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宣傳部劉萍

宣傳部劉萍

發布時間:2021-06-06 23:36:17

1. 中央美術學院荷蘭風格派、俄國構成主義設計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抽象和簡化的荷蘭風格派
一戰期間,荷蘭作為中立國而與捲入戰爭的其他國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離。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風格派(De Stijl,荷蘭文,即風格之意)。

風格派正式成立於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Bartvan der Leck)、胡札(Vilmos 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 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風格派從一開始就追求藝術的「抽象和簡化」。它反對個性,排除一切表現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種人類共通的純精神性表達,即純粹抽象。藝術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是:簡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藝術元素。因而,平面、直線、矩形成為藝術中的支柱,色彩亦減至紅黃藍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藝術以足夠的明確、秩序和簡潔建立起精確嚴格且自足完善的幾何風格。對於風格派的這種藝術目標,蒙德里安更喜歡用「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一詞來表達。他把新造型主義解釋為一種手段, 「通過這種手段,自然的豐富多彩就可以壓縮為有一定關系的造型表現。藝術成為一種如同數學一樣精確的表達宇宙基本特徵的直覺手段。」(赫伯特·里德著,劉萍君等譯:《現代繪畫簡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113頁。)藝術的最終目的「不是通過消除可辨別的主題,去創造抽象結構」,而是「表現他在人類和宇宙里所感覺到的高度神秘。」

蒙德里安及其夥伴們的藝術理念和藝術實踐有一個重要的宣傳陣地——《風格》雜志。這份有影響的評論雜志自1917年6月16日創刊以來,為風格派的思想傳播和作品匯合作出了很大貢獻,風格派的名稱亦源自於它。該雜志由凡·杜斯堡負責編務工作,蒙德里安是它的明星。直至1924年,《風格》雜志一直是新造型主義的重要舞台。隨後,杜斯堡放棄了新造型主義的嚴格造型原則,而發表了基本要素主義(elementalism)宣言。他把矩形構圖傾斜45度角,以追求一種更有動態的表現形式,這種斜線造型顯然與蒙德里安所主張的直線相背離。同時, 《風格》雜志還發行增刊向達達開放。隨著阿爾普等人的加入,該團體變得鬆散而龐雜。這種「歪門斜道」惹惱了蒙德里安,於是,他在1924年在《風格》雜志發表最後一篇文章以後,便與之分道揚鑣。以後的日子裡,蒙德里安一如既往地探索新造型主義,直至離世;杜斯堡則去搞他的基本要素主義實驗。1928年, 《風格》雜志停刊。1931年,杜斯堡去世,杜斯堡夫人為紀念丈夫,於1932年出了最後一期專刊。不可否認的是, 《風格》雜志對歐洲前衛藝術有過重要的影響。

風格派的聞名遐爾與凡·杜斯堡的大力宣傳也是密切相關的。這位自學成才且興趣廣泛的藝術家雖然在繪畫上沒有太多驚人的天賦,但卻是一個極有號召力的理論家、演說家和宣傳家。他在戰爭以後遍游歐洲大陸,通過演講和宣傳,使風格派的美學思想傳遍歐洲各地,並對包豪斯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風格派的藝術實踐是多方面的。除蒙德里安在繪畫領域取得的無以倫比的成就外,里特維爾德在建築方面也獲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他所設計的席勒住宅展示了風格派建築的典型特徵。他還設計過一把紅黃藍三原色椅子,雖然坐上去不太舒服,但充分體現了風格派的造型原則。萬東格洛則以簡潔的空間造型《體積關系的構成》來詮釋新造型主義在雕塑領域的實踐。從20世紀20年代起,風格派就越出荷蘭國界,成為歐洲前衛藝術先鋒。其美學思想滲入各國的繪畫、雕塑、建築、工藝、設計等諸多領域,尤其對現代建築和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http://www.singtaonet.com/culture/arts/headline/t20060106_112718.html

荷蘭風格派運動 ( De Stijl ),主張純抽象和純朴,外形上縮減到幾何形狀,而且顏色只使用黑與白的原色。也被稱為「新塑造主義」(neoplasticism)。

運動中最有名的藝術家皮耶·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荷蘭人, 1872年 - 1944年 ),在 1920年 出版了一本宣言名為「 新塑造主義 」( Neo-Plasticism )。畫家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荷蘭人, 1883年 - 1931年 )在 1917年 至 1928年 出版了名為《De Stijl》的期刊,傳播風格派的理論。期刊同時還包括畫家喬治·萬頓吉羅(George Vantongerloo,比利時人, 1886年 - 1965年 )、建築師奧德(J.J.P Oud, 1890年 - 1963年 )和格里特·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荷蘭人, 1888年 - 1965年 )。
http://zh.freeglossary.com/%E8%8D%B7%E5%85%B0%E9%A3%8E%E6%A0%BC%E6%B4%BE%E8%BF%90%E5%8A%A8

俄國構成主義設計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前後在俄國一小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當中產
包豪斯展覽會的招貼畫
生的前衛藝術運動和設計運動,無論從他的深度還是從探索的廣度來說,都毫不遜色於德國包豪斯或者荷蘭的風格派運動。非常遺憾的是,由於這種前衛的探索在1925年就遭到斯大林的反對,因此沒有能夠象德國的現代主義那樣產生世界性的影響。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導致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世界上帝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雖然十月革命的勝利遭到各國列強的干預,但是革命的信條和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使大批知識分子為之狂熱,他們希望能夠協助、參與共產黨的革命,為建立一個繁榮、富強、平等的新俄國而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內外干涉的困境中,俄國的革命建築家、藝術家、設計家在這紅艱難困苦中開始為革命的設計探索,利用各種形式來支持革命,鼓舞士氣。

俄國構成主義者把結構當成是建築設計的起點,以此作為建築表現的中心,這個立場成為世界現代建築的基本原則。他們利用新材料和新技術來談套"理性主義",研究建築空間,採用理性的結構表達方式,對於表現的單純性、擺脫代表性之後自由的單純結構和功能的表現進行探索,以結構的表現為最後終結,最早的建築之一弗拉基米爾·塔特林設計的第三國際塔方案,完全體現了構成主義的設計觀念。第三國際塔是塔特林在1920年設計的,這座塔比艾菲爾鐵塔高出一半,裡麵包括國際會議中心、無線電台、通訊中心等,這個現代主義的建築,其實是一個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的雕塑,它的象徵性比實用性更加重要。

俄國的構成主義在藝術上具有極大的突破,並對世界藝術和設計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直到1921年新經濟政策時期,與西方的聯系受到鼓勵,尤其是俄國的一批構成主義設計家到西方旅行和交流,把俄國的構成主義觀念和思想帶到西方,俄國的構成主義探索才開始被西方所認識,產生了很大震動,特別是對德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蘇聯文化部在柏林舉辦的蘇聯新設計展覽,不僅讓西方系統地了解構成主義的探索和成果,而且了解到設計觀念背後的社會觀念和社會目的,受此影響,格羅佩斯立即調整了包豪斯的教學方向,拋棄無病呻吟的表現主義藝術方式,轉向理性主義,提出"不要教堂,只要生活的機器"的口號,是包豪斯自1919年開辦以來第一次政策上的重大調整。
http://cn.cl2000.com/design/classical/wen_023.shtml

2. 河南金昌投資擔保公司出事,目前情況進展。

金昌投資擔保公司沒下文了嗎?就這樣不了了之?人民的血汗錢就這樣蒸發了?

3. 湖北萬人大合唱 省廣電 演員是哪的

我是《映山紅》中的一位表演者,扮演紅軍戰士的,來自湖北省廣播電視學校

4. 2017世界避孕日主題是什麼 2017年世界避孕日宣傳語

9月20日,中國婦女雜志社、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拜耳(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的「避孕,給身體最高的禮遇」2017世界避孕日主題宣傳活動在京召開,呼籲全社會女性提高自主避孕意識,選擇健康、科學、有效的避孕方式。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張立、衛計委婦幼司巡視員王巧梅、中國婦女雜志社副社長吳寶麗、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副理事長劉萍和拜耳大中華區總裁朱麗仙及江蘇省委黨校教授、社會心理學博士黃菡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婦產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李堅等出席會議,並共同發起「身體自知、精神自主、生活自信」的現代女性新主張倡議。

2017年世界避孕日宣傳語
1、選擇正確的避孕方法,創造和諧幸福生活。
2、為您服務我的心願,避孕優生您的貢獻。
3、珍視友情,珍重親情,珍惜愛情。
4、知情選擇安全可靠適宜的避孕節育方法。
5、自覺實行避孕節育,提高婦女健康水平。
6、計生葯具送到家,戶戶盛開幸福花。
7、潔身自愛,百利無患。
8、實行計劃生育,必須堅持以避孕為主的方針。
9、科學的選擇避孕方法,減少意外妊娠。
10、避孕保健隨您行,健康幸福伴一生。
11、寬容和理解是最好的愛情保鮮劑。
12、滿足廣大群眾避孕節育需求、提高婦女保健意識。
13、選擇正確的避孕方法,就是愛惜自己。
14、夫妻間的體貼能換來家庭幸福。
15、避孕節育是家庭幸福之源,優生優育是祖國興旺之本。
16、生殖健康伴您度過美好的人生。
17、讓生殖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18、創造幸福,營造溫馨。
19、避孕葯具免費發,育齡夫婦樂開花。
20、實行避孕節育是為了您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
21、緊急避孕葯不能當做常規避孕葯反復使用。
22、體貼--夫妻的粘合劑。
23、美好人生從避孕節育開始。
24、避免意外懷孕,正確使用避孕葯具。
25、滿足育齡群眾避孕節育需求,防止性病艾滋病傳播。

5.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歷史沿革

山西藝術學校時期(美術專業)1951-19581951年11月5日,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有關決定,山西藝術學校正式成立,隸屬於山西省文化局。它是山西省第一所公立藝術學校,也是建國後全國較早成立的藝術學校之一。學校地址在當時的太原市並州東街4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藝術職業學院主校區。首任校長力群、副校長洛林,歷任校長唐仁鈞、夏洪飛、喬耀世。
學校的任務主要是為剛剛解放的山西培養文化藝術方面的急需人才,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曲、電影放映、群眾文化等不同專業,培養方式主要以培訓為主。學校這一時期舉辦了近50期訓練班,培訓了5000餘名文化藝術幹部,他們分布在全省的工礦、農村、俱樂部、文化館、文工團及各地區藝校,促進了省內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當時的美術教師有趙延緒、力群、王學化、王世祥等。趙延緒早年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力群曾就讀於杭州國立藝專,王學化畢業於華北聯大,王世祥畢業於四川美專。他們是新中國時期山西美術教育的締造者、奠基者。
這一時期,美術專業的任務重在培養文化團體的美術創作幹部及各地區藝校師資。這些美術人員成為山西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服務國家建設、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先頭骨幹,也為新中國時期山西的美術及美術教育事業在全省各地播撒下充滿希望的種子。 1958年12月5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西藝術學校基礎上成立了山西藝術學院,仍隸屬山西省文化局。學院成為與當時全國各大藝術學院並行的院校之一,是山西省藝術教育的重大飛躍。因學校面積有限,美術系借駐山西省委黨校、山西省建築學校辦學。院長夏洪飛,副院長武子慧,歷任黨總支書記王青野、巨玉秀,副書記蒲英,美術系主任婁霜,黨支部書記王奐。
學院設有美術系、音樂系、戲劇系和舞蹈科,分設本科、中專各部。本科學制五年,中專學制三年。美術系開設中國畫、版畫、油畫、工藝美術、雕塑5個專業。1959、1960年招生兩屆,共招本科生60名,中專生120名。
美術專業教師有:趙延緒、王紹尊、黃景濤、婁霜、蔣采蘋、趙球、董其中、肖惠祥、葉振興、吳徹、袁瓏、王世祥、劉劍菁、謝述先、張熙玉、王懷基、張一方、鄒蘭萍、鄔國廷、焦國輝、李惠然、吳國俊、張大敏、肖林、張宗載、鐵一等人。行政人員有:賈伯俞、劉萍、韓美等人。教師大都畢業於著名美術院校,有不少人是響應黨的號召來山西支援建設的,他們為山西的美術教育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與才華。
他們修訂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製作教具,教學內容貫徹了民族化、地方化、現代化、群眾化要求,建立了集體教學制度,加強了藝術實踐。1959年,中央文化部錢俊瑞副部長曾到校參觀指導並給與好評。該時期美術創作有名的是山水畫長卷《同蒲風光》,由趙延緒、黃景濤等人為建國10周年獻禮而作,發表於《美術》雜志,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師生們還利用木刻印製傳單積極參加支援朝鮮、反對美帝等活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新興木刻的革命戰斗傳統。
1962年曹美等四名同學應征入伍,曹美的4件作品在1962-1964年連續獲得北京軍區文藝獎,3件作品入選第三屆全軍美展,1件獲得優秀獎,他們以其優秀的才能很快成為所在單位的創作骨幹。 1962年7月3日,由於國家經濟困難,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廳指示,山西藝術學院停辦,美術系、音樂系本科師生大部分轉入山西大學,成立藝術系美術、音樂專業,部分本科生及中專班提前就業。系址曾在省建校、山大北院2號樓、主樓、圖書館樓。
歷屆主任夏洪飛、吉林,副主任婁霜、張柯南、劉建昌、孔繁洲、黃萬品、王永清、樊維信、王長義、謝述先、賈永珍,黨支部書記王青野、劉文祥、賈振華、樊維信,副書記趙學周、夏洪飛、賈振華、樊維信、張順清、劉世華。
美術專業並入山西大學後,成為當時全校13個專業之一,婁霜兼任美術教研組主任,劉劍菁任教研組副主任。教研組下設基本練習、中國畫、版畫、雕塑、工藝教學小組。轉入山大的教師有:趙延緒、王紹尊、婁霜、吳國俊、劉劍菁、葉振興、趙球、董其中、吳徹、袁瓏、謝述先、張熙玉、王懷基、焦國輝等人。
此後,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陸續增加的有:仝獻普、張順清、初青雲、馬洪琪、李榮、史秉有、史希光、曹雯、胡有章、俞老四、劉長有、徐震、楊全仁、郭玉祥、韓植墨、劉治平、李德仁、於平、張明遠、陸剛、錢世剛、劉建平、冀榮德、吳小丁、王紀平、張衛東、張驊騮、董文運、霍耀中、陳昭、蘇志東、楊程遠、高鑫璽、彭景躍、郭秋英等人。行政人員有:李浩然、李滌生、蔣瑞娟、崔一兵、柯菲、張菱、張喜德、閆富寶、趙桂蓮、盧改芳、石曉瑋、李春敏、王素蘭、張文田、陳楠、王晉高等人。
1963-1965年招生三屆,學生50餘名均為本科。1966年「文革」爆發,停止招生。1972-1976年招收五屆「工農兵學員」170名,學制二年。1977年恢復高考至1990年,共招生600餘人。1978年為補充師資招收了李德仁、馬洪琪、胡有章、霍山中4名研究生,這是山西有史以來培養的第一批美術類研究生。
1964年後師生兩次赴忻州參加農村社教,繪制宣傳大寨、焦裕祿的幻燈片、連環畫等,積極配合了當時的活動。1969年,王懷基創作的毛主席塑像落成,成為山西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標志建築。
1984-1990年,教師有9件作品入選第六、七屆全國美展,1件獲銅牌獎,2件獲優秀獎,張順清赴日舉辦個展,劉建平的《走過村莊》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赴日展出並在義大利ARTE發表,王紀平的當代藝術活動倍受關注。1988年發起、召開了「張彥遠及《歷代名畫記》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了「山西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師生作品展」,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謝述先主編的《美術高考指南》出版。
1963年以來,畢業學生的木刻創作相繼入選全國美展,亢佐田的《紅太陽光輝暖萬代》成為「文革」時期經典作品,趙益超、張明堂合作的《曉色初動》獲七屆美展金獎。山西大學培養的美術人才開始遍布省內外,成為藝術界的骨幹分子。 1990年9月,根據山西省教委晉教人字(90)70號文件,山西大學藝術系正式分設為美術系、音樂系。系址曾在南院藝術樓、物理樓、北院圖書館樓。歷屆系主任趙球、仝獻普,副主任仝獻普、韓植墨、魏詠,總支書記劉世華、王澤華、趙培文,副書記魏詠。
這一時期增加的教師有:陳俊、李蕾、武貴文、趙紫春、耿劍、梁永剛、李雅君、王玉璽、劉彩軍、喬金、武小明、王懷宇、王志俊等。行政人員有:石曉瑋、呂春香、王素蘭、張文田、陳楠、李春敏、王晉高、李星元、劉惠英、金輝等人。
教學上逐步形成了多層次的辦學結構,包括本科、專科、成人、研究生課程及社會辦學,加強了基礎課教學,擴大了專業口徑,深化了教育改革,為山西美術教育拓展了廣闊的空間,這一期間共招各類計劃內學生397名。
1992年4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旅美畫家丁紹光來校訪問,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7月,山西大學承辦的「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太原和五台山舉行,教師劉治平、李德仁宣讀了論文。這一時期,李德仁出版了《東方繪畫學原理概論》、《道與書畫》、《徐渭》等專著,獲山西省社科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委人文科學一等獎等。
1991年劉建平的《走過村莊》入選法國秋季沙龍,1993年冀榮德作品獲得全國版畫展銅牌獎。1994年教師作品近十件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劉建平、冀榮德、胡有章、陸剛作品分獲山西省第十二屆美展金、銀、銅獎。1996年劉建平、冀榮德獲山西省首屆「跨世紀文藝新星」稱號,張順清獲得中國版畫家協會「魯迅版畫獎」。
1995年前後,畢業生趙毅凱榮獲沈陽集團斥資百萬、全國徵集標識活動一等獎,梁永剛等人獲得全國「美苑杯」大賽三等獎、優秀獎7項,牛晉平作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版畫專業學生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並獲獎,體現了當時教學的整體實力和學生積極活躍的藝術創造能力。 1996年7月,根據《山西大學「九五」計劃及2001年遠景規劃綱要》,學校決定成立美術學院,是當時學校最早的4個學院之一。院名由中央美院教授朱乃正先生題寫。院址在北院圖書館樓,2004年遷入新藝術樓。
歷任院長仝獻普、韓植墨、王玉璽、高鑫璽,副院長韓植墨、魏詠、呂春香、於平、劉建平、王玉璽、劉彩軍、高鑫璽、安春保、賀強,書記趙培文、曹振漢、杜建民,副書記魏詠、呂春香、韓樹林。
這一時期增加的教師有:郭菲、王亞竹、史蕙、史宏雲、劉維東、吳光宇、王芊、曹棟、郭世光、李恆東、李曉陽、仲叢惠、趙建綱、曹峰、王璐、王麗雯、白釗義、武大明、武曉梅、張桐源、廉婷、蔣莉、龐卓贇、於躍、徐胤嫣、要宇、梁勇、劉勇、胡紫南、徐海濤、王永生、周濤、於歌、馮任軍、姚瀾、陳志勇、張惠新等。行政人員有:王晉高、陳楠、李春敏、李星元、劉惠英、金輝、張艷華、劉維東、賈煒玲、王倫梅、張秀玲、白冬青、趙成林、張一平、毛北義、白鷺等人。
1998年承辦了「全國第八屆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管理研討會」及「全國美術院校學生素描作品展」。同年申報美術學碩士點獲得成功,正式開啟了山西教育史上美術學碩士培養的先河。2000年又與音樂學院聯合獲得藝術學碩士點,同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職業教師培訓基地,與省城鄉規劃研究院聯合成立「山西大學城市設計學院」。2003年取得設計藝術學碩士點,2005年取得藝術學碩士點一級學科,2006年又取得了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點。至此,美術學院成為全國同類院校中獲得藝術學學科最全的碩士培養單位之一。
1999年郭玉祥、高鑫璽、王志俊設計製作的「國慶50周年赴京慶典彩車」獲總體設計一等獎,得到了專家和中央領導的好評,為我省爭得了榮譽。2002年高鑫璽完成了學校校徽、校旗、校慶標志的整體設計,韓植墨、王紀平、郭秋英、彭景躍、劉維東、武貴文、仲叢惠、李蕾、陳俊等人承擔了多項設計,為山西大學百年校慶做出了極大貢獻。
此外,王玉璽作品《山村童趣》獲全國第四屆體育美展銀獎,教師作品近二十件入選第九、十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科研成果顯著:高鑫璽《VI系列設計》獲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武小明《唐朝御醋》獲中國之星設計大獎賽銅獎,王志俊獲「香港設計2000」國際設計大賽亞洲區優異獎,高鑫璽主持完成了《榆次老城的修復與保護》,王紀平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博物館整體裝飾》,霍耀中、王懷宇主持完成了《皇城相府文化旅遊景觀規劃與設計》等課題。張明遠的《山西遼金彩塑的考察與研究》榮獲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課題。學院主編的《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周年美術作品集》、《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周年美術學論文集》、《藝術學:問題域和焦點的掃描》出版。
1996年至今,各類計劃內招生近2000人,教學水平明顯提高,學生參加全國藝術大賽頻頻獲獎,尤其是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已經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院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學術研究團隊,團隊正圍繞「融合中西藝術精華,弘揚三晉特色文化」的學術定位展開新的研究與探索,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推一批具有學術前沿價值以及三晉地域特色的高端學術成果。

6. 大理學院藝術學院的所獲榮譽

1
2005、5
作品《中國母親》獲中國首屆群眾創作歌曲大賽
趙全勝
金獎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2
2005、5
作品《白族酒歌》獲中國首屆群眾創作歌曲大賽
趙全勝
金獎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3
2005、5
作品《築路先鋒頌》獲中國首屆群眾創作歌曲大賽
趙全勝
銀獎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4
2005、8
作品《可愛的賓川》獲第二屆群眾創作歌曲大賽
趙全勝
金獎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5
2005、8
作品《我愛移動這一行》獲第二屆群眾創作歌曲大賽
趙全勝
金獎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6
2006、11、
作品《蒼山之魂》獲第三屆全國原創歌曲新人新作評選大賽銀獎
趙全勝
銀獎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
7
2007、3
論文《白族民間敘事歌的藝術特色》在大理州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趙全勝
三等獎
大理州委員宣傳部
8
2007、7
作品《魚水情》獲第三屆群眾創作歌曲大賽
趙全勝
銀獎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9
2008、11
榮獲大理學院教學成果獎
趙全勝
二等獎
大理學院
10
2008、12
榮獲中國聲樂孔雀獎」首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雲南賽區決賽優秀指導教師
趙全勝
一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11
2008、12
創作和指導的聲樂節目《唱歌唱到心相合》榮獲中國聲樂孔雀獎」首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雲南賽區決賽一等獎
趙全勝
一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12
2009、2
創作和指導的聲樂節目《唱歌唱到心相合》榮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專業組二等獎
趙全勝
二等獎
中國教育部
13
2009、2
論文《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課程資源的實踐探索》在全國藝術教育科學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趙全勝
二等獎
中國教育部
14
2005、9
論文《聲樂課教學中的授予學雙方主體的心理初提》在雲南省第四屆「聶耳杯」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高師組三等獎
楊秀
三等獎
雲南省教育廳
15
2008、12
在「中國聲樂孔雀獎」全國高等院校聲樂大賽雲南省賽區選拔中,獲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
周剛兵
二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16
2009、9
論文《以現代聲樂的眼光看待古代(唱論)等聲樂論著的藝術價值》在慶祝新中國處理六十周年雲南省音樂論文補賽中獲三等獎
王婕
三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17
2008、12
在「中國聲樂孔雀獎」首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獎賽雲南賽區獲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
王婕
二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18
2009、12
論文《二胡練習曲的創作思路探究》獲「雲南省高等音樂教育60年回顧與展望」教學交流與學術研討活動
鄧蕊
二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19
2009、8
在2009年雲南省「聶耳杯」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高校教師綜合比賽二等獎
柴磊
二等獎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20
2009、8
在雲南省第五屆「敦煌杯」民族樂器大賽中獲琵琶專業組一等獎
柴磊
一等獎
雲南省文化廳
21
2006、9
論文《淺談中國古典舞蹈基本功教學課堂組織》在雲南省第四屆「聶耳杯」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高師組三等獎
曹亞輝
三等獎
雲南省教育廳
22
2007、7
作品《幻》入選「高原巡禮」雲南省美術作品大理州展
張躍源
入選獎
雲南省美術家協會
23
2007、7
作品《花卉》入選「高原巡禮」雲南省美術作品大理州展
董 平
入選獎
雲南省美術家協會
24
2006、1
作品《劍川木雕藝術》入選《2006「雲南元素」設計藝術雙年展暨雲南省歷屆設計藝術獲獎作品展》
張躍源
入選獎
雲南省美術家協會
25
2008、2
設計作品《藏典佛茶》獲應用·概念類一等獎
董 敬
入選獎
雲南省美術家協會
26
2007、5
作品《石·失經評委會評選確認為《雲南省第八屆版畫作品展覽》
朱靜苑
入選獎
雲南省美術家協會
27
2004、8
版畫作品《夢鄉2》經評委會評選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五周年雲南省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
朱靜苑
二等獎
雲南省文化廳
28
2004、10
版畫作品《一件》經評委會評選確認為《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版畫精品展覽》
朱靜苑
展覽獎
雲南省文化廳
29
2010.8
書法作品隸書古詩入選全國第三屆西部書法篆刻展
張雲霽
入選獎
中國書法家協會 1
《大學音樂》
趙全勝
中國文化出版社
2003年
2
《崇尚生命》
鄭汶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9年
3
《銀蒼玉洱之間》
段旭駿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8年
4
《納西樂舞文化》
楊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5
《怒江文化探究》
楊秀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8年
6
《彭鋼風景寫生專集》
彭鋼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7年
7
《白族本主雕像造型藝術研究》
閔如剛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8年
8
《白尼畫集》
楊 雲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
9
《白族歌唱體系探究》
高麗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9年
10
《藝術思考》
楊韶春趙全勝等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9年
11
《心中的夢》歌曲作品集
楊紅斌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8年
12
《彩色的夢》教師歌曲作品集
李翔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
13
《回眸》教師美術作品集
李翔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
14
《書法鑒賞》
張雲霽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
15
《圖說中國書法史》
張雲霽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9年
16
《小學書法教材3、4冊》
張雲霽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 1
2004、9
作品 《白族酒歌》
趙全勝
發表
《雲嶺歌聲》2004年
第九期
2
2004、12
作品《可愛的賓川》
趙全勝
發表
《雲嶺歌聲》2004年
第12期
3
2005、5
作品《中國母親》
趙全勝
發表
《神州歌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4
2005、5
作品《築路先鋒頌》
趙全勝
發表
《神州歌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5
2005、9
論文《白族民間敘事歌的藝術特色》
趙全勝
發表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6
2005、6
論文 《聲樂教學改革探索》
趙全勝
發表
《沉思與靈動》大理學院叢書第一集
7
2006、5
作品《美麗的劍川》入選《中國少數民族聲樂教材曲選》(中央民大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
趙全勝
發表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8
2007、3
論文《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課程資源的實踐探索》發表在《大理學院學報》
趙全勝
發表
大理學院
9
2007、3
論文《白族原生態民歌》
趙全勝
發表
《民族音樂》第三期
10
2007、9
《調整專業方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新課程改革的探索 》
趙全勝
發表
〈大理學院〉學報2007、9
11
2007、12
論文〈應對高等教育新形勢 探索聲樂教學新模式
------大理學院音樂學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趙全勝
發表
《民族音樂》2007第6期
12
2007、5
作品《美麗的校園》
趙全勝
發表
《全國優秀校園歌曲集》(中國戲劇出版社)
13
2008、3
論文《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引入本土民間音樂教育的思考》
趙全勝
發表
音樂核心期刊《中國音樂》2008年第二期
14
2008、6
論文〈應對高等教育新形勢 探索聲樂教學新模式--大理學院音樂學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趙全勝
發表
《藝術思考》
15
2008、6
論文《白族嗩吶與白族民俗活動》
趙全勝
發表
藝術思考》
16
2009、3
論文《白族嗩吶與白族民俗活動》
趙全勝
發表
大理〈大理學院〉學報2009、1
17
2009、3
論文《白族「繞三靈」活動的文化表現形式及其價值》
趙全勝
發表
全國核心期刊《音樂創作》2009年第二期
18
2009、3
作品《唱歌唱到心相合》
趙全勝
發表
全國核心期刊《音樂創作》2009年第二期
19
2007、9
調整專業方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
趙全勝
發表
大理學院學報
20
2007、3
大理學院青年畫家朱靜苑作品選
朱靜苑
發表
《大理文化》
21
2008、5
淺談版畫中的線
朱靜苑
發表
《藝術思考》
22
2008、5
淺議新課標下音樂欣賞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趙治華
發表
《藝術思考》
23
2008、5
論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趙治華
發表
《藝術思考》
24
2008、5
論荷蘭小畫派的回歸
劉萍
發表
《考試周刊》
25
2008、5
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
高麗
發表
《藝術研究》

7. 誰能把我設計個《劉萍》的藝術簽名

巴洛克美術 巴洛克美術 Baroque art ←(貝尼尼:《聖塞勒薩的沉浮》) 歐洲17世紀的美術樣式。發源於義大利,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因此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使歐洲的17世紀有巴洛克時代之稱。 詞源與含義 巴洛克(Baroque)一詞的來源至今仍不甚明確。它可能來自以下三詞:義大利語的baroco,指中世紀繁縟可笑的一種神學討論;義大利語的baroc-chio,指曖昧可疑的買賣活動;葡萄牙語的barocco,指畸形的珍珠。三詞皆含悖理怪奇之意,因此自18世紀以來,它們都可能被對巴洛克美術懷有偏見的人用作譏諷的稱呼。這種傾向在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文藝理論中尤為明顯。這種貶意甚重的稱謂不僅表示了古典主義學派的偏見,也說明當時對巴洛克美術研究甚少,了解不多。19世紀後期以來,巴洛克美術才得到積極評價,德國美術史家W.呂布克在其《建築史》、瑞士史學家J.布爾克哈特在《義大利藝術指南》等書中,皆稱頌巴洛克建築之美,建築界也出現一些仿效巴洛克風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劇院。學術研究中確定其地位的是德國美術史家H.沃爾夫林1888年出版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一書,他指出巴洛克是繼文藝復興之後的主要流派,並對其形式特點作了分析和歷史考察。在他之後,義大利學者E.南喬尼於1895年進而把17世紀文明的特點歸納為巴洛克主義,學術界逐漸形成了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文學、巴洛克哲學等提法,使有關問題的研究在藝術史和文化史中逐漸深化。 除了確認巴洛克美術的歷史地位而外,西方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另一方面的發展,即把巴洛克相對於文藝復興的風格特點當作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式發展模式,認為其他時代和其他民族的藝術也有這種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的演進,甚至認為這是藝術形式或視覺形式的不依社會內容為轉移的獨立規律。首先提出這種主張的也是沃爾夫林(《美術史原理》,1915)。他把文藝復興代表的古典主義和巴洛克當作藝術表現形式的兩極,各有一系列互為對照的特點,並形成由此及彼的規律性發展。以此類推,則各地、各時代美術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階段,例如希臘美術在公元前5~前4世紀為古典階段,希臘化時期則為巴洛克階段;哥特式美術在13世紀為古典階段,14~15世紀為巴洛克階段;甚至日本美術也可如此劃分。沃爾夫林的學說開啟了形式主義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響甚大,不少學者認為巴洛克可作為每一文化或文明進入後期階段的特徵,使之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 建 築 巴洛克建築最早可追溯於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和大膽設計,如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的圓頂他的兩位助手G.da維尼奧拉和G.della波爾塔在15681584年間完成的羅馬耶穌教堂則被公認為是從樣式主義轉向巴洛克的代表作這座教堂內部突出了主廳和中央圓頂,加強了中央大門的作用,以其結構的嚴密和中心效果的強烈而顯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穌教堂的內部和門面後來都成為巴洛克教堂的模式。17世紀早期巴洛克建築的主要代表則是C.馬代爾諾建造的羅馬聖蘇珊娜教堂(1597~1603),雖大體仿效耶穌教堂,比例卻更為高峻雄偉,門面的細部安排層層曲突,愈近中央大門愈為明顯(例如由扁平的方柱變為半圓柱再變為3/4圓柱)。建築的立體塑形復雜多變,動態強烈。馬代爾諾還擔任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內部改建和門面建築設計。這座著名建築曾按米開朗琪羅和波爾塔的設計,建成了中央圓頂,但教會出於宗教儀式需要,決定修改原來的中心型的設計,由馬代爾諾加長了主廳前半部,使它成為符合教會傳統的長方形十字教堂。馬代爾諾擴建的內部和門面仍充分吸取了米開朗琪羅巨形柱式的基本圖案,保持了整體的雄偉感,門面的安排還採取了類似聖蘇珊娜教堂的手法,使這種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於主廳加長,圓頂被置於後部,從門面上已看不到圓頂的雄姿,實為美中不足。 17世紀盛期巴洛克建築的兩位最傑出的大師,是G.L.貝尼尼和F.博羅米尼。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築,他在1624~1633年間完成的、置於聖彼得大教

8. 急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文章

[1] 鄭翔.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對策研究. 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05, (03)
[2] 董玉梅.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宜賓學院學報 , 2003, (05)
[3] 姜萍. 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 丹東師專學報 , 2002, (S1)
[4] 甘傳鶴,劉海濤. 大學生挫折心理的調適.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 2000, (04)
[5] 韓麗麗,尹春芬. 論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01, (01)
[6] 楊征. 挫折心理調節法. 新東方 , 2003, (Z2)
[7] 戴書新. 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養. 心理世界 , 2001, (08)
[8] 顧理平. 化解大學生挫折心理的對策. 江蘇高教 , 1995, (01)
[9] 李躍雷,唐占成. 淺論當代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 1997, (01)
[10] 洪榮平. 關於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和觀念. 化工高等教育 , 1986, (03)
[11] 黃飛. 如何正確看待當代大學生的「困惑」?. 高教探索 , 1988, (04)
[12] 鄭學琴,. 當代大學生的主要心理障礙與引導策略. 當代教育論壇 , 2006, (05)
[13] 劉周平. 淺論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及產生原因. 湖南社會科學 , 1999, (04)
[14] 鄭學琴,. 當代大學生的主要心理障礙與引導策略. 當代教育論壇 , 2006, (05)
[15] 周廣偉. 論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及教育對策. 華北科技學院學報 , 1999, (04)
[16] 鄒海燕,張建光. 當代大學生心理障礙及其預防.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 1996, (03)
[17] 王建忠. 遼吉黑津四省市人民出版社合作為大學生出版一套叢書. 中國圖書評論 , 1990, (06)
[18] 寧艷,劉志強. 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理論觀察 , 2002, (03) .
[19] 劉智. 論網路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2, (03) .
[20] 劉萍,方樂坤.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3, (06) .
[21] 胡佩芬.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理論與當代 , 2005, (06) .
[22] 張堅.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對策[J]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 2005, (02) .
[23] 王紅琳.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2005, (02) .
[24] 陽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探析[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05, (02) .
[25] 唐冰心,王曉燕,史黎青,陳蓓.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幾個問題及建議[J]中國學校衛生 , 2005, (07) .
[26] 肖冬梅. 關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 2005, (03) .
[27] 吳先超,楊懷中.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高教發展與評估 , 2005, (04) .
[28] 張為紅,於瑩. 如何進一步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沈陽大學學報 , 2005, (03) .
[29] 隗峰,努爾莎拉. 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徵及應對措施[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 , 2005, (02) .
[30] 樊華妍.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探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 2005, (04) .

9.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的組織架構

董事會成員: 馬五一 王倚山 周蘭林 董事長: 馬五一 副董事長: 王倚山 監事: 孔繁勇 總經理: 劉尚勇 副總經理: 李硯強 劉萍 王為 鄭軍 書畫部: 劉尚勇(兼) 李硯強(兼) 四季拍賣書畫部: 鄭軍(兼) 楊玉華 古董部: 王為(兼) 任雅武 鄭里 趙藝 油畫部: 艾珉 李偉偉 客戶服務部: 吳奕潔 閆純雪 劉露 劉飛鶴 市場部: 劉萍(兼) 黃巾美 蔣雷 財務部: 蘭毅民 方蕾 見學勤 劉雨絲 辦公室: 王曉鵬 梁明宇 管錦兵 趙記弘 徐克新 趙淑英 宣傳網路部: 陸紅梅 吳波 張迪 徐嬋娟 侯悅 李海鑫 劉暢 展覽保管部: 韓海兵 張江麗 吳芃芃 郭艷 胡皓 壽利揚 法律顧問: 於國富 於國強

閱讀全文

與宣傳部劉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公司前置審批 瀏覽:17
茅台醇電子商務是傳銷 瀏覽:656
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知識 瀏覽:451
酒吧舞台人員策劃方案 瀏覽:243
4s店周末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9
跑步賽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90
教師跟崗培訓方案 瀏覽:147
安全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364
校本培訓使月學校教育經費方案 瀏覽:569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瀏覽:263
電子商務基礎理論與實踐a卷 瀏覽:564
電子商務協會上海 瀏覽:699
銷售技巧培訓方案 瀏覽:548
國際書畫展策劃方案 瀏覽:71
促銷活動結果分析 瀏覽:958
商場節日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0
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語言 瀏覽:585
房地產開盤推廣方案 瀏覽:236
教學專家到校培訓方案 瀏覽:756
企業內部培訓策劃方案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