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進行環保宣傳教育
如果考慮到環保宣傳和教育對於環境共同治理的重要意義,就當理解環保部門將宣教作為環保核心工作的深意。
概言之,當前我國面臨的嚴重污染問題是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環境治理效果尚不明顯的體現,而環保宣教正是構建環境共同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具體來說,應當充分認識環保宣教在達成社會環境共識、提高公眾參與質量、促進企業守法自覺及創新政府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為環境共同治理的成功奠定社會基礎。
首先,環保宣教是推動社會達成基本環境保護共識的主要途徑。我國幾十年來的環保工作存在這樣的狀況:一方面,在污染等問題出現之前存在較大社會分歧,在要不要採取環保措施、如何採取環保措施等方面難以達成共識,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內部也會在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間猶疑不決;另一方面,當污染問題暴發後,關於治理途徑、責任分擔更是眾說紛紜,甚至對霧霾的成因都仍未形成基本共識。近年來霧霾等嚴重的環境問題,不能不說是缺乏社會共識的結果。而共識的達成依賴於有效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地方政府作為環境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大力開展環保宣教將極大提高環境信息交流的效率,推進環境保護社會共識的達成。
其次,環保宣教是提高公眾參與質量的重要前提。公眾參與可以有效改進環境保護工作,《環境保護法》也明確了相關制度。但長期以來,我國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存在參與度低、參與領域有限、容易走入僵局等問題。要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有賴於公眾環境意識、環境認知的增強。通過環保宣教,可以搭建更多溝通渠道,助力公眾掌握更多環境信息,從而提高參與質量、推進環保工作。
再次,環保宣教是提高企業守法自覺性的基本方法。大量存在的企業違法排污無疑是造成當前環境污染的直接原因之一,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除了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外,加強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環保宣教,可以增強企業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幫助企業挖掘減少排污的途徑,也可以改變企業對於利潤和社會影響的追求理念,從而達到推動企業守法、提高企業守法自覺性的目的。
最後,環保宣教是政府加強環境管理的新型方式。在改變政府治理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下,行政指導等柔性管理方式正成為政府加強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對於行政處罰等傳統管理手段,柔性管理手段具有成本低、靈活性強、企業配合度高等優勢,已逐漸從輔助性的行政管理手段變得與傳統管理手段同等重要。環保宣教具有重要的輿論引導、行政指導意義,可以作為政府加強環境管理的新方法,在強制性行政手段效果不佳的領域發揮作用,提高政府的環境管理效率。
總之,重視環保宣教是出於環境保護工作的長遠考慮,看似務虛的宣教手段長期來看可以強化環境保護工作的社會基礎,推動環境共同治理體系的完善。從這個角度,將環保宣教當做環保工作的核心工作實屬必要。
② 如何宣傳環境保護
1、從娃娃教育抓起
2、宣傳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3、組建環境保護電視欄目
4、各校組織學生開展各項環保活動,如世界熄燈日等
、、、
③ 環保宣傳活動如何開展
組織環保自行車隊,帶著自己製作的環保宣傳圖板到各地宣傳是「綠眼睛」志願者的定期活動。他們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雲岩鄉挨家挨戶宣傳環保、發放宣傳資料、回收廢電池、組織人員清掃街道。在活動中,他們發現雲岩鄉竟然沒有垃圾箱,沒有固定的清潔工,於是大家便集資購買了兩個垃圾箱放在了街道上。並將有關情況向鄉政府報告,引起鄉政府的重視,後來,雲岩鄉專門僱用了2名清潔工負責環境衛生工作。
此外,組織成員和志願人員在公園、社區清潔環境是「綠眼睛」的另一項固定工作。在他們所居住的小區里,居民環保意識並不高,地上、角落裡隨處可見果皮、塑料袋以及各種雜物,沒人打掃也沒人管理。「綠眼睛」就把周圍環境作為自己的衛生責任區,清理死角衛生及垃圾堆,在他們帶動下,社區居民也行動起來,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了進一步美化環境,他們還在清理干凈的角落裡種上了樹木花草。「綠眼睛」開展清潔環境這項活動目的不僅僅在於打掃一下衛生,而主要在於環保宣傳和環保教育,用自己的綠色行為,使更多的人懂得,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人人參與。
在2003年「非典」期間,社會上謠傳著「家養動物是傳染源」的說法。那段時間,蒼南縣大街小巷上的流浪狗多了好幾倍,這一突發事件極大地震撼了「綠眼睛」志願者的心,同時也讓「綠眼睛」的成員們明白了,一味地救助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只有宣傳教育才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根本。因此,「綠眼睛」便將工作定位在:工作業績不以救助多少只動物來衡量,而是看救助動物在多大程度上啟發了人們對動物的關愛之心。目標明確了,「綠眼睛」便加強了宣傳攻勢,定期組織志願者奔赴各個鄉鎮發送由「綠眼睛」自己制定出的《動物福利標准》等資料,這在中國的動物福利事業中,是一個極大的嘗試和開拓。
2006年8月9日,「綠眼睛」將收養的大部分流浪狗集中在浙江省蒼南縣縣城公園山廣場舉行「首屆動物領養活動」,共有700多人參加了活動。活動領養環節中,有5個熱心民眾領養了無家可歸的小動物,並鄭重地在《動物福利協議書》上簽名,承諾一定為動物帶來幸福的生活,「綠眼睛」也為領養人頒發了《領養證書》和《寵物新主人手冊》。領養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綠眼睛」對這些寵物的新主人進行培訓,授予其科學飼養的方法,而且定期派專人進行家訪,確保動物不會再次受到虐待。
④ 環境管理宣傳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主要內容包括環境教育、環境宣傳兩部分。
(一)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科普知識和環境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
專業教育主要包括環境工程、環境管理、環境監理、環境法學、環境評價、環境監測、環境規劃、生態保護、環境藝術等領域的環境專業教育。
環境專業知識教育是環境教育中發展比較快,內容相對成熟,在中國也是比較受到重視的一種教育。其教育的實施主體是各類高等院校,教育對象是大中專院校環境類專業學生以及不同層次和不同領域的專業環保人員,其教育目的是為國家培養環境保護的各類專業人才。
環境科普知識教育是以普及環境保護基本常識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環境教育。其教育的實施主體是幼兒園,中小學和相應的環境保護宣傳機構,教育對象是幼兒、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其主要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基本常識教育、野生動植物保護基本常識教育、環境污染的基本常識教育、個人環境行為的基本常識教育、環境道德倫理教育等。
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教育是以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以企業等經濟行為主體為主要對象的環境教育。教育的實施主體是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部門。通過環境法律、法規教育提高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使企業停止一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違法行為,積極依法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將自己的生產與開發行為納入到國家環境法律、法規的監督與制約之下。
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形式主要有基礎教育、專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實施,環保部門積極配合;成人教育和社會教育由國家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實施,國家教育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
(1)環境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的對象是中學生以下的青少年兒童。其主要任務是通過教授環保知識、開展環保活動培養他們的環境素質。在教育部《中小學加強國情教育的總體綱要》和《義務教育小學和中學各科教育大綱》中已明確包含了環境基礎教育內容。
(2)環境專業教育。專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環保專業的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學生。其主要任務是有計劃地培養環保科技和管理人才。
(3)環境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主要包括成人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從事環境保護事業工作者的專業素質。
(4)環境社會教育。社會教育的對象最為廣泛,包括工人、農民、軍人、城鎮居民、知識分子及各級領導幹部等社會各界人士。其主要任務是根據不同對象編寫適用教材,傳播環保知識,倡導環保行為,樹立環境道德意識。
(二)環境宣傳
環境宣傳的主要任務是廣泛傳播環境保護知識,策劃和組織全國性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等。環境宣傳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一方面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介上對環境保護進行宣傳,另一方面,通過一些大型活動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從而促進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2)環境紀念日。通過在環境紀念日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如「六·五」世界環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開展群眾性的環保徵文比賽、知識競賽、志願者行動及各種環保專題研討會、咨詢活動等。
(3)開展社會性表彰評比活動,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鼓勵公眾積極關注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建立環境保護的群眾基礎。
⑤ 環保宣傳意義
環境污染造成現在多出的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各種污染,空氣質量下降 ,溫室效應嚴重,做好環境保護是為了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為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環境保護就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5)環保宣傳教育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保護環境,讓我們的藍天更藍。
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破壞
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自然保護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
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