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一篇黃陵黃帝陵里黃帝的腳印導游詞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史記》正史記載的唯一一個黃帝陵,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號稱「天下第一陵」,又稱「華夏第一陵」,「中華第一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
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保存著漢代至現代的各種文物。
黃帝陵古柏群,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萬余株,其中千年以上3萬余株。位於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距今5000餘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
1961年3月4日,黃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2年5月,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0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黃帝陵祭典)活動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11月,陝西省全面啟動「黃帝陵祭典活動」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2014年8月,黃帝陵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 為延安旅遊寫一則宣傳語
東方魔力黃帝陵地 紅色聖地興國之光
宣傳語用意
黃陵縣黃陵縣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炎黃子孫朝聖地,位於陝西省中部、革命聖地延安市南端,轄5鎮1個街道,總面積2292平方千米。黃陵縣境內既有秦直道、紫娥寺、萬安禪院等歷史文化遺址,又有子午嶺、侯庄湫等自然風光,特別是號稱「天下第一陵」的黃帝陵享譽海內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訪問延安,看到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周恩來睡的是土炕,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他從中發現一種獨特的力量,他把這種力量稱作「東方魔力」,並斷言這是中華民族的「興國之光」。 「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陳毅的這首詩生動地反映了延安所具有的「東方魔力」。
3. 黃帝陵導游詞200字,不要太多了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後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於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遊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
黃陵下的軒轅廟裡面尚有一些建築、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牆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4. 陝西黃帝陵解說詞
陝西黃帝陵
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園。因位於延安黃陵縣城北約0.5公里的橋山之上,故又稱橋陵。是國務院公布保護的第1號古墓葬。
漢司馬遷《史記》稱:「黃帝崩,葬橋山。」橋山黃帝陵相傳創自漢代,唐太宗大歷中期在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下令移建於今址。元至正,明天啟、崇禎,清順治、雍正、乾隆、道光及後期疊有重修,均有碑記載或錄於縣志中。因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淵祖,一直到今均逐年謁陵紀念。
橋山因山形像橋,故以得名。山上古柏參天,山環水抱,景色宜人,曾有橋山黃陵八景之稱:橋山夜月、沮水秋風、南谷黃花、北岩凈雪、龍灣曉霧、鳳嶺春煙、漢武仙台、軒轅古廟。
橋山,面積333公頃。6萬株古柏參天遍野,長青不凋。黃帝陵就在橋山之巔。山頂有一塊「下馬石」,上書「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在「下馬石」左前方,有十數米高的大土丘,碑稱「漢武仙台」,傳漢武帝北征匈奴,歸來時祭祀黃陵所築。由此北行二三十米,就是黃帝陵。陵高3.6米,周長48米,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花牆。陵前大石碑上刻有「橋山龍馭」 4個大字,相傳黃帝即由此乘龍升天。再前有祭亭,紅柱綠瓦,四角飛檐,亭中石碑刻「黃帝陵」3字,系1958年郭沫若所書。
5. 設計黃帝陵的導游詞100字
黃帝陵,號稱「中華第一陵」是為了皇帝修建的。黃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傑出的部落聯盟領袖。據古籍記載,黃帝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因長於姬水,又姓姬。封於有熊,號有熊氏。曾居於軒轅之丘,又號軒轅。因崇尚土德,土色黃,所以又稱為「黃帝」。
6. 如果你是黃帝陵的導游,請編寫一段給遊客的介紹詞。要求字數不少於200字。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後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於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遊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
黃陵下的軒轅廟裡面尚有一些建築、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牆下還有一些陳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