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策劃書怎麼寫
一、活動主題:
唱讀講傳路在何方——看紅色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活動目的:
通過組織此次調研活動,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發展現狀與大眾對於它未來走向的態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吸取好的意見與建議,確定紅色文化創作傳播中心未來的工作重心;同時在校園內打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引起大家對紅色文化未來發展的關注,增強同學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
三、組織機構:
1、主辦:中共西南政法大學委員會宣傳部、共青團西南政法大學委員會。
2、承辦:紅色文化創作傳播中心。
四、活動時間:
2011年12月5日—2011年12月11日。
五、活動地點: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
六、活動對象: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全體師生以及相關網友。
② 如何創新性的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
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的契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形成了紅色歌曲人人唱、紅軍故事人人講、紅色書籍人人讀的氛圍。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幹部於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紅色精神的洗禮。
一、做好「三個延伸」,不斷拓展紅色教育的外延 紅色老區鄉鎮黨委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做到立足黨員幹部,放眼普通群眾;立足基地教育,放眼社會實踐。通過不斷探索,兩個紅色基地在紅色教育中通過「三個延伸」,實現教育外延的拓展。 紅色教育向普通群眾延伸。紅色基地的紅色教育「點」多「面」少,主要體現在對黨員幹部教育多、對普通群眾教育少;在紀念節日教育多,平時教育少,造成教育的整體性、連貫性差。針對這種情況,紅色鄉鎮黨委要提出紅色教育要形成規模,形成傳統,形成系列,形成特色,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如在開展「三力建設」、「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七個一」等活動。同時通過邀請州團委、州婦聯等開展講座,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將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圍擴展至普通群眾。 紅色教育向基地外延伸。積極佔領思想教育陣地,在策劃中融入紅色教育元素。以紅色名人故居為重點,把博物館、烈士園、農村黨支部活動產所等納入愛國主義、黨史教育景點,積極開展「紅色之旅」活動。同時邀請老同志與紅色基地共建,創作一批上乘的文藝作品。 紅色教育向學校延伸。在開展紅色教育時,充分考慮中小學校屬地的優質資源,以發揮優勢,實現合作共贏。一是聘請部分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學校兼職輔導員,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對中小學生開展教育;二是建立實踐基地,讓中小學生接受革命教育,同時學校也選派一批優秀學生到紅色基地開展義務講解活動;三是開展手拉手活動,即讓中小學生與老幹部手拉手緊密聯系。通過上述紐帶,廣交朋友、廣泛宣傳,紅色教育空間越做越大,紅色教育機制越來越完善。
二、打造兩個平台,不斷深化紅色教育的內涵(一)是以深入開展「紅色主題活動」為契機,促進革命老區精神薪火傳承。紅色鄉鎮要立足紅色基地,依託人文優勢,通過舉行入黨入團入少先隊宣誓儀式、多媒體教育、「解放戰爭史」講座等多種形式,促進革命老區精神薪火傳承,樹立一批先進模範群體的典型,打造基層黨團的鮮亮旗幟,帶動優良作風創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圍繞著「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活動陣地好、特色創新好」這一標准,涌現出一批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革命老區「邊疆文化陣地守護者」先進集體、先進分子。(二)是以擴充革命時期實物為抓手,讓革命傳統在黨員幹部群眾及青少年中生根發芽。同時在中小學生中開展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活動,引起強烈的反響,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紅色老區要積累經驗,樹立品牌:紅色宣講循序漸進、逐步拓展;紅色實踐因地制宜、全面覆蓋,使紅色教育逐漸形成規模,形成傳統,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③ 紅色旅遊主題策劃
紅色旅遊策劃的市場定位應突破以往的國內市場分區劃片、全麵包容的慣例,主打五大城市,即:武漢、鄭州、北京、上海、廣州。將北京、上海、廣州作為信陽市無可爭議的國內一級優先開發旅遊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獨特的信陽旅遊策劃市場開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