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鎮林業宣傳欄

鎮林業宣傳欄

發布時間:2021-06-07 02:42:59

㈠ 鄉鎮的林業站到底屬於什麼部門

分析如下:

鄉鎮林業站,全稱為「某某鄉(鎮)林業工作站」,是縣(市)林業部門在鄉鎮的管理機構(一般為事業單位,科員級),與鄉鎮的國土管理所等性質類似。一般實行縣(市)林業部門、所在鄉鎮雙重領導,以林業部門領導為主。主要任務包括林政管理、森林資源管理、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營林生產等。

鄉鎮林業工作站的主要職責:

1、宣傳與貫徹執行林業法律、法規和各項林業方針、政策;

2、協助鄉鎮政府制定林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指導農村集體、個人開展林業生產經營活動;

3、開展森林資源調查、造林檢查驗收、林業統計和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工作;

4、負責配合做好林木採伐的伐區調查設計,監督伐區作業和伐區驗收工作;

5、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6、依法保護管理林地、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7、協助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查處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案件;

8、配合鄉鎮建立健全鄉村護林網路,負責鄉村護林隊伍的管理;

9、推廣林業科學技術,開展林業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為林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10、負責本轄區內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做好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的發放和護林員的管理工作;

11、負責轄區內木竹加工企業用材管理;

12、做好山林權登記發證和指導、協調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等各項工作任務。

拓展資料:

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43個地區(州、盟);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總計:41636個。

「參考資料:網路:鄉鎮」


㈡ 林業站與鄉鎮政府關系

1、林業站屬於政府的工作部門,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
2、鄉林業站這個機構目前看來應該是雙頭管理的組織形式。即業務上屬於上一級林業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但是其非業務方面的應該接受同級政府的監督和管理。
3、工資資金等應該歸縣鄉兩級政府的財政撥款,主要應該是鄉財政負責,縣財政負責年度預算和結算。
4、目前看來林業部門應該是全額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
但是現實中財政撥款的額度不多,經常會捉襟見肘。所以很多林業主管部門會有三產等進行,在三產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筆收入,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規定辦理合法手續應該是可以的。

㈢ 基層林業站的職責

  1. 宣傳與貫徹執行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等法律、法規和各項林業方針、政策。

  2. 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制訂林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和指導農村集體、個人開展林業生產經營活動。

  3. 配合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資源調查、造林檢查驗收、林業統計和森林資源消長和野生動、植物物種變化情況。

  4. 協助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林木採伐的伐區調查設計,並參與監督伐區作業和伐區驗收工作。

  5. 配合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6. 依法保護、管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依法保護濕地資源。

  7. 協助有關部門處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查處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案件。

  8. 協助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邊區內的鄉村林場、個體林場。

  9. 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鄉村護林網路,負責鄉村護林隊伍的管理。

  10. 推廣林業科學技術,開展林業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林業服務,為林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11.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代收和協助管理各項林業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12. 承擔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事項。



拓展資料:

林業站也稱林業科技推廣站,隸屬地方鄉鎮人民政府人員一般配置3-5人,人員設置,站長一名,專職護林員一名或多名,防火員一名,檔案監督管理員一名。

林業站長工作職責:

1、負責林業站的全面工作,保證全站工作的開展;

2、配合上級行政主管部門開展資源調查,造林檢查驗收,林業統計及森林資源檔案管理,病蟲害防治,掌握轄區內野生物種變化和轄區內林業資源消長;

3、制定林業上產規劃,推廣林業生產技術,知道全鄉(鎮)林業上產經營活動;

4、依法保護、管理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依法保護濕地資源,協助協助有關部門處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爭議,查出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案件;

5、管理與搞好植樹造林、森林資源調查、森林防火、退耕還林、林權制度;

6、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鄉村護林網路,負責鄉村護林隊伍的管理;

7、負責林業站自身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8、推廣林業科學技術,開展林業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林業社會化服務,為林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9、承擔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事項,並認真完成鄉(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㈣ 鄉鎮林業工作如何管

參考資料:

鄉鎮林業站是林業系統中最基層的單位,是林業局的派出機構,同時又要在地方政府的統籌下代表林業局行使林業服務和管理職能。作為一個被雙重領導的職能部門,如何履行好職能,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人力資源、專業優勢,為地方林業保護工作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是每一個林業基層幹部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從事基層林業管理的幹部,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和認識,本著互相交流、相互學習的初衷,在此與大家做一些分享,希望能為林業實際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擺正位置,妥善處理好林業局、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
林業站,對上與林業部門直接溝通,對下與廣大群眾密切聯系,橫向要配合鄉鎮政府及各職能部門開展工作。只有妥善處理好林業局、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系,才能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進而達到預期效果。
以貴州省德江縣長堡土家族民族自治鄉來說,由於前些年全鄉大部分地方交通不便,煤礦和其他燃料資源缺乏,所以該鄉地方群眾長期以木材為能源燃料,導致大量植被被破壞,生態環境受損嚴重。在上世紀90年代,亂砍濫伐、偷采盜伐現象非常普遍和嚴重,在這場資源保護與群眾需求的平衡博弈中,作為基層林業站的工作人員,必須認清形勢,擺正自己位置,才能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
不斷學習,提高素質,提高監督、保護和服務的水平
鄉鎮林業站不僅是業務主管單位,也是林業技術的核心單位,更是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領頭羊。因此,作為基層林業單位,不僅要宣傳貫徹好國家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更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林業保護措施,同時還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病蟲害嚴重的林區,在森林火災面前,沉著冷靜,對症下葯,果斷出擊,才能保護好國家和人民的財產。
鄉鎮林業站人手少,事情繁雜,而面對的對象一邊是陡峭的高山和浩瀚無邊的森林,另一邊是文化水平相對偏低、知識儲備相對欠缺的農民群眾。基層林業工作的復雜性不僅要求基礎林業管理同志要不斷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修養,更要體恤民情,體貼民意,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在幫扶中教育,在疏導中灌輸保護意識,從而更好地實施保護行動。
充分了解地方狀況,尋找森林資源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切入點
作為基層林業工作人員,工作的重點是地方林業管理,工作的重心是服務和指導群眾。因此,基層林業工作人員必須深入群眾,充分了解地方的林業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現狀以及林業保護意識和態度,才能尋找到一條既能保護林業工程,又不阻礙地方經濟發展的出路。
長堡鄉屬於武陵山山脈地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由於前些年的過度砍伐,森林植被遭到極大破壞,到2001年,全鄉森林覆蓋率僅有24%左右。從2002年開始,鄉林業站響應國家政策,全面推行退耕還林,號召群眾積極參與退耕還林工作。經過幾年的推廣,目前全鄉退耕還林面積已達12,000多畝,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24%提高到現在的34%左右。通過退耕還林的實施,不但森林覆蓋面積大大提高,保證了水源的涵養,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而且極大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因此,地方林業保護工作的開展,必須建立在對地方狀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從謀求群眾物質生活提高,符合群眾需求的基礎出發,尋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深入發展,才能達到保護與發展兼得的效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保森林資源保護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
在科學發展觀精神的指導和貴州省大力發展旅遊業、畜牧業的大環境下,林業站正在努力嘗試一種新的林業發展模式——沼氣建設與畜牧、種植相結合,經果林發展與旅遊文化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目前,在全鄉范圍內,已建成沼氣用戶上萬戶,養殖小區若干個。林業部門與畜牧、水利、扶貧等單位聯手,著力打造沼氣建設和畜牧、種植相結合發展的新型農村示範點,從畜牧發展、林業保護、節約資源等方向入手,尋找一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協調發展的模式,進行深入發展。
鄉鎮林業站是林業部門的基層組織,是地方林業管理的基層單位,是地方群眾林業技術指導和林業發展規劃指導的核心,是地方政府與群眾溝通的窗口,肩負著地方林業的生產管理,組織協調,規劃發展重任。作為基層管理工作者,必須清醒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思維,為中國林業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 冉茂鈞晏世強袁天才)

㈤ 宣傳欄 地球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還有我們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對環境污染很嚴重,埋在土壤中很難分解,會導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燒會導致大氣污染,所以現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購買東西時最好自備工具,減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於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日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國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情況

早在1985年,美國入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歐洲為15公斤。進入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我國1995年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和其它塑料製品為13.12公斤)。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污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隨手亂扔廢舊塑料包裝物,基本消除了「視覺污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以美國為例,80年代以前,處置廢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後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後,他們轉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

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利福尼亞、緬因、紐約等10個州先後出台了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專門條款,以促進製造商簡化包裝,並明確製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自的回收利用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製造、銷售、消費包裝物品,誰就有避免產生、回收利用和處置廢物的義務。德國的《包裝條例》將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包裝材料的義務與生產、銷售、消費該商品的權利掛鉤,把回收、利用、處置的義務分解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細微環節,因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2、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例如,社會上較為關注的鐵路兩側的」白色污染「問題,通過加強管逗已取得顯著改觀。鐵路部門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在沿線分區劃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車採用袋裝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拋棄廢物。乘務員也不象以前那樣,將車箱垃圾直接掃出窗外,而是將垃圾袋卸在車站,由車站集中處理。目前,採用袋裝垃圾的列車越來越多,隨意向車外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已有2.9萬公里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於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環衛局、工商局、衛生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將此通告在《杭州日報》上連續刊登三天。管理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一些個體流動商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第35條規定:禁止銷售、使用泡沫塑料製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違者可處500~5000元罰款。該《條例》將於1997年9月15日起實施。武漢、哈爾濱、福州、廣州、廈門、寧波、汕頭等城市也頒布了有關政策、法規,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第三,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但回收利用應該在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垃圾之前。從垃圾場里重新分揀廢舊塑料包裝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因分揀出來的廢塑料製品太臟,也難以按材質分類,質量無法保障。北京市環保局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回收利用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與市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對廢棄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須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產、經銷一次性塑質餐具(包括托盤、碗、杯等)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負責回收利用廢棄餐具,也可以委託其他單位回收利用。《通知》還規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須達到30%,1999年達到50%,2000年達到60%。《通告》發布後,生產、經銷單位和個人立即到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計劃和具體保證措施。這是北京市解決「白色污染」的一個突破口。在取得實效後,將逐步增加強制回收利用的廢塑料製品的種類和比例,最終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環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調研報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確定通過回收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計劃書」、「試點工作運行圖」、「試點工作進度大綱」,並在籌備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產業協會」。

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桿、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三、我國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全國性的專門法規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性,應有強制性措施,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如,要求企業或個人對自己生產、經營、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進行回收利用;對隨意拋棄、堆放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進行處罰等。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這方面的全國性法規。

2、缺少相關的經濟政策

要調動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業的積極性,需要給予這些企業以優惠政策。現有的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行業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應要求產生廢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於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這種做法在國外已較為普遍,我國,目前還沒有這類經濟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風景旅遊區、交通干線、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飲、商業、鐵路、水運部門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沒有採取嚴格的管理措施,聽任顧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員對已收集起來的廢物又拋棄到車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遊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健全,商場、飯店、公園等繁華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還沒有設置分類垃圾箱。市容環衛部門雖有規定禁止亂扔廢物,但執法、檢查的人員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象較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統一。

我國相當多的地區對「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問題還未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張以紙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來解決「白色污染」,有的地區則主張靠回收利用來解決問題,管理思想還不統一。

5、人們的環境意識還靠進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物,亂倒、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導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採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沒有責任感,既沒有履行義務的內在動力,也沒有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外部壓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對策建議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白色污染」現狀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防治「白色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污染」問題,使市容、景觀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強化管理,促使企業和個入對自己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妥善收集、處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舊塑料包裝物對生態環境長期的、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於回收利用的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廢舊塑料包裝物實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還應加強研究開發符合實際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現就加速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遊、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採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閱讀全文

與鎮林業宣傳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茅台醇電子商務是傳銷 瀏覽:656
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知識 瀏覽:451
酒吧舞台人員策劃方案 瀏覽:243
4s店周末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9
跑步賽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90
教師跟崗培訓方案 瀏覽:147
安全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364
校本培訓使月學校教育經費方案 瀏覽:569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瀏覽:263
電子商務基礎理論與實踐a卷 瀏覽:564
電子商務協會上海 瀏覽:699
銷售技巧培訓方案 瀏覽:548
國際書畫展策劃方案 瀏覽:71
促銷活動結果分析 瀏覽:958
商場節日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0
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語言 瀏覽:585
房地產開盤推廣方案 瀏覽:236
教學專家到校培訓方案 瀏覽:756
企業內部培訓策劃方案 瀏覽:762
感恩系列茶會策劃方案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