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禮宣傳欄

禮宣傳欄

發布時間:2021-06-01 06:09:34

A. 宣傳欄手抄報

同學們,我們都是班級中的一員,給班級貢獻出一份力量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應該為班集體爭榮譽,有一句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班級的發展也是如此啊!

也許你現在就在思索,我該怎樣為班級爭榮譽?其實為班級爭榮譽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為班級爭榮譽只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平時多注意一些細節,當你發現地上有紙屑的時候,彎一彎腰;當你發現電燈沒關的時候,動一動手指;當你看見教室里的桌椅擺放不整齊的時候,動手挪一挪。也許就因為你彎一彎腰,動一動手指,動手挪一挪,就能使你們班是日常行為規范中的第一名,那不就是為班級榮譽嗎?

其實,我們大家都默默地在為班級作貢獻。比如說:有的同學利用課間、放學後的時間來出黑板報,為教室添加光彩;有的同學帶一些圖書捐給班級圖書角,讓我們有更多的課外書;有的同學在廁所看見水龍頭漏水時,悄悄地把它擰緊,節約用水;有的同學參加比賽時不怕苦,一遍一遍地練習,那樣就算你沒有取得第一名,你也為班級爭了光。

為班級爭榮譽需要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讓我們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規范我們的言行,以講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塑造我們的人格。我們要從掃地做起、從不吃零食做起、從不講臟話做起、從不隨手亂拋垃圾做起,為班級爭光彩。我們要像愛自己的家一樣愛自己的班級,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班級的榮譽。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

B. 建國60周年的資料 宣傳欄用的

看看下面的內容可以嗎?可惜沒有圖片。
極目楚天闊。一個徹底告別從前的新中國,闊步邁上新的歷史征程。
建設一個新國家的路途,任重道遠。
1950年12月,山西省機器公司 仿美國克拉克型拖拉機,試製成功了「抗美援朝號」履帶式25馬力拖拉機。
這條當年轟動一時的新聞,不僅標志著新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台拖拉機的誕生,也深深烙下了那個年代裡一場戰爭的痕跡。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中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
3年的浴血奮戰,志願軍官兵以戰爭的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板門店承認,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戰爭勝利而簽署停戰協定的將軍。
至今,在美國西點軍校的校史館里,仍擺放著上甘嶺537.7高地和597.9高地兩個沙盤模型。那場在他們看來似乎無法解釋的上甘嶺戰役,美國軍人今天還在研究。
志願軍勝利的背後,是新中國不可遏止的蓬勃生命力。而這,也是將士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能夠持續戰斗的精神和物質力量之源。
1953年7月,新中國第一個汽車工業基地——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東北的荒原上奠基。自這一年開始的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涵蓋了國防兵器、航空航天、冶金機械、化工能源等工業項目。
在那個激情飛揚的年代,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項目開工上馬,幾乎每一個城市都回盪著機器的轟鳴聲。土地改革的完成,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國原有的鐵路網幾年間基本修復,成渝鐵路等干線的建成使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數萬公里;與此同時,一大批公路建成通車。
生機勃勃、日新月異的新中國,給人民解放軍帶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發展與變化。
新中國成立一個月後,人民空軍成立。
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測繪兵、炮兵、裝甲兵、空降兵成立。
此後,工程兵、海軍航空兵、海軍潛艇部隊、第二炮兵等相繼成立。
同樣年輕的人民海軍則成立於新中國建立前夕。1949年4月23日,就在解放軍佔領南京的同一天,距離南京數百里外的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開國上將張愛萍宣布了人民海軍的成立。
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人民解放軍逐步發展為一支諸軍兵種比較齊全的合成軍隊。
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2月,在張愛萍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第一次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勝利解放一江山島——在新中國懷抱中成長壯大的人民軍隊,擁有了比以往更加強大的力量。
閱兵,也許最能夠讓人們真切直觀感受到這支軍隊歲歲年年的變化——
1949年開國大閱兵,受閱裝備幾乎全是戰爭年代繳獲所得,型號雜亂,被稱為「萬國造」。
1955年閱兵,部隊首次身著實行軍銜制後的新制式軍服接受檢閱。
1957年閱兵,國產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第一次亮相。
1984年閱兵,國產戰略導彈首次亮相,受閱的飛機、導彈、火炮、坦克裝甲車、火箭佈雷車等基本實現自行設計製造。
1999年世紀大閱兵,受閱的42種裝備,90%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產。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主戰武器。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行進在科學發展軌道上的人民軍隊更是取得了歷史性的跨越。
武器裝備注重頂層設計,以信息化為主導,走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道路。人民解放軍初步建成快速機動、立體突擊的陸軍裝備系統,空海結合、適應近海防衛作戰的海軍裝備體系,空地結合、攻防兼備的空軍裝備體系,核常兼備、射程銜接的第二炮兵裝備體系,綜合集成、一體化發展的電子信息裝備體系。
在祖國發展的支撐下,在「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征途上,人民軍隊正在加力起跳…
22日至26日,雙方共2600名精銳官兵參加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在茫茫草原深處的沈陽軍區洮táo南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展開。
空中壓制與地面打擊相協同,電磁攻擊與火力突破相結合,劍指的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
這是中俄兩軍第3次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29次與外國舉行聯合演習。
每一天,在藍天,在大海,在深山密林的導彈陣地,在長城內外的千百個演兵場上,總有為了保衛國家安寧與人民安康的共和國軍人,流血流汗。
從唐山大地震到大興安嶺森林火災,從98抗洪到抗擊非典,從抗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到抗震救災……和平時期的人民子弟兵在每一個危急關頭,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譜寫了無數感動中國之歌。
和平時期的人民軍隊,不斷砥礪著守護和平的本領。

C. 公司想辦一個關於員工生日為主題的宣傳欄,請教一下各位,如何設計呀

一點分也沒有呢
為了增加公司凝聚力,加強員工歸屬感,進一步推動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並切實體現公司「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的企業價值觀,讓每位在新綸的人員切實感受到新綸大家庭的溫暖,達到情感留人的目的,特製定以下員工生日福利方案。
一、 適用范圍
蘇州新綸超凈技術有限公司
二、 適用人員
新綸所有的生產員工
三、 福利項目
1、 加餐或生日禮物
賀工生日當天,行政部提前一天發給員工加餐券一張(中餐及晚餐都可以使用),員工憑加餐券可到餐廳免費領取長壽面一碗(加荷包蛋),原則上加餐券本人當日使用有效,如員工生日當日恰逢節假日延後或提前使用。
2、生日賀卡
公司設計製作統一格式的賀卡。賀卡上印刷有公司的簡介及對員工的生日祝福。生日賀卡由人力資源部統一管理,並在員工生日的前一天當面發給生日員工。
3、生日專欄
在公司的宣傳欄里設一個員工生日專欄,每天對於過生日的同事,附上生日的祝福。
5、集體活動
在每月底,舉辦一次本月生日人員的集體生日PARTY,活動內容:卡拉OK、蹦迪,集體生日蛋糕(待選項)。
四、 責任部門:
1、 人力資源部:負責生日員工的信息發布和賀卡的製作及宣傳欄生日專欄信息的發布;相關系費用的申請,集體生日PATY物品的申購。
2、 行政服務部:按照人力資源部提供的生日人員名單,發放加餐券,安排食堂加餐。集體生日PARTY的場地安排,協助組織實施PARTY。
3、 總裁辦:相關生日人員名單的審核,相關費用申請的審核。
五、 具體要求:
1、 人力資源部在每月25號前篩選下月度生日人員名單及具體生日(以身份證或是各個部門統計的實際時間為准),並以通知通告的形式提交總裁辦審批。
2、 審批後的人員名單復印後,行政服務部和人力資源部各留一份。人力資源部每天10:00前列印當日生日人員的名單及祝福語張貼於員工生日專欄里。
3、 行政服務部按照審批後的名單,提前一天准備好加餐券(經蓋章有效)並於上午下班前交到人力資源部。
4、 人力資源部提前一天准備好員工的生日賀卡,並提前一天下午由人力資源部經理和部門經理親自把生日賀卡和加餐券送給員工並給予祝賀。
5、 每月底由人力資源部和行政服務部聯合安排組織本月生日人員的集體生日PARTY,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員的組織和安排,並在當天准備好蛋糕、水果和零食。行政服務部負責場地,音響、燈光等安排。
六、 費用預算
(一) 生產員工每人每次20元/左右,具體分解如下:
1、 加餐券:中餐/晚餐約4元/人
2、 賀卡:1元/人左右
3、 生日祝福:0元
4、 集體生日PARTY:每次600元左右,按照公司500人計算,平均每月生日人數40人左右,平均每人15元/次左右。
預算:4+1+15=20元
七、其他規定
1、生日賀卡請廣告公司設計或公司內部平面設計人員設計,印刷新綸的LOGO。上面有公司的簡介及生日祝福。
2、加餐券由行政服務部自行設計列印,但必須經過人力資源部蓋章有效。
3、集體生日PARTY時間一般安排在月底,時間:晚上6:30-9:00。由本月生日員工自願參加,原則上部門不得以加班為由阻撓員工參加,但是特殊情況除外。
4、本規定從2010年3月12日期開始執行。

D. 板報和宣傳欄的特點和形式

板報宣傳欄的安裝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還彌補了以往板報欄的不足之處.校史簡介:校園面貌:辦學理念:管理理念、師資隊伍、教學質量教育科研板報和宣傳欄是組織機構內部的重要宣傳媒介,常用於通報情況、宣傳政策、鼓勵先進、鞭策落後,板報宣傳欄具有適用性強、外形美觀大方、安裝位置醒目等特點。以形式簡單、文字通俗易懂,為普通公眾所喜愛,是組織機構尤其是部隊、學校、礦區、村鎮等基層單位傳播內部信息不可多得的有力工具。(一)、板報和宣傳欄的特點板報是一種集約的說法,是對黑板報和其他顏色的板報(現在有白色的板報)的統稱。黑板原本只是一種教學用具,用黑板這種教具進行教學目的以外的信息宣傳,再把黑板從室內移到室外,然後又用多種材料替代木材製造黑板,把單一的黑板加粉筆擴大為多色彩板加彩色畫筆。這一古老教具「繁榮昌盛」的發展歷程,既可以使人們認識到板報自身的價值,更能反映出組織機構面對大眾傳播媒介的飛速發展仍然對通俗活潑的信息傳播形式的鍾愛。宣傳欄可以說是「寫在紙上的板報」或「放大了的報紙」,在形式與功能上同板報和企業內部報紙相近,共同承擔起傳遞組織機構內部信息的作用。板報和宣傳欄的特點可以概括為:1.經濟實用。辦板報和宣傳欄使用的材料花費不多,也容易買到。相對於其他的宣傳媒介,要經濟得多。但這種宣傳形式卻很實用,大到中央文件精神,小到班組拔河比賽消息,都可以通過它們廣泛地傳達到員工中間去。在企業文化搞得比較好的一些公司,板報和宣傳欄經常用來表揚先進、鞭笞落後,因此板報和宣傳欄經濟實用的特點非常明顯。2.更換方便。板報和宣傳欄沒有很固定的周期,為配合日常公共關系工作,可以十天半月一期;有緊急任務或遭遇突發事件時,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內容。但凡字跡工整、稍懂一點美術知識者,就可以一起動手抄寫,更換版面非常方便。可以說,板報和宣傳欄是公關媒體中的「輕騎兵」。3.美化環境。板報和宣傳欄還有較強的裝飾性,起到點綴環境的作用。大多數學校、軍營都重視校園、營區的環境規劃,板報和宣傳欄往往被納入整體規劃之中,如果校園文化、軍營文化搞得好,又有得力的辦板人,板報和宣傳欄就會常換常新,以生動活潑的內容吸引人,以豐富多彩的版面形式美化環境。(二)板報和宣傳欄的形式板報和宣傳欄的形式,可以從板式、體裁、文字和文章結構四個方面來說明:1.版式。即板報和宣傳欄的規格和編排樣式。板報和宣傳欄的規格一般是橫長方形,長與寬的比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在版面編排上,要求中心突出、版式靈活、字體多樣。每期突出一個主題,包含本期主題的文章放在版面的顯眼位置一一一般在左上方,相當於報紙的一版頭條,並加以強調處理,比如版面佔多一些,配一個醒目的大字標題等。其他文字或圖形居於從屬的地位,篇幅、標題、字體都相對短、小。版式可以橫豎相間,富於變化而不零亂。從書寫快捷、禮覺流暢方面看,正文多選用楷書、魏碑;標題可選用黑體和隸書,以求醒目。2.體裁。板報和宣傳欄的體裁可以多種多樣,大體分為新聞、評論和文藝作品三大類。細分有消息、短評、詩歌、故事、文摘、笑話、謎語、傳說、小幽默、漫畫、甚至快板書、順口溜,乎無所不包。但具體到一版一期,畢竟容量有限,一般以5—6種為宜,再多會顯得雜亂。但每期都應有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前者反映組織機構的最新動態,後者進行思想教育和輿論引導。3.文字。與公開出版物不同,板報和宣傳欄的文字不要求字斟句酌,一板一眼,而是簡潔、通俗、口語化。(1)簡潔:文字簡潔明快,少用鋪墊性的語句,不加或少加修飾性的詞彙;(2)通俗:用普通員工讀得懂的詞句;(3)口語化:盡量少用專業術語和文氣十足的語言,而使用口吻親切的口語。4.文章結構。板報和宣傳欄上多種體裁並舉,此處限於消息和主題文章的結構安排。以板報上常用的消息為例,除文字比報紙上的消息更加簡練外,結構安排上則能省就省,看起來也更加干凈利落。常見的方法是:(1) 可以用標題代替導語,標題之後直撲正文。標題如:問答式標題。如「思想『疲軟』怎麼辦?市場部的做法是——」結論式標題。如「『再續合同15年』使老王吃了定心丸」對比式標題。如「上月3人干一車,本月一人干3車且看XX新設備身手了得——」(2)正文可以化整為零,獨立成篇。那些解釋新技術、新經驗的文章,可以在一個大標題下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篇章,從幾個側面分頭去介紹。(3)文章不一定要專門的結尾。事情或道理說清楚了就戛然而止,有時反而會更有韻味。(三)、板報和宣傳欄的內容板報和宣傳欄上的內容,是與組織機構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兼顧一些外部世界的信息。1.組織機構內部的新近動態。通常是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如本月)內組織機構取得的新成績和存在的新問題,以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為引子,把有關成績和問題的信息簡要匯總起來。可以是一件大事的不同側面,也可以是與一件大事相關聯的幾件小事。往往以新聞簡報的形式出現在版面的中心位置。2.組織機構的近期打算。通常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下月、第三季度)組織機構將要干什麼。重大決定來自組織決策層,往往是在廠務會、經理辦公會上制定的。因此適合以會議簡訊的形式報道出來。為了強調決議的權威性,可以配發小評論,也可以「新聞內幕」的形式報道決議產生的經過;為了配合決議的實施,可以發表對決議實施有導向作用的「勞模專訪」;為了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還可以工會的名義號召大家獻計獻策。3.國內外新聞與行業動態。過去我們曾經講「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現在我們提倡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板報和宣傳欄應當拿出一小塊版面摘引報紙上刊登的國內外近期重大新聞和本行業的消息,可以開設「國內外新聞薈萃」和「行業動態」的專欄,只刊登短訊、標題新聞、一句話新聞,不做詳細報道。4.好人好事與「壞人壞事」。這是板報和宣傳欄每一期都必不可少的內容。但表揚與批評都要注意,一要有分寸,話不要說得太滿太狠,以免受表揚者遭譏諷,挨批評者生怨恨。二要有根據,以事實為根據,不能憑想像和個別人的議論行事。三要盡可能「見事不見人」,公開點名批評固然要特別慎重,即使是點名表揚,也要經過當事人所在部門負責人的認可,主編人不可自作主張。5.唱「四季歌」。就是拿出一定版面活躍組織氣氛,豐富員工業餘生活。這部分內容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春天來了,號召人們周末去踏青,夏季到了啟發人們去游泳,秋天的紅葉最迷人,冬天的山川最壯美……可以定期穿插一些有關這些活動的報道,也可以間隔一定時間編發一期唱「四季歌」的板報、宣傳欄,讓員工的詩作、散文、素描百花齊放,集中亮相。6.名人名言。這是普通員工喜聞樂見的內容,更是辦報人拿手的「段子」。名人生活其實是普通人生活的縮影。人生充滿哲理,名人名言是人生哲學的精粹;生命需要智慧,名人名言是點燃生命智慧的火星。用名人名言豐富員工的精神生活是開展內部公共關系工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從辦報的角度看,名人名言都很簡短,可以起到「補白」和活躍版面的作用。與名人名言作用類似的還有小幽默、小竅門、「腦筋急轉彎」、「生活一點通」等。

E. 求禮儀活動的標語或者主題。謝謝。

1、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文明禮儀讀本,掌握基礎文明禮儀常識。
2、充分利用校園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文明禮儀影視教材,讓學生對文明禮儀常識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
3、通過校園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渠道,廣泛宣傳文明禮儀常規知識。
4、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校學生文明禮儀規范》,張貼在校園醒目位置,讓每一個學生把規范熟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文明禮儀進校園」系列活動
1、學校召開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動員大會,傳達活動實施方案,下發倡議書,舉行「告別不文明行為」宣誓和簽名儀式。
2、在校園內懸掛、張貼文明禮儀宣傳標語,組織召開主題班會,形成 「全面發動、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3、開展「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活動和學生文明用語徵集活動。
4、開展「文明每一天」――文明禮儀踐行活動。組織學生從「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每天做幾件文明事,逐步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進而贏得他人的尊重。
5、設立「文明禮儀監督員」,開通「文明禮儀監督熱線」及時反饋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先進事跡、人物及不文明行為,便於學校及時樹立正面教育典型和掌握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6、舉行文明禮儀主題競賽活動:
(1)「文明禮儀伴我行」知識競賽活動。
(2)「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演講比賽活動。
7、開展爭當「文明標兵」、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活動。
(四)「文明禮儀進社區」系列活動
1、組織學生成立社區文明禮儀宣傳隊,學生自己搜集製作文明禮儀宣傳口號、標語、宣傳單,走上街頭,走進社區,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活動。
2、開展「講文明、獻愛心」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愛心,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展示實驗中學學生的文明禮儀風采。
3、開展「我們的城市文明」社會調查活動。
開心就好團隊為你服務


F. 怎樣宣傳揚州文明禮24條

宣傳,揚州文明禮24條,可以在網上辦一個專題競賽活動 或者在,路邊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在,工地圍牆上張貼宣傳公益廣告

G. 創建文明全國文明城市宣傳欄內容

1、市民對待弱勢困難群體

弘揚樂於助人的傳統美德,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讓弱勢困難群體普遍得到幫助;積極參加各類志願組織,參與各種形式的志願活動;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見義勇為,主動幫助他人;積極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關心照顧老人;理解、尊重、幫助殘疾人,不佔用盲道。

2、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市民誠信的要求

市民要具有誠信意識和規則意識,在經濟社會活動中要遵守法律法規,兌現承諾,嚴守契約。

3、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市民學習宣傳道德模範的要求:

市民要知曉國家、省和市開展的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對道德模範典型事跡有所了解,還要了解我市近年來樹立的各類先進典型。

4、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文明單位創建的要求

廣泛並持續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明確的創建規劃、創建目標和創建舉措。文明單位標准:業務工作實績顯著;思想道德風尚良好;文化建設扎實有效;民主管理科學規范;內外環境整潔優美;領導班子堅強有力。

5、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文明家庭的要求

社區居民戶積極參加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市民對家庭美德的知曉率≥80%。文明家庭標准 :遵紀守法,思想品德好 ;學習進取,爭做貢獻好;崇尚科學,文明習慣好;民主和諧,家規家風好。

6、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創建工作氛圍有的要求

在主幹道、主要商業大街、公共廣場、體育場館、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主要公共場所和公共設施採取張貼懸掛、刊登、刊播等方式宣傳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創建文明城市、保護未成年人和文明旅遊5類公益廣告,數量在廣告總數的30%以上。

H. 地稅宣傳欄敬禮為什麼用左手

鏡子里拍出來的照片 ^_^

I. 關於東道主禮儀禮節的宣傳欄

一般把多餘的都擦掉,熱烈歡迎。。。到我處來參觀學習之類的。四邊上加點小修飾就行了。
如果感覺不隆重,就擺點花欄鋪紅地毯,兩邊列個隊歡迎一下。一般列隊感覺不太必要。大廳擺點時令的鮮花之類的感覺隆重些。

J. 關於企業清明節的宣傳欄

【清明節簡介】
英文名稱: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

清明節,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個「清明節」法定假日。
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更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將清明、端午、中秋定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當日放假一天。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准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綿山(今介休綿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第一個清明掃墓的:晉文公
第一個清明被掃墓的:介子推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酆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
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關於清明節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盪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老北京過清明節的習俗
老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簽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里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異常熱鬧,廟內有戲台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家中老人回憶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用藤製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後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即說的清明節這一習俗。

閱讀全文

與禮宣傳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
國慶葯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88
提升保安服務質量培訓方案 瀏覽:563
美容公司廣告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433
清明節學校策劃方案 瀏覽:346
慢病隨訪人臉識別推廣方案 瀏覽:188
什麼是禮品營銷方案 瀏覽:997
生態基地的策劃方案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