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崇左紅色旅遊課題研究的優勢和不足
國家旅遊局確定2005年旅遊主題為「紅色旅遊年」,以紅色旅遊為載體,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帶動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已成為全國各地推廣紅色旅遊的普遍共識,並成為全社會認真貫徹黨中央走群眾路線行動綱領。紅色旅遊從理論到實踐成為旅遊研究的重要課題。
崇左市屬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國內國際紅色旅遊資源,紅色旅遊促進了崇左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拓展了崇左市經濟發展的空間,同時推動了崇左特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目前相關崇左市紅色旅遊開發的理論研究則略顯不足,本文總結了國內外紅色旅遊研究現狀及目前我國民族地區紅色旅遊發展現狀,綜合運用實證研究、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結合文化創新理論、可持續旅遊發展理論和產業結構理論,以全新的視角從紅色旅遊資源構成、紅色旅遊發展現狀和意義等幾個方面分析崇左市紅色旅遊基本情況,在以龍州起義紀念館為例對崇左市紅色旅遊景區開發現狀進行實證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目前崇左市紅色旅遊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崇左市紅色旅遊發展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本文研究,提出了以下促進崇左市紅色旅遊發展的具體對策:加強與百色旅遊合作,打造國內紅色旅遊品牌,加強與越南高平等邊境省區的區域旅遊合作,打造邊境國際紅色旅遊品牌;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與當地特色民俗文化相結合,增加紅色旅遊的體驗性;提高紅色旅遊從業人員專業素質;開展多種宣傳途徑。由於資料及能力所限,本論文寫作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紅色旅遊資源評價體系,如何尋求政府主導和市場引導之間的一個黃金點,希望今後有更深層次的研究。
⑵ 崇左有什麼年俗
春節是中國最熱鬧、也是最有情味的傳統佳節。在這個傳統的節日,我市各地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輪番登場,人們舞龍、耍獅,燃放鞭炮,看錶演,各地群眾以各種特色民俗活動辭舊迎新,共慶新春佳節,在歡聲笑語里感受美好生活,盡享節日的快樂 春節期間大新縣以燃放煙花、舞龍麟、鬧廟會、賽山歌、猜燈謎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迎接牛年到來。 春節期間,寧明縣開展籃球、足球、氣排球和乒乓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比賽活動,吸引許多體育愛好者參與各項活動中。一些參賽球員說,以往春節期間都是吃吃喝喝,或者和朋友一起打牌,今年以健身的方式歡度新年更有意義 斗畫眉鳥和斗雞是龍州縣群眾新年傳統娛樂節目,正月初三,幾百名斗畫眉鳥和斗雞的愛好者,齊聚該縣宣傳文化中心廣場,開展斗雞等活動,盡情享受新年的樂趣。 春節期間,為給堅守崗位的邊防官兵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市邊防支隊機動一分隊組織開展了一次「春聯鬧新春」活動。在營區里,該分隊的書法愛好者鋪開紅紙,揮毫潑墨。戰士們高高興興寫對聯吟詩歌比賽,警營里充滿了歡慶祥和的氣氛。 春節期間,扶綏縣東門鎮除了舉行籃球、拔河等比賽外,還開展了斗雞、打陀螺、扭扁擔、飛煲等一系文體活動,既豐富了春節文體活動內容,又使民俗文化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圖為極具民俗風情的飛煲活動。 籃球比賽是扶綏縣渠黎鎮春節活動的重頭戲。在今年春節的比賽中,渠黎鎮各村的健身舞蹈隊擔起了拉拉隊的重任,利用比賽中場休息時間,表演了健身舞,為自己的球隊加油鼓勁,給現場觀眾耳目一新的享受,為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⑶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東羅鎮旱改水項目是真的嗎農民土地承包期還沒到期怎麼處理
旱改水、水改旱都是農民自願的事,政府只是宣傳,不能強求,承包地種什麼由自己決定。農田基本建設,政府配套改善灌溉條件是另外一回事。
⑷ 崇左的人口民族
民國初期,舊桂系時期,教育發展停滯。新桂系時期,教育有所發展,學制、課程設置都有所改革。先後在崇善、左縣縣城分別設立師范講習所、國民中學,培養師資。在鄉公所所在地設立中心國民基礎學校,完小,,在各村公所所在地設國民基礎學校,初小,。民國38年,崇善縣、左縣兩縣有初中2所,學生555人;小學182所,含中心校,學生6897人。
解放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重視教育,學校教育、中等專業教育和成人業余教育等都有很大發展。至1985年夏季,崇左市各類小學總數673所,包括教學點559個,在校學生43788人;初、高中共17所,在校學生7790人。小學、中學生數分別比1949年增長5.35倍和13倍。解放30多年來,崇左市共培養小學畢業生10.7萬多人,初中畢業生近5萬人,高中畢業生1.7萬人,職業高中生300人。
1977年恢復高考後,
至1985年,崇左市共考上大學245人,中專554人。
2003~2006年,崇左市對教育投入25.05億元,其中市財政撥款19.21億元。新建樓房校舍263幢,建築面積22.3萬平方米。中小學校舍總面積,2003年245.4萬平方米,2004年252.7萬平方米,2005年249.9萬平方米,2006年254.9萬平方米。2006年末,崇左市有幼兒園146所,入園兒童4.02萬人;有小學811所,在校生15.22萬人;中學120所,在校生10.09萬人;大、中專院校和職業中學11所,在校生1.82萬人。還有鄉鎮成人技術學校,教育培訓中心73所。到2006年,崇左市通過自治區「普九」驗收的縣,市、區7個,「普九」人口覆蓋率從2003年建市初的37.4%,提高到100%。
崇左市現有高等學校3所: 學校層次地址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公立本科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麗川路1號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公立專科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壺興路339-1號南寧地區教育學院公立專科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建設路32號科技
民國2年,1913年,成立崇善縣桑蠶業研究所,設所長1人,技術員2人,民國33年撤銷。民國36年,崇善縣政府設立農業推廣所,有農林技工3人,獸醫技工1人,水利助理1人。
解放後,1959年成立崇左縣科學技術委員會,1962年撤銷。1973年成立崇左縣科技局,1978年改為崇左縣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縣科委,下設直屬機構。1978年12月,成立縣科學技術協會,簡稱縣科協,設主席1人,副主席3人,內有秘書及幹事共5人。1985年有職工8人, 負責協調崇左市農林水畜牧、建築、醫學、化工、教育等行業9個協會的科學技術交流,科普宣傳、科學考察、輔導、咨詢和發展會員等工作。1979年9月,成立縣科學技術情報所,主要從事科學技術情報的收集、整理、傳遞和服務,為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提供科技資料。
1985年,科技情報所有幹部2人,工人2人。1983年,馱盧、江州、左州、那隆等4個公社,今改為鄉,成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同年7月,縣成立青少年科學技術輔導員協會,負責青少年科技輔導,開展學科學、用科學等活動。
2003~2006年,崇左市共實施各類創新計劃項目56項,含在建、續建項目,上級科技經費扶持750萬元,市財政安排科技經費60萬元。引進農業新品種55個,推廣農村實用技術112項。開發工業新品種20多個。共培育市級科技型企業13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型企業1家。共組織項目申報自治區級、市級科技進步獎38個,其中獲市級科技進步獎25個,2003年10項,2005年15項,,獲自治區級科技成果獎1個。崇左市專利申請量76件,授權量49件。 1956年發現原始社會殘存的三層堆積物,其中第三層為灰黃色文化堆積,膠結堅硬,內含許多淡水螺螄殼、蚌殼及魚牙、鹿類等動物化石,還發現一些出土的打制燧石刮削器、石片等遺物。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考古工作隊考察,還發現在瀨湍、太平、新和,四壩、雲吞嶺、農里、岜白、那隆等7處,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錘、石環等崇左市古代壯族先民創造的文化遺物。
1973年10月, 左州鄉龍合村咘羅屯出土唐朝銅鼓1個,是崇左市少數民族的青銅文化藝術瑰寶之一。
明、 清代,居住縣內漢人500餘人,壯漢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日繁,建造歸龍塔,鐫刻江州石獅、石龜、太平鎮石牛、石碑,開辟白雲洞、碧雲洞、龍井、金櫃山「八字」壁題字等文物勝景,以及設立府、州、縣學、書院、義學,舉行童試。這兩朝,曾是崇左市歷史文化發展的昌盛時期。
2003年,崇左市有38個文化事業機構。其中,市級群眾藝術館1個,縣級文化館7個;圖書館7個,市級1個,縣級6個;市文物管理局1個,縣級博物館2個,文物管理所4個;縣級文工團7個,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1個,縣級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7個,市演出管理處1個。崇左市公共圖書館藏書56萬冊,其中市圖書館藏書10萬冊。崇左市有縣級公共演出場所5個。2004年12月,舉辦崇左市首屆花山藝術節。2005年,崇左市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入戶率91.7%。
2006年,崇左市有37個文化事業機構。其中,市級群眾藝術館1個;縣級文化館7個;圖書館7個,市級1個,縣級6個;市文物管理局1個;縣級博物館3個;文物管理所3個;縣級文工團7個;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1個;縣級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6個;市演出管理處1個。崇左市公共圖書館藏書58.68萬冊,其中市圖書館藏書11.01萬冊。崇左市有縣級公共演出場所5個,其中鑒定為危房的2個。 1951年4月崇善、左縣合並後,是年6月將兩縣衛生院合並,建立崇左縣人民政府衛生院。1985年,崇左市共有各種醫療衛生機構24所,比1952年的5所增加3.8倍;病床355張,比1952年的10張增加34.5倍;職工人員總數55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1人, 分別比1952年增加14倍和13.4倍,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19張,醫生、醫士0.64人, 護士0.28人。 另外,有集體、個體辦的衛生室139間,其中個體121間,衛生員419人,接生員613人。
2003年,崇左市有衛生機構146家。其中:醫院26家,鄉鎮衛生院85家,采供血機構2家,婦幼保健院7家,專科疾病防治站所,6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家,健康教育所1家,其他機構12家。有衛生人員537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130人。業務用房面積25.03萬平方米。50萬元以下的設備有114台,50萬~100萬元的有36台,100萬元以上的6台。
2006年,崇左市有衛生機構145家,其中醫院24家、鄉鎮衛生院87家、采供血機構3家、婦幼保健院7家、專科疾病防治站,所6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家、衛生監督所7家、醫學培訓機構1家、健康教育所1家、其他機構2家。有衛生人員559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380人。業務用房面積24.29萬平方米。50萬元以下設備有1487台,50萬~100萬元有30台,100萬元以上的有8台。 解放前,縣內有兩個公共體育場。崇善縣公共體育場在縣城江北,於民國24年,1935年,建成,內設一副籃球架,一個排球場,還有跑道、單杠和跳高、跳遠的沙坑。左縣公共體育場在縣城北街,於民國25年建成,內設有籃球架一副和跑道等。
解放後,縣內各村屯農民、學校師生、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紛紛動手興建體育場地,特別是籃球場。1952年至1957年間,大多數鄉、村、屯建有籃球場,各中小學校建有籃球場,縣直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建有籃球場。農村建的籃球場,因陋就簡,多為木圈球架。1958年大煉鋼鐵,因大批人力上工地,大部分村屯藍球場被廢棄。1962年至1965年,農村籃球運動復興,各村屯陸續重建籃球場,鐵圈球架取代了木圈球架。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農村籃球場又一度被廢掉。1972年後,才又陸續重建。縣燈光球場、崇左中學田徑運動場、縣軍民體育場等縣內主要體育場地設施先後興建。據1984年底普查統計,崇左市有籃球場179個,其中無固定看台的燈光球場15個,有固定看台的燈光球場3個,排球場22個,室外射擊場1個,室外溜冰場1個,公共運動場1個,小運動場1個。
2003~2006年,崇左市共有標准體育場地1304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75平方米。其中:有體育場3個,體育館5個,游泳館1個,室外游泳池4個,有看台的燈光球場79個,乒乓球房7個,籃球場1109個,排球場96個。2003年,有等級裁判員150人,教練員61人。2006年,有等級運動員25人,等級裁判員135人,教練員45人。
崇左市歷年來為自治區隊、國家隊培養輸送優秀運動員15人。2003年,崇左市在廣西第十屆運動會上共獲得6.5枚金牌。2004年,在自治區第五屆農運會上共獲金牌3枚,銀牌5枚,銅牌4枚。2005年,在自治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獲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2枚。同年,成功舉辦2005年中國東盟女子足球邀請賽,有新加坡、越南、中國,2個隊,等4個代表隊、運動員100人參賽,是崇左市建市以來舉辦的第一次國際性體育比賽。
⑸ 崇左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崇左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2月1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開發、經營和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黃雲海
成立時間:2011-12-19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5140000000502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崇左市友誼大道南段西側(市交通運輸局內)
⑹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今天法制宣傳的在哪個廣場
一般做宣傳都是在火車站對面的廣場,那裡人比較多!!
⑺ 少年先鋒隊建隊日發言稿
建隊日的來歷:
1949年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日,今年是少先隊建隊57周年。
中國少年先鋒隊前身為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於1949年10月13日。但中國少年兒童的革命組織,從本世紀初的勞動童子團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革命戰爭時期的少年兒童組織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都有革命的兒童組織活躍在父兄身邊,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貢獻。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黨就十分重視兒童組織的建設。在中國少年兒童運動發展的歷史上,不同的革命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革命兒童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