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恩教育活動主題 父母篇 600字 作文
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精神境界,更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感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准則,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凝聚力的內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去回報父母。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我們有太多太多的選擇,但惟一不能選擇的就是我們的父母,相反是父母無私而偉大的愛選擇了我們。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這也是世界上唯一最重要的東西。他們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情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他們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我親切的鼓勵。
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他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父母為子女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當你受傷時,哭泣時,憂郁時,難過時,你可以隨時回到這里,享受父母的愛,這,便是他們的幸福了。感恩父母,拿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我記得央視曾播過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
B. 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與同事們在一起,經常聽到大家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知道感恩。的確,現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別人。在他們的眼中,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須的。他們已經習慣了被愛,甚至在他們很小的心靈里,覺得被愛是理所當然的。你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他們都能感覺出來,而你對他們有一百個好,他們卻表現的麻木不仁。但是作為老師,我們難道只有抱怨和無奈嗎?不,我們有必要教學生學會感恩。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光要交給學生知識,教學生學會做人做事,還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喚醒孩子那顆感恩的心。我覺得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從思想上教育學生 什麼是感恩呢?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給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為。說白了就是知恩圖報。作為老師,我們應對學生進行知恩、報恩、施恩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感恩能促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於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讓學生知道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對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才會理智的面對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我覺得每年的「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契機,讓學生了解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送一件自己親身製作的賀卡;寫一篇贊美父母、老師的文章;說一句感謝父母、老師的話;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總之,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感恩,既善待了他人又快樂了自己。 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們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騖遠,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應從做好小事做起,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拿教具。而關愛理解父母,則可以通過給父母盛一次飯,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說一句感恩的話,寫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來表達。我認為從這些生活點滴都可以進行感恩教育,通過這些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別人的幫助之恩。天長日久,報答恩情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營造感恩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更好的以「感恩」為主旋律的校園氛圍,家庭氣氛和社會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境中得到熏陶。 首先,在學校里,我們可以藉助班會、隊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主題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感恩的信息,進行藝術再創作,並進行展示,如講述「感恩」故事,創辦「感人小報」,設計「感恩」的標語,編排「感恩」的節目等。此外,我們還應讓孩子們學習祖國悠久的文明史,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滲透著感恩教育:「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羊跪乳,鴉反哺」「受之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這些傳統美德中,滲透著感恩情懷。我們要讓學生多讀,多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也能很好的熏陶學生心智,培養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次,我們還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要做好學生的感恩教育,作為老師還必須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特別是對一些感恩意識嚴重缺乏的學生,單靠學校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要家長配合,最好能爭取親友的共同教育。親友、老師、家長共同教育學生感恩,才會更好的營造一個良好的感恩教育環境,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就會大大降低。 再次,還可以利用社會教育宣傳的影響。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要堅決抵制不文明行為,特別是忘恩負義行為。要爭取各種媒體的宣傳,從正面大范圍來宣感測恩教育,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感恩教育的氛圍。這樣既可以引起我們的社會和家長的足夠重視,又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進行與效果鞏固。 總之,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我們要幫助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不容忽視,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感恩教育,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師長之恩,尊重師長;感念社會之恩,為社會服務;感念祖國之恩,報效祖國……我們知道讓學生學會感恩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
C. 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認為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想要回贈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在物質生活已達到較高水平的今天,學生感恩意識淡薄,不懂感恩,拒絕感恩的現象時常發生,這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感恩教育成為目前學校德育最為迫切的一項任務筆者認為學校特別是小學,更應該在加強德育的同時著重強化感恩教育。那麼,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呢? 一、校園環境,熏染感恩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學校始終將良好教育氛圍的營造作為一種重要教育資源和教育途徑,強調學生在共同參與這種文化氛圍的營造過程中得到熏陶和啟發,從而提供良好的環境。 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從校園布置著手,從教學樓的標語、圖片,到宣傳櫥窗里張貼的展版,都緊緊圍繞「感恩」這個主題精心設計,以此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述說著感恩」的話題;班級里通過黑板報、教室布置比賽,使「讓學校的每一個班級充滿感恩的氣息」;提倡學生設計「感恩畫、感恩卡、感恩詩、感恩報」等一系列活動,讓學校每一個活動充滿感恩,富有生機。 二、各科教學,滲透感恩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的、有意識的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知恩教育。 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對表現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樂課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吻》、《爸爸媽媽》、《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響遍學生的心間,溫暖孩子們的心田;數學課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家庭教育問卷調查,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綜合實踐課可以組織學生製作「愛心卡」送給父母、老師等。所以這樣我們首先創設了一個感恩教育的和諧環境,能使學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滲透更加有效。 三、班會活動,凸顯感恩主題 班會活動是全班師生自主活動的一種教育形式,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進同學間的了解和友誼、弘揚個性品質、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陣地。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促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個性。 我們可以開展「感恩於心,報恩於行」的活動。班會緊緊圍繞「感恩」,從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師、朋友以及一切給予我們幫助關懷的人,同學們一起分享成長過程中的感動,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感恩行為,寫一封感恩信,自製感恩賀卡、感恩朗誦活動,以實際行動感恩同學,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生活,進而感恩社會。 整個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真情涌動,更使學生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感恩,是一種責任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特殊節日,組織感恩活動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原先並不是非常強調的節日經由媒體宣傳後重要性逐漸突顯。其實,中國人的傳統使得我們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還是比較內斂的,平時很少會把愛爸爸、愛媽媽的話掛在嘴邊。那麼,節日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比如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重陽節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敬老、愛老的活動。教師節可以讓學生開展感謝老師的活動。也可以利用教師、同伴、父輩的生日,指導學生親自為自己的教師、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而作為班主任,當這些節日即將來臨時,我會通過班級日記的渠道,或者利用學校午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相關節日的宣傳和提醒。使學生們能充分利用節日,對父母表達感恩之心,感謝之情。 五、家校聯系,實現感恩教育 山區學校的許多孩子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更多時候則更需要我們去引導感悟。所以作為他們的家長,不僅要給孩子愛心、榜樣、機會,更需要學會珍惜、欣賞、肯定孩子的示愛和感恩的表現,我們的孩子才會不僅有愛的意識,更會有那些感恩的行為。他們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利用家訪或家長來校等機會和家長一起商討德育教育的良策。 如製作「感恩卡」、 「為父母洗一次腳」「跟隨家長一天的勞動」、「愛心小信箱」(家庭與孩子的真情傳遞)、「送給家長一個驚喜」「給父母過生日,親手製作小禮物」「和爸爸媽媽說聲『我愛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展開,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恩中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教育學生知恩,學會感恩,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的人,乃至發展到愛自然、愛祖國等。 六、走向社會,體驗感恩行動 現在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因此,要盡可能地讓他們理解成人的世界,盡可能地帶領他們到社會實踐中體驗,我們山區校區的孩子可以給他們布置感恩的作業,讓走回村莊去活動。如開展「向周圍曾幫助過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謝信」、「組建綠色環保小衛隊還給村莊一個和諧的環境」、「到孤獨老人家送去溫暖、關心」……引導學生走進社會,接觸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了解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懂得關愛社會,回報社會。 感恩是人類美好的優良傳統,是孩子心靈的燈塔。感恩教育需要教師用適當的方法點拔學生,培養學生擁有感恩意識,讓他們知道知恩圖報,不忘父母之恩,老師之恩,社會之恩等。並通過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白「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道理。
D. 急求感恩教育宣傳畫
「感恩父母」系列教育宣傳畫
E. 感恩教育的活動有哪些
感恩教育的活動有:
1. 感恩卡製作活動。
要求學生自製一張感恩卡,送給父母、老師或者是幫助過自己的人,向這些人說一聲謝謝,道一聲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語。
2. 手抄報比賽活動。
開展一次以「學會感恩」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活動。讓學生們通過繪畫的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3. 觀看感恩影片活動。
帶領學生觀看感恩影片,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實的體悟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醒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4. 感恩演講比賽活動。
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可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或者是感恩祖國。通過比賽,讓學生們能夠體現出他們內心的真情實感。
5. 小志願者活動。
為了感謝社會溫暖之恩,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敬老院或者是孤兒院進行慰問活動,做社會小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