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寫桃花的好句、好段
1、門口有一大片盛開的桃花,粉紅粉紅的,嬌嫩得彷彿吹口氣就能化成水似的。
2、在二月的時候,桃樹開始結出一個一個的小苞,那是花蕾,隨著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花蕾漸漸的長大,花瓣兒猶如小雞破殼而出一樣,從那小小的花蕾中蹦出來,漸漸形成花的雛形。再慢慢地,花瓣兒越來越大,顏色開始有了變化,有的是白色,有的粉紅色。
3、看啊,窗外的桃花開的多美!你盡管大飽眼福地瞧去,那一株白中透著粉嫩,身軀挺拔的桃花,正在還沒從寒冷中走出的空氣中直直的站立。它開滿了無數幽柔的粉白色花朵。似乎還閃耀著螢火般靚麗的光澤。
4、在陽光下,清風吹拂著它的花瓣。那些美的令人驚異的花瓣就隨風散落,有的在風中搖曳著;有的在屋前打轉著;有的在人們身邊徘徊似乎不願離去;還有的不住的狂舞飛旋,像是一定要展現它最秀美的一面給人們看到才肯罷休呢,花蕊是那般細小呵!像是金光閃閃的麥穗,斜斜的舒展開來。帶著幾分慵懶,卻又看著十分舒服。嫩嫩的,脆脆的,既柔軟又帶些堅韌。
5、那盛開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著富饒的春之山河,又像是一團團雲霞,映著充滿生機的大地。
6、風夾著梨花的馨香,在樹旁枝尾悠悠飄盪,人吸一口,心都醉了。
7、山坡上,一片片雪白的梨花、嫩紅的桃花,在陽光里流瀉著醉人的色彩。
8、粉得如蝶的水紅色桃花更美了。遠看,就像一個穿著薄如蟬翼的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在陽光下跳舞。一陣微風吹來,它們又像千萬個小精靈似的,你笑我唱,熱鬧極了,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9、陽春三月,桃花怒放,黃海岸邊,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雲。
10、春天,紛繁的桃花在晨光中開得格外喧鬧,密密層層,宛如一片朝霞。
11、驚蟄以後,桃樹枝頭的蓓蕾驚醒了,東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噴出醉人的芳香。
12、桃花雖沒有牡丹的美艷動人,沒有玫瑰的嫵媚,沒有臘梅的迎寒怒放,但它卻能為人除去疲勞。假若你站在一片桃林旁,那請你聞一聞,仔細看一看,那桃花便像有魔力般,使人的身心得到放鬆。看那稚氣的笑容啊,彷彿回到了童年。
『貳』 問一個學校!!感激不盡!
三A
韓山師范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傳統和深厚文化積淀的廣東省屬高等師范院校,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市。
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建於宋代的韓山書院。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古書院為「惠潮嘉師范學堂」,是我國第一批、廣東省第一所專門培養師資的學校,是目前粵東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本科師范院校。學院於2003年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在一個世紀的師范教育中形成了「勤教力學,為人師表」的優良校風。
學院現有數學與信息技術學院、政法學院、中文、外語、物理、體育、化學、生物、音樂、美術、教育系等11個院、系和大學英語、公共體育等2個公共教研部。設置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新聞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育技術學等27個本科專業,其中師范專業15個,基本涵蓋了基礎教育的所有學科。非師范專業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高級專門人才。學院設有潮學研究所、韓愈研究所、數學研究所、粵東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 環境化學應用技術研究所等7個科研機構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實驗中心等教學輔助單位。學院現有教職工近670多人, 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和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教師分別占專任教師的40%和35%,還外聘包括著名漢學家饒宗頤等教授15人。2003年全日制在校生達7300多人,夜大學和函授大學等成人教育學員7000多人。學院於2000年開始與華南師范大學等院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院2005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將達到12000人。
學院佔地面積近100萬平方米。 校園環繞韓山, 面臨韓江, 毗鄰韓文公祠、慧如公園、神奇果園、泰佛殿等旅遊勝地。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擁有50多個有現代化設備的教學及科研實驗室。圖書館總面積28800平方米,藏書60多萬冊,中外期刊1800多種, 實現電腦化管理,擁有可供讀者光碟閱覽和普通閱覽的座位2500多個。校園網接入國際互聯網,覆蓋整個校園,信息交流方便快捷,為學院的教學、科研、管理及對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務。
學院建有2個標准田徑場和體操館、籃球館、排球場、風雨操場、 游泳池及體育綜合訓練館等一大批設施先進、器材齊全的體育場館,為教學、訓練、競賽和學生體育鍛煉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設備先進、全部實行公寓化管理的學生宿舍及各種設施齊全的後勤生活服務機構,為師生提供優質的生活服務。
畢業生質量追蹤調查結果表明,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我院畢業生總體質量好,思想素質高,工作認真負責,專業思想牢固,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從師任教能力。2003年我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9.24%,在全省高等院校中排行第二。
歷史沿革
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湘子橋東韓山之麓,屹立著一所氣勢雄偉、風光秀麗的學府——韓山師范學院。這所古老而又新型的學府,是廣東省創辦最早歷史最長的師范學校。
「潮人以思韓之故,而有廟祀,而有書院,匾以韓山。」韓 師的前身,是建於宋代的韓山書院,歷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是州(路、府、道)的官辦書院。院址多有變遷,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定址於筆架山麓韓文公祠南側,延續至今。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欽定師范學堂章程》頒行後,我國開始有了師范教育專門機構,韓山書院遂改為惠潮嘉師范學堂,成為我國第一批、廣東省第一所師范學校。以後,校名相繼稱廣東省立惠潮梅師范學校、省立第二師范學校、省立韓山師范學校等,一直是中等師范學校,抗戰內遷揭陽敵後山區時曾兼辦過初、高中。新中國成立後,韓師迅速發展。五十年代中期,辦學規模擴大至在校生1200多人。1958年,升格為高等師范專科學校。1963年調整為中師和教師進修學校。1978年12月復辦專科,成為省屬普通高等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1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升格為高等本科師范學院。1998年4月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韓山書院歷史上一再遷徙,屢經興廢。以下按年期概述:
淳禧十一年(1251年),郡守劉希仁捐俸修潮濕殘破的院舍。不久,書院廢。
至元十五年(1278年)城南書庄(原韓山書院舊址)及所附韓祠,經戰亂,亭院無存。廿一年(1284年)由潮州路總管王用文重建,又稱「韓山書院」,祀孔子及諸賢,又以韓祠附。
至順二年(1331年)因「營繕多缺」,總官王允恭令城南書院長陳文子「撤舊構而新之」,歷時四個月,新舍落成。
翌年(1332年)七月臨川吳澄撰《潮州路韓山書院記》,記載書院落成盛事,碑記現存於潮州西湖公園內。
至正十二年(1352年)城南韓山書院地毀於火災,韓祠也隨之廢。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巡道史起賢於筆架山麓韓祠左側的明代御史蔡夢悅祠重建書院。就坊址建構大門,改稱「昌黎書院」,題其堂為「原道堂」。康熙年間立《昌黎書院碑記》,現存於韓山師院。
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知府龍為霖沿舊址擴建,翌年三月完工,復稱「韓山書院」。現有雍正年間立《韓山書院碑記》存於韓山師院。
光緒廿九年(1903年)呈准立案,改「韓山書院」為「惠潮嘉師范學堂」。古書院歷史從此宣告結束。惠潮嘉師范學堂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效仿西方教育制度培養師資的新式學堂之一。
辛亥革命勝利後,1911年改「惠潮嘉師范學堂」為「廣東省惠潮梅師范學校」。
1921年10月,改校名為「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二師時期學校規模不斷得到擴展。
1935年,改校名為「廣東省立韓山師范學校」。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6月潮州淪陷。韓師在日寇鐵蹄踏入汕頭之5月間,被迫舉校遷往原揭陽縣古溝鄉尾寨。當時韓師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一所省立中學」。1944年下半年,因戰火燃近,韓師又輾轉遷往地處大北山區的原揭陽縣灰寨鄉下輿村,借崇正小學校址辦學,條件相當困難。
抗戰勝利後,1946年春,韓師搬回潮州原址。中學部移交金山中學。1958年秋,升格為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校名為「汕頭韓山師范專科學校」,面向惠潮梅地區招生。1963年秋,師專停辦,返辦為中師和教師進修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復辦師專,校名稱「韓山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1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升格為本科師范學院,稱「韓山師范學院」。
韓師是中國師范教育制度的縮影,從1903年至今近百年經歷了初級師范、中等師范、高等師范專科、高等師範本科的發展過程。辦學連續性這么長的師范學校,廣東唯此一所,全國也很稀罕。
韓師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的愛國壯舉消息傳來後,潮州城的學生揭竿而起,以韓師學生羅定鼎等為首的進步學生於5月10日成立「潮州學生救國聯合會」。全校師生熱烈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集會演講,示威遊行。1925年11月底韓師鄉師科的陳府洲、黃聯譯、陳火齊、李志烈等人光榮入團並成立了韓師歷史上的第一個共青團支部,陳府洲任團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後,全校師生召開反日救國大會,發表反日通電及宣言,組織反日宣傳隊,參加各界抗日運動。進步學生鄭淳、劉斌、王亞夫等人發起組建了潮安縣抗日學聯,並曾出版過各種革命刊物如《罡風世界》等。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韓師師生捲入抗日救國的熱潮,組織過抗敵工作團,出版抗敵工作團專號《韓山》,出版過號召抗日、評論時政的《烽火》和抗戰教育專號等刊物。韓師內遷揭陽古溝村時,學生中地下黨黨員張開明、詹益慶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革命活動,配合當地的黨組織工作,並開展學生起來和反動的訓導主任和舍監作斗爭。1948年至1949年5月,一批革命學生先後投奔鳳凰山革命根據地,參加閩粵贛邊縱第四支隊的武裝斗爭,迎接和配合大軍南下解放粵東地區,有的為人民的解放事業流血奮戰,甚至獻出了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