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群英會的故事梗概
三國時期,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曹操親率八十萬兵馬進攻夏口。諸葛亮到江東與東吳都督周瑜共商破曹大計,決定由周瑜統率大軍水路御敵。大戰前夕,曹操謀士蔣干過江訪周,欲以同窗舊誼勸周瑜降曹。周瑜料知蔣干來意,盛情款待,敘禮畢,坐定,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須臾,文官武將,各穿錦衣;帳下偏裨將校,都披銀鎧:分兩行而入。瑜都教相見畢,就列於兩傍而坐。大張筵席,奏軍中得勝之樂,輪換行酒。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家說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劍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劍作監酒:今日宴飲,但敘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太史慈應諾,按劍坐於席上。蔣干驚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說罷,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飲至半醋,瑜攜干手,同步出帳外。左右軍士,皆全裝慣帶,持戈執戟而立。瑜曰「吾之軍士,頗雄壯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帳後一望,糧草堆如山積。瑜曰:「吾之糧草,頗足備否?」干曰:「兵精糧足,名不虛傳。」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時,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實不為過。」瑜執干手曰:「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乾麵如土色。瑜復攜干入帳,會諸將再飲;因指諸將曰:「此皆江東之英傑。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飲至天晚,點上燈燭,瑜自起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故與同榻,偽造曹營水軍頭領蔡瑁、張允降吳假信,夾於書中,故意誘蔣干竊取。蔣干中計,曹操一怒之下斬了蔡、張二將,即覺中計,便遺蔡瑁之弟蔡中、蔡和二人,以不滿曹操殺兄為由,到江東詐降。
⑵ 幫我想個微信群名字,要勵志,群英會為主題,
全國十大發展交流群
⑶ 三國中的群英會是什麼事,主要人物和情節有哪些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載,赤壁之戰的前夕,在東吳文官武將的一次宴會上,周瑜說:「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指英雄模範人物的集會。也指各種有才能的人的集會。
故事梗概:
曹操率兵東指。東吳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戰信後,即毀書斬使,以表白抵抗的決心。於是引發了曹操與東吳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戰。周瑜打了勝伏,但他仍能謹慎從事,進行調查研究,連夜暗窺曹營。周瑜發現曹操水軍的指揮官是從劉表手下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這兩人「深得水軍之妙」,是東吳破曹的主要障礙,周瑜就產生了「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為破東吳無策發愁時,忽有曹營中的幕僚蔣干出來自薦,
說願意去東吳說服周瑜前來歸降,而且表示保證能完成任務。周瑜聽說老同學蔣干來訪,就決定利用施行反間之計。周瑜先在大會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敘朋友交情」,不提「軍旅之事」的規矩,封住蔣乾的口。進而周瑜又向蔣干顯示江東英傑雲集,「兵精糧足」的實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斷絕蔣干說降的念頭。在夜間,周瑜與蔣干「抵足而眠」,佯裝酒醉酣睡,誘使蔣干偷走一封偽造蔡瑁、張允投降東吳的書信,還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來暗聯絡的情節給蔣干看,讓蔣干對書信確信無疑。蔣干原為沒有完成說降周瑜的使命發愁,幸虧得了這份重要「情報」,就連夜溜回曹營去報功。曹操看了這封信大怒,喝令殺了蔡、張二將。周瑜的反間計終於獲得成功。
⑷ 群英會中計是三國演義誰中誰計
在戲劇《群英會》中,表面上蔣干中了周瑜的計謀,使曹操誤殺了蔡瑁、張允。
原文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全名為(群英會蔣干中計)
這是赤壁之戰故事中的一個著名片段。曹操大軍順流東下,直取東吳,孫權命周瑜率水軍迎戰。曹操的青、徐之兵不習水戰,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深得水軍之妙」,被曹操任命為水軍都督。周瑜決心用反間計除掉蔡、張二人。曹操手下的蔣干盲目自信,以為可以憑交情去勸說周瑜降曹,結果送上門來充當了周瑜實行反間計的「幫手」。 如果我們認真理解一下,就會發現,真正中計的其實不是蔣干,而是曹操,所以正解應該是曹操中了計!
⑸ 「何道勝」是何許人 警方為什麼要抓捕他
⑹ 群英會蔣干中計主要內容(30字左右)
曹操率領一百萬軍隊,駐扎在長江北岸,打算渡江直奔東吳。東吳都城周瑜也率領軍隊渡江與曹軍對峙,雙方拔劍相向。曹操的謀士蔣干從小就和周瑜一起學習,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
結果,周瑜制定了一個計劃,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准備大戰一場。
(6)名為群英會的策劃書擴展閱讀:
故事來源:
《群英會蔣干中計》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作者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即浙江杭州人)。相傳為施耐庵的學生。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⑺ 群英會是什麼意思
群英會,古代指英雄模範人物的集會。有同名電視劇《群英會》,由導演陳勛奇執導,演員曹穎、高原、鄭爽主演。另有同名邵氏電影《群英會》;同名京劇劇目《群英會》;同名煙名;同名網頁游戲;同名游戲玩法等。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載,赤壁之戰的前夕,在東吳文官武將的一次宴會上,周瑜說:「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
《群英會》以用計見長,鬥智逞謀,如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是三國戲中之精華。演藝頗難,皆須正角,方能奏效,如魯肅之忠厚誠懇,諸葛亮之談笑自若,周瑜之英爽風流,蔣干之局促不安,皆非善於描摹神情者能得其形。
早期京師,曾有譚鑫培、朱素雲、羅百歲、貴俊卿,合演此劇,譚演魯肅,貴飾諸葛,素雲周瑜,百歲蔣干,珠聯璧合,空前絕後。
群英會的歷史故事:
曹操率兵東指。東吳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戰信後,即毀書斬使,以表白抵抗的決心。於是引發了曹操與東吳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戰。周瑜打了勝伏,但他仍能謹慎從事,進行調查研究,連夜暗窺曹營。
周瑜發現曹操水軍的指揮官是從劉表手下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這兩人「深得水軍之妙」,是東吳破曹的主要障礙,周瑜就產生了「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為破東吳無策發愁時,忽有曹營中的幕僚蔣干出來自薦,說願意去東吳說服周瑜前來歸降,而且表示保證能完成任務。
周瑜聽說老同學蔣干來訪,就決定利用施行反間之計。周瑜先在大會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敘朋友交情」,不提「軍旅之事」的規矩,封住蔣乾的口。進而周瑜又向蔣干顯示江東英傑雲集,「兵精糧足」的實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
斷絕蔣干說降的念頭。在夜間,周瑜與蔣干「抵足而眠」,佯裝酒醉酣睡,誘使蔣干偷走一封偽造蔡瑁、張允投降東吳的書信,還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來暗聯絡的情節給蔣干看,讓蔣干對書信確信無疑。
蔣干原為沒有完成說降周瑜的使命發愁,幸虧得了這份重要「情報」,就連夜溜回曹營去報功。曹操看了這封信大怒,喝令殺了蔡、張二將。周瑜的反間計終於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