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近《毒戰》宣傳力度很大,宣傳口號中說是「經典港片風格」,就想問一下經典港片風格特點是什麼
濃重的港風
看起來那種感覺實在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可惜的是現在的港片已經大不如以前的那種感覺
看一點點就沒有心情看了
如果想了解經典港片
最好看看以前拍攝的警匪 槍戰 武俠 喜劇 都不錯
B. 港產片 推銷保險片段
<原始武器>,是趙文卓,徐錦江,張慧儀主演的
C. 為什麼內地要審查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要進內地就被剪輯得讓人看不懂
中國要講究思想正確、政治正確,有幾條鐵律是一定要遵守的,警察一定要是好人(不能映射公安嘛),《竊聽風雲》的劉青雲大陸版就加了廉政公署的一段;要不下場一定很慘,《無間道》劉德華就一定要死。不能有鬼片,要是這樣的題材,結尾一定是做夢;《畫皮》不是鬼是妖。情色片就肯定不能了,禍害祖國少年(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情色片,估計誰都可以說出幾部)。黑幫片是港產片的強項,但是要在大陸上映,只能是面目全非。
大陸的媒體,包括電影一向都是作為宣傳工具來用的,至於藝術當然是靠邊站。以上純粹個人愚見
D. 暑期強檔港片《竊聽風雲》
七月份底吧,你可以先聽一下主題歌勿忘心安,張傑唱的,挺不錯的,這次演出有幾個大腕,收票率應該很高,劉青雲、古天樂、吳彥祖在片中將扮演刑事情報科竊聽小組成員。他們行動的目的,是要抓出非法操控股價,蠶食股民血汗金錢的幕後黑手,而將之繩之於法。卻沒想到一則意外的情報資料,令三個正直的警員竟心存變異。以為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貪念,不會被揭發,也不會影響到任何人,萬萬沒料到這小小的貪念,卻招至殺身之禍,結果三人恨錯難返,抱憾終身……聽起來蠻好的,看看吧主創爾冬升演員古天樂、吳彥祖、劉青雲、方中信、主題曲演唱者張傑
E. 港劇港片和內地劇畫面感覺不同,似乎是顏色燈光之類的問題(與清晰度無關)求高手幫忙
方向不同。港劇在拍攝經驗上強過內地的太多,但是香港電影和香港電視劇共有的問題就是場景美工太爛。港劇之所以光鮮亮麗是因為那都是搭的景,便宜省錢,多打點光就好了。內地劇因為錢多往往可以實地拍攝,卻經驗不足,不懂得更好地利用內外景。實景拍攝中,角度和光線都會成為難題。
以神鵰俠侶為例,古天樂版其實可以看出很多搭出來的假景,而黃曉明版全都是製片人辛苦找出來的旅遊美景。電影需要突出真實宏大的場景,電視劇需要的是情節和台詞。
我感覺找到知音了!初初我喜歡港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畫面色澤,當然演員妝容也很重要。打個比方,港劇就像用七百萬像素卡片機拍照的網路紅人干凈充盈的P圖。而內地片則是即使你給他一部千萬像素的單反,也只能夠拍出傻瓜相機的效果。
F. 港片近年都是警匪片是為了普及法律知識,讓人們通過電視劇案例學習如何保護自身的權益與提高辨別力
是的,不僅普及法律知識,也弘揚正能量,宣傳邪不壓正
G. 香港電影在國外是怎樣上映傳播的
一般都是參加各類的電影節.如康城(戛納)電影節,拿個獎就"揚威海外",就象最近的港片"歲月神偷".如果某些演員或導演在當地比較有號召力,當地片商就配合發行電影或發錄像帶等媒介產品.
據知,用下軟體上傳或下載電影在國外是犯法的.
H. 香港電影里開頭出現的最佳拍檔宣傳語粵語的那裡有 就是用粵語說的最佳拍檔
最佳拍檔最開始是一部電影。後來有一家電影工作室就用這個做名字
I. 香港電影對中國大陸的人有什麼影響與特殊意義為什麼香港電影在中國大陸人心目中有重要地位
很喜歡這個問題 說說個人的看法
電影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軟性的政治宣傳。76-88年生人的內地觀眾都是看香港電影長大,內地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是空白,而歐美電影在這段時間內也並不像現在這么強勢,在這種情況下,港片的高產讓觀眾從銀幕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讓在這個年齡層的觀眾在處世、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甚至審美觀上受了極大的影響,提到小馬哥,人人都會想起那件黑風衣和那根牙簽,都會想起他的江湖義氣(哪怕現在,杜琪峰電影都會喚起人們對江湖義氣的嚮往,比如槍火),提到古裝美女,都會想起聶小倩,提到大俠,都會想起郭靖、黃飛鴻,說到英氣逼人,都會想到林青霞的東方不敗。更別說王晶、周星馳興起的無厘頭,古惑仔引起的幫派熱
本人是個港片迷,很想多說一些,不過水平實在不高,而且這個問題感覺太廣,因為港片在內地有今天的地位,還牽扯到了20年前內地電影極度不重視,審查的極度扯淡等等,還有就是香港電視劇引起的追捧。還記得小時候看了霍元甲、射鵰後和小朋友在院子里比武的事,哈哈
J. 為什麼現在中國電影界再拍不出當年港片的感覺
1、生活豐富了
當年的中國,基本上沒有娛樂活動,無法就是聽歌、看小說,看電影、看電視。所以自然而然的港片就是高大上!
現在娛樂活動豐富,手機這么多功能,電影已經退回到單純的電影而已!所以,看電影自然沒有要麼高大上的感覺!
2、電影成本提升了。
當年香港電影有一個口號,叫做千萬票房俱樂部,意思是一部電影,獲得千萬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業規律,千萬票房,拍片和宣傳成本不能超過300萬港幣。現在用300萬港幣,連二流演員都請不來。所以,90年代後拍片成本劇增,導致香港小成本電影無法維持,而香港沒落,又使電影從業人員北上,使香港電影人員斷檔。沒有了優質明星的電影,自然沒有好片子。
3、中國電影業不夠成熟!
這一點就不說了,中國電影逐漸在成熟起來,例如戰狼、紅海、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葯神等!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概念逐漸在中國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港片的感覺,僅僅留在回憶中就可以額了!而標志著大陸、香港、台灣乃至東南亞華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華語電影」概念在這幾年逐漸形成。以後有華語電影感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