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怎麼看待大學生到農村支教的
支教活動可以緩解農村教師短缺的壓力,推動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培養支教大學生的公益心和社會責任感。作為活動的負責人,面對學生不願意去的情況,我要明確學生不願意去的原因,做好合理的安排,從而得到學生的支持,保證支教活動的順利開展。
首先,我會先與支教地區取得聯系,對其教育情況和學生訴求作全面了解,進而明確支教人員的人數和專業要求,以確保本次活動具有針對性。
其次,我會在全校范圍內宣傳此次支教活動,在校園內懸掛條幅、張貼海報、發放宣傳單,並在校園網路、廣播等平台發布支教活動信息,這些方式號召廣大高校學生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並且,針對很多學生不願意去農村支教的情況,我會訪談、座談會或者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大家不願意去的真正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是因為對支教政策不了解,我會召開一次動員大會,在會上我會詳細介紹支教的具體政策,讓大家了解支教的目的及意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支教活動中;如果是學生對當地生活現狀有疑慮,我會給大家播放視頻資料,或者邀請生源地是支教地區的大學生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衣食住行等情況;如果是個別學生家庭存在困難,我會先了解其具體情況,然後聯系校方或者學生會給予幫助,幫他們解決後顧之憂,讓大家能夠放下心理負擔,支持此次支教活動。
最後,我會統一安排時間、地點進行公開選拔,選拔出真正在思想上關心農村兒童、熱愛教學工作,並具備基本教學資質的人員,組建成支教隊伍。然後,在學校按照支教地區需求對支教隊伍進行統一培訓。最終將支教人員名單交送學校人事部門進行審批。
『貳』 請問個人支教需要什麼條件
上大學接觸到社會實踐這個詞,以前讀書的時候一切以考試成績為中心,所以根本就沒有參加過什麼社會實踐,也不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上大學了,知道我們大學四年要參加一次社會實踐,這是必修學分。大一因為初來咋到,什麼事情都不懂,所以都沒有去參加社會實踐。很早之前聽師兄師姐他們說社會實踐的經歷,覺得很有意義,所以決定大二一定要報名參加社會實踐。每個假期學校的義工聯都組織螢火蟲支教,去貧困山區教小孩。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因為可以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教給他們,給他們帶去快樂和希望,心裡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所以從螢火蟲支教一可以報名就去下載了表格來填寫個人資料,填完認真檢查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寫得不好,第一時間就被否定了。之後密切留意它的各項通知,去參加教案培訓會議,認真的記錄師兄師姐他們的建議。記得那是剛剛是進入期末復習階段,但想到去參加支教,自己還是抽了連續三天的實踐坐在電腦前認識寫教案,自己想構想好教,然後上網找資料,因為要求要趣味性和互動性,所以還花了很多實踐去想如何把自己教的內容融進游戲當中,使孩子們學起來沒那麼枯燥。連續三天下來人都累到有點暈。教案交了,最緊張的時刻到來了,就是參加面試。
雖然從小到大參加的面試不少,但還是很緊張。不過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自己天生喜歡運動,身體素質比較好,還有自己的生活自立性很強,會做飯。而且自己性格很隨和,比較容易和人相處。所以面試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優勢跟面試官說了一遍,她們當時的評價也很好,說我的教案准備的很認真,很好。面試完覺得自己都要很大的機會去支教。剩下的實踐在焦急的等待那名單公布,但結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我沒能進。所以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受打擊。支教之船就這樣還沒啟航就擱淺了,心裡覺得很失落。後來等到學院的可以報名參加的時候,自己也報名了。不過很幸運的是這次自己進了。隊員都是自己班的,所以很有親切感。我的社會實踐之旅終於可以開始了,很開心。
七月十二號我們參見了學院的社會實踐啟動儀式,老師跟我們強調了社會實踐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我們還領了隊旗和隊服,大家都很興奮,第一時間穿起隊服合照了一張。我們社會實踐的內容有三項,社會調查——非義務教育外語培訓從業人員素質綜合調查,義務支教,愛國教育。實踐之前我們實踐對就分組把各項准備工作做好了,一組負責查外語培訓機構的聯系電話和地址,一組去買我們義務支教要用的道具和小禮品,一組就准備支教的內容。大家都認真把各自的工作做好了。十三號早上我們全隊從學校出發,原計劃去南山書城前的廣場義務支教的,想趁著奧運之際教小孩子一些奧運英語。大家高高興興的拿著道具來廣場,但事情往往是令人失望的,我們第一天就碰壁了,管理的人說我們之前沒有去物業去申請,所以不給我們在那裡搞活動。更倒霉的是剛好是星期天物業的不上班,我們沒辦法申請到場地了,當時我們大家都很郁悶,原以為可以和孩子們玩得開開心心的,我們之前想像出的那些的快樂情景泡湯了,所以我們的第一個計劃破產了。所以只能進行第二個項目了,問卷調查。似乎上天要磨練下我們,我們打電話去那些外語機構的時候,剛開始的幾個都不理睬我們,說沒空,有些前台的服務員根本就不理我們。後來我們打電話說我們要報名參加暑期培訓,她們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很可悲!不過值得開心的是最後我們還是找到一個機構——書城培訓中心可以幫我們填問卷了,總算有點成就感。
第一天就碰壁了,所以大家都有點受打擊,意識到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的,我們想事情單純了,太天真了。晚上回來我們繼續聯系機構,但情況還是不樂觀。第二天聽甸說,予昨晚失眠了,半夜過來找她,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大家都是在指望她。當時覺得自己很內疚,作為另個小隊的隊長,我也沒幫忙做到什麼,因為剛開始不知道怎麼打電話聯系。覺得自己是努力去幫忙了,不要老是要予一個人打電話。所以上午去完一個機構回來就變吃飯邊上網查那些機構的聯系電話,一個一個的打,剛開始都是拒絕的。不過堅持了總會有收獲的,最後我找到了兩家機構,一個是百特英語,一個是新東方。可以再一次出發的那一刻,感覺真好。下午我們全隊又可以出發了,很開心!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是去進行社會調查,跑機構,中途要擠公車,有時被雨淋到想落湯雞,有時又被太陽烤的兩眼發亮,累啊,但我們還是堅持下。當然我們也遇到了l類似前面的情況,機構不接受我們的調查,說憑什麼要幫我們做問卷,他們可以得到什麼好處,看來社會是充斥著利益關系的!有些答應我們去調查了,等到我們去到的時候卻說不可以了,當時心裡有種被人輕視欺騙的感覺。
最後一天我們去蓮花山進行義務支教。一大早我們做公車去到那的風箏廣場,我們就拿出准備好的道具布置場地,拿氣球圍起來,把我們的宣傳海報掛出來。不過那天的小孩子都比較小,所以我們准備的教案沒辦法用了,大家要臨場發揮了。所以我們就指著氣球問他們顏色,有些小孩子很聰明,很多顏色的單詞都會,嚇到我們驚嘆現在的小孩了不起啊。對於小點的孩子,我們教他們讀。那天跟小孩子玩的挺開心的,不過天公不作美,下去傾盆大雨,我們成了落湯雞。
為期七天社會實踐不知不覺就結束了,雖然很累,但我們都堅持下來了,而且我們也體會到,事情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的,當中會有很多不如意的插曲,要我們勇敢去面對,堅強去堅持。將來我們涉足社會,還會體會更多的心酸和苦辣了
『叄』 求大神拯救!!如何用PS製作關於支教招募主題的海報。急用啊~~
矢量圖世界 你網路一下 ~很不錯的素材網站,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呢~~個人感覺圖片很好用,很特別,都是日本海外的作品,希望對你有幫助呢~~加油啊,有時候找到好的素材還是很關鍵的呢~ 這個網站只要簡單的注冊就行了 然後直接下載,還是挺方便的呢。。。。。。。。。
『肆』 暑假去支教,教三年級的小朋友美術。教畫點什麼比較合適啊推薦些適合小朋友畫的人物形象或者場景吧~
我到不認為樓上幾個人所說的,我覺得應該直接教他們素描,也就是從立方體開始,這樣子他們的父母才能有滿足感,已經不是幼兒班啦,也就是小學啦,是該開始學素描的時候,,,要不然那些父母怎麼會把小孩子在暑假期間送過去教畫畫這方面東西呢。也有可能是孩子的父母很忙所以才把孩子送去學畫畫,但是教這些專業的東西總會好點吧!小孩子們能適應的過來,因為3年級的每個小孩子一般都很喜歡畫畫》
『伍』 求小學支教創意活動
這篇是對預賽創意的部分擴展,但是核心內容都一致
活動名稱:珠峰腳下的希望
項目類別:教育、環保
實施地:西藏日喀則定日縣扎西宗鄉小學(珠峰腳下,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學)
實施地區為團隊成員的:曾住地
創意亮點:暫時不予公開
創意項目:
1各種條件的制約使當地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我們將通過影音及圖片,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有新的認知。播放藏生在內地上學的DV,讓大家了解到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自己擁有的機會,鼓勵樹立理想。最終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學校平時接受外面信息的途徑,使其具有持續性。(更多渠道是指:提供收音機,鼓勵到此旅遊的遊客每人帶一本適宜孩子們讀的書等等)
2我們將該小學與某城市的小學建立互幫關系,以平日的書信來往為主,這既讓當地的學生持續獲得更多關於外面世界的信息,也能讓城市裡的孩子從小樹立關愛他人的意識,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
3西藏生態本來脆弱,環境問題現在也愈加突出,因此讓孩子們樹立環保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們也可以發出他們的聲音,製作海報、宣傳畫、標語,警示當地人和遊客保護環境,這樣的聲音更能引起社會的關注。
4我們將在本校內招納一些漢族同學以志願者身份加入,通過支教,讓更多的漢族同胞對西藏有更深的了解,關注西藏甚至說西部需要幫助孩子們的生活,用廈大學生的熱情點亮繼續幫助孩子們的生活,帶動跟多的大學生參與類似的活動中。同時藏族學生這種回故鄉做實事的行動,能感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使活動具有示範性和推廣性。
5由於師資的缺乏,當地的學生漢藏語水平均較差,甚至很多聽不懂普通話,因此我們提出雙語教學,提供更多的適合他們讀的雙語書籍,只有掌握語言,才能有更高的發展。
ps:以上創意是在得到了許多朋友們中肯的建議之後不斷完善的結果,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與比賽的結果相比,我們大家這樣為需要幫助群體而認真思考的過程更加有意義!在發現問題之後,我們一定會把解決問題放在第一位,同時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
『陸』 支教海報怎麼寫
什麼東東 ?就是知情去叫山區孩子學習嗎?我不曉得啊!哈哈
『柒』 希望工程宣傳畫《大眼睛》
蘇明娟 (前面和上邊一樣)
1991年冬天,8歲的蘇明娟和她的5個同學像往常一樣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天蒙蒙亮,遠處的炊煙從很遠的山那邊升起來——還有一個小時的山路。
對於這條羊腸小道,這些孩子已經再熟悉不過了。蘇明娟挎著媽媽為她縫制的小書包,手裡拎著一個碳爐,這是她在上課時用來取暖的,因為所謂的課堂不過是舊時的土地廟,年久失修,別說窗戶,連土牆都殘缺不全,如果沒有這個小爐子,她的小手就會被凍僵,但即使這樣,上學對這幾個孩子來說,還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上課鈴響了,蘇明娟把碳爐擱在右邊的小木凳上,暖了暖手之後,拿出了書本和只剩下一小截的鉛筆。這時,他看見幾個幹部模樣的人走了進來,其中一人還拿著一個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的機器,很多年以後,她才知道那是照相機,而拿相機的人就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課繼續上著,但蘇明娟「溜號」了,她的大眼睛總是好奇地追隨著這個拿著奇怪的機器在教室里走來走去的「不速之客」。她看見他一會將它對准黑板,一會對准老師,一會對准其他同學……慢慢的,那個人似乎也察覺到有雙眼睛一直在看著他。終於,他發現了她,那是一雙不可錯過的眼睛,純真、好奇、甚至一點驚恐,他舉起了相機……在那隻有零點幾秒的時間里,蘇明娟突然感到有點害怕,她不知道此刻發生了什麼。當然,她更無從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
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
2007年4月26日,因為采訪蘇明娟,我和攝影師、化妝師、助理一同來到合肥。在我們下榻的希爾頓酒店,我驚訝地看見服務櫃台上就擺著那幅「大眼睛」照片,上面用中英文寫著:用你們的愛心支持希望工程。拿行李的侍應生告訴我們,這幅海報在合肥隨處可見。當他得知我們這次就是來采訪她時,他幾乎是用興奮的語氣問道:「她叫什麼名啊?現在是不是挺大了?」我告訴他,她叫蘇明娟,今年24歲,就在你們當地的省工商銀行工作。
在解海龍離開蘇明娟所在的金寨鄉桃李小學之後,那張「我要上學」的照片開始在各種媒體傳播開來,並迅速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然而此時,照片中的主人公蘇明娟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直到3年後,湖南長沙某軍校一位名叫李萬的學員將一份《解放軍日報》和一封信寄給了蘇明娟的校長,報紙上登載的正是這張照片。他在信里對校長說,如果你們學校還能找到這個小姑娘的話,我願意資助她到小學畢業。校長不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但根據報道中的線索,他將所有四年級的女孩叫到了辦公室,然後指著照片問道:「這個人是你們當中的誰啊?認一下!」 這是蘇明娟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當時唯一的感受是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是誰啊?再仔細看,還是認不出來,只是隱約覺得那件紅色格子衣服很熟悉,然後舉手說:「老師,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那你下午回家把那件衣服拿來吧,證明是你。」回到家,媽媽把那件衣服找了出來,照片里那個小女孩的身份也由此確認了。後來,李萬每個學期都會寄一筆錢給她。蘇明娟的家人也知道那錢是從為數不多的軍隊補貼里一點一點省出來的。
因為山多地少,金寨鄉歷來非常貧困。而蘇明娟家每年的收成也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更多時候,她的父親蘇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抓鱔魚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因此蘇明娟每個學期100多元的學費,就成為這個家最大的負擔,而李萬的資助,也讓這個瀕臨崩潰的家,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對於蘇明娟來說,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錢,而是李萬叔叔寫給她的一封封信。那些飽蘸著愛的筆墨的文字,直到現在都珍藏在她的小箱子里,雖然我沒有目睹,但我相信,那些信里所傳達出來的「愛」已經深深扎進蘇明娟幼小的心裡了。
後來,來自大連的一對退休老夫婦也加入了資助蘇明娟的行列,他們拿出了僅有的退休金,還在信中安慰道:別為我們的生活而擔心。善良忠厚的父親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不能要,因為我們已經有別人的幫助了。你爸你媽還能幹活,還能養活你和弟弟。」蘇明娟將錢還給老人,老人不要,後來在徵得他們的同意後,蘇明娟將這筆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這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蘇明娟至今還記得當年父親對她說的話:「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每到過年,蘇明娟的母親鍾業臻都會用這個家特有的方式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將自己納縫的一雙雙布鞋,腌制的一塊塊臘肉寄給解海東、李萬、退休老夫婦,還有湊了100塊錢捐助她的9個大學生。
一個特殊的名人
蘇明娟也許是中國最特殊的名人,幾乎每個人都見過她的照片,但卻鮮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傳工作,已經上初中的她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活動。有一天,老村長來到她家對正在做飯的鍾業臻說道:「你姑娘要去北京開會了,趕緊給她准備准備,過兩天就走。」什麼會蘇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的她14歲,整個人民大會堂里的與會代表,屬她最小。會後,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回到家後,鄰居來看她,問:「你一個月拿多少工資啊?」在他們眼裡,她已經是中央來的大領導了。當然,工資是沒有的。蘇明娟也明白,這只是國家給她的一個榮譽。
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雖然只是專科,但她終於實現了從小「我要上大學」的夢想。入學兩個月後她宣布:請求終止「希望工程」對自己的資助,因為她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完成學業。大一時,她就開始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不僅當過售樓員,還曾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部實習工作過。此外,她還是學生會組織部部長。在一次暑假,她還組織過幾個同學去金寨縣另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工作。談起這段經歷,蘇明娟依然很感觸。「孩子們上課的條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學的時候差不多,四面通風,只有一個破屋頂。孩子們的家庭也都非常貧苦。」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們就在那給孩子們上了幾天課,後來她知道班級里也有一個小女孩,她和母親被父親拋棄了,因為沒有錢也沒有戶口,母女倆只能在別人家的屋檐下搭個草棚過日子。每天,母親下河去抓黃鱔用來養家。當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去看她們的時候,竟發現這個家連口鍋都沒有。那天,學生們自己掏錢買了鍋,買了菜,為她們做了一頓飯,臨走時,還湊了1000多塊錢交給她們,這筆錢足以砌個水池用來養抓到的鱔魚了。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覺得自己是那麼幸運,因為一張照片,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她得到了那麼多人的幫助。而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人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夢想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個人都有勇氣做點什麼,那麼那些瀕臨絕望的人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在合肥市中心,有一處讓合肥人引以為傲的古跡——包公祠。對面,就是安徽省工商銀行的大樓。蘇明娟的辦公室就在這棟大樓的17層。從落地窗向外看出去,綠樹成蔭的包公祠和合肥的繁華街景盡收眼底。單位給員工提供的待遇除了優厚的工資以外,還有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和一套兩居室的公寓。蘇明娟和這個城市裡的其他人一樣,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有時會和朋友一起去吃麻辣小龍蝦,逛街買衣服,每到周五,還會守在電視機前看「快樂男生」。這樣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算不上什麼,甚至有點乏味和平淡,但對她來說,這簡直是上帝最好的恩賜。
每個月,蘇明娟都會寄錢給家裡。父母已經年近半百,因為女兒,他們的日子已經改善了很多。去年,他們將家裡的黑白電視換成了彩色的,欠的債還清了,5間青磚瓦房也重新翻修了一遍。她現在最大的牽掛是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以前無話不談的姐弟倆,現在卻有了「代溝」。這讓她有點著急,因為她比誰都清楚「上學」意味著什麼。現在,蘇明娟一年會回家一次,400公里的路程要翻山涉水整整走上一天。我不知道在路,她透過車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會想到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條路的兩頭,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2007年 6月23日,安徽合肥,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組委會邀請,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蘇明娟成為北京奧運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形象大使。據介紹,截止6月22日12點,全國范圍內京外省(區、市)奧運志願者報名總人數達196973人,其中安徽省共有11271人。
蘇明娟長大後被朋友稱為:「大眼睛」等。
08年7月,蘇明娟從安徽大學畢業,被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錄用,將於11月24日正式上班。
采訪中,她一邊翻閱著《楚天金報》,一邊說:「是『希望工程』救了我,救了千千萬萬貧困孩子。」她認為,全國各級新聞單位在推動「希望工程」實施中,功不可沒。並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幫助貧困的孩子。
『捌』 求暑期支教的海報宣傳語
我曾經在雲南支教過三個月,我認為,暑期支教真的不是一個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