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 游蘇州園林的一份計劃案
拙政園: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交通:游1、2、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門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免費杜鵑花節、荷花節。
開放時間:8:15-17:30
獅子林:位於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教師中峰神僧而創建的。獅子林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瓏眾多、出神入化,形似獅子起舞,被譽為「假山王國」,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譽。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建築有「立雪堂」、「卧雲室」、「指柏軒」、「問梅閣」等。
提醒:可與蘇州民俗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同游。沿園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園。
交通:游1、2、5線,2、3、4、40、70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虎丘: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後就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拙政園: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交通:游1、2、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門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免費杜鵑花節、荷花節。
開放時間:8:15-17:30
獅子林:位於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教師中峰神僧而創建的。獅子林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瓏眾多、出神入化,形似獅子起舞,被譽為「假山王國」,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譽。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建築有「立雪堂」、「卧雲室」、「指柏軒」、「問梅閣」等。
提醒:可與蘇州民俗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同游。沿園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園。
交通:游1、2、5線,2、3、4、40、70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虎丘: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後就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鍾,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鍾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提醒:可順路游附近的楓橋、鐵鈴關等景點。
交通:乘游3線、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門票:15元/人,陳列館門票5元/人,聯票價格為20元/人,登鍾樓敲鍾5元(3下)。
網師園:位於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宅園。最初是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吏部侍郎史正志罷官後建的一座宅院,自譽藏萬卷書,取園名「萬卷堂」,自號「漁隱」。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在萬卷堂故址,營造別墅,為奉母養親之所,始名網師園,「網師」是漁夫、漁翁的意思。全園面積5400平方米,由東部的宅第、中部的主園和西部的內園三部分組成。園內主要景觀有:轎廳、大廳、梯雲室、月到風來亭、殿春庭院等。1981年建成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庭院「明軒」,就是以該園的「殿春」庭院為藍本設計建造的。
網師園最特別的是夜花園部分,崑曲、評彈、江南絲竹、古箏、笛子等曲藝節目輪流在花園中不同的廳堂演出。由於表演有中國江南特色,環境又是著名的蘇州園林夜景,對遊客了解吳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此極受海內外遊客的喜愛。
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鍾,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鍾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提醒:可順路游附近的楓橋、鐵鈴關等景點。
交通:乘游3線、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門票:15元/人,陳列館門票5元/人,聯票價格為20元/人,登鍾樓敲鍾5元(3下)。
網師園:位於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宅園。最初是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吏部侍郎史正志罷官後建的一座宅院,自譽藏萬卷書,取園名「萬卷堂」,自號「漁隱」。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在萬卷堂故址,營造別墅,為奉母養親之所,始名網師園,「網師」是漁夫、漁翁的意思。全園面積5400平方米,由東部的宅第、中部的主園和西部的內園三部分組成。園內主要景觀有:轎廳、大廳、梯雲室、月到風來亭、殿春庭院等。1981年建成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庭院「明軒」,就是以該園的「殿春」庭院為藍本設計建造的。
網師園最特別的是夜花園部分,崑曲、評彈、江南絲竹、古箏、笛子等曲藝節目輪流在花園中不同的廳堂演出。由於表演有中國江南特色,環境又是著名的蘇州園林夜景,對遊客了解吳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此極受海內外遊客的喜愛。
旅遊行程推薦:
周六:早上在上海火車站乘城際列車去蘇州,抵達後乘2路去拙政園、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轉游1路依次游覽虎丘、留園、西園,再乘6路去寒山寺,夜遊觀前街,宿酒店。
周日:上午乘游2依次游網師園、滄浪亭、怡園,下午游盤門景區,游畢後乘游2路回火車站,搭過路火車返滬。
旅遊行家指南:
娛樂:
蘇州樂園被譽為「東方迪斯尼」,它具有國際現代游樂高科技與深刻的文化內涵兼備的特點。置身其中,既能領略繽紛絢麗的歐美風采,又能感受自然渾厚的東方情調,中西文化精粹如清風襲面,讓人耳目一新。
蘇州的觀前街、十全街歷經數年修葺完善,業已成為集娛樂、餐飲、觀光、購物於一體的現代化商業街,如今是海內外遊客蘇州之行的必游之地。
餐飲: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蒓菜湯、翡翠蝦斗、荷花集錦燉等。蘇州小吃亦聞名天下,蜜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嘗。
「得月樓」和「松鶴樓」是老字型大小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蘇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監弄、十全街、學士街、嘉餘坊、鳳凰街、干將路和石路金門商市美食街等。
交通:
上海到蘇州的城際列車,每天上午在上海新客站發車,40分鍾即可直達。
蘇州南、北、西幾個汽車站每天日間都有高速大巴開往上海,北站最多,平均20分鍾一班,票價26-30元,車程1小時20分左右。上海下客站有恆豐路、滬太路、徐家匯虹橋路、浦東白蓮涇等地,建議在購票時詢問清楚,選擇離自己目的地近的車站。
計程車:起步價10元(3公里)。3公里後,每公里單價1.8元,5公里後,加收50%空駛費。等候時間5分鍾免費,超過5分鍾,每5分鍾摺合1公里。23:00後,車費(起步價)含增加30%。蘇州部分景點分布在小巷中,汽車不能直接到達門前,此時三輪車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三輪車起步價2元,每公里加收2元,包車時,每人每小時5元。
蘇州的景點比較集中,騎著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訪古探幽,您一定能沉醉於「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在火車站東側的平門橋一
住宿:
如果你是自駕車旅遊,天平山附近以及太湖沿岸有不少豪華別墅,價格也便宜,一般一幢雙層別墅每日租金大約在400—600元之間。
當然對那些希望省錢的旅遊者來說,要找一家干凈、便宜的招待所也相當容易,在市區的大街上隨處都能找到100元左右的「標間」。例如地處五卅路的體育局招待所就比較舒服。
購物:
到蘇州購物,旅遊紀念品首推蘇綉,蘇州的刺綉工藝與湖南的湘綉、四川的蜀綉、廣東的粵綉並稱中國的四大名綉。蘇州的碧螺春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還有蘇州的宋錦、桃花塢木刻年畫、蘇扇等,都是當地的特產。此外蘇州豆腐乾也是小有名氣的地方特色小吃,不妨買些回去與家人分享。
蘇州的觀前街是一條聞名中外的集娛樂、餐飲、觀光於一體的商業步行街,並有觀光游覽車(每位1元)行駛街頭。閶門外的石路和新區內的淮海街也是有名的商業街區,此外,十全街是旅遊紀念品一條街,皮市街是花鳥市場,虎丘路和火車站前是婚紗和攝影器材一條街,都是購物好去處。
渭塘鎮何家灣的「中國珍珠城」是個很大的珍珠交易集散地,可在蘇州火車站乘83路公交車直達,也可乘12、84路公交車到達。
出遊提示:
特色菜:䰾肺湯 白汁黿菜 碧螺蝦仁 松鼠桂魚 西瓜雞
特產:碧螺春茶 采芝齋糖果 宋錦 蘇式糕點 蘇式蜜餞 蘇式糖果 蘇綉 太倉肉鬆 太湖銀魚 桃花塢木刻年畫
提醒:蘇州的景點大都在17:30以前就關門了,節假日也不例外,如果是自助游就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合理安排時間。
蘇州地區旅遊節慶:
.西山太湖梅花節 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 3月—5月
.拙政園杜鵑花會 3月—6月
.角直水鄉服飾文化節 4月
.南浩街神仙廟會 5月
.拙政園荷花節 7月—8月
.虎丘廟會 9月—10月
.中國絲綢旅遊節 9月20日—25日
.蘇州天平紅楓節 11月
.寒山寺除夕聽鍾聲 12月31日23時起
PS:這工程太浩大了,我上網找了一下下。。。
『貳』 急求一篇關於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謝了啊!!!!!!
內容摘要:植物作為蘇州園林的重要構成要素,在設計上把握了花木的生長特性、形態特點和季相變化,顯示出植物設計之品格神韻,體現了大自然之縮影,除了具有觀賞性外,還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品格,是設計者社會觀和人生品格的綜合反映,並在造園文化上以其優美的理念傳世。
關鍵詞:文化品格 民俗寓意 象徵 托物言志
一、花木景觀設計的民間文化品格
1. 民間禁忌文化與節日
要了解蘇州傳統園林植物的人文設計思想,必須了解植物各自的生態習性、造型特色以及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蘇州地方「民俗」,還要對儒家「比德」思想進行研究。
蘇州人歷來鍾愛花木,民間對植物禁忌也很多,且隨時代而變,但卻根植於蘇州地方文化之中。如民間諺語中說:「前不栽楊,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同時忌諱在院子門前種桑樹,後門種柳樹,謂之:「桑」通「喪」,出門見喪(桑);而古時的「喪仗」和「招魂幡」為柳木,主喪人口和留不住子孫後代。也很忌諱苦樹,意思是主人食苦果 ;苦樹樹更因果實毒性非常強,也被排斥在院外 ;蘇州民間所謂:「大樹通軒,疾病連綿。」忌在主院內種植大樹,俗謂之陽氣不通,陰氣升騰,吉利不至。門前種桃樹也被視為不祥,桃為「逃」音,兆「富貴逃散」的意思。桃木古代為驅趕鬼魅的材料,暗指鬼怪聚集之處,也為人禁忌。
而「蔓草」則由於通「萬」,暗示福祿綿綿,或萬世流芳 ;月季則有「花開四季,富貴長春」的意思 ;牡丹富貴 ;菊花長壽;百果結子 ;萬年青為萬年常青 ;棗子桂花為早生貴子 ;木瓜為瓜瓞連綿 ;石榴多子多孫 ;女貞,俗稱「臘香」,逢年過節,燒女貞枝葉,可發出爆竹聲,以為吉利;無患子代為菩提樹,因其子為最早的佛珠,為吉祥樹種 ;茉莉花,宋人曰「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來中華。」江南民歌《茉莉花》尤為蘇州百姓喜愛 ;合歡,「為眾鬼所畏」,更是受蘇州人鍾愛。
蘇州每年都有固定的時令花舟游賞習俗節會。顧祿《桐橋倚棹錄》卷十二記道:「有市有會。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為三節會,春為牡丹會,秋為木樨市,夏為乘涼市。」
2. 民間習俗及行業
蘇州人受江南的詩文浸淫都喜歡種養花草。從明清時期開始,蘇州山塘街和虎丘山附近地區的種花業和賣花業就非常興盛,蘇州專營花草的花木店出現也較早。清代嘉道之際,山塘洞橋以西,花樹店就有數十家之多,所謂「更憐一種閑花草,但到山塘便值錢」,可見當時虎丘花肆的經營之繁華。這種情景在蘇州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中,也可以直接看到:高樹假山,亭榭樓台,到處是上佳園林。沿途山巒毓秀,綠樹掩映,山塘街的河道中有許多花舟,岸上的花農挑著花擔穿梭在街道之中,店鋪前擺放著植物花卉,山上遊人面對漫山桃花邊飲邊吟,無論民宅官府,都是林木郁蔥,整個蘇州對花卉植物的重視和崇尚不言而喻。
當時的蘇州,還有許多與花木植物有關的新行業。花茶業,蘇州是全國香花四大產區之一,花茶香氣濃郁純正。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據蘇州虎丘山花神廟碑文記載:蘇州生產花茶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花酒業,即以花浸酒,香醇可口,而且還有祛病健身、益壽延年的作用。桂花酒、玫瑰酒、菊花酒等至今仍是蘇州人特別喜愛的佳釀。
花露業,據古書記載,清時虎丘的仰蘇樓、靜月軒所制賣的花露,馳名四遠,開瓶香冽,為此稱絕。花露品種繁多,有專治肝胃氣的玫瑰花露,治氣脹心痛的木香花露,悅顏利發的芙蓉花露,專治諸毒的金銀花露等。
蘇州花饌,內容十分豐富,有桂花圓子、桂花年糕、桂花糖芋艿等花饌小吃,還有蓮花豆腐、菊花魚圓等花饌。花饌不但色鮮、形美、味香,且都有中葯學根據,具有醫療保健作用。
二、花木景觀設計的士人文化崇尚
1. 詩詞詠頌
由於蘇州歷代習俗和文人墨客所施予的影響,許多花木植物長久以來被寄寓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加以人格化, 以吉祥喜慶和高潔秉正為高尚。蘇州的造園家對植物的品格非常講究,借其來表達園主人或設計者的志趣,其中許多名花為造園家經常運用。
牡丹國色天香, 盛開時其色萬狀為絕,為「百花王"。唐劉禹錫說:"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也有人說:「麗或中人,香可專用」,還有人說 :「天上有香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菊花為「花中隱士」,陶令之後被尊稱為「隱逸之宗」,是中國傳統名花,「東萬黃菊作黃昏,自甘孤處作孤芳」,有飄逸清雅的外觀,幽幽襲人的清香,還具有「秋霜不改條」的內質。在蘇州園林中不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現在建築小品和雕刻圖案上,並與蘭花、梅花和竹統稱為「四君子」,自古受人尊重。
芭蕉葉大、莖密、葉色嫩綠,顯示出一種平安清雅的氣質。在蘇州園林中,多被種於窗前,供人細品。楊萬里句:「繞身無數清羅扇,風不來時也自涼」,喬句:「綠雲當窗翻,清音滿廊廡",都對芭蕉作了精妙描寫。
竹是園中的靈性植物,被傳統園林賦予「比德」最佳者之一。「虛心密節,性體堅剛,值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人們把竹子喻為花中的君子,皆是人們對其精神美內涵挖掘的結果。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所謂「青青翠竹,盡為法身」,因為竹子節與節之間的空心,也是佛教概念「空」和「心無」的形象體現。
梅花具有諸多精神屬性美,因而成為蘇州園林里的首選植物之一。「傲霜雪而開,與松竹為友」和「先眾木而華」,甘於淡泊,自奉高潔。因而古代節操高潔之士,紛紛以梅為清客、清友,甚至「娶梅為妻」。林逋在《山園小梅》中道:「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夜黃昏。」
2. 借物命名
蘇州諸名園中的景點命名幾乎都與名花古木有關:遠香堂、芙蓉榭、荷風四面亭都因荷花得名。還有拙政園的玉蘭堂、枇杷園、海棠春塢,虎丘的玉蘭山房,聽楓園的聽楓山館,耦園的藤花舫,獅子林的修竹閣,怡園的藕香榭。留聽閣有白蓮、枇杷園有枇杷、聽松閣有黑松,綉綺亭下種牡丹、芍葯,聽雨軒後為芭蕉林,網師園「殿春」種芍葯,拙政園「十八曼陀羅花館」種山茶等。賞桃有留園「小桃塢」,楓葉有「待霜亭」,桂花有「小山叢桂軒」。
拙政園遠香堂三面山對水,水中廣種荷花,因而荷花成為遠香堂的主景,亦因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名句而得名,更突出了造園藝術家所營造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精神和品格。
桂花在園林景觀中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金桂色如黃金,與白色的玉蘭花相配合,如網師園及曲園廳堂前後都配植金桂和玉蘭,取其「金玉滿堂」的吉祥意義。民間的「棗生貴子」、「蟾宮折桂」等說法則將桂花推至一個吉祥完美的境界。
網師園「看詩讀畫軒」前一株古木,為南宋網師園舊主史正志手植,歷宋、元、明、清數代,四時常青,閱盡人間滄桑。拙政園「得真亭」即取《荀子》文意:「至於松柏,經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變,可謂得其貞矣。」獅子林「古五松園」前之古柏樹,象徵獨立天地,風骨長存。留園「古木交柯」門宕上鐫刻「長留天地間」磚刻點題,明代廊邊有古柏一株,後花壇古柏邊長出一株女貞,與古柏纏繞連理,都是因松而得名。
蘇州滄浪亭有各類竹子二十多種,每當微風乍起,竹竿搖曳,如春蠶嚼葉,裊裊婷婷。曲尺形的小屋"翠玲瓏"前後皆竹,取園主蘇舜欽"日光穿竹翠玲瓏"詩句意。怡園還有「四時瀟灑亭」、「玉延亭」等,都以竹子命名。
「獅子林問梅閣」是獅子林西部的中心景物,窗外有梅數枝。元代獅子林西面曾有老梅一棵,虯枝奇曲,名為「卧龍」,梅樹後「問梅閣」內窗紋、傢具裝飾、地面花紋皆雕刻成梅花形,屏上書畫也都取材梅花。「冷香閣」和拙政園「雪香雲蔚亭」四周植梅數百株,梅林蔥郁,暗香浮動,都是專為賞梅而建的景點,
『叄』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蘇州園林對於當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和作用告訴我有關的書籍或網站就可以,謝謝
蘇州園林漏窗初探來源:Arting365.com 作者:聶守宏 發布時間:2007-01-18
聶守宏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設研06級 214063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以前只是聽說而已,在游覽過蘇州園林的一些景點和觀看過蘇園六紀之後,深有感觸。且不說蘇州園林整體造物和寫意的博大與精深,而僅僅蘇園的一個小景——漏窗就足以讓你為之贊不絕口。
漏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是構成園林景觀的一種建築藝術處理工藝;為園林裝飾小品,是我國獨特的建築形式,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中裝飾著各種鏤空花紋,所以又稱漏花窗、花窗。
而在漏窗中,又以蘇州園林漏窗最具代表性。蘇州園林是窗的藝術博物館,僅漏窗就有近千。這些窗的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屬工藝美術的上品,製作精細而不庸俗,有的看似簡朴其實別具匠心。
1. 廊牆上開設漏窗,既增加了牆面的明快和靈巧效果,又通風採光,一舉兩得。
漏窗,蘇州園林的點睛之筆。漏窗本身有景,窗內窗外之景又互為借用,隔牆的山水亭台、花草樹木,透過漏窗,或隱約可見,或明朗入目,移步觀景,畫面則更加變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滄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圖案花紋構作精巧、變換多端、無一雷同,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獨樹一幟,成為日後造園的藍本。留園長廊就有三十多種漏窗。而最具意義當推獅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書、畫四漏窗。四個不同形狀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圍棋棋盤、函裝線書、畫卷,這些富於鮮明文化特色的圖案內容,為園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氣……
漏窗大多設置在園林內部的分隔牆面上,以長廊和半通透的庭院為多。透過漏窗,景區似隔非隔,似隱非現,光影迷離斑駁,可望而不可即,隨著遊人的腳步移動,景色也隨之變化,平直的牆面有了它,便增添了無盡的生氣和流動變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圍牆上,以避免泄景。如果為增強圍牆的局部觀賞功能,則常在圍牆的一側做成漏窗模樣,實際上並不透空,另一側仍然是普通牆面。
2.漏窗的技術傳承以前都由師傅口傳身教,或藉助簡單的示意圖,佳作固多,失傳的也不少。
漏窗圖案變化多端,千姿百態,漏窗本身和由它構成的框景,如一幅幅立體圖畫,小中見大,引人入勝。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同一園林中,不會有雷同的漏窗出現。
漏窗花樣繁多,最簡易的漏窗是按民居原型,用瓦片疊置成魚鱗、疊錠、連錢或用條磚疊置。根據製作漏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漏窗分成磚瓦搭砌漏窗、磚細漏窗、堆塑漏窗、鋼網水泥砂漿築粉漏窗,燒制漏窗等。其中磚瓦木搭砌漏窗為傳統做法,一般用磚作為邊框,窗芯選用板瓦、筒瓦、木片、竹筋(或鐵片、鐵條)等,各構件之間的以麻絲紙筋灰漿粘結,使之成一體,其頂部設置過梁;磚細漏窗則由磚細構件構成,其節點傳統上以油灰為粘結材料,必要時或有可能適當以竹梢、鋼絲等粘結各構件。堆塑漏窗是以紙筋灰漿為主材塑成的漏窗,邊框與搭設砌窗相似,中間的圖案以鐵絲等構成骨架,再以紙筋灰漿多層粉成,僅在特別顯要的地方使用,現存極少;鋼網水泥砂漿築粉漏窗是當前常用的,以鋼絲網、鋼筋、水泥做主要骨架,然後對面層粉刷修飾,其外框砼質為多,具有材料來源方便,圖案變化不受材料制約,製成後比較牢固等優點;細石磚澆搗花窗的不足是圖案單一,且芯的寬度不易掌握,在造園工程上不很適宜;燒制花窗用琉璃材料製作,是近代工藝,圖案色彩都很單調,也不適宜於古典園林,僅在獅子林西側山上的走廊上有少數幾處。
漏窗中部的窗芯彎曲變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圖案,姿態繁復,不下數百種,從大處區分,可以把圖案分成硬景和軟景二類。所謂硬景是指其窗芯線條都為直線,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塊有角的幾何圖形;而軟景是指窗芯呈彎曲狀,由此組成的圖形無明顯的轉角。兩者相比較,前者線條稜角分明,順直挺拔;後者線條曲折迂迴,體現了不同的觀賞效果。構圖可分為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兩類,但也往往混合運用。幾何圖案多由直線、弧線、圓形等組成。全用直線的有定勝、六角景、菱花、書條、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線的有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線條構成的有壽字、萬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體取材范圍較廣,圖案題材多取象徵吉祥或風雅的動植物,屬於花卉題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蘭、菊、芭蕉、荷花等,屬鳥獸的有獅、虎、雲龍、鳳凰、喜鵲、蝙蝠,以及松鶴圖、柏鹿圖等,物品題材有花瓶、聚寶盆、文房四寶和博古等,還有表現戲劇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圖案。堆塑漏窗以軟景為主,圖案一般以吉祥物為主題。磚細漏窗硬景較多,有的以直線條形成的,也有的以大塊磚細件雕刻而成。
蘇州古典園林中出色的漏窗景觀不勝枚舉,滄浪亭、拙政園、怡園都有長長的復廊,廊間以一個個的漏窗溝通,空靈異常。尤其是滄浪亭沿河牆上,一字排開,連綿不斷,透過水光雲影,讓人感到園外的滄浪之水彷彿是園中之物,「借景」效果特別顯著。總之,蘇州園林每一個漏窗幾乎都能表現一種場景,敘述一個故事,展現一種寓意。真是妙哉!妙哉!
作者:聶守宏 聯系:[email protected]
蘇州園林造林藝術手法探析
[來源]中國室內設計師聯盟 [作者] [發表時間]2007-10-6
看了關於蘇州園林的記錄片,余猶未盡。於是又親自去蘇州游覽的一趟, 收獲頗豐。下面就造林的藝術手法對蘇州園林進行分析。
園林是一種藝術對象,其藝術性就在於組成園林的各個部分,如園林中的建築、山石、池水、林木、鋪地、牆坦、路、橋等等,按一定的藝術手法組成種種美的景觀。要使這些部分以及由它們所組成的景觀產生美感,就須用園林藝術的種種手法;否則會不倫不類,甚至難以入目。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園林作為一種藝術對象,其手法有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總體布局、疊山理水、林木花草、各類建築、鋪地路橋,以及各種組景手法。
園林總體形象可謂園之命脈。要塑造好園林,首先須確立這個園的主題,是以池水為主還是以山石為主;以林木為主還是以花為主。或者還有園林文化的主題。網師園,其實是在意象「網師」(即漁翁)之情趣。「漁、樵、耕、讀」,「琴、棋、書、畫」之類,常為文人園之主題。也或者像留園,意象的是廬山之景。
疊山理水是園林藝術中十分關鍵的部分。假山的設計要懂得美之所在,例如滄浪亭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
理水要懂得水的藝術,人堆的山稱假山,但園林中水池不說「假水」。可是園林之水,其實也是由人工構造而成的,池水的形狀、水岸的構築,都是認為的。認為之水,要做的自然,是湖若溪,必須有一定的藝術手法。
蘇州園林的水池形狀,多為不規則行的;如怡園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映。
園林之水,既然意象的是自然之水,所謂江河湖泊之屬,因此水應當是活的,要做得有源有流。蘇州網師園內的大水池,其東南西、北兩處,水潛入水灣岸縫,有不盡之意,謂之來龍去脈。
林木與園景,總是一體化來布置,什麼地方要叢木,什麼地方須植單株,何種樹要群植,何種樹要宜獨植,都有講究。如蘇州拙政園中的海棠春塢,園內有大樹,榆枸連柯,十分罕見,今以亭亭如蓋;而園香堂對面的小島上則林木濃郁,有叢林之感。又如原來獅子林北部有古松五棵,故又名「五松園」。五棵松樹沒有被保留下來,在原址東側後有元代所植古柏數棵,蒼虯如鐵,成為獅子林主景之一。
園林中的建築,其實也和樹木一樣,自然得體,不同於住宅,都是嚴謹的中軸線四合院。蘇州怡園中的建築,順著水池自由自在地布置。蘇州暢園中的廊,曲曲折折,看似無規則,但卻是應「自然」二字,而且這種曲折變化,均與觀景有關,妙在其中。
任何建築都需要立意,然後才能有圖紙。蘇州園林的立意除了與喧鬧的城市隔開享受幽靜和閑適,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在有限的環境中創造一個濃縮的自然環境,「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意境。達到這樣的效果似乎需要頗費一番心思,而中國傳統的詩和畫為蘇州園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在造園時,建造者藉助中國山水花鳥畫表達的情趣和唐詩宋詞中描述的意境,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變換無窮、設計百出的安排,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才達到了在園林中游賞,即像在品詩,又像在賞畫的效果,使蘇州園林各具有不同的景色而絕無雷同。
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它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成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肆』 求詳細介紹蘇州園林的書,最好是建築的樣式,做法和尺寸都有的書
蘇州園林的特點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圖畫蘇州有許多名園,如拙政園、網師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這些園林而論,它們的建築、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點,這些名園也從而具有了各自的風格與生命力。如何從這些面貌、風格各不相同的園林中概括出共同點來,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從游覽者的角度,從蘇州園林給遊人留下的印象著眼,「硬」是從不同中找出同來。中國園林藝術和詩、畫藝術相通,中國園林一向被譽為如詩如畫,因此,作者的這種作為游覽者的感受是精當的、恰切的,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藝術修養。另外,對於「圖畫」,我們也應該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領會蘇州園林的特點。一般說來,圖畫中描繪的景緻既來自自然,又高於自然,畫家將自然天成的景色進行抽取、提煉、集中,然後創作出既不悖於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畫圖來。據此,我們可以領會到,蘇州園林的美是經過精心安排而又不損自然的美。「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眼前總是」強調了蘇州園林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
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亭台軒榭在布局上「絕不講究對稱」,作者將蘇州園林的布局與中國傳統建築作比較,以圖案畫與美術畫打比方,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充滿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疊有自然之趣,讓人忘卻其為假山。池沼則「大多引用活水」,是因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往往安排橋梁」,講的是因地制宜,印證了前面所說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兩座以上的橋梁,決不雷同,講的其實也是避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細處也不放過,如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布置幾塊石頭或種上花草。這些安排,使得蘇州園林中的假山與池沼雖出自人工,卻能宛如天成,這也正是園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花草樹木的映襯同樣「著眼在畫意」。作者先介紹花草樹木栽種的良苦用心:既講究樹木的錯落有致,又照顧到季節的變化。再介紹花草樹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寶塔那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作比較,以「古老的藤蘿」作例子,說明花草樹木的栽種與修剪符合中國畫的審美觀。
(四)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巧妙運用花牆和廊子,使蘇州園林顯得層次多,景緻深,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展現在游覽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覽者可以領略到移步換景的樂趣,獲得的審美享受也更為深長。
蘇州「四大名園」: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
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場失意還鄉的朝廷御史王獻臣建造此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拙政園」。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跡和典故。 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樓台倒影,清幽恬靜。東部平崗草地,竹塢曲水,空間開闊。
盆景園與雅石齋是鑲嵌在拙政園中的二顆璀璨的明珠。拙政園西部一片清影搖曳的竹籬牆內,集萃著蘇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稱為「名園瑰寶」,擁有50餘個品種,近萬盆盆景。雅石齋位於中部,一個池水、游廊縈繞的幽靜的小院,裡面陳列著室內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態的多種奇石配以紅木座架供奉於案桌、條幾,越顯鍾靈毓秀。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環秀山莊 位於蘇州市中心,面積僅0.2公頃。最早為宋代金谷園的一部分,幾經易手,多次擴建,清道光始稱環秀山莊,又名頤園。清代嘉慶年間,疊山大師戈裕良重構花園,根據小塊太湖石的自然紋理進行組合,堆疊出一座大型湖石假山,山上蹬道、曲澗、山洞等曲折回環,變幻莫測,營造出「空山不見人」、「清泉石上流」的山水空間。
退思園位於吳江同里鎮東溪街,佔地0.65公頃,為江南古鎮園林的代表。建於清光緒年間,由落職官員任蘭生出資白銀十萬兩建造。以《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句名園。園呈橫向布局,依次為迎客區、住宅區、庭院區、山水花園。東部花園水池居中,各式建築低矮輕巧,高低錯落,貼水而築,故被譽為「貼水園」。全園簡朴淡雅,水面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面修築,園如浮於水上,是全國唯一一處貼水園建築,體現了晚清江南園林建築的風格。
『伍』 蘇州園林教案
蘇州園林
教案示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州是個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歷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種植花草樹木,供人游賞休息的風景區),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這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就概括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基本特點。作者葉聖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寫得很有特色。
二、檢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補充解詞
1.正音正字。(略)
2.補充解詞:因地制宜標本敗筆重巒疊嶂俯仰生姿珠光寶氣閑適明艷照眼
三、范讀課文、引導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總印象和共同點。第二段(3~9自然段)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共同點:處處入畫。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不止以上寫的」,結束全文。
四、講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提問: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印象是什麼?這種印象是怎樣得來的?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學生答問,明確:總印象為: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印象由一二句中兩個「到過」而來。作者的總印象指明了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地位,告誡我們鑒賞我國園林不應錯過蘇州園林。
2.詞義辨析。
(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蘇州以外)
(2)標本、標志、標准。這里有「範本」之意;標志,記號;標准,規范、衡量事物的准則。
(3)鑒賞、觀賞、欣賞。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觀賞指觀看欣賞;欣賞指對藝術品的領略和玩賞。文中選用「鑒賞」一詞,明確要求我們對蘇州園林不只是觀看,玩賞,還要作分析、評價。
3.學習第2自然段。
(1)齊讀第2自然段。
(2)提問: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是什麼?哪些方面最能體現這一特點?作者在遣詞上有什麼匠心?學生答問,明確:蘇州園林的總特徵是「處處入畫」(學生劃出書中相應文字),具體表現為四個「講究」和一個「一切」。這是下文說明的總綱和順序。
四個「講究」構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體說明內容。「一切」既總結上文四個「講究」,又為下文(7~9自然段)的小處埋下伏筆。
「亭台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築,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准確,貼切。
4.討論第一段兩自然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及第一段與第二段的結構關系。明確:第一段的兩節為因果關系。正因為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才使它具有「標本」的價值。這里的因果說明,既贊美了蘇州園林,又頌揚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
第一段是總的說明,明確說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別說明。先總後分便是這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1)明確說明文的朗讀要求,略加點撥。
(2)指名朗讀第一段。
五、講析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段可分幾層?與第一段有什麼關系?學生答問,明確:第二段可分兩層。第一層(3~6自然段)從四大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第二層(7~9自然段)從不可忽視的三小處,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第一段與第二段是總分關系。
2.講析第一層(3~6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層。
(2)指導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即「不講究對稱」,有「自然之趣」。
②提問: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麼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3)指導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遊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後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4)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富有畫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於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③提問:這段文字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明確:這段文字以說明為主,也適當穿插了描寫和議論。如二、三句即是描寫,後面的「古老」「盤曲磷峋」「滿眼的珠光寶氣」等也是描寫性的。這些描寫具體清楚地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自然之趣,富有畫意。「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這是議論,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符合中國的繪畫藝術美。
說明文的描寫,著眼於說明特徵,並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點染起輔助說明的作用;說明文中的議論,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齊讀第5自然段
(5)學習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並概括段意:說明蘇州園林層次多、景緻深的特點。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說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設計和安排,能給遊人以畫意實感。文中的兩個「更」字與「多了」、「深了」緊密呼應。
3.指導分析第二層(7~9自然段)。
①齊讀第二層。
②提問:這一層說明了哪些具體內容?與文章的說明中心是否吻合?學生答問。明確:上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的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第7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第8自然段說明門和窗簡朴而別具匠心;第9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的彩繪「自出心裁」。這一層出是緊緊圍繞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③討論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確: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層次的總說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④小結第二段:這一段緊緊圍繞第一段提出的說明中心,進行了具體說明,是全文的主體和重點。
六、講析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1.提問:這段文字是否多餘?學生答問。明確:這一段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給人以餘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於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慾望;也使行文縝密。
2.齊讀課文第三部分並體味文意。
七、總結課文。
文章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再現了它的畫意美,顯示了設計者和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說明文的一般特點是: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恰當地安排說明順序,靈活地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語言准確,明晰,表達充分、嚴密。這是一篇典範性說明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說明准確,敘述生動是本文的顯著特點。
教案點評:
分兩課時,第一課時用比較的方法導入課文,激發學習的興趣。朗讀課文,認字解詞,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二課時做練習、寫作,提高理解詞義的能力,掌握幾種語言表達的方法。
『陸』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麼設計者們是如何體現出蘇州園林的入畫原則的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設計者們體現蘇州園林入畫原則的方法是: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柒』 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
蘇州園林的建築建築特色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蘇州園林簡介
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緻優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地,取「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而得名。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凈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光。全園建築布局結構嚴謹,尤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網師園:全園佔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
怡園: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採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築為主,曲廊環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掩映。
二。蘇州園林的特色1、借景的造園手法游蘇州園林,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中式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講究「步移景異」,對景物的安排和觀賞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設計,這是區別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徵。中國園林試圖在有限的內部空間里完美地再現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結構。園內庭台樓榭,游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摸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就技法來說,借景或把園外的美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這稱為遠借;或用一處景緻映襯另一處景緻,這稱為互借,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而且還極大地擴展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在拙政園「倚虹亭」中能看到園外的北寺塔;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2、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3、完美的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是偉大的歷史建築物!4、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捌』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那個角度眼前呈現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