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越南的MV,一個男的從手機自拍里 看到他女朋友和別的男的在一塊 他用火機把他女朋友的海報燒掉
HTK天團的一部MV,具體名字忘記了,但是他們總共只有不到十部MV,很好找的。
越南小蟲家,專門回答越南相關問題.有問必答。
② 對最近中國的看法是一直在模仿
兩次越南之行,我都試圖尋找越南的位置——在越南人心目中,越南是一個怎樣的國度?其他國家在越南人心目中又是什麼樣的形象?越南的未來將會怎樣?
中國無處不在
車駛近河內。向窗外望去,我驚訝地發現,一些房屋上竟然有漢字,有的是一個大大的「福」字在牆壁上,有的是門聯。我起初以為是華人居住的地方,後來才知道,越南遍地都是漢字,尤其是古建築上。
在河內,大書店裡賣的文具品上有李宇春的照片,我猜測是中國製造的產品。就如有中國漢字的許多東西一樣,他們在使用,但並不知道什麼意思。
在越南,最流行的是中國香港的影片,翻譯告訴我他們不喜歡看美國大片。在河內火車站附近的雜貨店裡,店主一家在津津有味地看中國明星趙薇、舒淇等主演的電影。他們播放中國的電視劇,聲音也不消掉,只是配有一個聲音更大的越南語女聲在講解。
不過,越南也在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尤其是電影。我在沙壩小旅館的那個晚上,越南1台在播放一個電影頒獎晚會,有中國演員獲獎但沒有去領獎。
越南人對中國人很友好,即使提到中越戰爭,也似乎故意輕描淡寫,認為「都過去了」。一個曾在越南軍隊里做後勤工作的老兵甚至說,「亞細亞的人們想法都一樣,中國與越南是朋友,毛澤東與胡志明也是朋友。」然後他還用漢語唱了他記得的唯一一句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一個路邊賣米粉的小販,聽說我來自中國,眼睛裡還流露出贊譽的目光,大聲說「中國」。我到翻譯家吃飯時,她在買東西時也主動向商店店主介紹說我來自中國,像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
我拜訪的NGO的組織者對與中國合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告訴我,越南很多人在中國留學,「越南的荔枝出口到中國,越南北方的稻種,80%是中國來的。越南人用的產品也很多來自中國」。
我每次與人聊完都會讓翻譯說,「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情況,我很樂意回答」。但他們似乎都沒什麼問題可問,認為對中國「太了解了」、「不需要問」。而當我向一些普通市民問一些中國的事,他們大多不知道。
中國的影響在越南無處不在,而越南人也許並不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大國交織的痕跡
越南在近現代歷史上,就是大國博弈的場所。中、法、蘇、美都對這個國家發揮過重要影響。越南到處可見紅黃為主色調的法式建築,仔細觀察,還可以找到蘇美「混血」風格的建築。
革新開放後,越南在以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肯德基和可口可樂文化影響著越南。翻譯多次向我提起2006年在越南召開的讓他們自豪的APEC會議,認為帶來越南經濟的大發展。雖然越南人不喜歡美國大片,但他們的學生無法逃避學習第二語言——英語。
超級大國美國的影響力顯然在一步步加大,但由於歷史原因,美國不如中國那麼受歡迎。廣場的那個老兵直接對我說,美國不是個好國家。
在我去的那個村莊,還發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當時正下大雨,一個村民注意到在我附近有一顆越美戰爭時留下的沒有爆炸的炸彈,他激動地拉著我看,並說,「American!」似乎一定要讓我這個異國人看到美國給他們留下的痕跡。
不同的國家都在保護自己的歷史,而對一個在近現代歷史中被大國斗爭、磨礪的小國來說,其歷史記錄展現的更多是無法抹去的大國背影。
第二次赴越南,我在胡志明機場坐飛機去河內。飛機即將起飛,我反復詢問卻找不到乘坐的航班,用憋腳的英語向司機大叫起來。司機不懂我的英語,不知這個中國人為何對他發火。事後,我對自己的失態內心有些愧疚。如果我去的是一個西方國家,也許不會如此不禮貌地對待計程車司機。因為越南是小國,我來自大國,就可以這樣傲慢無禮嗎?
我們在思考越南和中國改革時,也許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全球化時代,大國的生存策略和小國太不一樣了,沒有這個大背景而讓一方照搬另一方顯然很難成功。
「選舉當然有用」
剛到河內,我就看到一張類似中國70年代風格的大宣傳畫,畫中一位穿著越南長裙的女子在投票。後來陸續看到各種投票宣傳畫,代表知識分子的帶個眼鏡,還有的代表工人、代表農民。在河內大馬路兩邊的電線桿上也插滿了宣傳選舉的小紅旗。
標語也是越南的一種政治文化,無論是河內還是小鎮沙壩,到處可見紅色的橫幅,寫著慶祝五一或宣傳選舉的口號。我去到河內下屬一個不知名的城市,看到路邊有許多選舉站點。在一個小村裡,我發現許多候選人信息的表格,在安靜的角落,有諸如「珍惜選票」之類的小標語。這種宣傳的投入應該不小,我所到之處,在城市裡選舉標語可說是鋪天蓋地,在農村也多處可見。
國旗更是越南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我去的時候是勞動節,一出友誼關就發現許多房子上插著越南國旗,據說是政府發的,每個人都要掛。翻譯後來告訴我,這些國旗五一過後政府要收回。
我在越南農村的一處候選人表格張貼處,與一名會簡單英語的NGO人士有一段對話——
問:如果你選,你會選誰?
答:婦聯的,副校長,總理。
問:為什麼?
答:因為他們有能力,有文化。
問:你原來也參加過選舉?
答:當然,18歲以上都要參加。
問:參加選舉的人多嗎,有沒有棄權過,不參加選舉?
答:不行,越南不行,選舉是國民的義務,不能放棄。
後來才知道,他那時要選的是國會議員。這是一場全國動員的大選舉,選舉動員工作的細致程度頗令我驚訝。
在還劍湖我住的旅館附近約1000米范圍內,有3個選舉站點,每個站點都貼了選民名單和5個候選人名單。我問一個投票站工作人員,「選舉是否有用?」他說,「當然有用,選好的領導才能帶領好大家……沒用還選什麼?」上文所述的廣場上的老兵,也一直參加選舉,並認為選舉有用。在越南,對選舉作用的質疑至少並不普遍。
我在河內到沙壩的火車上遇到一位在昆明讀書的越南學生,來自越南農村,每年約花費1。2萬人民幣,大多數錢是找親戚借的。她認為中國很好,不僅比越南發達,而且社會比越南公平。她說:「越南農民沒有錢,很辛苦。有些出去打工,但收入很低。」「醫生收紅包,有錢才管,沒錢就不管你。」她認為「比較聽話,有能力,聰明的人才入黨。」「黨員以前都是好的,但當了黨員以後有些人就會變。」她很不滿有些人因為父母好就可以找好工作,而她希望通過學習漢語,今後回越南找份好工作。
越南是只小虎,而非溫順的綿羊
在越南人心中,胡志明是一位純潔的革命領袖。越南的一位大學教授跟我說,在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中,胡志明得到東西方的一致尊重。
我在極平常的一天去瞻仰胡志明墓,排著長隊,秩序井然,人們環遺體三面瞻仰後出門。胡志明像一個安詳的老人躺在玻璃棺材裡,沒有覆蓋黨旗。即使胡志明思想——這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思想體系,也是在越南革新之後向中國學來的,此前,越南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體系。
翻開歷史,越南建國後沒有大的飢荒,也沒有大的「革命」。越南共產黨主導的革新既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暫時也沒有形成尾大不掉的龐大利益集團。也許正因為歷史包袱輕,革新開放的步伐更快。
在越南幾十塊錢的小旅館里,可以收看到CNN、國家地理、HBO等西方電視台。翻譯告訴我,只要每個月交相當於人民幣15元,家中也可以收看。在越南的網吧,隨便輸入一些西方國家的網址,也能輕易打開。
由一位老教授帶領的一家NGO接受德國的資金,在鄉村的一個舊教室里進行localleadertraining(本地領袖培訓)。培訓現場一個農民的演講言辭激烈,我問他們,「政府會不會干涉這些活動?」他們說,政府不關心這些,因為他們是NGO。
從越南回來,朋友問我越南是不是很落後,相當於中國的80年代?我則很不想用中國的發展時代來類比越南,如果是不同的發展模式,怎麼能說越南走在中國80年代的腳印上——如果越南有自己一條更和諧的發展之路呢?在東南亞諸國中,越南一直是一隻小老虎,而不是溫順的綿羊。對於大國,它是小國;對於周邊的小國,它則是發揮地區影響力的大國。
越南經濟已搭上全球產業鏈轉移的末班車。它在政治上勇於改革,立足國情,向西方學習;它有充足的受過教育的年輕勞動力,有肥沃的土地。只要努力數十年,也許越南的發展真不在中國之下。
③ 問一張電影海報的出處
是不是這張圖片?
如果是這張,這部電影名字叫做戀戀三季.是越南電影
④ 圖一北約的成立 圖二華沙條約簽字 圖三蘇聯冷戰宣傳畫——盛頓的和平鴿 圖四 赫
(1)第二次世界大戰。 (2)「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3)蘇聯敗陣、蘇內聯解體。 (4)標志著兩容極格局的形成。 (5)信息:大力發展核武器,進行軍事競爭;例子: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出兵阿富汗、朝鮮戰爭、越南戰爭。 (6)觀點一:因為人民反對戰爭,呼籲和平,加上經濟全球化,國家間的相互依存等原因,雙方會出現相互尊重、和平友好的未來。觀點二:圍繞本國利益,雙方在某個具體問題上會出現分歧,甚至互不相讓,會有摩擦發生,但鑒於國際形勢的發展,雙方又都會有技巧性地妥協,所以他們的未來是:時有摩擦,時有緩和。 |
⑤ 福州市PHO FANS越來越粉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近期越南菜突然熱起來了,網上推薦這家位於台江萬達的越來越粉,剛好離萬達近就過來就餐啦!店鋪位置很好找,就在大鬍子拉麵的旁邊,門面不大,走進去就有種異域風情的感覺牆壁上掛著越南當地特色的照片,宣傳畫,就連吊燈裡面都有綠色的植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一樓的座位不多,只剩下二樓了,二樓位置還是蠻多的,空間挺大的檸檬水都是自助呢,玻璃壺很漂亮我很喜歡,裡面有薄荷葉和檸檬片,喝著很清爽雞肉河粉,是拌的,有放胡蘿卜絲,黃瓜等等,吃起來酸甜可口,河粉很糯,很美味,口味算是滿正宗的!蔬菜沙拉,擺盤稍微普通一些,沙拉給的量很足,吃的很過癮,就是生菜的量給的不是太多噢!烤翅,需要蘸甜辣醬吃,烤翅烤的時間不是太長,裡面還有帶點血呢服務方面還是不錯的,辦事效率很快!人均35左右可以搞定,下次有時間來試試其他的菜品!三個人點了三碗粉,冬陰功,喇沙,火車頭,口味正好從重到清,總結一句話,是包裝華麗的東南亞菜品,內在不敢深究,對於沒去過越南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也沒有傳說的那麼火,可能是因為周一工作日再加雨天的原因,人也不多,服務也很一般。小食的香蘭葉包牛肉,香草魚餅,鮮蝦卷倒是比較出彩,看著就有食慾,口味也比較出色,牛肉軟嫩,魚餅里有香茅的清香(應該是香茅,本人猜測)鮮蝦也是看得見的誘人,吃得出的新鮮。隨便吃吃就好,報太高期望值反而吃不出驚喜。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PHO FANS越來越粉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⑥ 目前朝鮮與越南對中國態度異同點
目前朝鮮與越南對中國態度異同點?作為曾經或真真假假的社會主義國家,除了落後和貧窮這一共同特徵外,越南和朝鮮在細節方面,雖然依然有相同之處,但前者隨著這些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正在大踏步邁進,未來一定會走向更加進步,這種趨勢顯而易見。雖然作為遊客的匆匆觀察,很難深入全面,盡管如此,對朝鮮和越南的異同也有深切感觸。歷史就是這樣,曾經有過的,淡化總需要過程,但歷史的大方向總在朝與人性更加接近的方向邁進,這只是時間問題。
二者的相同點:
對領袖的個人崇拜。
全民說謊是極權主義和專制統治特有的產物,朝鮮至今仍然處於登峰造極下不來的階段,越南雖然不是這樣,但也很突出。朝鮮的宣傳品有偉大領袖金日成撿起一個石子兒就把美國飛機打下來的神功,越南的胡志明也是無所不能的大神,這方面的解說比比皆是。比如胡志明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在法屬期間曾是法駐印度支那總督府。裡面有很多芒果樹,他散步的那條路叫芒果大道,導游一本正經地說: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為了讓人民吃上芒果,就在主席府親手栽了這么多樹,每年芒果成熟時帶給吃不到芒果的越南人民,胡志明在這條道上也不是鍛煉和休息,而是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與幸福;河內道路旁有很多巨大的法國梧桐,不知比胡志明爺爺老多少歲,但導游一本正經地說: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認為越南人民夏天走路太曬,於是親手栽培這么多樹,給人民減輕暴曬痛苦。到了博物館之類,這種「感動」人心的講解更是比比皆是。有件事尤其可笑,而且我本人也上了當,想起來就滑稽。導游拿出一盒凡士林一樣的葯膏,神秘兮兮地說這個叫「部—隊—膏」,是因為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看到越南人民插秧得關節炎的多,於是刻苦鑽研發明了這種神葯,如今給稻農免費發放,部隊更是離不開它,越南人的關節炎由此絕跡了。導游還說自己老公在部隊工作,通過特權才能拿得到,三十元一瓶,我沒想什麼就買了兩瓶,回國後閑置兩年,當垃圾扔了。
花兒朵朵笑容滿面的宣傳畫。
我一直懷疑社會主義國家都有過不同年代的大飢荒,所以白白胖胖就成了宣傳畫的主體,是吃不飽飯的人的烏托邦。在朝鮮,充斥著偉大領袖與人民相擁相隨、紅光滿面的巨幅畫像,簇擁他們的是蝴蝶飛飛花兒朵朵。可放眼朝鮮街頭,皆是面黃肌瘦神色凝重的行人。不知他們想過沒有,金家祖孫三代為什麼有將軍肚他們沒有?圍繞著他們的幸福兒童穿著整齊紅光滿面是誰家的娃兒?吃什麼能長那麼精神?街上來來往往的兒童和幼兒園的小朋友骨瘦如柴是怎麼回事?不過,在商業廣告絕跡的朝鮮,這幾乎成了街頭唯一的「繪畫藝術」。相比之下,越南這樣的宣傳畫不多見,但也遇見過幾次,雖然沒有大肚子的胡志明,他是以精瘦給人以印象的。但在河內、下龍灣等地,還是見到了這樣的宣傳畫,神態、風格非常相似。回來好奇地查閱了前蘇聯的宣傳畫,哦,原來如此,鼻祖就在那裡。
對中國人的糾結感情。
這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出門旅遊,地接是交流最多的當地人。中國遊客在外,除了吵鬧和不守秩序遭發達國家人詬病,在一些後發展國家遭人討厭的原因之一,或許就是暴發戶似的得瑟。比如在朝鮮,明明知道他們人身和婚姻不自由,卻總有中國遊客對姑娘們刺激道:「嫁給中國人吧?怎麼樣?我幫你找個婆家?我幫你找個工作?我送你一輛自行車?」搞得人家姑娘無言以對;在越南也是,直截了當問人家:「你結婚了沒?為什麼不嫁中國人?」人家嫁誰管你啥事?我真想問那幾個這樣問他們的中國女士:你咋不嫁美國人?每每這種情況,都感覺得到他們的反感與尷尬,只不過作為服務人員他們不發作而已。對於如今的中國人,全世界都在糾結,中國確實有一群土豪,他們討厭這些人的沒教養沒素質,卻放不下他們鼓鼓囊囊的錢包和對其產品瘋搶帶來的利益。中國人的這種形象,從西方發達國家到同胞港澳台,再到貧窮的世界小兄弟,真是人到哪裡,對他們這種愛恨交加的心情也跟到哪裡。
⑦ 宣傳畫的中國發展
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北伐戰爭時期,宣傳畫創作十分活躍。作品多以報刊登載、傳單或牆壁畫的形式出現。內容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清政府和軍閥的殘暴與腐敗為主,還有的歌頌北伐戰士的英勇。20年代末和30年代前期,江西革命根據地曾出現許多粗朴而生動的宣傳畫,如《掙脫枷鎖》、《粉碎敵人進攻》等。30年代最突出的是抗日救亡宣傳畫。1938年,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三廳,團結了一批抗日畫家,創作了許多抗日宣傳畫。1932至1934年間,以畫家沈逸千為首組織了國難宣傳團,攜布畫先後歷十多個省會巡迴展出。在40年代,解放區的畫家緊密配合抗戰任務,創作了許多反漢奸、減租減息、發展統一戰線、擴大根據地乃至農業生產、講究衛生等內容的作品。其形式主要以木刻版畫為主,有的利用民間「拉洋片」、「西洋景」的方法,獲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宣傳畫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宣傳畫家,影響較大的有哈瓊文、翁逸之、吳敏、游龍姑、吳性清、錢大昕、楊文秀、周瑞庄 、張汝濟等。他們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進行宣傳畫創作。北京、上海、天津遂成為出版宣傳畫最集中的地區。50至60年代,宣傳畫配合群眾運動而出現了繁榮。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品有蔣兆和的《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哈瓊文的《祖國萬歲》,錢大昕的《爭取更大的豐收,獻給社會主義》,楊文秀的《豬多肥多糧高產》,周瑞庄的《越南南方人民越戰越強,堅決打擊美國侵略者直至勝利》劉秉禮的《心懷祖國,放眼世界》等。60年代末,宣傳畫開始出現浮誇、偽飾風,至「文化大革命」發展到極至。
「文革」期間,宣傳畫印行很多,但題材單調,成了為個人崇拜思潮推波助瀾的工具。在藝術上則多公式化、概念化,用大拳頭、瞪眼睛和裝腔作勢的形象表示「革命」,雖然到處張貼,卻很難有什麼藝術力量。「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宣傳畫創作跌入低谷,一些公共場合寧願掛花鳥風景畫,也不掛宣傳畫。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傳畫又有了復興景象,但此時的宣傳畫,風格趨向多樣,不再像50年代那樣以寫實為主。同時,一些畫作也出現了與商業廣告的合流趨勢。
⑧ 越南「第一美女」超養眼,隨意一坐美成海報,撞臉迪麗熱巴,你怎麼看
美好的事物總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走在大街上,男性看到美女就和女性看到帥哥一樣,會對看到的帥哥或美女發出自己的驚嘆。特別是男性在校園里經常會出現在樓道里有時僅僅是為了看一眼學校的校花。生活中還有男生在陪女朋友逛街時因為偷瞄了美女被發現,事後跪榴槤的窘態。小編想說美的東西真的可以讓人身心愉悅起來。每個國家每年都會有"第一美女"的評選,不同國家的美女也是各有各的美。
這樣的"第一美女"是不是你心中的女神?歡迎網友私信小編。
⑨ 胡志明在越南的地位
越南街頭隨處可見到胡志明的形像
http://gb.cri.cn/14404/2007/04/29/[email protected]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安曉宇):胡志明的形象總是一縷長髯,仙風道骨,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一位清癯的長者,但在越南人看來,那是一個神!
以我的想像,胡志明已經是上世紀的英雄,僅存在於紀念館中,革新開放後的越南,胡志明的印記只會作為理論,體現在作為越南共產黨思想基礎的「胡志明思想」中,而胡志明這個人的形象,會在生活中越來越淡的。但是幾天的行程走下來,我發現我低估了一位偉人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影響力。
「中國東盟合作之旅」采訪車隊進入越南以來,每天都能看到胡志明主席的影像,既有庄嚴的塑像,也有各種風格的宣傳畫。即使在現實政治中的宣傳品中,也能看到胡爺爺的笑容。越南的街頭有很多宣傳畫,其中大部分在宣傳著5月20日將開始的國會代表選舉活動,在這些畫中,就經常出現胡志明的那縷長髯。
按照行程,4月26日上午是參觀胡志明紀念堂,采訪團原計劃在參觀時拍攝一組團員們瞻仰胡志明遺容的鏡頭。但到了巴亭廣場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越南人把胡志明紀念堂視作聖地,別說攝像機,連手機也別想帶進去。我們采訪團在儀仗兵的帶領下,緩緩地走進安放著胡志明遺體的紀念堂,向胡志明遺體鞠躬致敬,再緩緩地走出紀念堂,那種庄嚴肅穆的氣氛,與拜祭神壇無異。當天正逢越南雄王先祖祭日,參觀胡志明紀念堂的人排起了長隊。我們采訪團的記者隨機在廣場上采訪一些群眾,發現即使是系著紅領巾的少年,也對胡爺爺充滿了景仰之情。
4月28日下午,車隊抵達越南中部的榮市。離榮市25公里處的義安省南壇縣就是胡志明出生地,那裡也有胡志明故居。對於這類故居,我可以事先想像出它的簡陋模樣,而事實上,胡志明故居的簡陋程度仍讓我感嘆了一番,僅兩所茅草屋而已,屋內的陳設,已經不能再簡化了。天氣非常熱,站在低矮的茅草屋裡聽講解,就像是被關在蒸籠里。但是,奇怪的是,據我的觀察,那位穿著越南民族服裝的漂亮女講解員居然沒出汗。姑娘在講解完後接受了國際台越南語廣播部記者羅繼成的采訪,中心意思就是,能在這里工作,為參觀者介紹胡志明主席,感到無比充實。
來這里參觀的人以年輕人居多,接受我們采訪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把胡志明視為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影響著今日越南,並將繼續影響著明日越南的人。
聽了胡志明的事跡,覺得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一者是「天下為公」的無私胸懷,一者是謙謙君子的道德風范。因此,在越南人的心目中,胡志明幾乎是個完人。而對於胡志明思想的理解,現代越南人正賦予其越來越現實的因素。當記者問金蓮村胡志明紀念館館長對胡志明思想核心的理解時,他引用了胡志明的語錄,大意是「四海之內皆兄弟」,這種表述讓我有些茫然。我不知道他越南語的原話是怎樣的,但想必他是為了說明越南在胡志明思想指導下的外交政策,因為他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引向了中越友誼以及越南融入國際社會的努力。在胡志明故居前,記者請一位參觀者介紹幾段胡志明語錄,他隨口而出的除了家喻戶曉的「獨立和自由最可貴」外,還有類似「有志者事竟成」之類的人生格言。
按照官方的定義,胡志明思想是馬列主義在越南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的產物,內容豐富,覆蓋諸多領域。其地位可類比於鄧小平理論在中國的地位。正因如此,我理解,胡志明思想是現實主義的理論,是在現實中不斷豐富,並不斷被現實的人群所運用的活的理論。
在胡志明的塑像前,忽然獲得了一種意象:胡志明的那縷長髯,明顯地不同於列寧的胡須,是飄然的,靈動的,可親的。
⑩ 《極限挑戰》定檔,海報站位有「玄機」,王迅還賴著不走嗎
任何一檔節目,越做到後面其實是越南的,由於觀眾們曾經對節目失去了新穎感,假如不能創新,讓觀眾被吊住胃口,被淘汰也是必然的。而且,一個短命節目假如失去了它本來的「中心」,那麼觀眾們也是不會買賬的。
老成員的更迭也是局部觀眾選擇放棄節目的重要緣由之一,而這一點,曾經在兩大短命節目中表現出來了,一個是藍台的《奔跑吧》,一個是番茄台的《極限應戰》。
第七季《極限應戰》正式官宣定檔,肯定節目將於4月4日起每周日晚上9點,與觀眾如約見面。
官博也發布了常駐MC的人物海報,而從這一張海報當中,我們就能看出不少「玄機」。
我們看到,從左到右分別是郭京飛、賈乃亮、岳雲鵬、雷佳音、鄧倫、王迅、和黃明昊。
本來《極限應戰》男人幫的老成員,往常只剩下了王迅一個人,而且從站位來看,王迅曾經是「鑲邊」了,僅僅比剛參加的小鮮肉黃明昊靠前了一點點。
《極限應戰》在老成員陸續分開、導演嚴敏不再掌鏡了之後,曾經徹底沒有了以前的覺得,有網友還倡議節目換個名字,當作一個全新的綜藝來看就好了,還有很多人都不看好《極限應戰》的將來,停播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不論外界如何評價,作為番茄台的王牌節目之一,想必《極限應戰》停播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這一時節目大家還會看嗎?你們等待哪個明星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