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的革命老區
在1949年以前作為共產黨進行各種革命斗爭的根據地的地方,現在稱為革命老區。
② 沂蒙山革命老區的故事
1、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
1941年冬,大批日偽軍包圍了駐沂南馬牧池村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11月4日,八路軍一名小戰士在反「掃盪」中負傷,沖出敵人包圍圈,跑到馬牧池村西河岸邊,在墳塋、樹木間不停地躲閃、奔跑,敵人不停地尋找、追趕。
明德英看見了小戰士的處境,迎上去將他拉進自家窩棚里,按在床上,蓋上破爛不堪的被子。不一會,兩個日本兵追趕過來,窩棚門矮得低下頭都難走進去。日本兵發現她是啞巴,就比劃著戰士的身高、衣著,問她見到小戰士沒有。明德英毫不猶豫地朝西山指了指,兩個日本兵急忙朝西山追去。
日本兵走後,明德英上前揭開被子,發現小戰士因傷口流血過多,已經昏迷過去。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來不及燒水做飯,毅然將乳頭塞進小戰士嘴裡,乳汁一滴一滴滴進戰士的嘴裡……小戰士終於得救了。
隨後,她又和丈夫殺了家中僅有的兩只雞,做成雞湯,一口一口地喂給小戰士。她還天天用鹽水為他清洗感染流膿的傷口。半個多月後,小戰士傷愈歸隊。
2、沂蒙六姐妹
在1947年的萊蕪戰役中、淮海戰役中,特別是孟良崮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納軍鞋、護理傷病員等。
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著,操勞著,每天來回20多里山路。據不完全統計,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納軍鞋500多雙,她們還經常在村子,前線搞宣傳,鼓舞士氣。沂蒙六姐妹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大眾》發表了題為《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的革命獻身精神,稱她們為「沂蒙六姐妹」。
3、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了無私無畏之愛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
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沂蒙紅嫂們用她們的勇敢、堅毅、無私奉獻,詮釋了感動中國的沂蒙精神。
4、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
抗戰期間,淵子崖村群眾堅決抵制日偽軍敲詐掠奪。1941年12月19日,盤踞在小梁家的偽軍約156人包圍淵子崖,被自衛隊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時許,日偽軍1000餘人撲向淵子崖,自衛隊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拚死抵抗,直到太陽偏西敵軍才擁進圍子。
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與日偽軍展開逐屋逐戶的巷戰。傍晚,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五團一個連及縣、區武裝趕來支援淵子崖,敵人被迫撤退。
此戰役中淵子崖自衛隊員共殲滅日偽軍100餘人,但也有147名自衛隊員和男女村民在戰斗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淵子崖民眾英勇抗敵的事跡,在莒南黨史和山東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被當時的濱海專署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其事跡載入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1995年被拍成電視片在中央台播放 。
5、厲家寨
1951年,厲月坤任厲家寨鄉黨總支書記,同時兼任厲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領導著厲家寨人改造家園。1954年冬至1955年春,他帶領全鄉幹部群眾發起了治山治水的攻堅戰,鑿平了11個嶺頭,填平了70多個大汪和300多條大溝,鑿通了三道大嶺,迫使13條山河改了道,把1180塊小地整成了「三合一」標准梯田。
在新時期,沂蒙精神仍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誕生於革命戰爭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出越來越耀眼奪目的偉大光輝,令無數後人敬仰。
沂蒙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伴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行,沂蒙精神必將折射出愈加璀璨奪目的光芒,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後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樑。
③ 求一篇革命老區的作文
咱們的革命老區——延安
咱們的革命老區——延安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熟悉的名字,叫做延安。今天,我來到了革命老區延安。在那裡,有寶塔山和延河,還有一層層的窟洞。人家說,到了延安,就要到楊家嶺,所以我就來到了楊家嶺。
在楊家嶺,我首先到了召開第七屆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會場,它是一座從外面看來既美麗但又古老的房子,而且與別的房子看上去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到了裡面,才發現,裡面還大的整個房子會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進入會場,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橫標,上面寫的是這次大會的名稱,這些字是寫在黃色紙上的,把紙貼到紅布上而成的。橫標的下方是領導人座的主席台,我們不能到那上面去的。在主席台前面是一個講台,它是一個半圓形的木桌子,那些有言論發表的人就可以在那裡講話。在那個半圓形講台的前面就是會場中的座位了,在每個座位的後面都有一個小木板,可供後一排的人寫字用。在會場最前面的正中間是毛主席的畫像。在會場的四壁還有許多宣傳語,有列寧說的,有各種偉人說的,那些都是一些鼓勵人民的革命鬥志的話。
接下來,就是各位偉人的故居了,有毛主席的,有周總理的,還朱德元帥的。首先,我來到了朱德爺爺的故居,他住的是三個窯洞組成的房間裡面住著,第一間窯洞是書房,還有一間是卧室,最後一間,我也不知道這間窯洞是干什麼用的,現在已經成了一間展覽室,展覽一些有關朱德爺爺的照片。在書房中,有一個書桌,還有一個坐著舒服一些的椅子,在卧室里,就僅僅有一張床和一些臉盆等東西。在周總理、毛主席的故居中,傢具、擺設都差不多,只有那麼幾樣,而且都有一些舊了。
在毛主席故居的前面,有一個石桌和幾個小石凳子引起了我們注意。它是在美國女記者路易斯·斯特朗采訪毛主席時,他們坐過的地方。毛主席曾在那裡說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一句話,他說話的時候樣子一定是很威武的、很自信的。
人們稱贊毛主席,說他多麼艱苦、多麼不容易,總是不大相信。看到這一切,幾間小窯洞,一小些傢具,便能打下天下,不簡單呀!他們這真是為人民服務,難怪許多人會放棄城市中優越的生活條件,隨著他們的隊伍,一起向前。
今日來到延安,也體會到了歌曲《延安頌》中,延安那種雄偉的氣勢不敗的精神,而且這種氣勢和精神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延安同時也會為這些偉人們而驕傲和自豪的,因為正是他們給延安添了光彩,也為中國添了更多的光彩,他們也給我們帶來了今日的溫暖和幸福。
④ 陝西省關於革命老區的政策
陝西省的老區,包括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陝甘、川陝、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現屬陝西行政轄區部分,分布在陝北全地區、陝南大部地區和關中少數縣鄉。按所轄老區鄉鎮的多寡分類,屬於一類老區的有:神木、橫山、靖邊、定邊、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延安市、延長、延川、子長、安塞、志丹、吳旗、甘泉、富縣、洛川、宜川、黃龍、黃陵、宜君、旬邑、淳化、丹鳳、旬陽等28個縣(市)。屬於二類老區的有:榆林市、府谷、耀縣、寧強、商南、三原、寧陝等7個縣(市)。屬於三類老區的有:涇陽、彬縣、商州市、富平、洛南、山陽、鎮安、柞水、南鄭、城固、洋縣、西鄉、勉縣、鎮巴、藍田等15個縣(市)。全省有老區的縣(市)共轄鄉鎮1485個,其中老區鄉(鎮)858個,占總數的57.8%;老區面積達11.3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55.1%;人口889.5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26.15%。
革命老區在戰爭時期為中國革命做出過重大貢獻,但由於受歷史、自然等因素制約,老區經濟仍然比較落後,財力比較薄弱,財政比較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不高。黨中央、國務院對革命老區非常關心,中央財政一直十分重視對老區的支持與幫助。除通過統一的轉移支付制度對革命老區所在省區加大支持外,還制定了專項支持政策。
(1)設立革命老區專項轉移支付。從2001年起,中央財政單獨設立了土地革命時期老區轉移支付,資金規模由2001年的5.02億元提高到2006年的17億元。為了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讓老區人民切身感受到黨中央的溫暖,中央明確省級和市級財政要將中央對革命老區的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落實到對中國革命做出較大貢獻且財政較為困難的連片革命老區,用於幫助老區人民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並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預算中安排一些資金,增加對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規模。
(2)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家確定的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後,可減征或者免徵所得稅3年。此外,革命老區還可以統一享受國家現行的區域、產業和行業稅收優惠政策。
附陝西省扶貧文件:
陝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200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陝扶辦發[2007]5號 2007年1月9日)
各市扶貧辦(局):
現將《陝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2007年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陝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7年工作要點
2007年,我省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和省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扶貧開發統攬貧困地區農村工作全局,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增加收入為目標,以整村推進為主體,以產業化扶貧和專業技能培訓為兩翼,認真搞好移民搬遷、科技扶貧、利用外資和社會扶貧等項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創新機制,狠抓落實,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為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陝西奠定堅實基礎。主要目標是,計劃新扶持建設扶貧重點村1300個,搬遷貧困人口8.5萬人,實施貧困人口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5萬人,努力解決4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60萬貧困人口脫貧,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高於全省平均增長水平。
一、實施區域板塊扶貧戰略,解決集中連片貧困問題
根據袁省長「進一步加大規劃力度,實施整體性移民搬遷,搞好板塊型戰略」的批示,按照全省「三大塊兩條線」的貧困分布特徵,分門別類制定區域扶貧規劃和政策措施,瞄準貧困,從致貧的主要因素入手,大力實施區域板塊扶貧戰略,著力解決重點區域的集中連片貧困問題,加快推進全省扶貧開發進程。白於山區解決好水的問題,加大移民搬遷力度,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群眾的生存條件。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突出水電路等問題,解決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問題。陝南秦巴中高山區按照流域特點,採取綜合措施,集中解決重點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秦嶺北麓和渭北旱腰帶地區,其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較強,確保率先實現脫貧。加大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力度,按照陝北建委(擴大)會議提出的「四傾斜」措施,從投入、項目、人才、政策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陝西革命老區扶貧開發扶持政策》,加快革命老區脫貧致富步伐。
二、加快整村推進扶貧步伐,增強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扶貧開發為主要內容,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以整村推進為扶貧工作主戰場,加大重點村建設力度,按照「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體推進」的思路,從最貧困的村入手,突出抓好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村容村貌和村級班子建設,加快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施連片開發戰略,提高扶貧開發整體效益。建立重點村建設的後續管理機制,對基礎設施項目,明晰產權,落實管護責任,確保建一個成一個,促進項目持續發揮效益。按照「政府引導、農戶自願、統一規劃、有土安置」的思路,切實瞄準貧困,把握好搬遷對象選擇關,繼續執行「1+5」的移民建房補助標准,從根本上改變搬遷貧困戶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鞏固近年來的移民搬遷成果,加強後續產業扶持和跟蹤服務,真正達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三、深化扶貧貸款管理體制改革,搞好產業化扶貧工作
認真搞好扶貧貸款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探索產業化扶貧的新路子,完善信貸扶貧資金管理體制。按照「市場導向,項目覆蓋,龍頭帶動,貸款扶持」的原則,選准項目,重點扶持一批有影響力、市場前景好、能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龍頭企業項目,著力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著力抓好小額信貸扶貧工作,搞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加強到戶貸款落實情況跟蹤監測,提高扶貧貸款的到戶率和使用效益,確保貧困戶有產業、貸到款、收益好、能脫貧。
四、突出專業技能培訓,全面搞好科技扶貧工作
一是著力抓好「雨露計劃」的實施工作,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培訓就業、跟蹤服務」的思路,嚴格把好學員選擇關、培訓質量關、就業安置關、資金報賬關,認真抓好專業技能培訓,努力加大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切實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二是扎實抓好貧困地區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針對不同的經濟區域和不同的主導產業,開展「百千萬工程」(即組織100名專家,聯系1000個扶貧重點村,培訓10000名技術人才),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發展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同時,認真實施好科技扶貧示範項目,在貧困地區選擇一批與當地主導產業建設相結合的科技扶貧項目給以重點扶持,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科技進步、農戶增收。三是認真抓好貧困地區黨政領導幹部和扶貧系統業務骨乾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組織實施扶貧開發的水平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
五、抓好世行五期項目准備工作,不斷拓寬外資扶貧領域
搞好世行五期項目的准備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各方面責任和資金,為項目啟動實施創造條件。加強秦巴世行扶貧項目和亞行榆林項目後續管理,繼續搞好韓國協力團淳化項目、華一銀行旬邑項目和世行社區主導型白水試點項目,鞏固項目建設成果,建立長效機制,確保項目持續增效。不斷加強國際扶貧交流與合作,積極爭取比利時援助扶貧項目等新的國際合作項目,拓寬外資扶貧新領域。
六、深入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繼續搞好中央部委赴陝定點扶貧和在京陝西扶貧顧問的聯絡服務工作,積極配合和幫助他們完成定點扶貧任務。堅持「領導帶頭、部門包抓、定點幫扶、社會參與」的思路,繼續搞好「兩聯一包」 定點扶貧工作,強化政策措施,加強檢查與考核,落實包村扶貧責任,完善激勵措施,提高定點扶貧工作成效。做好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組織和動員,按照「企業自願,互利互惠」的原則,動員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引導和組織社會各界深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等多種形式的扶貧幫困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
七、搞好協調配合,加大扶貧開發資源整合工作力度
在搞好規劃,統籌安排各類扶貧項目,整合扶貧開發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的同時,繼續加強扶貧開發與其他支農項目資金的整合工作。積極推廣延安市「兩區」扶貧開發、寶雞「西山突破」等扶貧模式,以整村推進扶貧為平台和抓手,加強組織配合,主動搞好服務。在加大內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按照「資金捆綁,縣為平台,明年項目、今年研究,縣長(書記)協調、部門上報」的辦法,繼續推動貧困市、縣(區)認真搞好扶貧資源整合工作,引導各方面支農項目資金向扶貧重點村和移民新村傾斜,加大整村推進扶貧投入力度。通過積極探索,努力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配置、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扶貧開發強大合力。
八、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
按照扶貧開發規劃要求,切實落實地方配套資金,不斷加大扶貧開發的財政投入力度。開展扶貧開發績效考評工作,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完善扶貧資金分配方式,鼓勵財力好的市、縣加大對扶貧開發的投入。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服務跟著資金走」的要求,實行公告、公示和報賬制度,不斷完善扶貧項目資金的申報、審批和管理辦法,加大監督檢查、審計力度,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更大的扶貧效益。
九、搞好調研宣傳和統計信息,努力提高扶貧開發成效
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針對扶貧開發工作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大力宣傳扶貧開發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推廣各地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完成《陝西扶貧大事記》編輯工作,組織編寫《陝西扶貧志》,營造扶貧開發良好社會氛圍。搞好統計信息工作,建立重大信息報送制度,完善統計信息考核管理辦法,准確掌握貧困狀況、扶貧項目進展情況和扶貧成果,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十、搞好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組織全省扶貧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業務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幹部職工的業務工作能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素質好、業務精、效率高的扶貧幹部隊伍,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
發布部門:陝西省其他機構 發布日期:2007年01月09日 實施日期:2007年01月09日 (地方法規)
⑤ 我家鄉搞一個革命老區牌坊,想寫一對7戓9字的對聯以《白花村》為主題,望各位大神出手幫忙解決下
老區撒革命火種燎原,白花秉先烈精神創新。:
⑥ 革命故事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⑦ 用怎樣的短語來誇贊革命老區
以太湖我的家鄉無錫為例:
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優美的水質、
春天,陽光明媚、片片漣漪、清澈見底、魚兒在湖水中,悠閑自得的嬉戲玩耍。
夏天,烈日當空、驕陽似火、太湖邊上,陣陣涼風迎面吹來,便人感到心情舒暢。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心曠神怡。
冬天,鵝毛大雪,圍坐篝火、燒烤食物,狂歌勁舞,其樂融融、魚米之鄉,名不虛傳。
⑧ 達州歷來被稱為革命老區的根據地是
川陝革命根據地。
1932年冬,張國燾、徐向前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16000餘人,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據地,奉命向西戰略轉移。12月經陝南到達川北,與當地革命武裝會合,攻下南江、通江、巴中等縣,開辟了川陝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范圍為二十三個縣,約六百萬人口。
1933年2月,中共川陝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和川陝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相繼召開,組建了中共川陝省委,成立了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宣告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建立。川陝蘇區被毛澤東主席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區域」。
歷史事件
1935年1月22日,紅四方面軍為執行中央命令北上抗日,發動了陝南戰役,調動敵人北移,隨即回師川北,成功的取得強渡嘉陵江的勝利,並乘勝向西進攻,解放了涪江與嘉陵之間的大片土地,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北進入川的作戰戰略,為爭取與中央紅軍會師共同北上抗日,紅四方面軍踏上了艱苦曲折的長征征途。
以上內容參考 中智官網——川陝革命根據地簡介
⑨ 跟臨沂革命老區有關電影知道說下
樓上的幾位,有《英雄孟良崮》這部電影嗎?那是電視劇。樓主問的是電影!不知道別瞎說!類似《英雄孟良崮》的那部電影叫《紅日》,還有部電影估計樓上的都沒看過,是舞劇《沂蒙頌》,還有《平鷹墳》、《高山下的花環》,《南征北戰》貌似是,俺不確定,樓主自己判斷。今年建國60周年的獻禮影片叫《沂蒙六姐妹》。經典的反映老區革命歷史的電影我認為就是以下幾部:《紅日》、《沂蒙頌》、《高山下的花環》,期待《沂蒙六姐妹》。
⑩ 內蒙古大青山革命老區,,,寫文章的各種素材,,,大家幫我找找啊
資料僅供參考!!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來到位於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心腹之地的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大青山井爾溝村。探訪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陵園,追尋先烈足跡,緬懷革命英烈。
一走進烈士陵園,記者們便可清晰地看到嶄新的烈士紀念碑聳立在陵園中央,「烈士們永垂不朽」七個紅色大字剛勁有力地寫在上面,兩排松柏整齊地挺立在紀念碑兩側,修繕後的革命烈士陵園顯得庄嚴肅穆。
在烈士陵園里,記者碰巧遇到了縣民政局同有關部門同志正查看工程進度,一番了解後得知,這座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66年,之前已經歷過2次修繕,此次為第三次修繕,工程計劃投資350餘萬元,由自治區民政廳、市民政局和社會愛心人士捐贈完成。工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收尾工作,將於9月底正式開園。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園先後於1995年被縣委宣傳部命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201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李井泉同志在緬懷大青山的斗爭時曾說過:「武川是大青山根據地的中心地帶、縣內得勝溝、井爾溝、李齊溝、馬場梁等地,曾經是游擊隊司令部及專署,武川縣各族人民參軍參戰,傾碧血盡赤子愛母之心,擁軍擁政,守焦土肩匹夫救國之任,送給養、傳情報、抬擔架、護傷員、挖窯洞、做軍鞋……軍民一家共築血肉長城,風雨八載同書春秋新篇,其赫赫功勞玉銘山川,耿耿丹心彪炳史冊。」
「抗戰期間約有1000多名八路軍將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它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的光輝一頁。」武川縣退休老教師郭志剛告訴記者。郭志剛對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革命史有著深入的研究。據郭志剛介紹,修建烈士陵園的目的主要是打造革命傳統教育示範基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解放了,特別是對於年輕人,沒有經歷戰爭的磨練,理想和信念都不如當年的熱血青年。革命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有義務發揮愛國教育作用,也有責任傳承革命精神。」
老教師郭志剛在記者們的熱情邀請下,在烈士陵園旁為大家講述了抗戰時期,李井泉、姚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團結帶領蒙漢各族人民,在「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依然保家衛國、與敵寇浴血奮戰的故事。郭志剛老師以質朴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從理論的高度和現實的角度,談了自己的認識、感受和體會,他將大青山精神總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持久的艱苦奮斗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