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說說佛教對社會發展有什麼貢獻 佛教說說出家僧尼
和諧社會正好學佛,僧團的六和敬,用在家庭必定和睦。家家如是,社會安定。阿彌陀佛!
Ⅱ 駐寺幹部工作總結
可以按照一下例文改:
一、基本情況:
1.管會基本情況
托林寺管委會於2011年xx月xx日正式掛牌成立的正科級建制單位,管委會編制xx人,實有xx人,其中:駐寺幹部xx人,民警xx人,行政級別:正科xx人(主任),副科xx人,委員 人,民警xx人,學歷情況:本科學歷xx人,大專學歷xx人,性別分配:男xx人,女xx人,年齡階段:20--30人,31--50歲xx人,平均年齡為xx歲。
2.寺廟基本情況
托林寺,位於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於北宋時期,11世紀初(996年)由古格王益西沃仿桑耶寺修建,是古格王國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
托林寺1996年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托林寺共有9名編內(持證)僧人,平均年齡37歲,均為札達縣籍農業戶口;其中在寺僧人8名,外出學習1名(在西藏佛學院學習)。托林寺作為全縣最大的格魯派寺廟,在信教群眾和宗教領域中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二、工作開展和政策落實情況:
1.是扎實開展寺廟「六建」工作,在寺廟建立長期、穩定、有效的管理機構及黨組織,牢牢掌握寺廟的領導權,配齊配強寺管會班子,充實寺廟管理力量,完善寺廟管理體制機制,明確寺管會和特派員「管理、服務、教育」三項工作職能和寺廟管理主體,切實把寺廟管好、管穩定、管和諧;
2.是廣泛開展「六個一」活動。一去僧人家走訪,認真了解家裡存在的實際困難,著力幫其解決;二和僧人交朋友,了解寺情僧願;三來規范各類台賬,制度完善上牆;四是建立了僧人個人檔案,更新以往數據;五是過年過節去慰問,時常關心入細微;六是重點幫扶困難僧人,使其感受到黨的政策好;
3.是落實寺廟「九加一」目標,強化寺廟公共服務,實現了寺廟有領袖像、有國旗、有寺廟書屋、有報紙、有電影,通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和僧舍全覆蓋;
4.是全面開展和諧模範寺廟和愛國守法先進僧尼創建評選活動及「兩保一低」工作,定期進行僧尼體檢,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全覆蓋,使僧人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及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改革發展和諧穩定的成果;
5.是深入推進寺廟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僧尼的中華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公民意識,自覺做到愛國愛教、遵紀守法、增進修養,堅決抵制和反對達賴集團的滲透破壞,不參與分裂祖國活動,不參加擾亂社會秩序活動,不幹預行政、司法、教育和社會管理活動;
6.是切實加強寺廟維護穩定工作,嚴格執行僧尼「從下到上申請,從上到下審批」的請銷假制度,及時掌握僧尼的動態和去向,實現了「三不出」的維穩目標,確保了札達宗教領域的絕對安全,確保寺廟持續穩定、全面穩定、全年穩定;
7.是深入落實「雙聯戶」創建活動到寺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寺管會成員10人分2個聯保單位;僧尼9人分3個聯保單位,「雙聯戶」工作落實寺管委員會成員和寺廟僧尼,建立起了聯保戶,形成網格化管理工作,確保「雙聯戶」工作在我縣開展取得成效;
8.是建立「以寺養寺」的工作機制。托林寺門票和旅館收入一部分用於改善僧尼生活條件;一部分作為僧尼的養老金和公益金;一部分用於寺廟的小型維修以及寺廟文物的保護方面。
Ⅲ 上印下廣的寺廟僧尼同院同寺,這種荒唐的做法是對佛教的褻瀆和公然踐踏,這樣的主持能稱為法師嗎
不好以凡心測度出家人,要重修行的實質。持戒精嚴就是清凈比丘,不要輕易批評出家師,造作無量罪過。阿彌陀佛。
Ⅳ 現在的出家僧尼為什麼不修持日中一食而一日三餐
補充【海印放光】師兄的一點,就是在印度,出家僧人是「過午不食」,而修苦行頭陀法門的僧人才是「日中一食」。現在有些寺廟,主修頭陀行,那他那裡也是持「日中一食」的。
另外,雖然看上去現在很多寺廟的僧人一日三餐,但是依照佛教觀點來說,這並不違反「過午不食」,因為晚餐都是經過僧團做摩羯的,是被當做葯物來食用的,所以在寺院的作息表上只有早餐和中餐,沒有晚餐這一項,而是「葯食」。
這並非是自欺欺人或是故弄玄虛,而是依戒律而行的,佛教的戒律有開遮持犯,這是在開遮,因為中國的僧人不能像印度的那樣托缽化緣來乞食,加上還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所以方便如此。
當然,以我的參學來看,大多數的僧人都是持午的,他們都很持戒律,如果一天之中勞動量很大的時候,才會在晚上用「葯食」。
賢善成就,普願吉祥
南無葯師琉璃光如來
Ⅳ 僧尼佔有宗教場所幾百萬功德款不受法律制裁嗎
首先,不要謗佛法僧,罪過很大。
其次,每個人自有自己的因果,如果因為貪圖口舌之快造下惡口會有果報。弟子規里有句話叫做「揚人惡,既是惡」。
最後,如果能夠把注意力關注在和自己有關的事情上,獲得的可能比關注那些散亂顛倒的東西大。
Ⅵ 如何推動藏傳佛教寺院法制宣傳教育
佛是普度眾生的,不需宣傳,緣分到了便可廣傳佛法。
Ⅶ 為什麼佛教和道教能夠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以迅速傳播
1、在長期分裂戰亂中,興衰莫測的各族統治者妄圖「長生世上」或死後升入天堂,並祈求神奇法術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2、同時,統治者向人民宣傳因果報應說,使人民相信現實社會里封建統治者與人民之間富與窮、貴與賤的差別以及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都是合理的,是前世修福與作惡的結果,要人們安於現狀,「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樹功」,以達到「化惡就善」的目的,用以麻痹人民的斗爭意志。
3、身受階級和民族雙重壓迫的各族人民,由於「他們既然對物質上的解放感到絕望,就去追尋精神上的解放來代替,就去追尋思想上的安慰,以擺脫完全的絕望處境」。
特別是長期戰亂,天災人禍相尋,更加助長了廣大群眾對宗教所宣揚的「羽化飛天」或「登天堂」一類死後的幸福生活的憧憬。因此,佛教、道教在當時的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中,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7)僧尼宣傳法律擴展閱讀: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全境只有佛教寺院6478所,僧尼77258人。到北魏後期,「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編戶,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賦役……略而計之,僧尼大眾二百萬矣。」在北齊、北周時期,北齊境內共有寺院3萬所,僧尼200萬;
北周境內共有寺院1萬所,僧尼100萬。北齊北周全境共有僧尼300萬人,為唐代僧尼最多時期唐武宗時代全國僧尼近30萬人的10倍。當時北方人口約為3000萬,僧尼人數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這個僧尼數與總人口數的比例,超過了歷代僧尼人數所佔總人口數的比例,這就表明,當時佛教在人民中傳播之廣、影響之大是空前絕後的。
Ⅷ 西藏各大寺院僧人為何要參加普法考試
「作為一名僧人,守好戒律,也要守好法律。」21日,西藏拉薩的色拉寺僧人阿旺說,守好法律可以幫助僧人守好戒律。當天,拉薩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舉行普法考試,400餘名僧人參加,考核內容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西藏各大寺院的普法考試也於近期舉行。
據了解,西藏各大寺院僧人也於近期參加普法考試,以考促學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識。
近年來,西藏在舉行普法活動的同時,還先後出台了藏傳佛教《活動場所登記管理辦法》《藏傳佛教寺廟定員僧尼吸收補充辦法(暫行)》等,為建立藏傳佛教事務長效管理機制提供製度保障。
Ⅸ 戒牒和度牒有什麼不同
度牒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
而戒牒則是由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給受戒僧尼以證明其所取得的資格的憑證。
和尚僧伽證專業術語應為度牒,根據《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 》規定,獲得度牒要求如下:
第五條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方可予以剃度,並按規定發給度牒。
Ⅹ 出家做僧尼的程序是什麼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 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痹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5. 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6. 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7. 年齡不小過17歲,不大於60歲。
8. 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並按規定發給度牒。然後經過短期修學,求受十戒,這就成為沙彌或沙彌尼。沙彌是根據古代印度語音譯的,意義是「息惡行善」者。取得了沙彌或沙彌尼的資格,即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