3賽龍舟
4插艾蒿、掛菖蒲
5祭祀屈原、伍子胥
6學習了與節日有關的知識
7旅遊
8什麼都沒做
你覺得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1和家人團聚
2了解民俗知識
3重溫民族精神
4傳承歷史文化
5沒意義
你覺得我們還有必要將「端午節」申遺嗎?
1有必要。為傳統節日明確身份是應該的。
2沒必要。申遺只是個形式,自己如何看待和認識這個節日更重要。
3不知道。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端午節包粽子做香囊來歷調查報告

屈原

㈥ 怎麼寫營銷策劃書,營銷產品-嘉興五芳齋粽子

個人感覺這個大綱還行,推薦給你!按照這個把你的產品特性及參數寫進去就行了,把你的市場營銷計劃寫進等

市場營銷策劃書撰寫大綱
1. 執行概要和要領
商標/定價/重要促銷手段/目標市場等。
2. 目前營銷狀況
(1) 市場狀況:目前產品市場/規模/廣告宣傳/市場價格/利潤空間等。
(2) 產品狀況:目前市場上的品種/特點/價格/包裝等。
(3) 競爭狀況:目前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與基本情況。
(4) 分銷狀況:銷售渠道等。
(5) 宏觀環境狀況:消費群體與需求狀況。
3. SWOT問題分析
優勢:銷售、經濟、技術、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力。
劣勢:銷售、經濟、技術、管理、政策(如行業管制等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劣勢力。
機率:市場機率與把握情況。
威脅:市場競爭上的最大威脅力與風險因素。
綜上所述:如何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力,規避劣勢與風險。
4. 目標
財務目標:
公司未來3年或5年的銷售收入預測(融資成功情況下):
(單位:萬元)
年 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銷售收入
市場份額
營銷目標:銷售成本毛利率達到多少。
5. 營銷戰略
目標市場:-
定位:-
產品線:-
定價:產品銷售成本的構成及銷售價格制訂的依據等。
分銷:分銷渠道(包括代理渠道等)。
銷售隊伍:組建與激勵機制等情況。
服務:售後客戶服務。
廣告:宣傳廣告形式。
促銷:促銷方式。
R&D:產品完善與新產品開發舉措。
市場調研:主要市場調研手段與舉措。
6. 行動方案
營銷活動(時間)安排。
7. 預計的損益表及其他重要財務規劃表: -
8. 風險控制:風險來源與控制方法。

㈦ 端午節風俗的調查報告

實驗想法:不久就是端午節了,聽說端午節到來時,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就要做一個研究報告。看看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的風俗習慣也好多多了解各地不同民族對端午節的熱愛之情。

實驗方法:我通過看報.問老人.上網等各種渠道查查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屈原自投汨羅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傳統名稱: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小女曹娥救父投江: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詩詞二首: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調查報告結論:看來這端午節的習俗真多呀!

㈧ 請問粽子市場調研報告怎麼寫最好有範文,感激不盡!

粽子是明顯的季節性產品,可能沒有專門的粽子廠家,但粽子生產商一般都是食品廠是不會錯的。
1先寫概述,粽子的特徵,消費市場,消費量,高中低端產品需求等
2然後市場需求,時間段,客戶,人群,價格
3再寫市場供應:哪些地區需求大,哪些渠道消費如網上,超市,批發市場
4再寫客戶:客戶特徵,傳統文化影響,農村城市的買家,喜歡啥類型的粽子
5再寫競爭者: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規模,區域位置,民間手工製作所佔消費比重等
6 對上述做個總結~~就這樣啦,可能沒有現成的報告

有問題在線問~~

㈨ 急求五芳齋粽子廣告策劃方案

額,這個嘛,要來試過五源芳齋的粽子才好說話的,紙上談兵的東西總是不怎麼靠譜!給你點提示吧,深度挖掘產品的比較優勢,緊緊抓住這一優勢,做為廣告的訴求點。我認為,電視和平面廣告都向消費者傳達同一信息是最好的,畢竟屬於快速消費品,宣傳也就幾天的時間,傳達的內容太雜,反而顯現不出優勢。

閱讀全文

與粽子調查報告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產車間技術方案培訓 瀏覽:309
筆記本推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34
農民群眾禮儀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33
微團購策劃方案 瀏覽:626
知識產權在網路及電子商務中的保護 瀏覽:71
賣眼鏡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263
回力營銷方案回力營銷方案 瀏覽:973
電子商務物流模式文獻綜述 瀏覽:99
美容院母親節促銷活動 瀏覽:981
學校應急科普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958
幼兒園周年校慶策劃方案 瀏覽:554
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沙園區 瀏覽:51
電子商務實訓c2c 瀏覽:156
學科培訓下基層活動方案 瀏覽:935
車展活動策劃方案大全 瀏覽:297
電子商務畢業課題 瀏覽:680
化妝品店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782
世界盃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54
電子商務是理工科嗎 瀏覽:715
市醫師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