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食宣傳語
吸引人的美食宣傳語有:
1、吃出健康,吃出快樂。
2、吃在嘴裡,爽到心頭。
3、美味爽口回,風答味特殊!
廣告語要流暢,朗朗上口,適當講求語音、語調、音韻搭配等,這樣才能可讀性強,抓住受眾的眼球和受眾的心。
總的來說,廣告語應簡明扼要,抓住重點,沒有多餘的話。不簡短就不便於重復、記憶和流傳。廣告語在形式上沒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單句也可以對句。一般來說,廣告語的字數以6——12個字(詞)為宜,一般不超過12個。
⑵ 吸引人的美食宣傳語有哪些
吸引來人的美食宣傳語有:
1、從內自蒙的帶肉羊骨,到廣州的豬肚包雞,人未動,舌尖卻翻山越嶺,雖還是買不起房子,所以先款待了自己的肚子。
2、發現了這份土豆泥拌飯,和老媽做的好像,嘗一口就安慰了委屈很久的胃,和離開家的 275 天。
3、他回湖南又帶回了好多臘肉,每次堂食看到他的食材塞滿冰箱,都能回想起,讀書時被我塞滿糖果的書桌,特滿足。
8、創意燒烤,時尚享受;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到聽泉觀瀾,我們為您締造「品味」。
⑶ 關於府谷的古詩詞或名句
望海潮•詠府谷文化巨變
府州形勝,偏離樞紐,長時風雪交融。丘廢嶺荒,支離破碎,古來難慰英雄。三秩驥飛騰。促旅遊旺盛,文化繁榮,歌舞開心,賴諸公奮力前行。
維修古跡頭功。虎山披綠茵,絕壁文宏。城雉補坍,七星廟俏,長城石堡聞名。遊客貫長虹。更喜文苑馥,燕舞鶯鳴,曲賦詩詞越境,文化潤昇平。
念奴嬌•詠府谷高寒嶺森林公園
府城西地,眾山托長嶺,天低蒙晉。萬里河山開望眼,氣象騰挪誰孕?山路蜿蜒,溪流跳澗,狐兔穿林奔。蜂纏蝶應,天人和睦遵信。
遙想躍進當年,鋸貪斧愚,松柏屠幾盡。 時序荏苒終癔夢,植綠栽花一鎮。異景紛呈,人間仙境,童話留人品。陝蒙風味,遊人直呼過癮。
註:高寒嶺,國家3A旅遊景區
高陽台•詩詞名家進府州
塞北初秋,詩仙降瑞,迎來文苑名家。椽筆神揮,詩壇府谷奇葩。走南踐北尋靈感,畫詩詞,齊放虹霞。留精篇,萬眾吟詠, 唱響雲崖。
從來府邑邊關地,概聞胡笳調,文墨難誇。詩賦荒涼,哪尋詞曲精華?今朝石破天驚地,辦報刊,網路群發。大河潮,誦風抒懷,樂了琵琶。
賀安康——府谷鐵路通車
聞道鋼車府谷臨,神龍昂首走三秦。
巴山初放追風馬,煤海招來得勝軍。
觀日能求即興雨,賞天又現悅心雲。
樂逢盛世危途改,一曲長歌萬里親。
府谷實施15年義務教育
十五年來德政興,惠民興教作先行。
頻施雨露花含笑,普照城鄉月有情。
常供不愁營養缺,獨支真見世風清。
我從心底殷殷祝:李白桃紅各有成。
大學生女交警
城市街頭添一景,嬌軀凜凜傲蒼穹。
指揮車輛循方向,疏導人流享順通。
哨起清蟬甜脆響,腮勻玉露粉紅融。
英姿不用良工繪,一朵芙蓉日色中。
個人簡介:
王守貴,筆名石滔,陝西府穀人。生於1958年,中文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榆林市作家協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海外文摘》、《延河》、《陝西詩詞》、《安徽文學》等報刊發表散文詩詞作品百餘篇。
⑷ 以府谷風景為話題的作文800
以府谷風景為話題的作文
生命中有許多美的綻放,那一道道明亮的彩虹,一次次綻放的絢麗煙花,一朵朵用心血澆灌的花朵,絕美的風景演出了精彩的人生。
——題記
我的風景很簡單,那一片落葉的定格。那一朵雛菊綻開的瞬間,那滴雨露滑落是劃過的精彩,都是我沿途中的風景,因為人生的磨難之多,途中的風景便是心靈的慰藉,將那些點滴的風景銘記於心,定能為我打開心靈的天窗展開人生的旅程。
若說我是一個奔跑中的人,只為了目標而努力,那也是不可否認,人生的時間何其的短暫,所以我忽視了沿途的風景,只是因為灰暗的心靈蒙住了我的天窗,風景在我的腦海中早已遺忘,他人將生命演到高潮,使自己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正是這樣的風景攔住了我奔跑的步伐,結束了渾噩的生活。
它們將我環繞,點點的光輝溫暖著我冷漠的心,微小的花草用姿態擦亮我早已封閉的眼,眼溢出了眼淚。似在懊悔虛度的光陰,我驚愣的站在原地,莫名的心慌,我的世界如此的蒼白,一陣陣揪心的痛刺痛著我,我所付出的的值得嗎?那灰色的天空枯萎的花草,似在嘲諷我沒有風景的空虛,我迷茫了,我的風景在哪?
一滴從我世界掉出的晨露將我喚醒,晶瑩的露珠里浮現兒時的片段,依舊是那個我,卻有著不同的心,稚嫩的話語溫暖著人心,小小的雙手扶起了一片善心,我的心震動了,封鎖的門突然射出耀眼的光,那一刻多年的枷鎖猛然消失了,更多
我的風景很簡單,真的很簡單,只是伸出一雙手,風險一份情,這是我的風景,驀的我忽然發現那片灰暗的世界再次得到了春天的眷顧,那一朵朵的綻放都是心中噴發的愛,微風輕輕的吹來,這是我和天空的對白,穿越陰霾,陽光灑滿了我的窗檯,微弱的聲音,唱出最閃亮的期待,其實風景一直與我同在,我的世界此刻春暖花開。
我找到了我的風景,但對我來說成為別人的風景就是最美的,我願意成為人生中最絢麗的風景。
——後記
⑸ 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神龍山頂端叫什麼
冬天的馮小剛都知道三人組讓風吹國服第一十月份發
⑹ 介紹府谷的廣告宣傳,要語言風趣幽默,富有感情
看一些比較搞笑的笑話啦,或是常常聽到好笑的話記下來,雖然天生的幽默很重要,也學不來,但至少後天的補齊能讓你變得風趣一點,就比如,你從這里聽到或看到這個人說的很高笑,就記下來。跟別的人說,那別人就會覺得你很搞笑哦,相反也一樣。沒有幾個人是天生一張嘴就讓人覺得好笑的,很多都是靠看到學到的,這個要看你的記憶力和反映能力啦
補充:
如何培養幽默感
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它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是人類面臨困境時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方法之一。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可見,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幽默。多一點幽默感,少一點氣急敗壞,少一點偏執極端,少一點你我活。
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滿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之事,他們卻應付得輕松自如。用幽默來處理煩惱與矛盾,會使人感到和諧愉快,相融友好。那麼,怎樣培養幽默感呢?
領會幽默的內在含義,機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別人的缺點或優點,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幽默不是油腔滑調,也非嘲笑或諷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鑽牛角尖難以幽默,捉襟見肘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只有從容,平等待人,超脫,游刃有餘,聰明透徹才能幽默。
擴大知識面,幽默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它必須建立在豐富知識的基礎上。一個人只有有審時度勢的能力,廣博的知識,才能做到談資豐富,妙言成趣,從而做出恰當的比喻。因此,要培養幽默感必須廣泛涉獵,充實自我,不斷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從名人趣事的精華中擷取幽默的寶石。
陶冶情操,樂觀對待現實,幽默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要善於體諒他人,要使自己學會幽默,就要學會雍容大度,克服斤斤計較,同時還要樂觀。樂觀與幽默是親密的朋友,生活中如果多一點趣味和輕松,多一點笑容和游戲,多一份樂觀與幽默,那麼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不會出現整天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的痛苦者。
培養深刻的洞察力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機智、敏捷的能力,是提高幽默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質,以恰當的比喻,詼諧的語言,才能使人們產生輕松的感覺。當然在幽默的同時,還應注意,重大的原則總是不能馬虎,不同問題要不同對待,在處理問題時要極靈活性,做到幽默而不俗套,使幽默能夠為人類精神生活提供真正的養料
追問:
-。-方法不錯 問題是人家說的笑話 到我嘴裡就變味了。。明明想逗笑人 卻把人搞哭了 咋整。。
追問:
-。-這是扒來的吧。。已經看過了
⑺ 美麗的府谷50字左右的作文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錄 [隱藏]
1 釋名
2 水文特徵
2.1 源頭
2.2 分界
2.2.1 上游
2.2.2 中游
2.2.3 下游
2.3 主要支流與湖泊
2.4 幹流峽谷
2.5 幹流水利樞紐
2.6 橋梁
3 環境狀況
3.1 水土流失
3.2 斷流
4 歷史與文化
4.1 河道變遷
4.2 水利簡史
4.3 中華文明的搖籃
4.4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4.5 旅遊文化資源
5 其他
6 參看
7 站外鏈接
[編輯]
釋名
黃河母親「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經》曰:「昆侖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其墟。」)先秦的文獻中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征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里。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黃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這一段黃河稱作「瑪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
[編輯]
水文特徵
[編輯]
源頭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但真正源頭所在現在依然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山海經》、《爾雅》有河出昆侖的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於於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見於《史記·大宛列傳》)。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康熙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制出來。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里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
19世紀未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搜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台裴爾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千米,長於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為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湧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河流終年有水。約古宗列曲與卡日曲匯合成黃河源頭最初的河道瑪曲,然後注入星宿海。根據十萬分之一航測地圖測量,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積為3126平方千米,約古宗列曲流域面積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測得約古宗列曲流量為2.5立方米/秒。據此1978年的黃河源頭考察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
參考資料:黃河源頭
[編輯]
分界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本文採取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編輯]
上游
在蘭州的「黃河第一橋」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編輯]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編輯]
下游
參看黃河口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編輯]
主要支流與湖泊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編輯]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茫尕峽—多石峽—麥多唐貢瑪峽—官倉峽—拉加峽—野狐峽—拉干峽—龍羊峽—阿什貢峽—松巴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寺溝峽—劉家峽—牛鼻子峽—朱喇嘛峽—鹽鍋峽—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下峽)—烏金峽—紅山南峽—紅山北峽—黑山峽—虎峽—青銅峽—晉陝峽谷—晉豫峽谷(包括三門峽—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參考資料:黃河幹流峽谷
[編輯]
幹流水利樞紐
三門峽水利樞紐:山西平陸、河南三門峽市交界處,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樞紐:內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青銅峽水利樞紐:寧夏青銅峽市,1968年投入使用
劉家峽水電站:甘肅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鹽鍋峽水利樞紐:甘肅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橋水利樞紐:山西保德、陝西府谷交界處,1977年投入使用
八盤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龍羊峽水電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峽水利樞紐: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萬家寨水利樞紐:山西偏關、內蒙古准格爾旗交界處,199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樞紐:河南濟源和孟津交界處,2001年投入使用
另請參看:黃河大堤、黃河防洪、黃河防凌、汴渠、鴻溝、京杭運河、茅津渡、南水北調工程、河套灌區
[編輯]
橋梁
濟南黃河斜拉橋:山東省濟南市北側。1978年12月開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換幾次鋼索。
濟南黃河公路橋:山東省濟南市北郊。1978年12月開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
濟南黃河浮橋: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於市北洛口渡口,免費使用。
蘭州黃河鐵橋:甘肅省蘭州市城北。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
鄭州黃河橋:河南省鄭州市以北
[編輯]
環境狀況
[編輯]
水土流失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編輯]
斷流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1]。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這就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了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最終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了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得更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經河道才能得以補充。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現在還有京九大橋
[編輯]
歷史與文化
[編輯]
河道變遷
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豐5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安、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沖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編輯]
水利簡史
參看黃河水利史
[編輯]
中華文明的搖籃
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公元前2000多年華夏族在黃河領域的中原地區形成、繁衍。
[編輯]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大禹治水大禹
潘季馴:明朝治黃專家
靳輔:清代治河名臣
田鼢:西漢武帝時期大臣
現代部分
黃秉維: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萬里: 中國水利專家
張光斗:中國水利水電專家
李儀祉:中國近代水利學家
錢寧:中國水利工程學家
錢正英:中國水利專家
賈讓:西漢水利家
張含英:中國水利專家
梁恩佐:美籍華人,黃河水土保持項目推廣者
[編輯]
旅遊文化資源
黃河博物館 - 花園口 - 壺口瀑布 - 後岡遺址 - 柳灣墓地 - 北首嶺遺址 - 大河村遺址 - 平糧台城址 - 廟底溝遺址 - 陶寺遺址 - 老官台文化- 賈湖遺址 - 仰韶文化 - 花樓子遺址 - 河南龍山文化 - 西水坡遺址 - 大地灣遺址 - 三門峽棧道遺跡 - 元君廟墓地 - 姜寨遺址 - 半坡遺址 - 裴李崗文化 - 風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遺址
[編輯]
其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制訂國旗時,曾出現如右圖之草案:底下黃線即代表黃河,但最後並未採用;參見中國國旗。
[編輯]
參看
黃河流域文化
黃河流域
黃河三角洲
黃淮平原
黃河水利委員會
花園口決堤事件
萊州灣
河套平原
銀川平原
海河平原
黃土地:電影
黃河大合唱:音樂作品
黃土高原
河防通議:著作
三晉文化
灘羊
河曲馬
皮筏子
治河方略:著作
海州灣
毛烏素沙地
河西走廊
秦嶺
⑻ 府谷縣的風景名勝
位於麻鎮舊城麻鎮龍興寺,始建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府谷保留最為完整的古廟建築群。廟內主體建築和清代壁畫保留完整。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遊寺院之一。
龍興晚鍾,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鍾一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鍾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鍾的頂部鑄有一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鍾」,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鍾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鍾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里,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鍾」,稱為鳳陽八景之三。建國後,鍾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鍾倖存。後來鍾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龍興寺內陳列。 高寒嶺地處府谷縣城西南,距縣城45公里、田家寨鎮政府西北3.5公里處,海拔為1426米,山勢傲然特立,百里外可見,是府谷境內海拔最高的名山,也是石馬川河的發源地。據清代《府谷縣志》記載,高寒嶺松柏森然,冬夏常青,地勢雄壯,峰壑遙對。登上此嶺,萬念俱消,百憂皆忘,一人言笑,群谷有聲,當其上午山頂生雲,每至晚間半嶺騰煙。高寒嶺因以得名。
高寒嶺本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嶺間保留的600餘年以上樹齡的古木就有幾十株;那5000餘畝數萬株筆直的杜松,則是國內重點保護的稀有樹種。山巔舊有五龍廟和戲樓。相傳元末有一老僧埋寶物於該嶺,插松枝為記,未幾,寶物不見,滿山卻長出茂密的松林,壯麗非常。每年夏季,山上演戲三天,遊人如織,風景殊佳。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山上到處是古柏巨松,神府並大縣後,政府組織砍伐,將巨木運往神木蓋了大禮堂等建築,原始森林遂遭到毀壞。
高寒嶺除有美妙的傳說外,據《府谷縣志》記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初六,康熙帝第三次御駕親征噶爾丹,率軍前往寧夏途中,二月二十九日從劉家古渡過黃河駐蹕府州城,三月三日駕至孤山堡、三月四日經鎮羌堡至高寒嶺住一宿(康熙駐蹕邊家水口今田家寨鎮高寒嶺原水口遺址),並在高寒嶺賦詩一首《曉寒念將士》:「長河凍結朔風攢,帶甲橫戈未即安。每見霜華侵曉月,最憐將士不勝寒」。 詩中流露出對戍邊和帶甲出征將士在霜華侵月、朔風凜冽中安全和溫飽的擔憂。閏三月底康熙平定了噶爾丹。
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災害,導致高寒嶺杜松林地和原有古跡遭受破壞,現有杜松林主要在溝壑之處,面積達5000餘畝,15萬余株,千年古樹十餘株,可山上正地樹木稀少。從2013年開始,府谷縣委、縣政府決策,全面恢復高寒嶺植被,啟動了高寒嶺萬畝杜松原始森林保護區暨生態恢復示範區項目、歷史文化挖掘暨生態旅遊項目,依靠市、縣支持,積極組織人力物力,實施了以樟子松、油松為主的生態林、景觀林5000畝;正在對古文化廣場、古建築進行修復;新建仿古森林消防站和管理室;新修10公里防火通道。同時,成立高寒嶺陶瓷藝工作室,利用高寒嶺特有的青陶泥,純手工打造,發展和傳承高寒嶺陶瓷藝,保持原生態文化內涵,體現具有府谷特色的剪紙、刺綉、農耕等傳統藝術文化,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將高寒嶺打造成集歷史文化、旅遊開發、生態效益於一體的生態人文景觀。
高寒嶺地處神府接壤之間的田家寨鎮,縣委、縣政府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和毅力,將高寒嶺打造成森林茂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鳥語花香、雅俗共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景觀。 神龍山位於府谷縣城鹽溝村附近,建成於2012年(至今不斷修繕),近年相繼建成滑雪場和水上樂園等娛樂設施。
⑼ 府谷在線新府山大約在未來幾年可以建成
我是府穀人的母語。
棗園農家樂
中國花塢步月度假酒店坐落於浩一角,那裡依山傍水,古樹參天,一年四季空氣清新風景秀麗的村莊,是難得的天然大氧吧。晶瑩剔透的石馬川潺潺流淌的河流在酒店門前,黃河像一條金色巨龍滔滔黃河岸邊棗樹,楊樹,柳樹,刺槐,榆樹,山杏,海,紅樹林鬱郁蔥蔥,自然景觀農村鄉村學校,讓你陶醉在理想的世界。
綠色生態功能,以健康環保為主題,以茂盛的棗樹,歐式別墅,古老的洞穴在陝北,陝北民歌粗獷豪放,二重奏,愛山樂的不同口味正宗的演繹,優雅的光小吃和總理香氣繚繞的農舍陝北黃河魚令您垂涎欲滴。
Yong單修 - 文化之美,五龍山五虎山一鳴,舊州八景之一的自然之美。宋說是廟,清乾隆,道光年間有一個龐大的擴建和改造,1927年召開了府谷縣中共十七大在首位,是府谷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社會對他們的資助,北帝峰大廈,雲觀寺整修一新,五虎山一直扮演著如詩如畫的風景,人文景觀和民俗毓秀生態旅遊度假區,素有北方「小布達拉宮」和府州城「後院」。
榆塞牆 - 長城,明長城橫跨東西,府谷境內東牆鄉,西新民鎮,綿延100多公里,位於155燈塔。今天段落夯層清晰,碼頭還在,新民龍王廟碼頭,保存最好的角落清水建設碼頭。據史料記載,府谷可以追溯到內長城,原本魏戰國時期,為了保護邊境,是誰建的長城在北方領土的安全。
`水德秦源 - 黃河九周圍,過黃河陝西府谷是第一縣,是「秦源」黃河內蒙古紳士天津燦蓮花成縣,西龍口,江騰一波小高潮,閃電轟鳴鯨魚嘴,甚為壯觀。雅仕雙方都堅定的土壤,從流之水,無洪災的風險,是個德國人也。 「史記」記載,秦滅六國,德國和水被認為是幫助,因為河流的名字叫「德水」。
瞻紫金神龍 - 遠景,山水如畫龍山位於縣城以西,亦名營盤梁,將軍嶺。此山南臨黃河,背依群嶺,如龍的頭,蕭飲河。爬山,風景和海,雲蒸霞蔚,為府谷一大壯觀。
麻麻的老城區位於馬隆興鎮隆興鎮,始建於三十六年(1771年)統治時期,是保存最完好的寺廟府谷建築。主樓和清代寺廟完好的壁畫。玉林市是全國十大佛教寺院旅遊之一。
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縣縣古城始建於五代時期,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北方石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有:千沸洞,榮河書院,文森特閣,寺,廟,南門瓮城,水門事件等,山間空氣狀況臨河市統計局壯觀!
中國古長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偉的廣度和一個漫長而輝煌的歷史。中國龍的天空的象徵,遠離山脊破壞濤,蔚為壯觀。它氣勢宏偉的精神,所有的潛在沖突的勇氣,旅遊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使中國人感到自豪,讓龍為之興奮。縣長城,據史料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魏最初以保護邊境的安全,始建於北長城的領土。 1981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⑽ 朱昭字彥明,府穀人的翻譯
朱昭,字彥明,府穀人。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功業,逐步升任至秉義郎的官職,他韜光養晦,在官場上從不表現出來自己有什麼特立獨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當震威城兵馬監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機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鎮。震威府距離府州三百里,勢力十分孤立。朱昭帶領全城老幼繞城固守,以抵禦敵人攻擊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銳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們商定:「敵人知道城中的虛實,有看輕我們的心。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去攻擊他,可以一鼓作氣把他們消滅。」於是趁著夜晚從城牆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營地,敵人果然十分驚慌,城裡官兵乘機大聲叫喊,奮勇殺敵,殺死和俘獲了很多敵人。夏人用鵝梯准備登上城牆,但是箭好像雨一樣(向他們射去),他們沒辦法登上來,但是攻勢卻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領思齊穿著鎧甲來到城前,以氈盾擋住自己,邀請朱昭出來議事。朱昭穿著平時的衣服登上城牆上,披著襟衣問:「你是什麼人,這么不光彩(指思齊用氈盾擋住自己)。想見我,我在這里,你有什麼事?」思齊拿來盾牌上前,訴說宋朝的失信行為,說:「大金約我夾攻京師,定下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諸州縣都已經歸我所有,你依仗什麼而不投降呢?」朱昭說:「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誤國,已經毫無保留的改正過錯,把皇位傳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現在皇上的政治綱領已經煥然一新,只有你還不知道嗎?」於是把內禪的詔書拿出來宣讀,眾人十分驚訝地望著朱昭,佩服他的雄辯能力。當時,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舊識對他說:「現在天下已經完了,忠心是沒什麼用了。」朱昭怒喝他說:「你這些人背棄正義,苟且偷生,與豬狗無異,還敢用言語來誘我投降?我寧死不降!」於是拿起弓箭去射他們,眾人都被嚇走了。(震威城)被圍困了四日,城牆有很多地方都毀壞了,朱昭用計謀來防禦敵人的進攻,雖然管用,但卻沒有軍隊來支援。朱昭在廳事召集諸位校將說:「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兒不可被賊人所污辱,我先讓我的妻兒自殺而死,然後拚死一戰,如果勝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敗了就戰死境內,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結束了。」眾人都還沒答應。此時,朱昭的幼子在門階前玩耍,朱昭馬上上前把他殺了,長子驚訝地望著他,朱昭又把他殺了。(嘖嘖嘖~~~~真殘忍~~~譯到我自己也不想再譯下去了)跟著朱昭帶領著幾名兵士把他們自家的人全殺了,把屍體全都拋入井中。部將賈宗的老母親剛走到前來,朱昭對她說:「老人家,(你是我的)同鄉人,我不想親自殺你,請你自己投井吧。」她服從了。跟著用土把井給填埋了。將士們於是跟著把自己的妻兒全殺了。朱昭對眾人說:「我和大家都沒有了顧慮了。」這時軍中有人跟敵人暗中勾結,對敵人說:「朱昭與他產士兵都殺了自己的家人,將要出戰,人雖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敵人十分害怕,於是就利誘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帶領眾人在城裡的街巷迎戰,從晚上到早上,屍體遍布街上。朱昭騎著馬越過城牆的缺口逃出,但馬卻墜入了塹溝,賊人歡呼說:「捉到朱將軍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著兩眼持著劍,賊人無一個敢上前,隨後中箭而死,死時四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