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宣傳宋蘇軾

宣傳宋蘇軾

發布時間:2021-06-08 11:02:06

『壹』 東坡宋蘇軾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就是剛剛下過雨行走在山坡的東面,此時月色情系皎潔,因為已經是夜深人靜而且剛剛下過雨的緣故,街道上那些商旅都已經不見了人影只剩下向自己一樣的山野之人,不要嫌棄這山坡崎嶇顛簸,就是喜歡這種鏗然有力的拄杖而行的聲音 。
這首詩在我看來應該屬於蘇軾中期被貶的作品,那種樂觀還是一覽無余,分析詩中意象不難看出雨代表著統治者的貶謫,東坡代表自己所堅持的路或理想,市人野人代表官場小人和自己,蘇軾想表達的應該是自己的立場即使是崎嶇坎坷的,但是也要昂然前行。主要抒發了一種灑脫堅毅的情懷,以及那不與世俗共染的高潔。
純屬個人看法 ,僅供參考。

『貳』 宋蘇軾的詩有哪些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蘇軾《題西林壁》。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自: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譯文: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出自: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4、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出自:宋·蘇軾《 食荔枝》。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出自:宋·蘇軾《春宵》。
譯文: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兒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樓台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歌聲和管樂聲還不時地彌散

『叄』 宋代蘇軾介紹

蘇軾(蘇東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在他的筆下,寫出了平易自然、婉轉流暢的優美散文和意境清新、豪邁奔放的詩詞,代表了他所處時代——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他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四大家」。同時他還是具有獨特風格的畫家,精於「墨竹」,為宋代「文湖州竹」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政治見解方面,他思想開明,反對專制政府對人民的過分壓榨和對工商業的官僚主義的獨占。他熱愛生活,對他的朋友和親人懷著真摯的感情,因而在他的一生中,也有自己美滿的家庭。

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州,父親蘇洵是北宋的大文學家,母親程氏也受過良好的教育。蘇家有六個孩子,但蘇軾的一位哥哥和三位姐妹均早卒。蘇軾從八歲起就在當地的鄉村學堂念書,同時亦受到了家庭教育的熏陶。十歲那年,父親到京師參加科舉考試去了,母親在家教他閱讀古今名著。有一次,讀到《後漢書》中范滂的傳記。范滂是東漢時一個正直的文人,因和其他士人一起反對當時宦官專權的黑暗政治,被朝廷下令逮捕。為了不連累他人和自己的母親,他面無懼色地前去投案。臨行前,他的母親堅定地對他說:「你既是與其他正直的名士一起,為義而死,那是值得的。」蘇軾為此曾認真地問過母親:「如果我也成為范滂那樣的人,媽媽同意嗎?」母親答道:「你能作范滂,我就不能作范母嗎?」蘇軾十分感動,他更加勤奮而有志氣了。幾年以後,蘇洵游學回家,又加強了對他的教導。父親常常躺在長椅上聽他和弟弟蘇轍朗讀詩文,時而糾正他們的發音,或替他們解釋疑難。平時,父親也出題要他們作文寫詩。蘇軾十歲時就有不少佳作了,在一篇《黠鼠賦》的短文中,他生動地描寫了一隻小老鼠如何巧妙地騙過了捕鼠人的情景。他的另一篇由父親命題的評論性文章《復侯太初論》亦初步顯示出他卓越的辯才。蘇洵教導他的兩個兒子趨向具有現實主義內容的質朴文風,反對一味堆砌華麗詞藻和典故的空洞無物的文體。為了鼓勵蘇軾發奮讀書和創新,蘇洵曾特地送給他一塊很好的硯石,而蘇軾亦一直珍貴地保存著。在這個文學氣氛極濃的家庭的撫育下,蘇軾的才華得到了自由和充分的發展。

蘇軾和弟弟蘇轍從小就同窗讀書,以後又一起考中進士。蘇轍也是出色的文學家,在散文方面有傑出的成就,與父親、哥哥一道,同列於「唐宋八大家」。蘇氏兩兄弟由於政見相同,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總是相一致。他們在患難中互相幫助,在坎坷中互相慰藉。蘇軾曾說:「我自少就了解子由(即蘇轍),他天資聰穎,豈僅是我的弟弟,也是和我志同道合的益友啊。」而蘇轍在哥哥的墓誌銘上則寫道:「哥哥無比關懷和照顧我的時候,是我的長兄;在不倦教誨我的時候,則是我的老師。」當時,蘇軾和蘇轍在不同的地方做官,他們經常寫詩互贈,有時還在夢中彼此相會。蘇軾有許多詩詞是表達他對弟弟的想念和親切感情的。26歲時,他平生第一次與弟弟分別。不久,他在給弟弟的第一封詩信中說:我盡力登高,眼看著你在殘照的月光下,騎著一匹瘦馬漸漸地去遠了;我真是害怕歲月流逝的飄怱,不知今後在寂寞時由誰來給我以安慰呢?蘇軾39—41歲時在青島附近的密州當太守。一個中秋節的晚上,他舉著酒杯,面對一輪明月,忽然想起了未能相見的弟弟,詩人的想像和激情一涌而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因景而寫情,月亮不應與人有什麼怨恨,為何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團圓呢?接著,筆鋒突然一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時把想像推向人們未曾到過的境界:盡管兄弟相隔千里,但不也總是能夠分享明月的光輝嗎?「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便是他留下的千古絕句。確實,只有蘇軾這樣偉大的詞人,才能用如此高遠的意境將人間的純真的友愛之情表達出來。

蘇軾在19歲時,由父母安排,娶了年方十六的王弗為妻。早婚和父母作主,照例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習慣。王弗是個普通的四川姑娘,能夠認字,愛好學習。蘇軾讀書時,她整日在他的身邊不願離去。開始,蘇軾並不知道她能看懂,以後,當蘇軾對一些篇章的內容稍有忘記時,王弗卻能清楚地復述出來,這使蘇軾很驚奇,一問,才知道她對其他的書籍也都能了解其大略。王弗性格溫厚、穩重,而蘇軾則生性坦率、豪放。有時候,他太容易相信別人了,不管和誰說話,都喜歡傾吐內心的秘密。王弗很了解自己的丈夫,時時提醒他要注意那種表裡不一的人。平時蘇軾會見客人,她就站在屏風後面細聽。有一次,一位來訪的客人與蘇軾談了很長時間。客人走後,她對他說:「你何必浪費時間和這個人說話呢?他一直在注意設法迎合你。」蘇軾對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的,但王弗不幸在27歲時去世。十年後,蘇軾還作了一首悼念亡妻的詞。他滿腔哀思地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這真是至情至性之詞,有人評論它「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是很中肯的。蘇軾喪妻的第二年,父親又去世。他和弟弟馬上辭官,將父親及妻子的棺木送回家鄉安葬。

幾年以後,蘇軾再婚,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閏之是他在文學生涯中最活躍時期的伴侶。在夫妻倆相親相愛的家庭生活中,蘇軾還是一位好廚師呢,他特別會做一種「菊花魚」的菜,其配料有菊花、甘藍嫩心、薑片、酒、蘿卜醬和桔皮等等,還發明了一種可以同時煮湯和蒸飯的簡易烹法,稱之為「東坡羹」。閏之和他生活了十五年,蘇軾在為她寫的祭文中,贊揚她是賢妻良母,對待前妻的兒子就象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並且始終和他同甘共苦。他說他給予妻子的恩惠實在是太少了,他希望死後與她合葬。

蘇軾有三個兒子:長子蘇邁(王弗所生),次子蘇迨、三子蘇過。蘇邁會作詩;蘇迨娶了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孫女;蘇過則是三兄弟中最出色的,他協助和照顧父親,作父親的秘書。在父親的教導下,他成為詩人和畫家,有留傳至今的作品《斜川集》。他善於畫竹石和冬景,北宋皇帝徽宗曾請蘇過在一座新落成的宮殿的牆上繪畫。

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都是文壇巨子,蘇家亦成為歷史上的文學世家。

四神獸之流氓rabbit於戊子年貳月拾三日午後留

『肆』 宋蘇軾的故事

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性格豪邁,為人表裡澄澈,講究風節操守,一生雖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難,但對人生始終抱有超曠達觀的襟懷;他同情百姓,關心生產,在各地為官期間,為當地老百姓切切實實做了許多好事。出於對蘇東坡的喜愛,當地民間流傳了眾多關於他的傳說。

閱讀全文

與宣傳宋蘇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茅台醇電子商務是傳銷 瀏覽:656
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知識 瀏覽:451
酒吧舞台人員策劃方案 瀏覽:243
4s店周末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9
跑步賽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90
教師跟崗培訓方案 瀏覽:147
安全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364
校本培訓使月學校教育經費方案 瀏覽:569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瀏覽:263
電子商務基礎理論與實踐a卷 瀏覽:564
電子商務協會上海 瀏覽:699
銷售技巧培訓方案 瀏覽:548
國際書畫展策劃方案 瀏覽:71
促銷活動結果分析 瀏覽:958
商場節日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0
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語言 瀏覽:585
房地產開盤推廣方案 瀏覽:236
教學專家到校培訓方案 瀏覽:756
企業內部培訓策劃方案 瀏覽:762
感恩系列茶會策劃方案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