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雙流縣宣傳片

雙流縣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6-22 04:37:52

『壹』 宋氏起源(完整版)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後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於宋,封地在今河北趙縣北,伯爵侯國。周武王滅商,也滅了與商王同姓的宋國。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把古宋國之地封與微子啟之孫稽,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啟為帝乙的庶長子,商紂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繼位後,宋國南遷到商湯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時,宋國衰落而東遷於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從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歷史至少有3 200年,國滅後普遍使用宋氏的時間也有近2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較單純,直到五代時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時湖南西部沅陵地區的辰州蠻酋的宋氏,北宋時西北的西夏國的黨項族的宋姓,清朝時滿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後來的全部改姓宋,組成宋姓的這三支均出自少數民族。唐宋以來,外來民族的不斷加入並同化,宋氏家族變得龐大起來。
微子墓:在微山島
西部的鳳凰台上,高10米、寬約8米。墓前有石碑四塊,雖經風雨剝蝕,斑苔蒼蒼,碑文仍依稀可辨。當中主碑為漢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屬南昌尉梅福篆書。碑額上的「仁參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題。
二、 遷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戰國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躍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漢晉南北朝時,宋姓已經播散於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時期,宋氏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於陝西地區。清初進入台灣省。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約有8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陝西為宋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宋姓總人口的19.4,占陝西總人口的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陝西、河北、四川、河南,這四省宋姓占宋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山西、浙江、山東,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秦川、冀豫兩個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區,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約有5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7,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長是負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凈減少了33萬,是中國常見姓氏中減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山東為宋姓第一大省,約占總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江西(15.3)、浙江(13.5),這三省的宋姓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山西、江蘇、河北,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餘年,宋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東南、南方遷移。南方宋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魯冀、贛浙蘇北南兩大塊宋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宋姓的人口已達972萬,為全國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81。從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萬激增到近972萬,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黑龍江、安徽、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4。山東居住了宋姓總人口的15,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1.6。全國形成了魯冀豫、四川、黑龍江三塊高比率的宋姓區域。在這近600年間,宋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西南、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當代宋姓的分布頻率 宋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山東東部、江蘇北部、黑龍江、遼寧大連地區、四川成都地區,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達到3.3人以上,有的地區高達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見彩圖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9,宋姓人口大約214萬;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9.8,宋姓人口大約249萬;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4.3,宋姓人口大約356萬;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0,宋姓人口大約146萬;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1,宋姓人口大約7萬。宋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彩圖5.2.4B)表明:宋姓在華北、四川和東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東東部、黑龍江、吉林東北部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在1.4以上,有的達到2.5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5.6;山東西部、晉冀豫、陝甘寧大部、蘇皖鄂川大部、遼寧、吉林西部、內蒙古中和東部,宋姓頻率在0.7一1.4,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8;雲南、貴州北部、四川東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灣東南部、青海東部,宋姓頻率在0.35一0.7,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區的頻率不足0.3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47,其中頻率不足0.1的地區佔了28。 血型分布特徵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305萬,佔31.3;A型276萬,佔28.4;B型297萬,佔30.6;AB型94萬,佔9.7。宋姓總人口972萬。 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北東南、四川成都地區、黑龍江、遼寧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見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14.7,宋姓463萬,約佔全國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萬,A型130萬,B型144萬,AB型47萬。 華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區、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陝甘寧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4.3,宋姓356萬,約占總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萬,A型102萬,B型109萬,AB型33萬。其他地區為宋姓分布較少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61,宋姓153萬,約占宋姓總人口的15.8。O型51萬,A型44萬,B型44萬,AB型14萬。
三、 郡望堂號
【堂號】 宋氏的堂號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時期,宋祁和胞弟宋癢一同中了進士。宋祁禮部考試第一,官至兵部尚書,著《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們叫他"紅杏尚書"。人稱"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廣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農郡、扶風郡、樂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京兆郡,下轄十二縣。三國時魏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為後漢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 家乘譜牒
五、 歷史名人
戰國時,楚國有辭賦家、《九辯》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無忌,曾經為秦始皇作仙方,其後有宋義,為楚懷王上將軍。 西漢時,宋義之子宋昌,任中尉。 東漢有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陽章陵(今河北北棗陽縣南)人宋衷。
晉代有青州(今山東淄博東北臨淄鎮北)人宋益,敦煌(今屬甘肅)人宋矩,沛國人宋處宗。
南北朝時期,宋昌的13世孫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廣平(今河北雞澤縣東南);另有南齊錢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廣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還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雲,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詩人宋之問;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兩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選拔人才,使百官稱職;還有唐文宗時宰相宋申錫。北宋有文學家、史學家宋祁,其兄宋庠亦為文學家,二人並有文名,時稱"二宋";還有文學家、史地學家宋敏求。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廣東、湖南等提點刑獄官,為案著重實地檢驗,他所編的《洗冤集錄》,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對法醫學的發展起了重大貢獻。明代有文史學家宋濂,書法家宋克,科學家宋應星,文學家、藏書家宋懋澄,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一書,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名著。清代有詩人宋琬、宋湘,經學家宋翔風。近現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窮,戲劇家宋春舫,國民黨財閥宋子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

附: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暨宋氏家廟
保護與開發座談會在浙江蘭溪舉行
柳哲
今日(6月15日)是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逝世625周年紀念日。作為宋濂後裔所在地的浙江蘭溪市梅江鎮黨委、鎮政府在蘭溪梅江舉行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暨宋氏家廟保護與開發座談會。
參加該次活動的領導有蘭溪市文化局局長張志其、梅江鎮黨委副書記錢俊瑞、梅江鎮黨委宣傳委員徐國富、國慶片片長劉金華、副片長柳金香、宋宅村黨支部書記宋建衛、下溪前村黨支部書記宋金苟以及宋濂研究會的宋來今、宋冬谷,來自浦江「江南第一家」的代表鄭定財以及金華、蘭溪的有關媒體、文物保護的部門的代表近50人參加了紀念座談會。
據該鎮黨委宣傳委員徐國富介紹,梅江鎮宋宅村、下溪前村分別為宋濂孫子宋懌、宋愷的後代,繁衍各地的宋濂後人接近上萬人。該兩村的宋氏家廟、太史第、開國文臣廳堂等紀念宋濂設施保存基本完好。但要保護好、開發好、宣傳好的任務仍十分艱巨。該鎮已將宋氏家廟等列為蘭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宋濂後人宋來今、宋冬谷、宋文明、宋秀蘭和有關專家趙文卿、李彩標、張興根、柳哲等還發起在成都、重慶、北京、浙江等地「尋找宋濂墓尋找宋濂後人」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關活動,引起了各地媒體的廣泛關注。
另據成都雙流縣原政協副主席王澤枋和地方誌專家馮水木介紹,最近發現了於60年代出土的潘璋撰寫的宋濂遷葬成都的墓誌銘,現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館,它的發現對於恢復宋濂墓的重要依據。建於乾隆年間的潛溪書院是現在成都三中的前身。
與會同志對宋濂生平與家世以及宋氏家廟保護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柳哲
由北京東方文化館、北京千載文化藝術中心、河東柳氏文化研究會今天(6月15日)上午在京聯合舉行紀念明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談會。參與活動的有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東方文化館館長段寶林,著名詩人、劇作家,北京千載文化藝術中心負責人鞠盛,原北京大學中文系辦公室主任張興根,宋濂後裔宋秀蘭女士,北京東方文化館副秘書長、河東柳氏文化研究會負責人柳哲,知名記者、詩人、歌詞作家林鳳,知名作家毛曉春等。
今年80多歲的老詩人鞠盛介紹了他從小就在《古文觀止》看到過宋濂的2篇文章,一篇是《閱江樓記》,另一篇是《送東陽馬生序》。宋濂的勤奮學習的苦讀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令人高興的是,宋濂筆下的閱江樓至今已經在南京建造起來,成為全國5大名樓之一。
張興根先生作為宋濂家鄉的後人。對宋濂推崇備至,稱贊宋濂的文章道德在當時堪稱一流。他一生清廉,道德情操,為人師表,值得後人學習。
今年72歲的宋濂後裔宋秀蘭談起了她的尋根經歷。她出生在河北饒陽縣宋橋村,生長在東北,現定居在山東泰山腳下。從小就聽父輩講他們是明代大儒宋濂的後人,在他們家鄉有不少有關宋濂的傳說。非常可惜,她於1988年回河北故里尋根的時候,村中祠堂、碑記和家譜等都已經被毀盪然無存,為此她還到過杭州、四川等地尋根,但都沒有結果。後來通過網路,她認識了家譜專家柳哲先生,終於與宋濂故里的後裔取得聯系,購買了《宋濂全集》、《宋濂評傳》等,稱贊宋濂重教苦學、大公無私、樂善好施等等精神都很值得我們後人敬仰。
據悉,宋濂後人宋孝祥、宋來今、宋冬谷、宋文明、宋秀蘭和有關專家趙文卿、李彩標、張興根、柳哲等還發起在成都、重慶、北京、浙江等地「尋找宋濂墓尋找宋濂後人」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關活動,引起了各地媒體的廣泛關注。
另外,中國·商丘宋氏文化研究會、中國·宋氏商丘慈善理事會、中國·商丘宋氏宗親理事會於今天召開座談會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據該會會長宋孝祥介紹,宋濂是明代的文學大家,是宋氏家族的驕傲,他的道德文章永遠值得後人學習和發揚。
另據成都雙流縣原政協副主席王澤枋和地方誌專家馮水木介紹,最近發現了於60年代出土的潘璋撰寫的宋濂遷葬成都的墓誌銘,現保存於四川省博物館,它的發現對於恢復宋濂墓的重要依據。建於乾隆年間的潛溪書院是現在成都三中的前身。
與會同志對宋濂生平與家世以及宋氏家廟保護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關於開展宋濂逝世625周年紀念活動的倡議書
宋秀蘭(宋濂後裔)、柳哲(北京東方文化館副秘書長)
海內外的宋濂後裔、宋氏宗親以及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士:
今年農歷5月20日(公歷6月15日)系明代著名學者、「開國文臣之首」、《元史》總裁宋濂逝世625周年紀念日。
筆者系宋濂的恩師、元代著名學者、「儒林四傑」之一的柳貫21世孫,宋濂胞兄宋淵(其孫女嫁給柳貫孫子、筆者19世祖柳穟)的21世外孫,發起與海內外的宋濂後裔、宋氏宗親以及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士,共同舉辦紀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關活動,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響應和支持。
宋濂後裔聚居地在今浙江蘭溪市梅江鎮宋宅村、下溪前村等地。通過對宋濂的研究與紀念,以期加快對宋濂後裔聚居地的保護與開發。
5月29日,筆者與蘭溪市梅江鎮黨委書記陳志良、該鎮黨委宣傳委員徐國富電話采訪時獲悉,該鎮已經開始重視對宋濂祠堂的開發與保護,已將宋宅村的宋濂祠堂列為蘭溪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多少令人感到欣慰。但略有遺憾的是,宋濂祠堂內的雜物仍未完全搬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有關部門與領導的重視下,宋濂祠堂將會煥然一新,迎接海內外的宋氏宗親與觀光者。
據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日本人山川早水在100多年前著的《巴蜀舊影》一書中「宋濂墓」一節的記載:「據聞宋濂墓在城東五里凈居寺廟內。其近旁有潛溪書院之處」。(其下古詩四十首,譯者略)。
筆者在宋濂逝世625周年紀念日發起在四川成都「尋找宋濂墓及其後裔」的活動,希望引起媒體的關注。
宋濂,字景濂。出生於金華潛溪(今金東區傅村鎮),後舉家遷居浦江青蘿山。少時就學於金華聞人夢吉。後慕名至浦江東明精舍從吳萊學,又游學於柳貫、黃溍之門。至元二年(1336),應浦江義門鄭氏之聘,講學於浦江青蘿山下東明精舍。前後主講席20多年。曾任浦江月泉書院山長。元至正九年(1349),被薦為翰林院編修,以親老辭謝,隱居龍門山著書講學。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開郡學,聘為五經師。次年,應征至應天(南京),任江南儒學提舉,授太子經,修起居注。常侍朱元璋左右,以備顧問,明洪武二年(1369),任《元史》總裁官,書成,升翰林學士。四年,調任國子司業,次年升贊善大夫。太祖徵召四方儒士,擇少年俊異者入宮中文華堂肄業,命濂為師。六年升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十年,致仕歸里。
宋濂勤奮好學,著作甚豐。系明代「開國文臣之首」。著有《孝經新說》、《周禮集說》、《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等。後人將其詩文合輯成《宋學士全集》75卷。文章不僅風行國內,當時在高麗、安南、日本等國亦廣為流傳。
筆者建議如下:
一、 在宋濂出生地的金華金東區、宋濂遷居地的浦江、宋濂祖籍地和後裔聚居地的蘭溪宋宅村、宋濂卒葬地的四川成都等與宋濂有關的紀念地開展宋濂研究、紀念與宣傳活動。
二、 建議將宋濂祖籍地和後裔聚居地蘭溪梅江鎮宋宅村的宋濂祠堂和下溪前村的開國文臣廳堂和前屋的太史第等進行綜合性保護與開發,將辦在祠堂內的小廠盡早搬出,進行搶救性維修與保護,並進行宋濂生平事跡的陳列展覽。
三、 籌備成立宋濂後裔聯誼會、宋濂研究會與宋氏宗親會,建立宋濂研究與紀念的相關網站。
四、 通過媒體對宋濂生平學術以及宋濂後裔聚居地宋宅村等村進行宣傳。
五、 組織宋氏宗親到四川成都尋找與祭拜宋濂墓等,發起重修宋濂及其夫人子孫的相關陵墓與紀念設施。
六、 在金東宋濂故居遺址與浦江青蘿山宋濂故居遺址建立相關紀念設施。
七、 發起重修宋濂後裔族譜,進行聯宗修譜活動。
八、 舉辦宋濂祠堂保護與開發座談會。
九、 通過媒體進行尋找宋濂後裔與徵集有關宋濂研究資料與文物活動。
十、 策劃出版宋濂研究系列叢書和籌拍有關宋濂及其紀念地的宣傳片。
北京東方文化館副秘書長、柳貫21世孫、宋濂21世從外孫柳哲於北京尋根居
支持宋濂研究與紀念活動的宋濂後裔還有宋孝祥、宋來今、宋冬谷、宋賢敦、宋文明、宋秀蘭(道號崇仙)等。
2006年5月29日

天下柳家人網站:http://www.liuxiahui.cn
網路公祭柳下惠網站http://liuxiahui.netor.com
柳哲專欄http://column.bokee.com/blogger/name/_C1F8D5DC.html
柳哲博客http://xungen.blogchina.com
未名工作室http://weiming.tougao.com
柳哲尋根工作室http://caojuren.vip.sina.com
QQ:130518188
聯系地址:北京大學吉永庄5號尋根工作室 柳哲
郵編100080
010-62767364,86517312,13051818154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貳』 國慶成都旅遊路線

酒店最好就定在春熙路伊勢丹商場旁的凱賓酒店,准3星的,每晚就160多,就在市中心春熙路上,交通也方便。
第一天到成都安頓好了,下午我建議你去錦里或寬窄巷子,選一個,下午時間就夠了,兩個地方都是是成都拍宣傳片的地方,我建議你下午武侯祠,晚上去錦里http://www.cdjinli.com/
第二天就可以安排在青羊宮和杜甫草堂,一天差不多,兩個地方就在一塊,比較方便。
第三天,我還是建議你去都江堰,國色天香和都江堰是沒法比的哈,畢竟都江堰是世界遺產啊,不去就太失誤咯哦,都江堰就兩地方——寶瓶口和青城山,最好上午一到那兒就去青城山,下來候再去寶瓶口。在成都茶店子車站坐車,很快就到了,車費也便宜。
第四天,完全可以再去國色天香,大型的主題公園,在溫江,可以在金沙車站坐車,也很快就到了,你原本計劃去天府廣場、望江公園、府南河,其實望江公園是沒什麼必要去,府南河就是成都市內的一條河,沒固定的景點,呵呵,就看你有時間在河兩邊逛不了,呵呵。然後天府廣場和春熙路很近,晚上從國色天香回來後就可以在天府廣場和春熙路逛啊,累了就回酒店,反正都在一個地方。朋友,要知道,春熙路和天府廣場都是晚上最漂亮最出名,白天看沒什麼意思的。

還有很關鍵的,到了成都,吃也很重要咯,在成都要吃肥腸粉、串串香、火鍋,如果不經常吃川菜的話也可以到中餐館吃,這些你在網上搜索一下,依據你自己的口味可以提前選擇咯

到了成都就買一張地圖,最好買那種比較大的,背後有公交路線的,選擇做公交比較快,現在成都很堵車哦,不過成都的計程車還是很便宜的,一般5元或7元起價

就這樣咯,成都比較有名一點的地方,如果時間多的話就可以去遠點的,呵呵,不過我覺得這樣你也會玩的很高興的,希望你旅途愉快

『叄』 帶外地男友遊玩成都,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旅遊攻略

看了問題的前景提要,我感覺一定一定要好好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很久以前也一直困擾著我,因為我有一個非常好的男性朋友(武漢人)要來成都,我當時就是一個天天只知道讀書、玩電腦、吃飯加睡覺的無聊人士,所以真的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什麼見解。但是當他離開成都以後,我便開始非常留意這個問題,有朋自遠方來,我應該帶他(她)在成都玩什麼?這一留意不打緊,我居然還有了不少的收獲,說來還真的是有點對不起這位仁兄~O(∩_∩)O哈哈~~~~~~~~~~~割一個~~~~~~~~~~~~~~~~~~~~~~~~~~~~~~~~~~~~~~~~~~~~~~~~~~~~~~2015.5.3寫論文寫暈在宿舍的我,看見這個早早早早以前回答的問題,還有那麼多知友給我點贊、評論,非常開心,因為感覺自己的回答幫助了大家。我又看了看我自己以前的回答,我覺得有些需要再補充補充,以期不愧對大家的認可~么么噠!文殊院去年冬至的時候受邀到文殊院的那個古玩市場裡面去吃了盤羊肉(這個是私人聚會哈),可是我和我媽根本就不能接受羊肉的那種膻味,所以我倆就偷溜出來了。然後我就發現了文殊院居然也有龍抄手,龍抄手在成都還是有好幾家的,小時候每次進城我媽都會帶我吃春熙路的那家,所以這次我和我媽坐在龍抄手裡面的時候,真的是像回到了小時候,龍抄手還是改變了很多哈,不管是它點菜的模式還是它的味道,但是我非常推薦大家去龍抄手點裡面的套餐,因為你點一個套餐,你就可以吃到它裡面的很多很多品種的小吃啦!雖然每一種小吃的分量會比較少哈!我媽說那會兒她剛工作的時候,去龍抄手就喜歡點套餐吃~哇哈哈哈哈!龍抄手(文殊坊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然後就是文殊院那邊有一家買三大炮的,就在龍抄手附近哈,我覺得分量還是很足的,而且還多好吃的,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家上了《爸爸去哪兒》的三大炮,O(∩_∩)O哈哈~雙楠的水滸耗兒魚~~認准彭記~在簇橋、紫荊、金沙、溫江、光華村、航空港都有分店。外雙楠的是總店。(一口氣說這么多,我真的不是在打廣告)真的太好吃了,每次回成都必吃彭記耗兒魚,我一般都是就近,哪家店離我近我就去哪吃~~~彭記水滸耗兒魚(雙楠總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草堂味在草堂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這家店以前是軍干所食堂,反正東西很正宗,各種成都家常菜。我男友最喜歡吃他們家的螞蟻上樹。簇橋肥腸粉推薦兩家。一個在老鄉政府轉盤那邊,一個在雕塑那邊。(這種用語只有老簇橋懂得起)老鄉政府轉盤那邊:這個是個老店,有肥腸粉和蕎面,給大家看看老照片。網上沒有找到這家的地址,在下圖圓圈處哈:雕塑那邊:簇橋肥腸粉家常面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這家店現在生意很好的,而且鍋盔也好吃~附帶一張我在他家拍的粉條製作全過程。評論里知友的補充:那來自江南的成都女婿@夜清辰推薦琴台路龍森園火鍋,說這個口味比較適合江南人。龍森園火鍋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井華水。他說,推薦小譚豆花,大碗面(我不曉得他指的是哪家),耗子洞張鴨子都挺不錯的,強烈推薦自貢好吃客,記得在川大附近,簡直難以忘懷!小譚豆花(大牆東街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小譚豆花(西月城街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耗子洞張鴨子羊肉湯(大田坎街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耗子洞張鴨子(石人南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耗子洞張鴨子(鼓樓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耗子洞張鴨子(長順下街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自貢好吃客(科華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我都沒有吃過TAT,等畢業回成都去試試(*^__^*)嘻嘻……~~~~~~~~~~~~~~~~~~~~~~~~~~~以下是原答案~~~~~~~~~~~~~~~~~~~~~~~~~~~~~~~~如果只游一天~金沙遺址對於我這種走點點路就感覺累的人,真的是折磨。O(∩_∩)O哈哈~不過真心推薦金沙遺址,不說這個博物館地處市區交通便利,館藏豐富是非常好的,對於外地人了解古蜀文化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捷徑」,因為它不僅僅介紹了自己這個遺址發現的東西,還將川內各大古蜀國遺址都涵蓋介紹了的。文殊院可以去轉轉的,主要是那裡的人氣還有就是那些遺留的文墨氣。我覺得蠻好的。寬窄巷子一定要去,這個武漢朋友自己也跑去寬窄巷子玩了的,並且據他所說,當時還遇見一個老成都(爺爺)在給幾個小成都講寬窄巷子的故事,那一定是別有一番滋味的。暑假的某個晚上和男朋友去了一次,我感覺非常的好,不管從整體環境還是從生活氛圍來說,都很有老成都特色。武侯祠感受三國文化,還記得張藝謀拍的成都宣傳片嗎?那裡有些許片段是在武侯祠拍攝的,景色、人文都有了,最主要的是還緊挨著錦里,既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那就在這里將就吃一點有成都味道的小吃吧。還有,如果是在過年的時候去,這里是有廟會的!!!茶館一定要去肖家河的河邊走一遭,冬天有太陽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在河邊曬太陽、喝茶。沒錯,這就是最地道的成都味道。我覺得最好吃的幾家高檔的老碼頭火鍋(玉林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從這家店在的時候就一直吃,我家的人都是容易上火的體質,而這家火鍋店的火鍋貌似是加了點降火的中葯的,所以吃老碼頭從來沒上火過。平價的杜甫草堂附近樂山缽缽雞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重磅推出一家!!!!!我的超級大愛,樂山缽缽雞!!!!!!(坎上坎在杜甫草堂那邊也有一家坎上坎老火鍋(草堂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肖家河附近兄弟手提串串(肖家河店)電話,地址(圖)-成都這個我家的人也經常去吃。味道不錯。六婆串串香(羅馬廣場店)電話,地址(圖)-成都吃過雙流的六婆串串,這個是連鎖店,味道應該差不多。蘭妹李庄白肉(肖家河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肖家河還有一家人的拌白肉,辣死人的那種,也是很推薦的!玉林附近坎上坎老火鍋(神仙樹店)電話,地址(圖)-成都這家店真的非常干凈,而且味道很好!我要強推:酥肉(這個不是放在鍋里煮哦,直接就吃的)、極品耗兒魚(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耗兒魚)!!!!這家店端上的菜我覺得只能用:分量十足以及新鮮來形容!!!!紅又紅串串香電話,地址(圖)-成都這家店絕對好吃,強推他家的:冒腦花(我最多的時候吃了兩個半!)!!!!!還有就是他家的排骨(肉不少而且!!!!而且裡面都是脆骨!!!!!)!!!!!!簇橋附近成都緣味居私房菜成雙大道(老川藏路)上的平價家常菜,生意超級火爆,干凈又好吃!!!!要吃川菜的話,這個是個不錯的選擇。值得一提我大簇橋有一條豆花街——簇錦南街~我對豆花真的不怎麼感冒,但是還是去吃過的哈,你說大簇橋光賣豆花能開一條街,而且開了那麼久,所以人家存在一定是有道理的。雙流真心推薦大家選一個下午,去紅牌樓坐公交車去雙流,然後從老媽兔頭出發,去吃一圈。雙流縣老媽兔頭電話,地址(圖)-成都但是沒有簇橋的好吃竹簍冒菜電話,地址(圖)-成都在雙中門口哦,腦花推薦!避風塘(雙流形象店)電話,地址(圖)-成都在雙中門口,吃了那麼多辣得東西,買個這個喝。董蹄花電話,地址(圖)-成都避風塘和竹簍冒菜的對門巧抄手電筒話,地址(圖)-成都帶我爸媽去吃過一次,然後這兩個吃貨居然後來繞道都要去吃一碗。。。我一般都是一兩海味抄手、一兩怪味抄手。O(∩_∩)O哈哈~顯示全部

『肆』 世界 幾個叫曾敏

[編輯本段]1.中國鐵路文工團獨唱演員
曾敏個人檔案
青年歌唱家曾敏中國鐵路文工團歌舞團——獨唱演員
性別:女
籍貫:浙江溫州
身高:160cm
體重:47kg
生日:4月13日
星座:牧羊座
血型:A型
民族:漢族
愛好:旅遊
教育程度:研究生在讀美女歌星曾敏
現居地:北京
最愛的人:家人
最重要的事:健康 開心
最喜歡的一句話:知足常樂
最喜歡的顏色:紅
最喜歡的食品:辣食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 瑜伽
最喜歡的動物:金魚
最想去的地方:世界各國
成就及榮譽
榮譽稱號:中國公益總會形象大使
曾敏曾敏有個唱歌的夢
一位來自江南的女孩,靈秀俏麗的外貌,爽朗親切真誠的性格。一路走來,她只有一個夢。一個唱歌的夢。在唱歌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刻苦攀登,一步一個腳印。
曾敏天生一副好嗓子,喜歡唱歌是與生俱來的。小時候,家人、老師和同學就發覺了,這位平時看著文靜的小女孩,一到唱歌的時候,完全是另一副神態,活潑天真,渾身散射著一股清純激越的神情,令熟悉她的人常常驚詫不已。那時候,這個清純的女孩就有著亮麗的歌喉,她的聲音柔情甜美,音色很純,很脆,沒有一點雜音。每次縣里或學校的文藝演出的舞台上,就有曾敏的身影,從小就有「校園歌手」的榮譽稱號。
一個從小縣城走到大都市的北京,從「校園歌手」到國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的位置。曾敏是不懈的努力,苦苦地追求,努力的堅持著自己唱歌的夢。在家人的鼓勵和老師同學的祝福下2002年順利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通過在校的學習,在2008年又考入中國鐵路文工團,成為一名專業的獨唱演員。曾敏
曾敏在走中國時尚新民歌流行音樂的新路子,她的聲音甜美清純,她的演唱透著一股靈氣、純真、清亮、別具韻味的歌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讓一種新的音樂激情充斥全身,她把民歌的魅力展現到極致。曾敏,勤奮、努力和她本身所散發的青春潮流氣息,早就註定,她一定是個新民歌的歌者。
在致力於文藝事業的同時,曾敏還積極投身於社會的公益事業,多次參加慈善義演,捐款捐物。作為中國公益總會的形象大使,長期以來陸續慰問了全國幾十家進老院和福利院,她把大部分工資都用於購買慰問品,她常給退休的老幹部老將軍孤寡老人唱歌。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她捐款2萬元,在隨後代表中國公共關系協會赴日本參加「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日」的演出中又募捐到了100多萬日元送到了中國大使館,轉交到四川災民的手中。
在曾敏的歌聲里充滿了愛心,充滿了暖暖地深深地真情,她真切地感悟以善良為本的博大的愛。作為中國新生代民歌手之一,曾敏以不懈的努力和朴實的作風贏得了廣大觀眾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喜愛,成為了新民歌樂壇又一道絢爛的風景。美女歌星曾敏
個人作品
《火火的中國》MTV 作詞:遲福鐸 作曲:王立東
《喜歌》MTV 作詞:仲白 作曲:浮克
《我愛美》MTV 作詞:車行 作曲:王立東
《喜上眉梢》MTV 作詞:潘月劍 作曲:施詠之
《祖國明天更美好》MTV 作詞:李勤 作曲:劉青
《貼心人》MTV 作詞:石順義 作曲:王立東
《雪域高原》 作詞:潘月劍 作曲:孟美璋
2010年賀歲歌曲《給您拜個年》 作詞:李俊偉 作曲:張友殿
[編輯本段]2.成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曾敏,女,漢族,1961年生,四川成都人,199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10月參加工作,四川省委黨校法律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1979.10-1982.10 成都絲廠工人
1982.10-1985.10 成都絲綢廠工人
1985.10-1988.09 成都絲綢廠專職團委書記
1988.09-1990.07 成都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學習
1990.07-1992.01 成都絲綢廠團委書記
1992.01-1994.12 成都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任區縣科科長
1994.12-1995.01 共青團成都市委統戰部幹事
1995.01-1996.05 共青團成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成都市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
1996.05-1997.09 共青團成都市委統戰部部長;成都市青年聯合會秘書長(其間:1996.09--1998.09四川大學工商管理研修班結業, 1996.06.05當選為成都市青年聯合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1997.09-1998.08 共青團成都市委副書記(其間:當選為成都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常委;成都市青年聯合會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1998.09-2002.12 雙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其間:1998.08--2000.12 在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函授法律專業學習;2001.01.07當選為成都市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
2002.12-2004.08 中共雙流縣委副書記
2004.08-2004.09 成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
2004.09-2007.04 成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2007.04-2007.09 成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主持工作)
2007.09-2007.10 成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
2007.10-現在 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編輯本段]3.香港籍「亞洲小姐」
姓 名:曾 敏
英文姓名:Judy,Tsang Man
性 別:女
國 籍:香港–中國
身 高:5.7尺;
三 圍:32-22- 32;
出生日期:1986年4月16日
星 座:白羊座
愛 好:游泳、畫畫、溜冰、單車
語 言:廣東話、國語、英語
學 歷:大學生(加拿大)
個人簡介: 曾敏,英文名叫Judy,2006年亞洲小姐最上鏡小姐。judy
是港澳特區的代表,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參選時為20歲。在評
選港澳特區6強入圍總決賽時,奪得「最具冠軍相」佳麗的稱號。
隨後在06年10月29日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舉行的2006亞洲小
姐競選總決賽中,憑著美麗的外貌,甜美的笑容,勇奪由全港觀眾
及中國移動用戶手機簡訊投票所選出的「最上鏡小姐」獎項。隨後
便履行亞洲小姐的任務,到世界各地宣揚亞洲小姐,做不同的親善
訪問。除此以外還參加多個亞洲電視所舉辦的活動。
曾獲獎項:
2006 亞洲小姐-(港澳特區)最具冠軍相佳麗
2006 亞洲小姐-(港澳特區)最佳才藝獎
2006 亞洲小姐 - 最上鏡小姐judy
曾演出之廣告:
2007 『四洲甘大滋』代言人
2007 『美麗華旅遊/旅運』
曾演出之綜合節目:
2006 亞姐澳門美食廚藝大比並
2006 亞洲小姐競選總決賽
2006 迪士尼狂歡倒數除夕夜(主持)
2006 碧桂園集團特約:夢想島國假日之旅
2006 碧桂園集團特約:五邑嘆世界之旅
2006 亞洲小姐福州美之旅行
2007 豬年吉祥賀新春judy
2007 廣州過年乜都有
2007 新新清遠藏寶地(主持)
2007 第十三屆十大電視廣告頒獎典禮 - 最緊要好橋(主持)
2007 第十三屆十大電視廣告頒獎典禮
2007 嘆盡東南亞
2007 從香港出發(印度、倫敦)(主持)
2007 第一手真相
2007 長隆水上樂園斗多FUN
曾演出之劇集:
2007 大城小故事
曾參與之宣傳片:
2007 情人節(宣傳片)judy
2007 朱蒙韓潮熱拜(宣傳片)
2008年工作:
2007-2008 數碼天使信息
2008 數碼天使
2008 Digit Widgets 數碼圍吉(宣傳片)
[編輯本段]4.重慶《食在中國》欄目組編導
曾敏,女,漢族,1985年生,重慶雲陽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職於於重慶《食在中國》欄目組編導一職。
作為一名並不是出自編導專業的曾敏,她憑借著自己在文字方面的造詣和對編導一職的高深領悟,在短時間內,讓自己迅速成長。
做為在重慶飲食界升起的一顆冉冉之星,曾敏,在食在中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里,就做出了斐然的成績,先後為重慶的許多大型企業製作了高品質的專題片,並受到了多方的肯定,其代表作有重慶小天鵝火鍋、歐瑞錦江大酒店和加州集團。

『伍』 成都是個怎樣的城市

成都概況
成都位於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會,是四川省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單列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稱。古為蜀國地,秦並巴、蜀為蜀郡並建城,漢因織錦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這稱,五代蜀時遍種芙蓉,故別稱芙蓉城,簡稱蓉,1930年設市。市轄區面積1418平方千米,人口335.9萬(市區)
成都市郵政編碼:610000,電話區號:028,車牌編號:川A。

【地理狀況】
成都是四川省轄市,四川省省會。位於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內江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地區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地區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39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92.2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9區6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4市。總人口1103.4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97.15萬人(2006年)。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內海拔387~5364米,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佔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歷史沿革】
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綉」,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西周、春秋時期為古蜀國領地。公元前4世紀,古蜀國開明五世(一說九世)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於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以蜀王舊都一帶置成都縣。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人仿咸陽建制興築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秦人始以蜀國地置蜀郡,成都為郡、縣治所。漢承秦制。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益州刺史部(簡稱益州)。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為導江郡,公孫述在成都稱帝。東漢末年為州、郡、縣治所。三國為蜀漢國都,兼郡、縣治所,兩晉為"成漢"都城,南北朝為州、郡治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益州為蜀郡,為郡、縣治。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在成都縣之東偏置蜀縣(肅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華陽縣),始為成都、華陽兩縣治所。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升成都城為"南京"(四年後廢),改蜀郡為成都尹。五代十國時期為前蜀、後蜀都城。兩宋時期,成都府、益州之名雖迭經更易,但治所均設在成都,屬西川路。元朝時為四川行中書省成都府路(後改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華陽二縣治所。明末張獻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權,改名西京。清朝時設四川省,下設道,為省、道、府、縣治所。1912年,廢府,為省、道、縣治所。1921年,設成都市政公所,初轄城內,後擴展至城之四周,成都、華陽二縣治所仍留城內。1927年廢道,為省、市、縣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為成都市,直隸四川省,為省轄市。1949年12月後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為四川省省會。

成都歷史
遠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漸從川西北高原沿著岷江河谷遷徙到成都平原,他們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墾殖,創造了燦爛的「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當於夏代紀年的早期階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發達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源頭。西周時期,一些游牧部落開始從成都平原周邊高阜丘陵逐漸向平原水窪地區遷移。周朝末,蜀王開明九世從郫縣遷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來。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橋的「干欄」式房屋遺址、商業街船棺遺址和金沙遺址,證明古蜀人活動的中心就在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滅巴蜀,改蜀國為蜀郡,設成都縣(縣治在赤里街),作為蜀郡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張儀的建議,命令蜀守張若按咸陽格局興築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市區范圍不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區域,政治中心;西為「少城」,縣治,是商業及市民居住區,商業繁盛,是經濟中心所在,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稱。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稱為「層城」或「重城」。這一格局或顯或晦地承續了兩千多年,成為中國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種類型。此後兩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從沒變過,城址沒有遷移,這在中國城市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間「移秦民萬家實之」,傳入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冶鐵技術,秦孝文王時,蜀守李冰,修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華陽國志》描述說:「灌溉三郡,開稻田,於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成都屬蜀郡,轄十二縣。

漢承秦制,成都仍為蜀郡的治所。漢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時,以巴蜀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成都成為益州刺史的治所。在以後的兩千多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這一地位從未改變過。漢武帝時改築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礎上築南小城,與之相對的蜀王城則稱為北小城,加上錦官城,三城連接成大城,稱為「新城」。西漢時期,成都絲織業盛況空前,設置錦官,其辦公處所日後被稱為錦官城,簡稱錦城,也就是成都得名錦城之始。漢景帝時,蜀郡守文翁在成都石室興學,開我國地方公辦學校之先河。此後出現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文學家和學者,司馬相如、揚雄和王褒代表了漢賦的最高成就,嚴遵的《老子指歸》奠定了道教的理論基礎,落下閎天文學成就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西漢後期,成都人口已增至7.6萬戶,成為僅次於長安的中國第二大城市。

到王莽篡權時,益州改稱庸部,蜀郡改為導江郡。公孫述據蜀稱帝,以成都為國都(公元25-36年),轄十五縣。三國鼎立時,劉備統一巴蜀,建都於成都,劉備即位於武擔山之南。在以今青龍街為中心,穿城九里三的范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這個位置輪廓一直延續到解放前。三國時成都為益州郡制,轄七縣。

西晉(公元265-316年)初期,把全國分為十九個州,成都仍屬益州,州治仍在成都。公元304年,入蜀避難的秦、雍流民首領李特在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權,轄六縣。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消滅「大成」政權,下令拆去成都少城。在公元582-592年間,隋蜀王楊秀沿著舊城,擴大西南面,重築成都城,周圍四十里。這次築城取土中,成摩訶池(今人民南路展覽館一帶。後為五代前後蜀的宮苑)。隋時成都為益州蜀郡治,轄十三縣。

唐朝(公元618-907年)先後置成都為州、郡、府。其間為管理方便,成都人口稠密的東部曾被劃為蜀縣。唐玄宗避「安史之亂」來到成都,蜀縣改稱華陽縣,成都也改稱「南京」,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難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繁榮,當時有「揚一益二」之說,即天下城市,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詩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贊嘆:「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能及此間無。」公元879年,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駢為加強防衛,又築「羅城」。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磚石建造。城內有大街坊一百二十個。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的王建、王衍父子和後蜀的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據於成都,前後長達六十年之久,後被北宋所滅。其間公元927年,後蜀孟知祥在羅城之外,「發民丁十二萬修成都城」,增築羊馬城,城周達四十二里。其子孟昶命人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樹,一到秋天,四十里花開如錦,絢麗動人,稱之為芙蓉城,即今成都簡稱「蓉城」的來由。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為十五路,四川地區被劃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簡稱川峽四路。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成都還是叫成都府,管轄成都、華陽兩縣。後李順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失敗後,成都府被降為益州。

唐宋時期,成都的造紙業、印刷業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北宋富商以紙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錢幣,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商業不斷發展,宋代成都產生了自由的集市。唐宋時期也是成都文學藝術發展的頂峰。李白、杜甫、陸游,以及高適、岑參、白居易、元稹、薛濤、劉禹錫、張籍、杜牧、李商隱、韋庄等人都在成都留下了大量流傳後世的名篇佳作。音樂、歌舞、戲劇、繪畫已非常繁盛,有「蜀戲冠天下」之稱。成都大慈寺的壁畫被稱頌為「天下第一」。

元朝初年,設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省,治所先在重慶,不久移到成都。從此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軍政長官治所。當時四川共轄九路,成都居路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又分四川為四道,成都劃為川西道,但成都仍是當時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設四川布政司,下轄八個府,成都是首府,管轄兩州十三縣。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朱元璋曾先後兩次命大將李文忠和藍玉以土築成都城,後來都指揮使趙清用磚石重修成都大部城牆。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張獻忠部隊進入成都,改國號為「大西」,成都也改稱「西京」,蜀王府的宮殿一度成為張獻忠的皇宮。隨後清軍攻入四川,與張獻忠的大西軍作戰。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毀於戰火之中,一座繁華似錦的名都會五六年間竟斷絕人煙,成為麋鹿縱橫、虎豹出沒之地。

從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進入四川,史稱「湖廣填四川」經濟開始回升,成都也隨之逐漸恢復生氣。經過康熙、乾隆年間的兩次重建和擴建,一座宏偉的成都新城又屹立在兩江環抱的舊城址之上。但是鴉片戰爭以後,隨著重慶的門戶開放和川江航運的開辟,成都在四川和西南的地位逐漸被重慶所取代。1911年源起成都的四川保路運動和武裝起義是辛亥革命的先導,為武昌起義的成功立下大功。

中華民國初年,裁廢道制,後廢府,成都仍為四川省治所在地。成都市的正式建置是在1928年。當時建立成都市政府,把成都、華陽兩縣的城區部分合並為成都市,成、華兩縣只轄鄉區。這一大變革,改變了1000多年來兩縣分治一城的格局,是成都城向近代化邁進的開始。抗日戰爭爆發後,四川成為抗戰的大後方,成都人民為這場民族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戰爭期間,全川出征和補充兵員總數達三百四十萬人,陣亡、負傷、失蹤者達六十四萬餘人,約佔全國總傷亡官兵數的20%,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許多都是成都人民的子弟。解放戰爭中,成都人民一方面掀起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一方面開展農村武裝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50年成都為川西行署駐地,1952年起成為四川省省會,並列為中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1983年5月,國務院決定,溫江地區(除廣漢、什邡兩縣外)並入成都市,實行市轄縣的體制。1990年以後先後實行了區劃調整和撤縣建市、建區。成都市現面積12390.6平方公里,2007年初全市戶籍人口1103萬人。現轄9區(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新都、溫江)、4市(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6縣(金堂、雙流、郫縣、大邑、蒲江、新津)。

成都是一個超級好的城市
1成都人都很熱情,好客
2成都的服務性行業很到位
3氣候很好,適合人居住,冬天不會太冷,夏天不會太熱
4沒有台風,沒有沙塵暴,沒有洪澇災害
5消費水平比較能讓人接受,不象北京上海,高的嚇人
6休閑,娛樂場所多,可以很好的打發時間
7美食啊~~ 聞名中外啊,吃的種類和花樣太多了,而且很好吃!!!
8提到上大學,更要來了,帥哥,美女雲集啊
9交通便利哈

『陸』 誰知道成都市雙流區官方高清宣傳片可以在哪裡下載

淘寶搜索 雙流區宣傳片 就有了。之前在他們家買過天府新區的宣傳片很不錯。買成都資料就上他們家基本上都有。店鋪名字叫成都資料下載網,很專業

閱讀全文

與雙流縣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葯品促銷活動方案模板 瀏覽:517
公司春遊岳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42
希爾斯公司提供的培訓方案 瀏覽:275
大型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66
促銷活動的營銷策劃方案實例 瀏覽:844
黨員幹部可以從事電子商務嗎 瀏覽:514
網路汽車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18
微博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14
以純公司會展策劃方案 瀏覽:64
學校黨員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907
rfm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瀏覽:133
國培計劃二級培訓方案 瀏覽:302
新聞宣傳技能主題培訓方案 瀏覽:903
冬季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6
濟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宣傳推廣先進事跡方案 瀏覽:577
醫院的情人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22
山東好買手電筒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40
3月份餐廳營銷方案 瀏覽:338
電子商務職業培訓班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