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南新化人的形象和素質
新化縣地處湖南中部,資水中游,雪峰山東南麓,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轄區總面積3567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2個國營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全縣人口130萬,其中農業人口116萬。境內多為山丘盆地,氣候溫和,環境宜人,素有「湘中寶地」之稱。
新化建縣於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千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新化人民,艱苦創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永葆了古縣青春。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化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特產甚多。新化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明顯,年平均氣溫16.8℃,降水量1453.5毫米,日照時數1488小時,無霜期281天,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新化農業的發展。新化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農作物種子基地縣和糧食儲備基地縣,是全省氨化秸稈 養牛基地、模式化稻田養魚基地、玉米生產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和雙季稻田成建制畝產過噸糧縣。又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項目縣。糧油、畜牧、水果、水產等,形成了產業化規模;作為特色產品的茶葉、烤煙、苡米、玉蘭片、銀花、厚朴、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農戶」的生產格局;新化是湖南省10大林區縣之一,主產杉、松、楠竹、栗樹等,並有華南虎、金錢豹、娃娃魚、紅腹錦雉、銀杏、金錢松、紅豆、天獅粟等珍貴動植物資源。
工業已初步形成機械、電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紙、竹木加工等10大工業支柱產業;新化被列為全國「星火技術開發密集區」和電子陶瓷、藝術瓷出口基地。
城鎮建設迅速發展,縣城面貌煥然一新。城東梅苑經濟開發區與城西建設開發帶由資江大橋連成一體,比翼齊飛;全縣19個建制鎮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初具規模;鐵路、公路、水路互聯成網,交通十分便捷;通信手段實現現代化;電力能源充足,大小電網遍布城鄉,實現了村村通電。
新化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近代民主革命先驅陳天華、譚人鳳,著名抗日將領黃浦軍校代校長方鼎英、戰功卓著的中華名將陳正湘,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成仿吾,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橋牌皇後」楊小燕等名人生於新化;梅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事業空前發展,文藝團體馳騁海內外,花卉根雕久負盛名,書法美術飲譽中華,梅山武術名揚天下。新化縣是湖南省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武術之鄉」。
新化鍾靈毓秀,山川秀美,名勝古跡甚多。國家級森林公園大熊山,是被乾隆皇帝喻為「獨標清勝」的綠色明珠,極具旅遊開發前景;還有別具洞天的梅山龍宮,氣勢磅礴的資水鎮江寶塔,雅稱小南嶽的桃林廟,藝術瑰寶文昌閣,俊美奇秀的美女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羅盛教紀念館、抗日英烈陵園等。
新化旅遊
1.紫鵲界梯田
紫鵲界梯田位於新化縣西部山區水車鎮境內,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余畝以上,其地勢之高,規模之大,形態之美,堪稱世界之最。紫鵲界生態環境優美,梯田密集,形態原始,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山高水長,板屋交錯,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樸美、形體美、文化美。尤其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使紫鵲界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臨人間仙境。水奉公路盤旋於這些梯田之間達十餘公里,梯田遍布於海拔500米至1000餘米的十幾個山頭上,最大的不過1畝,最小的只能插幾十蔸禾,連綿起伏,輾轉盤旋,可謂是儀態萬方,令人贊嘆不已。據調查,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餘年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民族
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它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隨著紫鵲界萬畝梯田的發現和發掘,文化品位的提升,現成為湖南省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5個預備名單之一且名列第三,有望超過廣西龍勝梯田和雲南哈尼梯田,是一塊藏在深山人末識的旅遊黃金寶地。賀同新省長、袁新華局長考察紫鵲界梯田以後,對紫鵲界梯田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紫鵲界梯田有世界資源的潛質。省參事、省資深水利專家聶芳容一行對紫鵲界梯田的自流灌溉系統進行了仔細的研究,認為紫鵲界梯田是人類最偉大的水田工程。
2.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位於湖南省中部,隸屬婁底市新化縣。相傳黃帝登熊山,將靈額蔥籠的九龍峰點化成九條青龍,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龍池。九條青龍游入資水,被梅山油溪石竹灣的風光靈氣所吸引,高興得在水中游、雲中飛、洞中舞,久久不願離去,一住就是幾千年。新化古稱梅山後人便把這個岩洞叫做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位於新化縣油溪鄉高橋村,它是一個地下溶洞群,共有九層洞穴,由上萬個溶洞組成。洞府現已探明長度2876米,已開發的面積58600平方米,目前可游覽的路線長為16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世界罕見的神秘地下河。 洞內景觀豐富多彩,絕世景觀舉不勝舉,既有大量姿態各異的流石景觀,又有美不勝收、玲瓏剔透的石筍、石鍾乳景觀,還有千變萬化的斷面形態和蝕余小形態景觀。其中更有四大世界溶洞景觀之絕:一是洞府雲天絕世景觀,其上下高達80米的層樓空間結構,規模宏大、布局天成。它上下映照,水路遙相呼應,各種石鍾乳在五顏六色的燈光照耀下層次清晰,令人嘆為觀止;二是哪吒出絕世景觀,由一個從中裂開的巨大的天然鍾乳石蓮、一葉剝落的花瓣以及帶有紅色血團的哪吒肉身組成,天然鍾乳石蓮似乎可分可合,在燈光的映襯下形象逼真度那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令人叫絕;三是形似霧凇的白色非重力水沉積物絕世景觀這種沉積物不是由地心重力作用形成,而是由毛細管力作用成,它晶瑩剔透、潔白無瑕、一塵不染,這種沉積物全世界獨一無二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四是水中金山絕世景觀,景點頂部有數百萬根潔白無瑕、美妙絕倫的鵝管和姿態各異、層次分明的鍾乳石。而底端是一巧妙天成的瑤池。池面面積368平方米,池底水平如鏡,池的一側是一座自然形成的攔水壩,攔水壩高約一米,曲線優美,紋理清晰,令人驚嘆。更絕的是,鵝管和鍾乳石倒映在水中,上下映照、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座五光十色的巨大金山,光芒四射、龍鱗點點。她離奇多變的光影、五彩繽紛的顏色、千姿百態的形狀,加上水滴池面、洞中回聲的天籟之音,形成了舉世無雙的美景,令人如痴如醉。
3.蒙洱茶生態觀光茶園
蒙洱茶生態觀光茶園位於「天下茶都」美譽的湖南新化奉家山,由湖南省新化縣蒙洱茶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分前、中、遠三期規劃進行建設,前期(2008—2010年),建設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期(2011—2015年),建成省級茶葉科技示範園區,省級旅遊示範區;遠期目標是(2016年—2020年),建成國家4A級風景區。根據生態園的景觀特色、空間結構、地域組合、設施結構和道路特點等,按照一心二軸二環三區特點建設。
該生態觀光茶園擁有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山水資源優勢,依託村、水、茶等特色生態資源營造靜謐、舒心、養生的旅遊環境,將規劃建設成以儒家文化為根基,茶文化為主題,集休閑、娛樂、茶園觀光、茶園文化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區,江北最好的生態觀光茶園,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日照市集茶葉生產、生態農業觀光、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精品生態農業帶。
4.大熊山
「蚩尤故里」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新化縣北部,總面積8100公頃,規劃旅遊面積2475公頃,分蚩尤谷、春姬峽、熊峰、川岩江四大景區。 大熊山公園內物種繁多,是湘中唯一的物種基因寶庫,有國家保護的銀杏、南方紅豆杉、鍾萼木等珍稀植物43種,以及雲豹、草號鳥,紅腹錦雞等珍稀動物27種。在大熊山正中部,有千歲銀杏,十人合抱,枝繁葉茂,有「中華銀杏王」之美稱。 秋日大熊山,雞抓槭濃密的綠葉和吳茱萸五加盛放的金黃色花海,令人流連忘返。相傳蚩尤戰敗後,帶領九黎族部落普植梅樹、杜鵑、楓樹,因此,秋天滿目紅楓,寄託著遠古先人「雪裡梅花開,迎來萬山紅」的理想。
大熊山最高峰九龍峰是湘中第一峰,海拔1622米。
⑵ 新化是什麼之鄉了
新化是武術之鄉、有色金屬之鄉、中國蚩尤故里文化之鄉 新化梅山武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相傳為趙天祥所創,具有很強的漁獵文化特色。梅山武術中的許多武器往往就是勞動和生活的工具,如常見的梅山武術器械有板凳、方桌、煙斗、鐵尺、耙、齊眉棍等。梅山武術的獨家兵器「耙」,就是梅山祖先打虎用的工具,獨家雙兵器「鐵尺」,也是從這類狩獵工具演化而來的;另外,梅山先人把在生產生活中用的扁擔、長煙筒、板凳都演練成了可隨手取而用之的兵器。梅山武術的這一特色與當時人們所居住與生活的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宋朝以前的梅山地區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且交通不便,此地區「廣谷深淵,高岩峻壁,繩橋棧道,猿猙上下」,因而「這里的人們過著原始農耕、漁獵生活,形成了帶有濃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閉的土著文化」。可見,宋朝以前的梅山地區的人們尚停留在刀耕火種、漁獵生活的原始階段,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在梅山地區居住的人們為了生存而勤練武功。可見,最早的梅山武功起源於漁獵勞動,是梅山人為了生活、生存而與自然爭斗的必然結果。 景點最出名的是梯田,其次是龍宮、大熊山
⑶ 湖南新化縣現在有哪些出名的混混
有東興社的 歐陽浩南,洪興社的陳浩南、山雞、包皮等等……
不過現在出了個頂級大哥,那些什麼雞啊,南啊的不算什麼了,現在那位大哥名叫:賈君鵬……
⑷ 新化焦點搞笑視頻二胎政策
英國有家媒體就說了:在中國,聖誕節與歷史、傳統、親人或者禮物轉送無關,就是個赤裸裸的金錢和狂歡的節日。一名中國企業家說,「中國人喜歡節慶。假如給他們一個慶祝的理由,他們就會去慶祝,即便他們並不明白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意義」。
⑸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傳片的主題曲叫什麼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傳片的主題曲叫什麼,可以用酷狗聽歌識曲聽出來是什麼歌曲的。
宣傳片(Propaganda film)是製作電視、電影的表現手法,是對企業內部的各個層面有重點、有針對、有秩序地進行策劃、拍攝、錄音、剪輯、配音、配樂、合成輸出製作成片,目的是為了聲色並茂地凸現企業獨特的風格面貌、彰顯企業實力,讓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士對企業產生正面、良好的印象,從而建立對該企業的好感和信任度,並信賴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宣傳片從其目的和宣傳方式不同的角度來分可以分為企業宣傳片,產品宣傳片,公益宣傳片,電視宣傳片、招商宣傳片。
⑹ 湖南新化
新化縣地處湖南中部,資水中游,雪峰山東南麓,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轄區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2個國營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128萬,其中農業人口116萬。境內多為山丘盆地,氣候溫和,環境宜人,素有「湘中寶地」之稱。
縣人民政府駐上梅鎮,郵編:417600。代碼:431322。區號:0738。拼音:Xinhua Xian。
新化建縣於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千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新化人民,艱苦創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永葆了古縣青春。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化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特產甚多。新化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明顯,年平均氣溫16.8℃,降水量1453.5毫米,日照時數1488小時,無霜期281天,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新化農業的發展。新化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農作物種子基地縣和糧食儲備基地縣,是全省氨化秸稈 養牛基地、模式化稻田養魚基地、玉米生產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和雙季稻田成建制畝產過噸糧縣。又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項目縣。糧油、畜牧、水果、水產等,形成了產業化規模;作為特色產品的茶葉、烤煙、苡米、玉蘭片、銀花、厚朴、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農戶」的生產格局;新化是湖南省10大林區縣之一,主產杉、松、楠竹、栗樹等,並有華南虎、金錢豹、娃娃魚、紅腹錦雉、銀杏、金錢松、紅豆、天獅粟等珍貴動植物資源。
工業已初步形成機械、電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紙、竹木加工等10大工業支柱產業;新化被列為全國「星火技術開發密集區」和電子陶瓷、藝術瓷出口基地。
城鎮建設迅速發展,縣城面貌煥然一新。城東梅苑經濟開發區與城西建設開發帶由資江大橋連成一體,比翼齊飛;全縣19個建制鎮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初具規模;鐵路、公路、水路互聯成網,交通十分便捷;通信手段實現現代化;電力能源充足,大小電網遍布城鄉,實現了村村通電。
新化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近代民主革命先驅陳天華、譚人鳳,著名抗日將領黃浦軍校代校長方鼎英、戰功卓著的中華名將陳正湘,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成仿吾,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橋牌皇後」楊小燕等名人生於新化;梅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事業空前發展,文藝團體馳騁海內外,花卉根雕久負盛名,書法美術飲譽中華,梅山武術名揚天下。新化縣是湖南省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武術之鄉」。
新化鍾靈毓秀,山川秀美,名勝古跡甚多。國家級森林公園大熊山,是被乾隆皇帝喻為「獨標清勝」的綠色明珠,極具旅遊開發前景;還有別具洞天的梅山龍宮,氣勢磅礴的資水鎮江寶塔,雅稱小南嶽的桃林廟,藝術瑰寶文昌閣,俊美奇秀的美女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羅盛教紀念館、抗日英烈陵園等。
新化縣是革命老區縣、柘溪庫區縣、《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自 1987 年開始實施扶貧開發以來,在中央、省、市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堅持「開發式」扶貧,集中各類扶貧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項目開發,改善了貧困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了解決溫飽、脫貧致富的步伐。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由1986 年的329元增加到2002年的1273元,貧困人口由198年的 72.4萬人下降到2002年的12.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0.53%下降到10.6%,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全省杉木林基地縣、竹林面積2.2萬公頃以上的省重點毛竹基地縣、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縣,豐富的森林資源享譽三湘。
據勘查,全縣現有林業用地19.2萬公頃,有林地16.2萬公頃,活立木蓄積5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0%。在大熊山林場,保存著1200公頃原始次生闊葉林,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物種資源,被譽為中南地區物種基因寶庫。
新化林種結構以用材林為主。用材林總蓄積量512萬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積270萬立方米,松木蓄積215萬立方米。經濟林以柑桔、板栗、油茶、杜仲、茶葉為主,總面積1.2萬公頃。楠竹是新化第三大森林資源,總面積達2.2萬公頃,蓄積4800萬株。目前,全縣正對低產竹林進行高標准改造。
豐富的森林資源,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據專家估計,全縣僅楠竹資源一項,每年即可加工竹地板30萬平方米。
新化地域遼闊、相對高差大,降水充沛,溪河眾多。蘊藏著豐富的水電資源。據測定,新化總水量為158.9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8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達6.54萬千瓦,目前僅開發近4萬千瓦,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新化是部屬柘溪水庫的主要蓄水區,境內資江幹流長達92公里,大小支流90餘條,庫周岸線630公里。解放以來,全縣興建中小型水庫271座,山平塘15.8萬處,中小型河壩1810處,全縣水域面積40 余萬畝,其中宜漁水面近20萬畝,是婁底市水面資源最豐富的縣,目前全縣養殖水面4.6萬畝,占宜漁水面的五分之一。縣委、縣政府正著力實施「養殖興農」、「養殖富民」工程,大力開發網箱養魚、圍堤攔網養魚,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新化是中葯材資源的寶庫。廣闊的地域、復雜的地形、優良的土質、溫和的氣候,給珍稀葯用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集多樣與珍稀、天然與人工栽種於一體的葯材資源特色。據考察鑒定,境內有中葯材894種,其中植物類160科786種,動物類72科101種,礦物類7種。符合葯典標準的有135種。在這種類繁多的葯材資源中,有天麻、玉竹、杜仲、厚朴、黃柏等大量珍貴葯材,主要分布於縣域北部、西部、西南部的山地之中。在大熊山區海拔900米以上的草坡、叢林之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葯用植物3.18種之多。
新化素有「江南煤海」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在廣闊的地域內,已發現礦產36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14種,開發利用的26種,礦產地115處,其中煤、銻、金、銅、鎢、砷、石灰岩、石膏等優勢礦產,儲量豐富、相對集中,易采易選,配套程度高。
新化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煤炭儲量3.05億噸,鐵礦貯量2千萬噸,銻礦55萬噸,石墨礦200萬噸,硅石9.8億噸,高嶺土礦750萬噸,花崗岩7.8億立方米,大理石175萬立方米。
莽莽大熊山屹立於北,巍巍維峰聳立於南,滔滔資水,由南往北蜿蜒過境。造化的神功,孕育了這里集青山、秀水、古林、奇洞與古老神奇的人文文化於一體的旅遊風光特色。
有層巒疊嶂,水秀山青的大熊山,海拔1622米,40餘座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數十條大小溪流之中,廣布著1200公頃原始次生林,點綴著數十處落差 近100米的瀑布,數百處跌水和無數奇花異草、珍禽猛獸。有引人入勝的資江風光。資江蜿蜒北去,兩岸有十里沙洲、十里梅堤;有懸崖怪石、奇峰名洞;還有風情古鎮,名人故居;日夜江流,來往帆影,聲聲汽笛,曲曲漁歌……將百公里資水幹流,繪織成一幅幅水上畫廊。有景色宜人的獅子山、西雲山。城郊獅子山花木蔥蘢,環境優美,閑游度假,賞心悅目;西雲山雲繚霧繞、水笑溪歡,林間鳥語,寺廟鍾鳴,相映成趣。有魅力獨特的梅山文化。有繁榮古樸,久歷滄桑的上梅古鎮;譽滿三湘、名揚四海的梅山武功;風格獨特、回味無窮的梅山飲食;令人神往的北塔、文昌閣、草堂書屋、抗日英烈陵園等歷史文物。
⑺ 湖南新化有哪些風俗習慣
隨著季節的推移,農村各種蔬菜的成熟,一個無法固定日子的地域風俗「嘗新節」又成了新化縣部分農村的公眾話題。
「嘗新節」是新化縣部分農村的隆重節日,這一天會殺豬宰牛,炒些新鮮蔬菜,舉行家宴,或邀請親朋好友來家吃飯。據當地老人講,「嘗新」是一種原始的宗教祭典,節日當天到稻田裡采選早熟、豐盈的稻穗和菜地里摘些新鮮蔬菜,再煮飯做菜,祭祀「五穀大神」,祈盼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後來就演變成了農村人的特有節日。目前新化縣只有田坪、溫塘、坐石、吉慶等少數幾個鄉鎮有這種風俗。節日日期的確定各地有所不同,今年就有農歷五月二十九和六月十一兩種說法。嘗新節日子的確定一般要年長並且懂得推算天乾地支的人才知道:「夏至三庚進伏,進伏逢卯嘗新」。按這傳統的推算方法,今年「嘗新」定在六月十一日是正確的。
改革開放前,偏僻的農村生活物質很少,沒有什麼節日概念,過春節、過生日和「嘗新」謂之「三飽」。所以嘗新特別重視,因為在節日里就有好吃好喝的,還可以到親戚家輪流吃上好幾天,互相融洽感情。嘗新前夕,當地百姓會忙活好些天,上山採挖些百合、尾參、沙參之類的山味來燉雞和排骨吃,吃了補中益氣、強身健體、精神特好。串親戚家就提上一點肉,或帶上些百合什麼的做禮物,人情味特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餐桌上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嘗新的氣氛就沒有那麼濃厚了。到了這一天也只是象徵性的到家裡吃頓團圓飯,有時間就開車騎摩托送點西瓜之類的水果到親戚家遛一圈就回,飯也不願意吃,或者打個電話說明一下了事,古老的節日習俗正在逐漸被淡化。
⑻ 新化的和水有關的神話故事
1.孟公橋的故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美麗的橫陽山下,有一條小街,住著百十戶人家。從西邊破山而出的一彎小河穿街而過。為了行人方便,人們修了一座橋,名叫孟公橋,橋下有一急彎,水流湍急,排工每到橋下,須對著碼頭准確及時地撐上一篙,方能保排筏安全,否則頃刻即有筏散人傾的危險。
一天,一富家千金正在碼頭上洗衣,猛聽得「嫂嫂抬腳」的一聲喊,她不由自主抬起來腳來,只見竹篙在她胯下一點,排筏順流無去。小姐稍一定神,細思排工剛才的魯莽,羞得滿面通紅,恨恨而回。財主一聽此事,暴跳如雷,認為這事有辱家風,發誓要填河拆橋。
第二天,上游漂來一個菩薩,在碼頭前團團旋轉,幾經扒開總不離去,財主將菩薩拾回。仗勢平河毀橋,強將小河改道從街旁通過,卻在原橋址修了一座孟公廟,將菩薩搬了進去,每逢初一、十五,焚香禱拜,大旱之年,抬菩薩,放炮還願、求神祈雨。從此小河成了干河,「養女莫嫁孟公橋,柴也愁來水也愁」,搞得百姓有苦難言。
2.白溪豆腐的傳說
很久以前,白溪是一片白沙洲。資江水從她身旁流過,崗上樹木叢生,倒也十分清靜,幾十戶人家就稀稀落落地住在這里,因為到處是白沙,因此人們就稱此地為白沙。
那時,人們已經開始製作豆腐,其實只不過是豆糊,稀稀噠噠的,很是不好吃。不知道在哪一天,村頭遷來了一戶人家,只有一個老太婆。人們不知道她是從哪方遷來,只看到她製作的豆腐,潔白得象天上落下的雪。於是,老鬍子跟她學、後生子跟著她學,妹子們更跟著她形影不離。有一回在她們經常洗包袱的小溪旁冒出了一股泉水。一日,那老太婆帶兩個妹子去洗豆腐布,忽然那老太婆不見。兩個妹子抬頭尋找時,只見正南天空中一朵蓮花雲,上面立著觀音大士。眾人知道這事後,焚香燒紙,禱告祈求。後來在洗包袱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殿,名為金佛殿,殿旁掘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甘甜,如今這井已被水淹。
乾隆十年間,乾隆皇帝私訪江南,途經白沙,一行歇宿在村上一家小店。店主便是當年跟老太婆學做豆腐的玄孫子,他不知道眼前的人是當朝天子,只拿出了豆腐招待。席間,乾隆幾次細嘗品味,越呷越覺鮮嫩,深感自已身為天子,雖呷過無數美味的東西,但這樣的豆腐還是第一次呷到,隨口便要「再來幾盤」。店主又送上三盤,乾隆好不歡喜,在此歇了九宿。臨走,他吩咐左右備上匾額,親筆題寫:「走過天下路,白溪好豆腐」,方才離去。
店主覺得匾額堂皇,字也好看,便命人懸掛廳中。一日,一翰林來此游學,一見匾額,不禁口呆目驚,忙問店主。店主一一講明,翰林說:「你可曉得,這是當今天子的手筆。」眾人不解,為何將「白沙」寫成了「白溪」?店主回憶說:「可能是乾隆皇帝多喝了兩杯酒,將白沙錯寫成了白溪。」「白溪」便此此傳開,一直稱呼至今。乾隆回朝不久,即宣白溪豆腐進貢。從此以後,小店生意生隆,白溪豆腐名聲大揚。那些過東洋,走西亞、越歐洲,闖北美的人都帶上這兒的豆乾,做為禮物,贈送親朋,據說,現在日本、朝鮮等國人民還知道白溪的豆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