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沙漠宣傳活動

沙漠宣傳活動

發布時間:2021-06-07 01:27:46

㈠ 什麼是文化沙漠

一直以來,於有意無意間,許多外省人總喜歡把廣東視為「文化沙漠」,而不少廣東人好像也或多或少地自認了這一評價。廣東是否真的沒文化,真是欠缺文化底蘊呢?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廣東絕不會沒有文化底蘊!從古至今,廣東在文化層面上如果不是比別的省份要好的話,至少也絕不會比誰差。

當然,在這里我們首先必須弄明白:究竟什麼文化?究竟怎麼樣才算有文化?我們都知道,文化不過是人類各種活動承載於各種載體後的一種具體表現罷了。它雖然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卻絕不是空泛的東西,它有著許多可看、可聽、可感的載體,能使我們親身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我一向認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會有文化的存在,分別之在於先進還是落後而己,而無所謂有無文化」的說法。我們廣東的歷史傳統文化比大多數人想像中的要豐富得多,積淀也不比誰差,它曾結合地域特色創造出與其它地方大不相同的「粵派文化」。

嶺南是一個地域概念,中國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點,嶺南也不例外。嶺南地區和珠江流域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和精神面貌,粵劇、客家音樂、潮劇等藝術形式源遠流長。所以說起歷史文化,中原很豐富,而廣東也並不差,廣東的南越王、南華寺等都很有代表性。而漢民族七大民系,廣東三大民系就佔了其中之三,分別是客家、廣府、閩南,此外還有不少亞民系,試問又有哪個省份能有像廣東這般豐富的民系文化呢?

倘自 12 萬年前的「馬壩人」算起,從曲江的「馬壩人」到廣州的「南越王墓」;從韓愈的治潮(潮州)到包龍圖的理端(端州、肇慶);從近代以來,廣東做為革命策源地輸出的種種革命理念,到改革開放後席捲大江南北的廣東風暴;從深圳輸出的時尚文化,再到廣州的飯食文化(現在全國起了多少各式茶樓呢?);從被譽中華民族唯一的茶道傳人的潮汕人的工夫茶文化,到被稱之為能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千年遷移史的客家遷移文化,廣東何曾欠缺過文化?

所以說,做「廣東沒有文化」這一結論的人,本身就是沒文化的體現。這些持「廣東文化虛無論」的人,除極少數是因患「紅熱病」而故做此言外,大多是因為對歷史文化現實的無知,鸚鵡學舌般人雲亦雲,所以才會妄做此無知之斷論。

從張九齡、六祖惠能,到倡詩界革命的黃遵憲,再到近現代的梁任公、康有為等一眾文化大師級人物,一千多年來,廣東幾何曾欠缺過文化名人?另外,從韓愈到蘇軾、包拯,廣東還存在著相當數量被貶到廣東的文化名人,這就如那些在北京、上海創造輝煌的文化名人沒有幾個是真正土生土長的一樣,他們也是完全可以算在廣東或曰與廣東有關的文化名人之內。

不過,就算拋開故往不提,單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廣東的文化名人也一樣是層出不窮。例如:有傑出音樂大師馬思聰;文學大師陳殘雲;被譽為「民俗學之父」的鍾敬文;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高劍父、黎雄才、關山月;著名雕塑家潘鶴;著名作家劉斯奮;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等……就是時至今日,這些名字並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他(她)依舊響徹雲霄、影響深遠。這些文化土壤還不夠深厚嗎?廣東怎麼可能會缺少文化底蘊呢?

所以說,千百年來,廣東從來就未曾欠缺過「文化」,它一直存在在南粵這片熱土上。廣東文化源於本地土著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嫁接,故時常從中原大地上汲取養料,不過也不時反哺中原文化,給中原大地帶去一片又一片的清風,注入眾多全新的血液。正是嶺南文化那種海納百川般的包容並舉,既吸收了無數中原文化的養料,亦汲取了不少海外文化的精華,所有這些經嶺南文化所擅長的融會貫通之後,再源源不斷地反哺到中原大地上去,使中華文化能夠不斷地吸取清風、注入新血,而不至徹底僵化老朽。因此也可以說,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歷萬載而不倒,亦有以廣東為首的嶺南文化的一份功勞。總之與其說廣東沒有文化底蘊,倒不如說廣東未能充分挖掘這厚厚的文化遺產,未能真正打好「文化牌」而來得貼切。廣東欠缺的是對這些「文化」的包裝,缺少的是對這些璀璨文化的宣傳

這從對冼星海、馬思聰、鍾敬文等這樣的大師級人物的遭遇可以看出,廣東對他們又做了什麼像樣的宣傳了呢?而同是山歌,在一部電影《劉三姐》之後,人們一提起山歌,首先想到的會是廣西桂林,而不是身為山歌之鄉的梅州。(據說《劉三姐》一劇中劉三姐等哼的山歌調調,其就是來自梅縣)為什麼本是廣東的東西,卻在廣東絲毫吃不開,而非要到了別的地方才能發揚光大呢?

所以,廣東之所以會被外人如此誤解,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在於自己。眾所周知,廣東商業文化發達,是一個較注重實利,也即常言所說的較為務實的文化圈。而一般寫小說,都是很難在短期內見到效益的,故這就直接導致了廣東難出高質量的「大部頭」,難出能有巨大影響力宣傳廣東特色文化的小說、電影等文化精品。自然而然,這就使外界在了解廣東的方法上,會出現巨大的偏差,因為他們更多的是來於電視、電台等快餐式文化傳媒的直觀了解(前幾年,省外甚至是中央級電視媒體,不都是喜歡把廣東人塑造成「暴發戶」代言人形象的嗎?)。

記得曾有人總結這一情況而說過這樣一句話:「廣東寫「大部頭」的小說家不易見,而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專欄作家」卻多如牛毛。」這固是因為廣東的商業文化使然,但也從另一個側面道出了廣東文化在傳承中的無奈。

另外,廣東在這些年來,一直都只會跟在香港後面,拍一些毫無個性而十分粗糙的泡沫電視節目,而對張九齡、惠能等一眾真正的大師級人物(惠能還好一點,而同一等級的道教大師羅浮葛洪、明大儒增城湛若水,提到的更是沒幾個),卻極少能夠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來宣傳他們。以至就算是廣東人自己,年輕一點或沒刻意去留意的,也根本不知道誰是「冼夫人」,誰是「宋湘」。

還有,現在一講到古猿人遺址,國人一般都會數出雲南的「元謀人」;北京的「北京人」;浙江的「河坶渡人」;陝西的「藍田人」,可又有幾個人知道廣東曲江的早期智人「馬壩人」?這里邊,就存在著很大的宣傳失策問題了。又如梅州黃公度的「人境廬」,本是一個能很好地提升文化層次的好項目,可卻任其默默於無名中。(「人境廬」是清代廣東名人黃遵憲所有,位於梅州市郊周溪畔, 其意取於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詩句。)

總的說來,相較於其它文化大省、文化強省,廣東在對文學、藝術和民俗的推廣和宣傳力度上還顯得非常的不足,比如富有特色的嶺南建築、嶺南畫派和客家音樂、潮汕工夫茶等,就未能上升到應有的高度去重視開發它。當前,重視本地文化,把鄉土文化傳承下去,已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大課題。廣東,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本地歷史、認清本地文化後,才不會再被人誤為「文化沙漠」。

最後,我承認廣東在文化層面上,還有許多工作未做好,還存在著相當大的不足,但卻絕不能認同據此而將廣東文化「虛無化」的論調。廣東絕不是什麼「文化沙漠」,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將來更不會是!廣東文化不僅存在著,而且還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我們。我們今天之所以對此感覺不強烈,只是因為我們還遠未能真正去開發這富礦,還有相當多的東西正在默默地等待著我們去認識。

在這里,就讓我們用一句「養在深閨待人識」來做結吧!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去「發現」那深藏著的「廣東文化」吧!

㈡ 設計一條關於減少荒漠化面積宣傳標語

不是荒漠征服人類,就是人類征服荒漠。

不是荒漠征服人類,就是人類征服荒漠這句話突出了減少荒漠化的重要性。在極端乾旱、乾旱與半乾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的沙質地表條件下,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自然脆弱的生態系統平衡,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志,並逐步形成風蝕、風積地貌結構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

(2)沙漠宣傳活動擴展閱讀:

乾旱土地佔了世界的40%,其中非洲70%的土地是荒漠和乾旱土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雖然有雨林,但其1/4土地是荒漠化或乾旱土地。亞洲有4億人生活在荒漠或乾旱土地上,且乾旱土地面積每年增加約2 500平方千米。當然,乾旱土地並不意味著是貧瘠土地。

人類生產、生活、戰爭等活動,長期以來影響了自然的荒漠化過程。如超過承載力的過度放牧,導致植被損失和土壤侵蝕,難以恢復,而世界約一半的牛、1/3的羊、2/3的山羊在乾旱地區放牧;過度種植,導致養分喪失和水土流失。

過度灌溉導致水分蒸發,而鹽分留在土中,形成的鹽鹼化土地也屬於退化土地。全球灌溉的耕地佔了總耕地的17%,貢獻了世界40%的食物生產。但部分由於大水漫灌和鹽漬化,作物減產,導致約200萬公頃土地退化。

㈢ 我國對沙漠是如何承包的

請參照引用《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便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民勤防沙治沙工作,推進防沙治沙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進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縣行政區域內承包沙漠,從事防沙治沙工作的單位或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沙漠,指符合我縣防沙治沙規劃中治理開發區的沙地。
第四條 縣上成立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沙漠承包治理、社會宣傳、技術交流等活動。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受理承包者承包治理申請,籌集、管理和使用好防沙治沙基金。
第五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個人,必須向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申請,審核批准後,方可辦理其他有關手續。
第六條 申請辦理沙漠承包治理的,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單位提交的證件
1、單位證明文件;
2、驗資報告;
3、治理實施計劃;
4、營利性承包治沙應提交土地使用權申請。
(二)個人提交的證件
1、身份證(復印件);
2、固定住所證明(由居住地街道辦事處或公安派出所出具);
3、治理實施計劃;
4、營利性承包治沙應提交土地使用權申請。
第七條 沙漠承包治理採用承包方出資委託沙漠承包管理委員會治理與承包方出資自己治理兩種方式。
第八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個人提出的承包申請經審核批准後,由林業部門劃定承包范圍,並與其簽訂治理承包協議書。
第九條 沙漠承包治理在投資階段免徵各種稅收,當地政府無償提供治理地點和技術指導。
第十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民勤縣林業部門的技術要求進行治理。治理取得成效後可以將其所種植的林木委託他人管護或者交由民勤縣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護。
第十一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和個人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土地使用權70年不變;沙漠得到有效治理的,其相關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
第十二條 沙漠承包治理採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對所承包的沙漠進行治理。治理完畢後,由林業部門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後頒發沙化土地治理合格證。能夠納入國家林業政策扶持范圍的,可以依照政策規定享受各類扶持。
第十三條 沙漠承包治理不得在承包治理區內從事打井、采沙、取土、開墾種植農作物等破壞植被活動,並且必須在承包之日後的兩年內進行治理,否則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有權解除協議,收回承包治理的沙漠。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民勤縣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民政發〔2010〕111號
民勤縣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
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單位:
《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已經縣政府第六十四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主題詞:
沙漠
承包治理
管理辦法
通知
公開屬性:主動公開
抄送:縣委辦,人大辦,政協辦
民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0年5月14日印發
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便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民勤防沙治沙工作,推進防沙治沙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進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縣行政區域內承包沙漠,從事防沙治沙工作的單位或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沙漠,指符合我縣防沙治沙規劃中治理開發區的沙地。
第四條 縣上成立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沙漠承包治理、社會宣傳、技術交流等活動。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受理承包者承包治理申請,籌集、管理和使用好防沙治沙基金。
第五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個人,必須向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申請,審核批准後,方可辦理其他有關手續。
第六條 申請辦理沙漠承包治理的,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單位提交的證件
1、單位證明文件;
2、驗資報告;
3、治理實施計劃;
4、營利性承包治沙應提交土地使用權申請。
(二)個人提交的證件
1、身份證(復印件);
2、固定住所證明(由居住地街道辦事處或公安派出所出具);
3、治理實施計劃;
4、營利性承包治沙應提交土地使用權申請。
第七條 沙漠承包治理採用承包方出資委託沙漠承包管理委員會治理與承包方出資自己治理兩種方式。
第八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個人提出的承包申請經審核批准後,由林業部門劃定承包范圍,並與其簽訂治理承包協議書。
第九條 沙漠承包治理在投資階段免徵各種稅收,當地政府無償提供治理地點和技術指導。
第十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民勤縣林業部門的技術要求進行治理。治理取得成效後可以將其所種植的林木委託他人管護或者交由民勤縣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護。
第十一條 沙漠承包治理的單位和個人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土地使用權70年不變;沙漠得到有效治理的,其相關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
第十二條 沙漠承包治理採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對所承包的沙漠進行治理。治理完畢後,由林業部門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後頒發沙化土地治理合格證。能夠納入國家林業政策扶持范圍的,可以依照政策規定享受各類扶持。
第十三條 沙漠承包治理不得在承包治理區內從事打井、采沙、取土、開墾種植農作物等破壞植被活動,並且必須在承包之日後的兩年內進行治理,否則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委員會有權解除協議,收回承包治理的沙漠。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民勤縣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㈣ 海爾沙漠極限挑戰是個什麼活動

海爾空調好像一直挺活躍的,老是發起一些挑戰啥的,來宣傳品牌,不過我覺得海爾空調的質量蠻好的,這一次的活動是海爾56℃除菌自清潔空調,在2020年7月12日在鳴沙山沙漠聯合萬維家電網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極限挑戰,在79 ℃沙漠高溫中挑戰空調性能的極限,讓人們在沙漠中吹空調的願望變成現實,同時也是海爾空調在科技上的進步,海爾空調不斷挑戰自己領域的極限,爭取為更多的人送去高質量的涼爽。

㈤ 宣傳環保活動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宣傳環保活動應注意:一:重參與者,輕傳播者 我們知道當參與者和傳播者一致時,傳播效果最好,即社會影響最廣。看看05年超女,作為傳播者的民眾成了掌握「選手能否晉級的身殺大權」的重要參與者。可以說民眾的廣泛參與是05年超女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這是全民大參與使然。 還有一種是民眾沒有參與其中,只是由於該事件或活動給予了他特殊的利益才饒有興趣關注之。比如前段時間的「瘋狂粉絲」事件,許多人都是把楊麗娟當成「怪物」,看新鮮。這「稀奇之感」就是該事兒給很多民眾的利益,所以他樂意看。 說白了,活動或事件不僅要取悅參與者,更要取悅傳播者,即取悅民眾。只有民眾樂意看,媒體才可能炒作。也就是說,傳播的核心任務是搶占民眾的眼球——他們才是輿論的最終風向標。 二:作秀的多,幹事的少 環保活動明顯是公益性的,若娛樂過度、環保知識普及不足或沒能解決些具體的環保問題都會招致非議。那麼本來是改變環境形象的,而活動形象都一片狼籍了,你還厚著臉皮要公眾保護環境,那誰會聽呢!必須從三個方面保證環保公益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務實為王。環保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宣傳環保,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中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為環保添力。因此策劃的活動必須務實:解決一些民眾關心的具體的環保問題,哪怕娛樂也得立足這一原則。 二、傳播要廣。既然是宣傳環保,肯定知道的人越多越好。為此策劃者通過網路互動、學生參與、社區行動、媒體策劃、與企聯動等方式深度整合社會一切可利用資源使傳播最大化。 三、參與性高。環保宣傳有無實效,關鍵看民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此策劃者在環保活動開展時著力於吸引民眾的參與,通過設置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有趣又有利益驅使的活動提升民眾的參與積極性。 檢測環保活動是否偏題有兩個標准:一是環保知識的普及率;二是百姓關心的環保問題的解決程度。兩個指標完成的有效性與公眾的參與程度密切相關。 總之,環保公益活動一定要務實,最好從老百姓身邊的環保問題入手,通過XX活動解決它,同時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如此他才有興趣關注,因為涉及到他的一些利益。三:社會價值無法兌現 其實,環保性的公益活動就怕作秀,就怕不務實,花錢費精力不說,搞了很長時間可到最後一點兒環保問題也沒解決,或環保知識也沒宣傳多少,這樣社會價值得不到體現,人們會說你「掛羊頭,賣狗肉」,負面一波接一波,你怎麼可能提升贊助企業品牌的美譽度。而一般來說,贊助公益事業的企業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它們看中的是這個項目能給品牌美譽度做多少貢獻,倘若活動的社會價值得不到認可,那麼企業追求的品牌增值就要泡湯,以後你再找它贊助,可想而知結果怎樣。 策劃就是給所有的參與者提供一種對他有足夠吸引力的利益,而且還要平衡這種利益,使之合力最大化,才能收到最大的市場效果。這就要求活動既要兌現社會價值,也要充分滿足企業利益,還得給予大眾關注及參與的理由,如此這般,所有利益方各取所需,其樂融融,樂哉!興哉!四:將「借勢傳播」拋於腦後 許多環保活動的切入點不怎麼「名正言順」,它們以XX污染迫在眉睫為由出師,結果在新聞傳播方面就大打折扣。倘若能將引起媒體關注的幾個「新聞點」與此活動巧妙連接,傳播便會收到奇效。比如,從現在到明年奧運開幕前,捆綁奧運進行相關的環保活動,以創意出彩,以務實為王,以共贏求成,就是比較好的策略。 我們經常說「借勢傳播」,是指藉助目標受眾對熱點新聞事件、熱點社會問題等的關注度,將產品或品牌與之捆綁、融為一體,吸收其「熱度」,給自己也沾些注意力,相當於鍍金。比如重慶「最牛釘子戶」之所以備受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該事件被媒體定位為「『物權法』實施後的維權第一案」。許多人都以此事作為試金石,看政府對「私產保護」的態度有多堅決。可以說「借勢」功不可沒。 也許是中國傳統文化太注重「男子漢」氣概吧,所以從古至今許多「大俠」都是特立獨行者,包括現在許多營銷界及策劃界的「大俠」。但「借勢」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用「新聞做廣告」是上策。

㈥ 為什麼都說深圳是文化的沙漠可馮唐說,富庶之地,從來都文藝

說深圳是一個沙漠文化,其實也是對的,因為現在深圳作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和經濟主要來源的城市,深圳這個城市本地人少於外地人,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打工的有夢想的,都會向那裡湧入,全國各種各樣的人,導致深圳文化就會特別的錯綜復雜,沒有一個統一的文化背景和知識,所以才導致了他變成沙漠的一個現象。而且深圳這個城市其實也並不是很注重文化的宣傳,它主要是以科技發展為力量和基礎。


總得來說,深圳的文化走向沙漠有利有弊,有利於社會的經濟發展,但傳承文化上就做得比較差,每件事情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兩面性的,我們要正確理性的去看待。

㈦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每年的主題呢

6月17日是第2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95年-2001年,每年的6月17日相關國際組織和締約方都按照自行確定的主題開展紀念活動。2002年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每年都提出一個宣傳主題:
每年的主題:
2002年:荒漠化與土地退化
2003年:水資源管理
2004年:移民與貧困
2005年:婦女與荒漠化

2006年:美麗的沙漠和荒漠化的挑戰
2007年:荒漠化與氣候變化——一個全球性的挑戰

2008年:防治土地退化,發展可持續農業
2009年:保護水土是我們共同未來的保障

2010年: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眾生
2011年:林木維系乾旱地帶生機
2012年:土地滋養生命
2013年:
乾旱和水資源短缺
2014年:依靠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
2015年:通過可持續糧食系統實現所有人的糧食安全。

閱讀全文

與沙漠宣傳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茅台醇電子商務是傳銷 瀏覽:656
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知識 瀏覽:451
酒吧舞台人員策劃方案 瀏覽:243
4s店周末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9
跑步賽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90
教師跟崗培訓方案 瀏覽:147
安全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364
校本培訓使月學校教育經費方案 瀏覽:569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瀏覽:263
電子商務基礎理論與實踐a卷 瀏覽:564
電子商務協會上海 瀏覽:699
銷售技巧培訓方案 瀏覽:548
國際書畫展策劃方案 瀏覽:71
促銷活動結果分析 瀏覽:958
商場節日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0
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語言 瀏覽:585
房地產開盤推廣方案 瀏覽:236
教學專家到校培訓方案 瀏覽:756
企業內部培訓策劃方案 瀏覽:762
感恩系列茶會策劃方案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