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品類繁多的垣曲觀賞石
1.黃河石——歷山石
黃河石是產自黃河沿岸的一種質地堅硬,圖案以凝練厚重著稱的觀賞石。主要產地分區:上端在西寧,中部在蘭州,下端在鄭州,而鄭州的「黃河石」主要產地在中條山與崤山所夾的黃河區段,兩岸中元古界下部的各類石英砂岩風化剝落在河谷中,後經水流長期沖刷形成,集中分布在中條山東段。故垣曲奇石協會提出以中條山之主峰「歷山」來命名該品奇石,以區別黃河中部和上游的黃河石。
歷山石原岩為18億~14億年在海濱沙灘沉積的石英砂岩,沉積當時只有水平層理、斜層理兩種紋理。在歷經脫水壓實、固結成岩作用後,後期地層抬升、地下水的滲入、原岩賦存條件改變而發生次生的氧化、還原作用,於是新生了大小圓形的氧化斑、還原斑及各種地下水活動造成的水跡花紋,形成了奇異多變的圖案。石中所產生的淺白色、褐紅色圓斑,被磨製拋光後成為「長河落日圓」、「深夜星光稀」、「混沌太極分陰陽」這類浩渺、蒼茫的微縮景觀。而灰黑色、紫紅色的復雜水跡紋則產生似人似佛、似獸似禽的奇妙圖像,有些因酷似名人肖像而價值連城。
2.梅花玉
從早在西周到春秋時期貴族墓葬中就出土過作為飾品的梅花玉,東漢時期更被光武帝劉秀封為「國石」。歷經千年開采,新中國成立後還將其加工成文房用品——硯台以及其他室內飾品,曾作為國禮饋贈外國貴賓。它原產於河南汝陽,是侏羅紀火山噴發形成的含各種圓形斑紋的安山岩。這類斑紋地質上稱杏仁構造,是指火山氣孔被稍後火山帶來的熱液充填,它們固結為白色的(方解石、石英)、紅色的(瑪瑙、玉髓)、綠色的(綠簾石、綠泥石)小橢球體,磨光後在深色(褐紅、灰黑、墨綠)基底上,出現各種彩色圓斑,原石經切刨旋磨,加工成手鐲、壺盂、硯缽等工藝品。當火山岩的裂縫被熱液所充填時,與疏密不均勻的杏仁體一起構成「虯枝古梅」、「纖枝俏梅」、「搏雪寒梅」,隨杏仁顏色不同更有紅梅、白梅、綠梅及紅白梅爭艷等品種。
垣曲的梅花玉,采自中條山東部中元古界底部的西陽河群火山岩,它分布面積近千平方千米,西起平陸、運城、夏縣、絳縣、垣曲,東至陽城,以垣曲分布面最廣。因為它厚度大,分布廣,極有可能形成一項產業,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已立項作專項調查,以期在中條山打造獨特的觀賞石品牌。
3.五龍玉
五龍玉是最近被奇石協會命名的,專指中條山中段元古代早期25億年~19億年前沉積的中條群大理岩。這種大理岩早期是在極不穩定的動盪性海底沉積的不規則條帶狀白雲岩,後來經區域變質和構造擠壓形成褶曲多變的彩色大理岩。它們形成的圖案以青灰色—深色條帶構造為主,因褶曲而出現龍形、鳳形圖案;還有黑色、棕色—白色條紋構造,以及火紅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條帶構造,可構成似濤如浪,似霞如雲的花紋,崇山峻嶺,雲霧山峰等風景圖案,也有少數演化為人物鳥獸圖案,以及五色羅緞被染成鮮艷的彩色花樣。這種大理石之所以命名為五龍玉,因為奇石協會獲得一塊五龍騰飛的大型觀賞石。還因垣曲縣境內有從北向南直接注入黃河的五條支流,它們可隱喻成五龍入海之格局,故新命名為五龍玉。
五龍玉
4.其他觀賞石
金海石,是一種具有棕色波濤花紋的岩石。究其出處是京郊平谷區金海湖一帶,中元古代底部的石英砂岩。新生代以來,在風化作用下含鐵錳質地下水以特殊的凝膠方式沉澱,多批次累積滲透(入岩石中石英顆粒之間孔隙)疊合形成。山西省但凡不同時代砂岩都有此類岩石,上到侏羅系砂岩(右玉)、三疊系砂岩(大同、晉城)、元古界砂岩(垣曲、陽城)、新太古界五台群交質砂岩(代縣)都有金海石產出。這種岩石形成的觀賞石以滔天洪波、滾滾激流、起伏群山為主要風景,也有以這類「波濤」造就人物、動物圖案而具觀賞性。
菊花石,源出湖南黑色板岩中白色天青石、方解石集合成朵朵白菊而著稱。垣曲菊花石卻是中條群篦子溝組的角閃黑雲片岩,在後來熱變質中形成的白色方柱石、透閃石集合成朵朵白花,像不規則的綉球花聚成花朵。其缺點是岩石結晶太粗,片狀礦物太多,因此,無論怎樣打磨拋光,也磨不出晶瑩剔透的基質,以致影響它的觀賞價值。
擔山石,是垣曲特有新品種。產自朱家莊鄉村西擔山石,由古元古界頂部擔山石群地層中角礫狀岩石構成。不同色彩角礫、礫石與紅色、紫紅色硅質底色組成奇妙圖案。此類岩石在五台山亦見產出。
2. 鄭州東站到垣曲怎麼乘車
鄭州東站到垣曲怎麼乘車,
你在網路地圖上,
定好起點和終點,
一搜索就有了。
3. 山西省垣曲縣胡家峪銅礦
胡家峪銅礦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毛家灣鎮境內,是中條山中段胡篦型銅礦床的代表性礦床之一。礦區內銅礦帶及礦體嚴格受倒轉向斜和地層控制,累計探明銅金屬量超過1×105t,礦床前景廣闊。
胡家峪銅礦區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位於華北板塊南部鄂爾多斯地塊與河淮地塊接觸帶南端中條山三叉裂谷內,胡家峪斷層和胡家峪同斜向斜上。區內前寒武紀地層中已發現的銅礦床有20多處,是我國大型銅礦床集中區之一,成礦區帶屬於中條山-王屋山Cu-Au-Fe-鋁土礦成礦亞帶。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礦區出露的地層有中太古界涑水雜岩,新太古界絳縣群,古元古界中條群、擔山石群,新元古界汝陽群、西陽河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新生界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等。其中古元古界中條群的篦子溝組是本區銅礦床的主要賦存層位,同時也是中條山Pb、Zn多金屬貴金屬和放射性鈾礦的礦化層位。
(2)構造
礦區內地質構造較復雜,主要以斷裂構造和褶皺構造為主,發育有胡家峪溝斷層(F1)和胡家峪同斜向斜。胡家峪溝斷層橫貫礦區中南部,為一逆斷層。在礦區內西南部走向為近南北向,向東轉為近東西走向,斷層傾向北西或北。胡家峪同斜向斜位於礦區西北部,軸向為北北東至南南西向,向北北東仰起,向斜軸部為余家山厚層大理岩,岩層由軸部向外為篦子溝組、余元下組。該向斜為本區主要控礦構造。
(3)岩漿岩
區內岩漿活動強烈,岩漿岩分布廣泛,從侵入岩至噴出岩均有產出,局部可見超基性岩,岩漿活動具有多期次、多旋迴特點,火山岩呈狹長帶狀分布。侵入岩既有星散分布,也有成群分布。火山岩呈岩脈狀、岩牆狀和岩株狀產出。本區分布岩體有北峪奧長花崗片麻岩和曲家溝變質輝長岩體。另外區內有變質基性侵入岩類的曲家溝變質輝長岩體。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胡家峪銅礦有桐木溝、南河溝和老宅灘3個采區,礦體賦存於上玉坡-胡家峪褶皺構造之胡家峪同斜向斜的兩翼,是沉積變質(層控)銅鈷鉬等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礦帶及礦體嚴格受倒轉向斜和地層控制。礦帶在平面上呈帶狀分布,礦體在空間上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平行展布,沿傾向和走向變化較大,常有膨脹、收縮、尖滅再現及分支復合的現象,較普遍,且明顯。
南河溝礦段共圈定出3條礦帶、7條礦體。胡家峪向斜正常翼Ⅰ礦帶內賦存CuⅠ、CoⅠ、CuCoⅠ、AuⅠ共4條礦體,CuⅠ號為主礦體;胡家峪向斜倒轉翼Ⅲ礦帶內賦存CoⅢ、CuCoⅢ共2條礦體及余家山組在與倒轉翼篦子溝組接觸部位的CuⅡ礦體。
CuⅠ號礦體賦存於倒轉向斜正常翼的篦子溝組中,控礦標高-70~450m,礦體傾向110°,傾角45°~51°,埋深240~720m,工程式控制制礦體延長580m,延伸625m,礦體厚2.0~60m。
桐木溝礦位於玉坡背斜東翼,礦體主要產在桐木溝背斜西翼的餘下元組與篦子溝組間斷裂帶及其兩側。直接賦礦岩石主要為石英鈉長岩、鈉長大理岩、黑雲母大理岩以及篦子溝組的黑色碳泥質片岩和所夾不純大理岩。
桐木溝礦段大小礦體共有44個,其中2、3號礦體為主礦體。2號礦體為似層狀,走向NE10°~25°,傾向SE,傾角在750m以上為50°~70°,750m以下為25°~45°;走向延長1000m左右,延深20~270m,賦礦標高在662~892m之間;3號礦體厚度變化較大,局部透鏡狀,由南向北逐漸變厚,最薄處1.0m,最厚可達22.9m左右。礦體沿走向延長1000m,延深40~330m,賦礦標高512~850m,走向在第9勘探線南為NE15°~20°,以北為NE30°~35°,傾向SE,傾角與2號礦體相同,上陡、下緩。其他次要礦體均分布在2、3號礦體旁,尤以桐木溝背斜北部傾伏轉折端小礦體相對集中,多為透鏡狀,厚度、品位相差較大。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礦石以硫化銅為主,可將礦石自然類型劃分為多金屬硫化礦石。礦石工業類型為含鈷的銅礦石、含銅的鈷礦石及銅鈷礦石。
礦石結構主要有粒狀變晶結構、粒狀鱗片變晶結構、粒狀柱狀變晶結構等。礦石構造主要有條帶狀、塊狀、片狀構造等。
標本名稱 條帶狀含銅硅化大理岩礦石 編號 DB105 形成時代 古元古代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標本呈褐黃色,中粗粒粒狀結構,條帶狀構造。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黑雲母,金屬礦物有黃銅礦、黃鐵礦,少量輝鉬礦。圍岩蝕變類型有硅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黑雲母化等。礦床Cu品位為0.25%~2.1%
成因類型 變質熱液型 產地 山西省垣曲縣胡家峪銅礦
4. 垣曲燉牛肉哪家好
飯店這道菜好貴,自己做又簡單又好吃,而且我不吃辣,自己做完全可以符合自己的口味。
用料
牛肉
300克
番茄
6個
番茄醬
2勺
鹽
適量
料酒
2勺
冰糖
適量
蔥姜蒜
適量
香菜
2根
番茄燉牛肉的做法
牛肉過水,撇血沫,撈起
小貼士
我買的牛肉是正常的牛肉,但我吃了還是很嫩。而且一定要放番茄醬,這樣就會像飯店做的一毛一樣。
5. 垣曲怎麼發展
垣曲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垣曲是我家,發展靠大家!垣曲近年來的建設與發展,垣曲的百姓有目共睹,也見證、共享著垣曲的建設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但垣曲怎樣謀發展?怎樣才能從那些所謂的思路、口號、發動中走出來,從文件、會議、部署中走出來實實在在的求發展?怎樣才能得發展?怎樣才能有發展?怎樣才能真發展?怎樣才能快發展?怎樣才能凝全縣民眾之智、之力、之氣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應該是整個垣曲從上到下都必須審視、正視的問題!
垣曲要發展,關鍵在哪裡?垣曲發展慢,那麼,影響和制約垣曲發展的問題又在哪裡?根源又在哪裡?瓶頸在哪裡?辦法又在哪裡?這應該是整個垣曲從上到下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們不否認垣曲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果,也不否認新的歷史時期垣曲的進步和變化,更不否認垣曲「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的科學性、可行性。但我們不能只看已經取得的成績,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客觀、全面的審視、正視「發展」與「踏步」的「焦點」,需要正確、客觀的在前進的路上進行「回頭看」——
1.垣曲的「垣」除了那些土生土長的垣曲人能發音正確外,非垣曲籍人士十有八九能念成「恆」音!難道真是這個「垣曲」的「垣」字不好辨認嗎?
2.當我們以垣曲是「帝舜故里」而自豪驕傲的時候,殊不知山東、河南等地規模空前、聲勢浩大的舜文化、舜祭祀活動每年都開展的有聲有色?難道真是我們的信息閉塞嗎?
3.當我們垣曲人為舜王坪、歷山風景區絕美的自然風光陶醉自醉的時候,這座大山外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垣曲的更多風景區?難道真是我們想保持原生態嗎?
4.當我們以「古城塞里發現的「世紀曙猿化石」推翻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診斷,將類人猿歷史向前推進1000萬年」這一偉大考古發現倍感驕傲的時候,這處考古現場連一塊石碑、一塊指示牌都沒有,何談資源利用?難道真是我們覺得這些「陳年老賬」不值得一提嗎?
5.當周邊縣域經濟飛速發展,輿論宣傳立體交叉輻射的時候,《垣曲報》停辦,新版《舜鄉》也只是剛剛復刊。就連唯一的垣曲電視台每天也只是一檔新聞播報!難道真是垣曲每天關於時政、社會、民生的新聞源少嗎?
6. 一本《帝舜故里垣曲人》厚重翔實的對垣曲古今人物、文物古跡、神話傳說、資源礦產進行了記載和重錄,但除了這本書,更多垣曲人想全面了解垣曲的途徑和方式又在哪裡?又有哪些?難道一部厚重的垣曲史詩只需要文獻中有文字紀錄就可以嗎?
7.一篇《「華夏」的淵源》入選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試卷,而即使垣曲人竟然有80%以上的垣曲人並不知曉。難道這樣的課題僅是學者的責任嗎?
8.「發展旅遊經濟」,垣曲不缺旅遊資源,但我們至今卻沒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可以風風光光宣推介自己的宣傳片、解說片,更不要說自己的景區與山外的景區去比較!難道真是垣曲的旅遊資源尚不具備全面開發利用的時機嗎?
9.垣曲的文化標簽很多,垣曲鑔、霸王鞭、胡村高蹺、古城龍燈、允嶺庄戶劇團... ...但我們至今沒有形成一個能夠真正能代表垣曲民俗文化的響當當的品牌。難道垣曲真沒有一個可以進行包裝、可以打造成精品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嗎?
10.垣曲的群眾文學創作有著堅實的基礎,有著一支強大的隊伍,但除了申大局、譚文峰、文超萬、呂企才、黃贊民、謝東旭等等這些領軍人物外,就再走不出一個、十個這樣的作家、名家來?難道一種氛圍、一支隊伍的形成完全要靠民眾自發自覺的行動來形成嗎?
6. 中國陸相古近系始新統垣曲階 ()
垣曲階,是中國陸相古近系始新統的第三個階,位於盧氏階之上。階名由邱占祥、王伴月、童永生、邱鑄鼎於 2000 年 11 月為編制 《中國區域年代地層 (地質年代) 表》而提出,階名源自該階候選層型剖面所在地山西省垣曲盆地。
通過課題組 (王元青、童永生、李茜等) 研究,取得的主要進展是: 初步確定了垣曲階的候選層型剖面; 發現並積累了較豐富的哺乳動物、輪藻和孢粉化石,建立了若干生物組合,為確定地層時代與對比奠定了基礎; 提出了識別垣曲階的重要標志,並進行了區域間的對比。
(一) 垣曲階候選層型剖面位置
在山西省垣曲盆地,垣曲階的代表地層為河堤組。該組厚達千米,但因斷層發育,覆蓋嚴重,很難找到有頂有底的連續完整剖面。經追索踏勘,初步確定垣曲階候選層型剖面由 2 條剖面銜接而成。一條是山西省垣曲縣王茅鄉河西後嶺 (北緯35°08',東經111°48ཆ″) -南山溝 (北緯35°06ཟ″,東經111°49ཚ″) 剖面,代表垣曲階下部層位; 另一條位於垣曲縣古城鎮柳溝 (北緯 35°07ཤ″,東經 111°50ཤ″) -申家莊 (北緯 35°07ཐ″,東經 111°52ཆ″) 剖面,代表垣曲階上部層位 (圖108) 。
圖108 垣曲階候選層型剖面位置圖
(二) 垣曲階候選層型剖面描述
1. 垣曲縣王茅鄉河西後嶺-南山溝剖面 (垣曲階下部)
上覆地層
第四系黃土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項目(2001~2009) 進展與成果
下伏地層 石炭紀煤系地層
2. 垣曲縣古城鎮柳溝-申家莊剖面 (垣曲階上部)
上覆地層
第四系黃土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項目(2001~2009) 進展與成果
(三) 垣曲階的生物地層序列
迄今,在垣曲階的代表地層河堤組內發現了較為豐富的哺乳動物、輪藻和孢粉化石,對於地層的劃分,層位及時代的確定以及當時古氣候的恢復均有重要意義。
1. 哺乳動物
目前在垣曲階河堤組內自上而下發現了 5 個化石層位。但頂部的南堡頭化石層的哺乳動物化石尚無正式研究結果,暫不列述,其他 4 個化石層的哺乳動物組合如下 (圖109) 。
(4) 寨里段寨里化石層: 此化石層哺乳動物的分異度和豐度不算高,主要組成分子有: Ictopidium leichei,Yuanqulestes qiui,Lapichiropteryx xiei,Lapichiropteryx sp. ,Icaronycteris sp. ,Hoanghonius stehlini,Eosimias centennicus,Eomyidae gen. et sp. nov. ,Protataromys yuanquensis,Anadianomys cf. declivis,Pap-pocricetodon jinus,Banyuesminthus diconjugatus,Anthracokeryx sinensis,A. dawsoni,Zhailimeryx 等。這一組合可與廣西的那讀動物群對比,應屬那讀期動物群。
(3) 任村段,上河和前坪化石層: 此化石層的哺乳動物分異度和豐度均較高,種類繁多,主要屬種有: Ictopidium cf. leichei,Cf. Iconapteros sp. ,Microchiroptera indet. ,Rencunius zhoui,R. wui,Adap-idae indet. , Eosimias cf. centennicus, Eosimias sp. nov. , Eosimiidae gen. et sp. nov. , Strenulagus? sp. ,Shamolagus sp. ,Gobiolagus sp. ,Cf. Hulgana eoertnia,Cf. Hulgana sp. ,Protataromys mianchiensis,Yuo-mys carioides,Xueshimys dissectus,Zodiomys longmensis,Anadianomys declivis,Pappocricetodon rencuensis,Raricricetodon zhongtaensis,R. ? minor,Primisminthus shanghensis,P. cf. jinus,Banyuesminthus uniconju-gatus,Honanodon hebetis,Adapidium huanghoensis,Rhodopagus yunnanensis,Breviodon sp. ,Cristidentinus depereti,Diplolophodon similes, Caenolophus promissus, Sianodon mienchiensis, S. sinensis, Sharamynodonmongoliensis,Prohyrocodon cf. meridionalis,Lunania zhoui,Eomoropus quadridentatus,E. minimus,Gran-geria canina,Gobiohyus yuanchuensis,Anthracothema minima,Anthracosenex ambiguous 等。這一哺乳動物組合與我國中部地區具代表性的沙拉木倫期哺乳動物群完全可對比。
(2) 峪里段火石坡化石層: 此層發現的化石分異度和豐度均較低,主要有: Eosimiidae indet. ,Gobiolagus lii,Yuomyidae indet. ,Cricetidae indet. ,Propterodon tongi, Miacis baoqinghensis, Hyrachyus tongi,Prohyracodon cf. meridionalis,Eomoropus cf. minimus,Artiodactyla indet. 等。
(1) 峪里段峪里化石層: 此層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更少,僅有: Pantodonta (Coryphodontidae) in-det. ,Rodentia indet. ,Breriodon acares,Eomoropus quadridentatus 等。峪里段內發現的 (1) (2) 兩層哺乳動物化石雖屬種少,且其面貌相對較原始,但其中含有典型的沙拉木倫期哺乳動物群的分子: Eo-moropus quadridentatus 和 Prohyracodon cf. meridionalis 等,而未見有伊爾丁曼哈期哺乳動物群的分子,因此 (1) (2) 兩層化石可視為沙拉木倫期早期的組合。
2. 輪藻
圖109 垣曲階河堤組柱狀剖面及化石分布圖
主要發現於河堤組中、上部的任村段和寨里段。根據輪藻植物組合的組成特點,建立了一個輪藻植物組合: Raskyella sinensis-Linyiechara decorosa-Stephanochara globula組合。此組合相當於我國古近紀輪藻植物群序列中的 Obtusochara jianglingensis-Gyrogona qianjiangica 植物群的上部,相似於渤海沿岸地區的沙河街組三段輪藻植物群 Grovesichara kongdianensis (= G. kielani) -Sphaerochara ulmensis (=Maedlerisphaera ulmensis)組合中的 Linyiechara decorosa (= Shandongochara decorosa) 亞組合,也相似於東濮地區沙河街組四段至三段的輪藻植物組合。這一組合中未出現漸新世的 Nitellopsis meriani 種群,故其時代估計應屬始新世中晚期,亦即國際上的巴頓期 (Bartonian) 。在河堤組中自上而下共發現 5 層輪藻化石,各自的組成如下。
(5) 在寨里段近頂部含南堡頭哺乳動物化石層之上的層位中,含以下輪藻化石 Chara cylindrica,C. paracoluminaria,Gobichara laticellula, Grovesichara kongdianensis, Gyrogona qianjiangica, Harrisichara dezhouensis,Linyiechara decorosa,Lychnothamnus sp. 1,Sphaerochara chinensis,S. rugulosa,Stephanochara globula 等。
(4) 在寨里段寨里哺乳動物化石層中,含以下輪藻化石 Chara cylindrica,C. paracoluminaria,Gobi-chara laticellula,Grambastichara tornata,Grovesichara distorta,G. kongdianensis,Gyrogona lemani,Har-risichara dezhouensis, Linyiechara decorosa, Lychnothamnus sp. 1, Sphaerochara rugulosa, S. chinensis,Stephanochara globula 等。
(3) 在河堤組任村段西灘金龍廟哺乳動物化石層中,含以下輪藻化石 Chara cylindrica,C. paracoluminaria,Gobichara laticellula,Grambastichara tornata,Grovesichara kongdianensis,Harrisichara dezhouensis,Linyiechara decorosa,Lychnothamnus sp. 1,L. sp. 2,Raskyella sinensis,Sphaerochara rugulo-sa,Stephanochara globula 等。
(2) 在任村段前坪哺乳動物化石層內,含以下輪藻化石 Grovesichara sinensis,Gobichara laticellula,Stephanochara globula,Lychnothamnus subeiensis,Sphaerochara rugulosa 等。
(1) 在任村段關家嶺 (相當於上河,前坪) 哺乳動物化石層中,含以下輪藻化石 Chara cylindrica,C. paracoluminaria,Gobichara laticellula,Grambastichara tornata,Grovesichara kongdianensis,Lychnotham-nus sp. 1,Raskyella sinensis,Sphaerochara rugulosa 等。
3. 孢粉
主要發現於河堤組任村段和寨里段。根據孢粉的分布特徵,自下而上可綜合為 4 個孢粉組合。
第一組合: 以淡水湖相藻類占絕對優勢 (80. 9%~99. 0%) ,僅有少量屬溫帶的落葉闊葉植物; 熱帶、亞熱帶的分子僅個別出現。
第二組合: 以蕨類植物孢子占優勢 (41%~85%) ,其中以 Leiotrilites 為主,主要由鐵線蕨科(Adianthaceae) 、海金砂科 (Lygodiaceae)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和桫欏科 (Cyathaceae)組成;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少,被子植物花粉類型單調。
第三組合: 裸子植物花粉明顯增加 (達 29. 3~53. 4%) ,類型多樣,以松科為主; 被子植物花粉以溫帶類型為主,也有熱帶、亞熱帶類型出現,但數量少; 另含 7%~8%的喜乾旱的麻黃類。
第四組合: 以被子植物花粉占優勢 (71. 6%~76. 1%) ; 裸子植物花粉和蕨類孢子含量較低 (分別為 9. 4%~12. 2%和 1. 0%~6. 4%) ; 被子植物花粉類型多樣,無明顯的優勢群。
綜合以上 4 個孢粉組合的性質、特徵分析,垣曲盆地在垣曲期時期處於溫帶與亞熱帶、熱帶植物群的過渡區,即相當於波爾塔瓦植物區 (Poltawa Floral Realm) 與圖爾蓋植物區 (Turgai Floral Realm)的過渡帶。
(四) 垣曲階的底界及階的識別標志
至今,尚未找到一條相當於垣曲階具有頂、底的完整連續的地層剖面。因此,目前垣曲階的底界無法定義,有待今後在其他地區尋找完整連續剖面深入研究後予以解決。但是,對於垣曲階,可根據其哺乳動物組合與下伏盧氏階哺乳動物組合的明顯區別加以識別。通過對發現於垣曲盆地和國內其他地區垣曲期的哺乳動物化石的分析確認,以下哺乳動物是從垣曲階才開始出現,並為垣曲階所特有,可作為識別垣曲階的標志,它們是: Pappocricetodon,Pterodon,Rhinotitan,Sharamynodon,Sianodon,Juxia,Eomoropus,Prohyracodon,「Anthracokeryx」,Heothema 和 Archaeomeryx 等。此外,以下哺乳動物也是從垣曲階開始出現的: Ictopoidium,Yuanqulestes,Lapichiropteryx,Xanthorhysis,Rencunius,Hoang-honius, Guangxilemur, Eosimias, Gobiolagus, Protataromys, Xueshimys, Zodiomys, Anadionomys,Banyuesminthus, Chailicyon, Adapidium, Pachytitan, Qufutitan, Dianotitan, Diplolophodon, Cristidenti-nus, Gigantamynodon, Illianodon, Litolophus, Grangeria, Eoentelodon, Anthrathema, Anthracosenex,Huananothema, Probrachyos, Bothriodon, Ulausuodon, Odiochoerus, Eocenchoerus, Huaxiachoerus,Siamochoerus,Indomeryx,Notomeryx 等。
(五) 垣曲階的區域對比
根據哺乳動物群分析,層型剖面上河堤組峪里段和任村段的哺乳動物群相當於內蒙古的沙拉木倫期動物群,其時代大致相當於北美猶他期晚期,即國際上的路特期晚期至巴頓期最早期。而河堤組上部寨里段的哺乳動物群則可與廣西百色地區的那讀期哺乳動物群對比,而典型的那讀動物群與緬甸的邦唐動物群十分相似,後者的地層夾於下伏和上覆的海相地層之間,根據海相地層中所含化石的時代推定,邦唐動物群 (那讀動物群) 所在地層的時代應屬大部分的巴頓期。因此,整個垣曲階大致相當於國際地層表中路特階頂部—巴頓階。
在國內,與垣曲階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層單位有: 山西垣曲地區的河堤組; 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沙拉木倫組; 雲南東部地區的路美邑組 (格浪河組) 上部; 廣西右江地區的洞均組和那讀組; 東海陸架盆地的甌江組上部; 河南西部地區的鋤鉤峪組等。
7. 山西寶芝林葯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寶芝林」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河東郡垣縣(即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這里是關公忠義文化的發源地,歷山盛產靈芝等名貴葯材,垣曲也是太極圖的誕生地,伏羲根據此圖在此地演繹八卦,至今這里生存著一種「太極蝴蝶」。「寶」寓意為關公寶刀,也是匡扶正義的象徵,同時也是團結的代表,管理的模範。「芝」道地葯材靈芝,也是人靈地傑的代表,寓意為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林」杏林寓意為中葯材品種之多,葯材和制葯聚集的地方。「寶芝林」的寓意是「關公寶刀,芝草杏林」,德行、武藝和醫術並稱三絕。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氣魄。寶芝林葯業一是懷抱高尚情操,用人間妙葯捍衛《人類生命質量》健康。二是使用道地葯材,在原有處方上精心調制,出於杏林而享譽杏林。三是憑借高尚的制葯精神,「踏實做葯,誠心做人」,規范的過程管理,以《人類生命質量》為己任。「關公寶刀」、「靈芝」、「杏林」,就是垣曲醫葯產業的三個文化符號。據考證最晚在明清時代,垣曲、絳州等地的晉商葯鋪,已經有了「芝林堂」、「寶芝林」的字型大小。其服務宗旨是「供奉關公寶刀鎮宅求安,精製名方靈葯治病救人」,是我國久負盛名的老葯鋪之一。垣曲耄耋(màodié)老人回憶家中閑房曾藏有「芝草杏林」、「寶刀杏林」匾額,惜已無存。
法定代表人:文民政
成立時間:1999-12-26
注冊資本:2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4082700000450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黃河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