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廣德旅遊宣傳

廣德旅遊宣傳

發布時間:2021-06-30 21:39:13

⑴ 安徽省廣德縣的風景是什麼 物產是什麼

風景比較出名的有:太極洞,桃姑迷宮,橫山森林公園
物產:毛竹,板栗

⑵ 廣德民風民俗

輸入關鍵詞,端午民俗.

⑶ 導游詞,游廣德太極洞

8月25,我們家五口人吃完中飯,匆匆上車。這時我心情真是高興得不能再高興了,因為我們要去安徽廣德太極洞玩了!

路途遙遠,路上要經過許多收費站,我在車里高興得一刻都停不下來。不知不覺,我發現車兩邊都是山,車已進入安徽了。我想:這里依山傍水,空氣一定很好吧!我還發現有許多從山上運下來的石頭,外婆說這些石頭可能是要賣給濕地公園做景觀布置的。

終於到太極洞了,我迫不及待,連蹦帶跳地進洞。一進洞,我才發現洞里很冷還很黑,石頭都用燈光照出來才能看見的。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眾仙聚會,我覺得最上面的石頭應該是觀音菩薩,其他的都是各路神仙,太上老君……我趕緊叫媽媽拍照,結果照片不堪設想,我的眼睛就像火眼金睛的孫悟空一樣。我們繼續在洞中參觀,看到各種各樣的石筍,石鍾乳,石頭千奇百怪,儀態萬千。有的像太上老君在宮殿里打拳,有的像眾仙在蟠桃會上品嘗蟠桃,還有的像雙塔聳立在天宮兩旁……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石洞景象是那樣的逼真。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一處景觀是蓮花寶座石,我覺得它真的像寶座一樣,石頭表面有許多凹進去的地方,遠遠望去就像許多荷花組成的。不過,我可不想坐上去,因為上面肯定很冷。此外,我還親眼看見了「水滴石穿」的奇跡,只見一塊石頭被常年不斷下滴的水滴成了一口小井,洞口竟然有碗口粗。我伸出手去摸了摸,水好涼啊!

接下來我們坐船去水洞玩。洞里有許多石頭,但我大多數都看不懂,只有一條魚的形狀我算看懂了。水路不長,很快水洞就到頭了。我們便上山看奇石,我最喜歡的是一柱擎天,遠看如寶塔,近看石頭還一閃一閃的!我們玩了一會就下山了。太極洞太好玩了!

我贊美大自然,你將一塊塊普通的石頭變成一塊塊奇石!

⑷ 廣德縣的文化


祠山文化
祠山文化,是指西漢末年起,以安徽省廣德縣橫山為中心,遍及江淮和東南沿海廣大地區,由緬懷治水英雄張渤關愛民眾、彌災捍患、勇於獻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禱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橫山為祠山得名。 」張渤治水的傳說「,被列入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文化
廣德早期是一個傳統的吳文化地區。據縣志記載:建安初,孫策平定宣城以東地區,孫吳分故鄣縣地始置廣德縣。廣德雖然地處吳頭楚尾,但區治上多隸屬江浙。從唐末至宋以來,雖然戰亂不斷,廣德基本上是受以揚州(今江蘇揚州)、建康(今江蘇南京)為中心的地方勢力控制。吳、南唐政權多次曾派使前往廣德祠山祖殿祭祀祈禱。
元至正十四年,改廣德軍為廣德路,屬江浙行中書省。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不久改稱廣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明初,改廣興府為廣德直隸州。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量,早期的廣德應是吳文化佔主導地位的地區。從廣德甘溪溝土著人吳儂軟語的方言中,也可以窺見廣德地區早期吳文化的淵源。另外的因素就是就是祠山文化的興起與傳播。
明朝徐應秋《玉芝堂談薈》稱「雷之布鼓,登之鬼市,河源地丘之神債,廣德祠山之埋藏,是謂天下四異,非妄傳也。」可見,祠山文化來源於吳越,勃發於廣德,又張揚於吳越大地。祠山文化,既具有吳文化的典型特徵,又是吳文化發展的一個極至。
徽文化
明清時期,徽文化逐漸成為廣德的主流文化:
祠堂,起始於徽州,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載體,是族權自治的象徵,也是徽州人最基本的人居環境。徽州的祠堂文化和牌坊文化、譜牒文化一起,組成了支撐封建宗法自治制度的三根支柱。自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帶進廣德。隨著徽商在廣德的發展,宗法自治制度也帶到廣德,通過幾十代人幾百年的努力,徽文化以潛移默化的形式,經過同廣德的本土文化的不斷撞擊、融合,從最初的互相排斥到後來的相互包容。發展到明代後,徽文化在廣德地區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從倖存的鳳橋大范村的范氏宗祠、誓節蘆塘陳氏宗祠中,不僅能窺見徽派建築藝術的精髓,更能洞見宗法自治的物化形式——祠堂管理模式。
牌坊作為徽派建築藝術的代表,在廣德的留存,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廣德人對徽文化的接納和歸屬。
譜牒文化與牌坊相似,廣德保留下來的諸多宗姓的族譜,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響作用。
移民文化
現代廣德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多元的移民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點。在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的半個多世紀中,廣德逐步形成了以河南移民帶來的中原文化和湖北移民帶來的西楚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結構,其中尤以河南省光山縣移民為眾。
起初,這種移民文化是以較為封閉的形式存在,形成以村、鎮為單位的文化割居現象。但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兩代人努力,廣德的本地人和各地移民通過聯姻、商貿、生產和社區活動等形式,加強了不同宗教、習俗、教育、倫理道德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通過交流,各種文化揚長避短,取捨有度,從而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地區特色移民文化。
四合地蹬子戲,四合地蹬子戲又名「地花鼓戲」,地攤子戲,是盛行在四合鄉耿村、焦村、宏霞村的遐嵩片以及梨山一帶的一種民間戲曲,是不需舞台的廣場表演形式。因具有不受場地、時間限制等優點,所以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2010年4月,四合地花鼓戲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桐夭村的旱船,旱船也稱龍船、綵船。它是我國民間的一種游藝。廣德縣最有名氣的旱船當數桃州鎮白橋村(原屬高湖鄉)桐夭村的旱船。該地旱船起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九十餘年歷史了。
廣德四絕,就是在安徽廣德縣境內的四道特色菜,它們分別是:楊灘鎮境內「御桌珍饈桐花魚」,橫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珍禽美味橫山雉」,盧村鄉的「山珍之珍笄山筍」,誓節鎮的「珍稀沙河鱉」。
廣德天下第一鮮,廣德縣的天下第一鮮是只需要聞到它的香味就能讓人垂涎欲滴。而天下第一鮮卻是無意中得來的美食。是靠嗅覺就能判斷是否地道的一道湯菜。是專屬於廣德的味道。 民眾教育館
廣德縣民眾教育館始建於民國13年(1924),館址在文廟西側(現人民廣場西)。25年遷至西大街真武廟(現增谷路北端)。次年,抗日戰爭爆發,改稱流動施教團。32年,復稱民眾教育館,館址在西南鄉崇法寺。其主要活動為開展平民教育,設有問字處,閱報處、圖書室等。抗戰前後,曾組織過球類、棋類、歌詠、嬰兒健康、自由車(自行車)比賽和小型業余演出,並舉辦「抗日建國圖畫展覽」、「國貨與敵貨展覽」等。34年底,民眾教育館停辦。
文化館
縣文化館建於1950年2月,館址設在北大街。初稱為廣德縣人民教育館,次年改稱縣文化館。1957年遷入南二街(今桃州路)新址。1969年1月,縣文化科、文化館、新華書店等單位合並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社」。一度文化館又與桃州戲院合並。1978年恢復原建制後幹部、職工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幹部、職工20餘人,設行政、宣傳、文藝3個組。
區、鄉(鎮)文化站1953年全縣9個區各設有1個文化站。此後,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變更,1956年只設誓節、柏墊、邱村3個文化館。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除城關外,又改設五個公社文化站,1962年,原公社文化站升格為區級站,改稱為中心文化站。1975年,各站都新建了辦公用房,增加了人員、設備。1976年5月,開始試辦社辦公助文化站。1986年全縣有鄉辦公助文化站23個,其中磚橋文化站建有兩層樓房1座,設圖書、游藝、錄像放映等室。1987年底,全縣共有鄉(鎮)文化站28個,人員36人。
圖書館
廣德縣圖書館的前身是縣文化館圖書閱覽室,原藏書4500冊。1981年與文化館分開,單獨建館,有館舍150平方米,管理人員4人。以後,人員、藏書、設備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工作人員12人,藏書45300餘冊,其中善本古籍1852冊,期刊報紙330餘種。讀者人數已由建館初期的每月幾百人次增至2000餘人次。
檔案館
1958年11月,中共廣德縣委和縣人民委員會檔案室合並成立廣德縣檔案館,有專職幹部2人。1963年11月,廣德縣檔案管理科成立,與縣檔案館合署內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機構裁撤,人員下放。1973年7月恢復縣檔案館。1980年11月成立廣德縣檔案局,仍與縣檔案館合署辦公。1987年底,有庫房296.5平方米,人員8名,收藏檔案全宗85個,各類檔案、資料計27121卷(冊)。其中文書檔案12925卷,科技檔案135卷,專門檔案2676卷,資料11385卷。長期以來,檔案只供內部使用。後經全面整理,部份向社會開放。1980~1987年為各界人士提供憑證和數據資料1.7萬余卷次。1987年縣檔案館被評為全省檔案工作先進單位。 大聖寶塔
位於桃州鎮迎春街北側,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始建。初為五層六門磚塔。宋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二十七日夜「為火焚」。元符三年(1100)至崇寧四年(1105)六月,由宋榮、宋宗弟兄領頭重修為七級浮屠。後幾經修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遭火災,飛檐、樓板、塔頂化為灰燼,僅存磚制塔體。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7月,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重修,1986年4月全面修復。現塔高42米,底座周長26.4米,七級六門,六角飛檐。覆鐵鍋式塔頂,飛檐均鋪青灰色簡瓦,造型瑰偉。塔側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銀杏樹一株。
崇法寺
位於四合鄉洪沖村耿村河北岸。據史志載:該寺始建一說在唐貞觀間(627~649),一說在唐天衤右中(904~907),後歷代多次修繕。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西側有戲樓,後殿已毀,現存中進大佛殿和前進天王殿,現存建築經國家文物局和南京工學院專家鑒定,其主體為明代結構。1983年6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安寺
又名崇福寺,位於磚橋鄉陳家邊保安山。唐天寶七年(748)建,後圮,明代重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咸豐十年(1860)戰亂又毀。同治間(1862~1874)重修大殿,光緒十八年(1892)再修。該寺原為三進兩院,中進與後進1968年拆毀。僅存前殿,為典型的清代建築,現作民居。
橋頭村戲樓
位於盧村甘溪橋頭村,始建年代不詳。太平天國革命前尚有祠山廟宇及看樓,與戲台組合成群。現存建築面積86.4平方米,舞台用木板鋪成,檯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寬2.74米,進深3.43米,面積約20平方米,總體結構為明架抬梁,山牆架穿斗式,現樓面及部分梁架已朽,總體面目猶存。
陳氏宗祠
位於誓節鎮蘆塘村左,祠內碑文記載系明萬曆十八年(1590)重修,磚木結構,三進兩院,總面積668.5平方米。未曾大修,仍基本完好。范氏宗祠原稱范公祠,亦名文正堂,為祀宋名臣範文正公仲淹的祠廟。位於鳳橋鄉范村村中,磚木結構。原為二進一院,佔地512平方米。門外石獅一對。現存後進5間,面積123平方米,基本完好。該祠宋紹興九年(1139)初建,明景泰三年(1452)重修,主體為明代建築。《范氏宗譜》稱系文正公二子純仁後裔所建。 省級
廣德民歌,皖南根雕,明德摺扇。
縣級
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渤治水傳說,柏墊西塢馬燈,東亭獅子舞,柏墊張復菜刀製作技藝,廣德綠茶製作技藝,誓節桑園木榨榨油技藝,誓節楊桿傳統制陶技藝,邱村蘆塘涼席傳統編制技藝,廣德祠山廟會。
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劉文靜與靈山寺傳說,桃姑迷宮傳說,東亭湖的傳說,「三山不見山」傳說,高廟米酒,甘溪方言,易棋。
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墩(燈)、郎步街(西關街)的傳說、建平竹籃編織、大王龍燈、海峰造紙術、橫沖旱船(燈)、大費金龍(燈)、邱村民歌(車水號子與薅秧號子)、山北船燈編織扎制、老鴉山悶醬腐乳製作、太極洞的傳說、耿村竹編、大板龍、娘娘石的傳說、仁和竹編。

⑸ 廣德哪些地方好玩


廣德靈山風景區坐落在安徽身廣德縣境內,處於黃山山脈和天目山山脈匯合處,總面積39平方公里。景區由自然山水觀光區,佛教,民俗文化區,峽谷漂流親水區,生態農業體驗區,珠海水城度假五大旅遊功能區塊組成。

靈山大峽谷內澗水悠長,險峰競秀,瀑群高懸,各種奇石星羅棋布。擁有雲錦瀑,彩雲瀑,響水潭,神龜馱經等72處景點。還有與靈隱寺齊名的千年古寺靈山寺,始建於隋唐年間,地藏菩薩化身金喬覺王子,定光佛大慧宗昊先後在此駐錫禪修,至今香火鼎盛。

靈山風景區風光洵麗,融山,水,石,瀑,寺,林,洞於一體,自古以來就收到文人墨客和旅遊愛好者的青眯,曾享有「靈山泉石一郡」的美名。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到此游覽,給予了「南有靈山,北有大洞(太極洞)」的崇高贊譽。

靈山大峽谷漂流:全長約2公里,漂流時長50分鍾,總落差達68米,河水豐盈清澈,兩岸山色秀麗,漂流中時而悠閑自在,時而激流勇進,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被譽為長三角軍事第一漂。

⑹ 廣德周邊200公里以內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 太極洞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於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遊岩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
2 盧湖景區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3 天壽寺
天壽寺大聖塔位於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聖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建於唐代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聖寶塔。

⑺ 廣德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太極洞

太極洞早在2000多年前即是人們游覽理想場所,「太極洞」三個字系明代廣德知州吳同春於萬曆寅年四月題書。傳太上老君,雲游名山大川,途經此洞,流連忘返,石化仙容,長留洞中,故有「只緣此洞奇天下,流連忘返數萬年」的詩句,太極洞因以得名。自漢唐以來,便有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等遊人蹤跡。漢光武劉秀、明太祖朱元璋、清乾隆帝三代皇帝到洞巡遊過,並有遺蹤依稀可尋,宋相范仲淹留有墨寶「跫然岩」。

⑻ 廣德旅遊團近期旅遊團

這個要看你去哪個地方了,建議你去附近的旅行社問一下

閱讀全文

與廣德旅遊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專員上班時間 瀏覽:948
中小企業外貿電子商務 瀏覽:577
幼兒園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992
美食節展覽會策劃方案 瀏覽:548
縣公司經理培訓方案 瀏覽:139
煙草局打假宣傳片策劃方案 瀏覽:390
野餐策劃方案 瀏覽:224
建材門店策劃方案 瀏覽:247
電子商務設計師視頻教程 瀏覽:164
企業合作網路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0
母嬰用品推廣方案 瀏覽:843
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61
任我在線電子商務 瀏覽:751
電子商務面臨的安全風險有 瀏覽:730
我國電子商務稅收 瀏覽:670
義務思遠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695
常州市愛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1
高技能人才培訓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837
美團平台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770
大學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