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的區別
通俗點:前者是雙方行為,有特定針對人。
後者是單方行為,沒有特定的針對人。
拗口點:
虛假表示,是民法理論里的一個概念,是民法中的基本概念「意思表示」下位概念,也就是「虛假的意思表示」。
通常用來識別民事主體的法律行為有效與否。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虛假表示就是這個概念。
而虛假宣傳是一種銷售手段,不是合格的能夠導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的意思表示。是一種事實行為。
B. 虛假表示與虛假宣傳的區別是什麼
虛假表示與虛假宣傳的區別是
1.虛假表示是一種雙方行為,有特定針對人;而虛假宣傳是一種單方的行為,沒有特定的針對人。
2.虛假宣傳是一種銷售手段,虛假宣傳是虛假表示的一種形式,不是合格的能夠導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的意思表示,是一種事實行為。
3.虛假表示是行為人進行意思表示時,根本就沒有受約束的意圖;虛假宣傳是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導致客戶或消費者誤解的行為。
(2)虛假表示和虛假宣傳擴展閱讀
虛假宣傳的具體表現形式分為,經營者利用廣告進行虛假宣傳和經營者利用其他方法進行虛假宣傳。
虛假宣傳是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活動。
虛假表示是運用虛假手段,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一種欺騙行為。
無論是虛假表示還是虛假宣傳都是有害的,要予以懲戒。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虛假宣傳
網路-虛假表示
C. 虛假宣傳和詐騙區別有哪些
您好,簡單的來說,虛假宣傳和詐騙是個性和一般的關系,虛假宣傳也是詐騙的一種,但是因為專另有商事法對其進屬行規定,所以直接可以適用商事法,認定為虛假宣傳。
一是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宣傳廣告市場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後者則是侵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二是客觀方面不同。前者是採用利用宣傳作虛假的特定手段,而後者則是採用隱瞞真象和虛構事實的欺騙方法;
三是犯罪主體不同。前者是宣傳廣告為主,而後者則是一般主體。
D. 虛假宣傳的含義、表現形式和法律責任有哪些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第1款規定:「經營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廣告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的,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廣告主停止發布,並以等額廣告費用在相應范圍內公開更正消除影響,並處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依法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E. 虛假廣告、虛假表示和虛假宣傳的區別
說簡單一點:虛假表示行為就是商標侵權行為,現實生活中表現在假冒他人商標回、擅自使用知名品答牌的包裝、裝潢等,虛假宣傳行為就是虛假廣告宣傳,現實表現在廣告誇大療效、性能、質量、有效期等。兩者最明顯的區分就是虛假表示帶有侵權行為,而虛假宣傳只是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產品得到過什麼什麼大獎信息等。
F. 虛假表示與虛假宣傳的區別
通俗點:前者是雙方行為,有特定針對人。
後者是單方行為,沒有特定的針對人。
拗口點:
虛假表示,是民法理論里的一個概念,是民法中的基本概念「意思表示」下位概念,也就是「虛假的意思表示」。
通常用來識別民事主體的法律行為有效與否。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虛假表示就是這個概念。
而虛假宣傳是一種銷售手段,不是合格的能夠導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的意思表示。是一種事實行為。
G. 反不正當競爭法:虛假宣傳行為 和 虛假表示行為 有何不同
說簡單一點:虛假表示行為就是商標侵權行為,現實生活中表現在假冒他人商標、擅自回使用知名品答牌的包裝、裝潢等,虛假宣傳行為就是虛假廣告宣傳,現實表現在廣告誇大療效、性能、質量、有效期等。兩者最明顯的區分就是虛假表示帶有侵權行為,而虛假宣傳只是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產品得到過什麼什麼大獎信息等。
H. 法律名詞:欺詐與虛假宣傳的區別
1、虛假宣傳和詐騙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廣告市場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後者則是侵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2、虛假宣傳和詐騙客觀方面不同。前者是採用利用廣告作虛假宣傳的特定手段,而後者則是採用隱瞞真相和虛構事實的欺騙方法;
3、虛假宣傳和詐騙犯罪主體不同。前者是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而後者則是一般主體。
4、虛假宣屬於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導致客戶或消費者誤解的行為。這種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違反公認的商業准則,是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5、詐騙是使人發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
(8)虛假表示和虛假宣傳擴展閱讀:
欺詐違反法律、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誠信原則是民事法律的最基本原則,其要求當事人應當以善意的、誠實的、自覺的方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這一原則的規定是為了平衡當事人與當事人、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
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
虛假宣傳的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
「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條規定:
「廣告應當真實合法,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這就是法律規定的虛假宣傳行為,從法律規定看,這種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分為:經營者利用廣告進行虛假宣傳和經營者利用其他方法進行虛假宣傳。
I. 如何區分虛假表示還是虛假宣傳
虛假表示和虛假宣傳行為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這種行為不但使消費者無法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而且可能使消費者作出錯誤的購買決策,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不正當地爭取了交易機會,排擠了其他誠實經營者,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因此,《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4項和第9條分別對這兩種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定。在實際執法活動中,大家普遍感到,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於兩者的法律後果有著不同的規定的情況下,對此如何正確理解和適用比較困難。為此,本期我們將作出分析,以幫助大家加深理解。
一、商品的三種宣傳方式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4項規定:「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本項規定是禁止在商品上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本條顯然是禁止採取廣告或其他方式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從《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4項與第9條的邏輯關系看,該法規定了虛假宣傳商品的三種方法,即《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4項的「在商品上」與第9條的「廣告」和「其他方法」,三種方法應當是相互不同的。從實際情況看,「其他方法」只能是「在商品上」和「廣告」以外的其他方法,也即「在商品上」和「廣告」所涵蓋不了的方法。換一個角度說,我國《廣告法》對於廣告已有明確的界定,「在商品上」與「其他方法」只能是廣告以外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尚沒有法律上的嚴格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