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關於大熊貓的3本權威書籍
台灣如何出版社出版了大陸攝影家蘇克任的《貓熊的悠閑時光》。蘇克任於1993年在秦嶺山脈驚見野生大熊貓後,以12年的時間拍攝大熊貓。蘇克任以「小淘氣」稱呼大熊貓,在他的鏡頭下,大熊貓或滾來滾去,或攀爬樹木,或溪邊沉思,還會捲起身子重重落地,非常可愛逗人。
另一本由遠流出版社即將推出的大熊貓書《呼喊春天》,則是北京大學生物學家潘文石所著。
沈宏非的文章一向以愛掉書包而且喜歡用諧音字惡搞出名,比如早期寫蒸魚的《就這樣被你蒸熟》、《廣州驢年》中建議將「馬路」改成「驢路」等等;這次新出的書《大熊貓看小電影》似乎覺得僅僅在文字里惡搞不夠過癮,搞到封面上可能更吸引眼球:一個MM看著我新買的這書的時候,一臉狐疑地問我「這書是說看A片的?」
可不唄,封面上「看」和「小」中間偏下赫然印著一個「A」圈,可以讀成「大熊貓看小A電影」,也可以認為該書有AB兩卷,翻過書脊卻是明明白白的「大熊貓看小電影」,既沒有分冊,也杜絕了看A片的嫌疑,盡管有篇文章的的確確是說給大熊貓看A片以促進XX這件荒唐事的。
這個集子是沈公在《三聯生活周刊》上「思想工作」 專欄的合集,文字是一如既往的調侃夾帶些許惡搞,相對於之前專寫美食的兩本集子似乎延伸了不少涉獵范圍,換換口味也有助於我這樣的「沈粉」合理規避審美疲勞,當作枕邊書看看還是相當不錯,唯一缺點是文章容易引發我的閱讀惡習——看到精彩處會吃吃發笑,惹來已經昏昏欲睡的老婆的白眼。
值得一提的是書里的插圖,這個叫陳曦的畫者很能領會沈宏非的惡搞之風,每篇文字所帶的插畫可以獨立當漫畫欣賞,也可以與文章內容合並來領會,一時瑜亮,精彩程度不在沈公文字之下。沖著這些插畫,這書也值回票價。
⑵ 求一篇保護大熊貓的論文
「瀕臨滅絕的動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話,又一次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金絲猴,海豹,金雕,藍鯨......這些可愛的動物,在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類的捕殺下,已所剩無幾。 鯨的危機: 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州北部西爾.羅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鯨拚命沖上狹窄的塔雷切裏海灘。為了拯救這些珍貴的海洋動物,人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濟於事。被強行拖回深水的鯨在海水裡曳了一會,又重返沙灘,並在沙灘上痛苦掙扎。時間較長沒下水的鯨,乾燥的皮膚上開始出現血泡,鮮血從破裂處流出。 據報道,這次共有58頭鯨死亡。類似鯨集體自殺的現象還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紐芬蘭波林半島,有一百多頭鯨沖向岸邊,最後無一生還;2003年1月,165頭巨頭鯨在紐西蘭南島的「斯圖爾特島」擱淺...... 鯨為什麼要集體自殺?日本科學家岩田久人揭開了這個秘密:他在京的屍體中發現了高濃度的有毒物質三丁錫(TBT)。TBT腐蝕神經,破壞了動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質。已有千萬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聲: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已接近滅絕。現在世界上只有大約6600餘頭,而巴里虎,爪哇虎,裏海虎已在30年代逐漸滅絕。 盡管各國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殺老虎,但還是有一些酷愛金錢的人常將它們當作搖錢樹,這連政府都無法約束,法律都無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頭老虎被獵殺;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亞虎被偷獵;1993年,在印度從偷獵者手裡查獲了867斤虎骨...... 不過有一隻老虎就有一絲希望,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地救助他們,他們還是有可能逃脫這一生死攸關的時刻的! 我們常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實,人類是否將動物當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為保護動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麼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瘋狂地捕殺野生動物。難道我們對動物做出的「承諾」失效了嗎?難道我們都不去想想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嗎?不要再不擇手段地傷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動物了,生態災難不能重演! 最後,我以一個地球人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動物,人人有責!四十年來,通過各種保護措施的不斷落實,以及廣大保護工作者的踏實工作,野生動(植)物物種的保護及棲息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就地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尤其是我國珍稀、瀕危物種,譬如大熊貓,野外數量據報道達1200隻左右,已呈現平穩上升的勢態;金絲猴野生數量達20000多隻;朱䴉由1981年在陝西洋縣發現的7隻,至 2005年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總數已達500餘只;亞洲象在我國雲南省南部僅有少量分布,2005年野生象群數量已近400隻,在勐景地區的野象谷已建成了較大的繁殖種群基地;世界唯一生長繁殖在我國青藏高原的黑頸鶴現有數量在4、5千隻;丹頂鶴在東北三江流域自然保護區內繁殖,每年越冬到江蘇鹽城,鄱陽湖,洞庭湖等地,最多的一處種群數量達千隻左右;其它還有諸多我國一級保護物種如黑葉猴、長臂猿、雲豹、金錢豹、白唇鹿、藏羚羊、褐馬雞、金雕、揚子鱷、巨蜥……等以及大量國家二級保護物種都包羅在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受到保護,物種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贅言這么多,就是說明國家主管部門在這40年中,對野生動植物物種就地保護工作充分重視,付出大量精力、物力、財力。同時也標志著中國政府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及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方面,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和責任,正在逐步逐項得到落實。
⑶ 保護大熊貓的倡議書
大 熊 貓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的個別崇山峻嶺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被稱為「國寶」。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動物協會選為會標,而且還常常擔負「和平大使」的任務,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遠渡重洋,到國外攀親結友,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大熊貓身體胖軟,頭圓頸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壯,身長約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體重可達100-180千克。特別是那一對八字形黑眼圈,像戴著一副墨鏡,非常惹人喜愛。
在動物學上,大熊貓屬食肉目,家族非常古老。據考證,大熊貓的古代名稱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遍布我國的陝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區,在雲南、四川、浙江、福建、台灣等省也有它們的蹤跡,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留下來的數量很少,而大熊貓卻一直活下來,成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的珍貴的「活化石」。
現在大熊貓卻偏愛吃素,主要以吃箭竹為生。一隻成年的大熊貓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鮮竹。有時,它也會開一次「葷」,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頓,甚至大搖大擺闖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貓性情孤僻,喜歡獨居,晝伏夜出,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常常隨季節的變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遷到竹枝鮮嫩的陰坡處,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溫暖的向陽山坡上,准備度過漫長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貓的繁殖季節,雄、雌大熊貓難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過,便又各奔東西。雌性大熊貓懷孕4-5個月左右,就急著尋找樹洞或石穴作為「產房」,它每胎產1-2仔。剛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當於媽媽體重的1‰。可是,一個月後體重可達2千克,3個月就能長到五六千克。熊貓媽媽常把小熊貓摟在懷中,輕輕撫摸,外出時也把它銜在嘴裡,或用背馱著,親親熱熱,形影不離。等到小熊貓五六個月大時,媽媽就開始教它爬樹、游泳、洗澡和剝食竹子等本領。兩年後,小熊貓才離開母親,開始獨立的生活。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20-30年。
人類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奪,似乎淡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淡忘了人與動物與大自然之間不可能割斷的親密關系。目前大熊貓正以極為稀少的數量僥倖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們的深切憂慮和關注。迄今為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陝西、甘肅部份地區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大面積的天然林被砍伐,用做木材、燃料及農業發展的需要。僅在四川省,適宜的棲息地在1974-1989年間就減少了50%。棲息地的破碎化對大熊貓生存尤其危險,因為大熊貓必須適應竹子周期性開花死亡的生物學規律。全世界的大熊貓總數僅1000隻以下,而且數量在不斷減少。根據科學統計有78%的雌性大熊貓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貓不育,這就給大熊貓的繁殖帶來了許多困難。盡管大熊貓是國家一
級保護動物,偷獵仍時有發生。對低繁殖率的小種群而言,偷獵是很大的威脅。雖然最終市場還不清楚,但大熊貓皮仍是偷獵者和走私者的目標。大熊貓還可能會落入為捕捉其他動物(如麝,熊等)所設的陷阱中。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中國政府和人民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科學團體和科學家們都在積極地投入對大熊貓的保護和科研工作,以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方法,開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貓擺脫瀕危的境地,得以永續繁衍,與人類共存。
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並且要有完善的保護區管理機制,並且將圈養的大熊貓放歸自然,全球野生大熊貓分為20多個群體,大多數群體小於60隻,最少的僅3-5隻。圈養大熊貓野化後放歸自然,將極大減少小種群消亡的可能性。在秦嶺山區的長期野外研究顯示,與圈養的大熊貓相比,野外種群有較高的繁殖率。如果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得到足夠的保護,它們的數目會自然的增長,因此最重要的保護措施還是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
我們同心協力,讓全世界的朋友們攜起手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人類的鄰居--大熊貓。我們只要一起努力,大熊貓一定能夠在地球上枝繁葉茂,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不再面臨瀕危的困境!
⑷ 拯救大熊貓的倡議書
保護大熊貓倡議
人類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奪,似乎淡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淡忘了人與自然與動物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
大熊貓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能夠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就是這樣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動物,在各種不利因素中,已經面臨瀕危的境地。目前,大熊貓正以極少的數量僥倖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們的深切憂慮和關注。迄今為止大熊貓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下降。其內在的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的高度特化,其外在原因則是其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系的孤島狀分布,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再加上其主食的竹子的周期性開花死亡,認人為的捕捉獵殺,天敵危害,疾病困擾等等原因,這就構成了對大熊貓極為不利的生存環境。
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用我們純凈的心靈去體會一下我們的母親——大自然吧!讓我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兄弟姐妹——大熊貓吧!讓我們同在一個地球之上,給它們一個生存的空間吧!這是為了人類的文明,為了人類的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責任而需共同完成的任務。
⑸ 給一篇關於保護大熊貓的倡議書,(200字左右)
保護大熊貓倡議書
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象徵,同時大熊貓以它特有的美麗和風度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回歸自然的享受,保護好大熊貓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但是保護大熊貓等瀕危動物又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關心和參與,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在政策、法律、資金、技術、教育和宣傳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努力。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簡稱熊貓基地)是世界上進行大熊貓保護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單位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以來,熊貓基地前身即原成都動物園參與從野外搶救大熊貓以來,以搶救留下的6隻大熊貓為基礎,經過搶救、疾病防治、進行繁育研究等階段發展到今天,先後繁殖大熊貓50胎77仔成活49仔,在基地建立了數量達39隻的大熊貓移地種群,同時圍繞大熊貓的繁育、科研、保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建設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大熊貓保護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成都熊貓基地在大熊貓種群增長和各項保護事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得不面臨著資金嚴重不足、社會公眾特別是商業和企業單位關心和參與力度不夠的尷尬。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保護大熊貓和其它瀕危動物盡一份力,那麼讓更多像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動物與人類共存下去就不是夢想。所以為了保護大熊貓和它的動物夥伴,為了深入研究保護人類這些瀕危朋友的技術和方法,為了教育和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它們….,為了人類和自然共同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倡議企業、個人和國內外的朋友們伸出你的手,奉獻你的一片愛心。
⑹ 雜志策劃書
雜志的目標定位,即讀者定位,前景預測,欄目劃分,多少頁碼,廣告插頁回安排首頁,扉頁,封面封底答的圖文安排,雜志選用紙張等,這些都是做書的一般步驟.專業性強的雜志,會專著於某個行業及這個行業所連帶的產業,會把讀者群分得更細,針對性更強.就想到這些啦!
⑺ 作文,關於大熊貓拯救的倡議書550字左右
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象徵,同時大熊貓以它特有的美麗和風度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回歸自然的享受,保護
好大熊貓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但是保護大熊貓等瀕危動物又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關
心和參與,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在政策、法律、資金、技術、教育和宣傳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努力.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簡稱熊貓基地)是世界
上進行大熊貓保護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單位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以來,熊貓基地前身即原成都動物園參與從野外搶救大熊貓以來,以搶救留下的6隻
大熊貓為基礎,經過搶救、疾病防治、進行繁育研究等階段發展到今天,先後繁殖大熊貓50胎77仔成活49仔,在基地建立了數量達39隻的大熊貓移地種群,
同時圍繞大熊貓的繁育、科研、保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建設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大熊貓保護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成都熊貓基地在大熊貓
種群增長和各項保護事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得不面臨著資金嚴重不足、社會公眾特別是商業和企業單位關心和參與力度不夠的尷尬.
如果我們每個人
都能為保護大熊貓和其它瀕危動物盡一份力,那麼讓更多像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動物與人類共存下去就不是夢想.所以為了保護大熊貓和它的動物夥伴,為了深入研究
保護人類這些瀕危朋友的技術和方法,為了教育和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它們….,為了人類和自然共同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倡議企業、個人和國內外的朋友們
伸出你的手,奉獻你的一片愛心.
⑻ 拯救大熊貓倡議書300字左右
保護大熊貓倡議
人類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奪,似乎淡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淡忘了人與自然與動物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富的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或喪失家園而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的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污濁天空墜向大地,當大熊貓的後一片生存空間聳立起鋼筋水泥之時——人類也就會很快看到自己的結局了!善惡終將有報,獵天必將被天獵!當認為造成的物種滅絕事件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自然物種之一的人類(HOMO SAPIENS),你就能倖免遇難嗎?!
一百多年前,西方世界第一次見到了這來自東方的神奇的動物——大熊貓,1869年法國神甫戴威在中國發現了大熊貓,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哈尼思夫人把大熊貓「蘇琳」帶到美國芝加哥動物園展出,以及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以大熊貓作為國禮相贈,世界性的熊貓熱,越來越高漲,使它名揚全球,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一位前蘇聯的動物專家曾經這樣贊美道:「大熊貓是野生動物世界中絕無僅有的,貨真價實的,非常美麗的,標新立異的,令人驚嘆的神奇動物!!」
大熊貓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能夠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就是這樣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動物,在各種不利因素中,已經面臨瀕危的境地。目前,大熊貓正以極少的數量僥倖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們的深切憂慮和關注。迄今為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陝西、甘肅的部分山區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貓的總數僅僅在1000隻左右,而且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下降。其內在的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的高度特化,其外在原因則是其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系的孤島狀分布,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再加上其主食的竹子的周期性開花死亡,認人為的捕捉獵殺,天敵危害,疾病困擾等等原因,這就構成了對大熊貓極為不利的生存環境。
成立於1961年的國際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大熊貓就是這個組織的形象標志。在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43周年之際公布的這份《大熊貓野外生存報告》旨在向世人介紹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報告指出,我國「國寶」大熊貓的野外生存目前仍然面臨著威脅,而這種威脅主要來自人類貪婪的開發——「林的銳減和棲息地的破壞化」。在大熊貓生存數量最多的四川省,其棲息地面積在1974年到1987年之間就減少了一半,1999年在四川省青川縣的試點調查發現,這個大熊貓棲息地面積自1987年以來減少了30\\%。作為WWF中國大熊貓保護項目的前任負責人和報告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學的呂植博士認為:「棲息地的破壞化對於大熊貓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為其食物完全來自高山地區的不同種類的竹子,它們必須能夠遷涉以適應竹子開花死亡的生存周期。」當然,大熊貓棲息地破壞化最主要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道路的建設、居住點的擴大等造成了其種群之間的交流受阻,小塊、分裂的大熊貓種群將面臨近親交配的危險,這就是導致它們對疾病抵抗能力的降低、對環境變化適應力的減弱和繁殖率的降低等。大熊貓的祖先曾經遠至緬甸和越南北部地區,但目前它們卻只能生存在甘肅、陝西和四川省的5個山系而已,僅剩1000隻的物種是隨時都有可能滅絕的。物種滅絕也許是難免的,可是人類的過度開發卻大大加快了物種的滅亡,它要比自然的正常的滅絕速度快1000倍!!難道只有最後一棵樹被刨、最後一條河被污染、最後一尾魚被捕殺、最後一片土地築上鋼筋水泥的時候,人類才能意識到「錢是不能果腹」的嗎?!
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用我們純凈的心靈去體會一下我們的母親——大自然吧!讓我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兄弟姐妹——大熊貓吧!讓我們同在一個地球之上,給它們一個生存的空間吧!這是為了人類的文明,為了人類的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責任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務!!
⑼ 通過學習《國寶——大熊貓》寫一份有關保護大熊貓的倡議書
保護大熊貓倡議
人類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奪,似乎淡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淡忘了人與自然與動物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富的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或喪失家園而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的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污濁天空墜向大地,當大熊貓的後一片生存空間聳立起鋼筋水泥之時——人類也就會很快看到自己的結局了!善惡終將有報,獵天必將被天獵!當認為造成的物種滅絕事件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自然物種之一的人類(HOMOSAPIENS),你就能倖免遇難嗎?!
一百多年前,西方世界第一次見到了這來自東方的神奇的動物——大熊貓,1869年法國神甫戴威在中國發現了大熊貓,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哈尼思夫人把大熊貓「蘇琳」帶到美國芝加哥動物園展出,以及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以大熊貓作為國禮相贈,世界性的熊貓熱,越來越高漲,使它名揚全球,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一位前蘇聯的動物專家曾經這樣贊美道:「大熊貓是野生動物世界中絕無僅有的,貨真價實的,非常美麗的,標新立異的,令人驚嘆的神奇動物!!」
大熊貓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能夠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就是這樣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動物,在各種不利因素中,已經面臨瀕危的境地。目前,大熊貓正以極少的數量僥倖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們的深切憂慮和關注。迄今為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陝西、甘肅的部分山區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貓的總數僅僅在1000隻左右,而且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下降。其內在的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的高度特化,其外在原因則是其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系的孤島狀分布,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再加上其主食的竹子的周期性開花死亡,認人為的捕捉獵殺,天敵危害,疾病困擾等等原因,這就構成了對大熊貓極為不利的生存環境。
成立於1961年的國際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大熊貓就是這個組織的形象標志。在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43周年之際公布的這份《大熊貓野外生存報告》旨在向世人介紹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報告指出,我國「國寶」大熊貓的野外生存目前仍然面臨著威脅,而這種威脅主要來自人類貪婪的開發——「林的銳減和棲息地的破壞化」。在大熊貓生存數量最多的四川省,其棲息地面積在1974年到1987年之間就減少了一半,1999年在四川省青川縣的試點調查發現,這個大熊貓棲息地面積自1987年以來減少了30\\%。作為WWF中國大熊貓保護項目的前任負責人和報告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學的呂植博士認為:「棲息地的破壞化對於大熊貓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為其食物完全來自高山地區的不同種類的竹子,它們必須能夠遷涉以適應竹子開花死亡的生存周期。」當然,大熊貓棲息地破壞化最主要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道路的建設、居住點的擴大等造成了其種群之間的交流受阻,小塊、分裂的大熊貓種群將面臨近親交配的危險,這就是導致它們對疾病抵抗能力的降低、對環境變化適應力的減弱和繁殖率的降低等。大熊貓的祖先曾經遠至緬甸和越南北部地區,但目前它們卻只能生存在甘肅、陝西和四川省的5個山系而已,僅剩1000隻的物種是隨時都有可能滅絕的。物種滅絕也許是難免的,可是人類的過度開發卻大大加快了物種的滅亡,它要比自然的正常的滅絕速度快1000倍!!難道只有最後一棵樹被刨、最後一條河被污染、最後一尾魚被捕殺、最後一片土地築上鋼筋水泥的時候,人類才能意識到「錢是不能果腹」的嗎?!
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用我們純凈的心靈去體會一下我們的母親——大自然吧!讓我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兄弟姐妹——大熊貓吧!讓我們同在一個地球之上,給它們一個生存的空間吧!這是為了人類的文明,為了人類的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責任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