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遺界中為什麼經常以影片的方式宣傳非遺
成本低,受眾廣,宣傳影響力大,既能傳播非遺文化又有影片票房收入,一舉多得。在文化傳播領域,美食文化有《舌尖上的美食》地域文化有《航拍中國》歷史文化《國家寶藏》的歷史知識劇場都是通過影片或劇作的方式呈現出來,取得較好的收視效果,也為傳統文化的盤活尋找生機,成功的經驗在非遺文化的傳播中同樣可以復制。
其次在投報比上,影片只需要如實記錄非遺製作過程,加上國家大力扶持與投入,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助力,使得電影能夠確保受眾基礎,在大眾了解並逐漸喜愛的過程中,為非遺文化的傳播打下基礎。對於小成本影片,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剪輯出一集精美的紀錄片,而現在正值互聯網時代,短視頻的流量逐年攀升,視頻投放的平台也越來越多樣,前期的低投入和後期幾十萬甚至百萬人次的播放量,可見影片的宣傳方式無疑是最劃算的一種手段了。
『貳』 非遺美食有哪些
大家知道在全國各地都會出現一些非遺文化,但是很多人對於非遺美食應該聽說的比較少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食。
廣東省的小鳳餅
小鳳餅是廣式糕點之一,廣州本地人稱之為雞仔餅。對於這道美食可是開始於清代咸豐年間,它是用面團混合豬油以及乾果餡料考證而成的。外表非常的鬆脆,餡料肥軟,具備了香、甜、咸等多種滋味兒,是廣州人最喜愛的典型之一。
南安板鴨
南安板鴨是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漢族名菜,從開始到如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道美食,最主要的就是在選擇的鴨子上面,而且經過特殊的工藝宰殺,再經過特殊的材料腌制,每一道工序都是非常講究的。因此製作出來的白芽口感才會更加的豐富,而且皮薄肉嫩,一點都不會感覺油膩。
『叄』 重慶美食中哪些是非遺項目
重慶非遺的美食其實特別的多,而且在街頭巷尾大部分都是可以都吃到的。
一、長壽的血豆腐
2011年,長壽血豆腐製作工藝入選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血豆腐製作歷史比較悠久,其做法也比較簡單,且利於儲藏,而且味道特別咸香,吃起來麻爽可口,可是下酒必備美食。
二、北泉水磨手工面
2009年,北泉水磨手工面製作技藝入選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北泉水磨手工面起源於明朝的晚期,是世界上質量最好的面條之一,被稱為面中的極品。使用精緻的小麥粉和縉雲山泉水,搭配麻油,味精,雞蛋等輔料製成的北泉手工面,入口滑嫩,回過不泥。
三、白市驛板鴨
2011年,白市驛板鴨獲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老字型大小等榮譽稱號。
白市驛板起源於明朝末年,鴨油亮金黃,棉實耐嚼,有濃郁的臘香味味,且高蛋白、低脂肪。白市驛板鴨的吃法有很多,不管是蒸,煮,炒、爆都可以。
四、合川桃片
2007年,合川桃片傳承手工技藝入選首批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合川桃片起源於清末時期其做法主要用上等的糯米,核桃仁,白糖等原料加工而成,合川桃片吃起來比較綿柔片薄,而且色澤很潔白,味道甜甜的,有濃郁的核桃味兒。
五、涪陵油醪糟
2011年,涪陵有醪糟傳統製作技藝入選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涪陵油醪糟源於1799年清嘉慶四年。油醪糟的做法比較講究,蒸煮的火候一定要不老不嫩,發酵的時間一定要不遲不早。最長的吃法就是油醪糟荷包蛋或者油醪糟蛋花,早餐吃上一碗香甜不膩口,營養豐富的很。
六、城口臘肉
2007年,城口臘肉製作工藝入選重慶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城口老臘肉至今都沿襲著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民間加工秘方,製作工藝比較特殊。熏制好的臘肉用來炒菜辣椒、蒜苔等,味道不僅純真,營養更是豐富得很。
除此之外,重慶的非遺美食還有很多,像羊角的豆腐乾,梁平的張鴨子,榮昌的鹵白鵝,北碚的豆花,土沱的麻餅……非遺的美食大達四十多種。
『肆』 有哪些傳承百年的非遺食品
糍粑是遺傳了百年的非遺食品,自古以來糍粑就是我們中國人非常喜歡吃的一個東西,每年快過年的時候,家裡人一家人都會去打糍粑。
『伍』 「舌尖上的天津」里到底有哪些滿滿都是特色的「非遺」美食
「舌尖上的天津」里給大家介紹了好幾樣特色的「非遺」美食,不得不說天津的美食太多了,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真幸福。尤其是那裡的特色美食,久負盛名。
茉莉花茶當屬正興德茶。在天津,提到茶必須提到「正興德」。正興德茶館創建於1738年(清乾隆三年),原名「正興茶館」,是天津著名的百年老店。「正興德」茉莉花茶注重內在品質,而不是外表,具有色澤清亮厚重、口感好、香氣濃郁的特點。喝完之後,它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難忘。天津花茶從哪裡來?秘密在於配比。
如果大家有幸到了天津,一定要去品嘗品嘗這些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