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革命,有曲徑這個人嗎
曲徑(1917—1982) 曾用名曲宗傑、曲國華、曲俊亭。奉天復縣(今遼寧瓦房店)人。1933年夏考入北平東北中學。1935年參加了「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參加東北軍學兵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任東北軍五十三軍一O六師獨立宣傳中隊隊長和中共支部書記,不久到五十一軍做兵運工作,任一一四師六八四團中共總支書記。1939年任東北軍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中共工委幹事會組織幹事、組織委員。1940年到中共山東分局工作,任分局黨校總支組織委員、分局調研室黨派股股長。1942年後任東北軍五十七軍獨立旅政治部主任、濱海軍區第四團三營副教導員,中共日北縣委書記、山東省委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遼東省鳳城縣委書記、桓仁縣委書記,中共通化地委宣傳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通化地委副書記,中共遼東省委委員、商業部長,中共遼寧省委委員、遼寧省委財貿部部長,遼寧省財貿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遼寧省副省長,遼寧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等職。
望採納
❷ 本溪恆仁虎谷峽景區的玻璃棧道,遊客受傷誰該為此負責
本溪恆仁虎谷峽景區的玻璃棧道出事,景區該為此負責。
發生事故的玻璃滑道為景區內游樂項目,遊客下山時可以選擇乘坐玻璃滑道速降下山。景區官方在宣傳中稱“滑道兩邊有扶手,全封閉,不用擔心會飛出去。最多發生個連環相撞或者追尾。”
虎谷峽景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向陽鄉砬門村,由遼寧回龍湖旅遊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景區面積16500畝,總投資2.1億元,由回龍湖和虎谷峽兩大景點組成。2019年景區全面開放,主要建有玻璃棧道、玻璃鋼索橋、玻璃觀光平台、遊船碼頭等。今年年初,虎谷峽景區稱“獲得了上級旅遊部門的批准,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事件發生後,桓仁縣調集衛健、公安、應急、交通、文旅等部門全力開展救治,並成立相關的調查組,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該公司表示深深的歉意,並全力做好後續處理工作。
❸ 桓仁五女山旅遊好玩嗎
五女山 中國歷史名山——五女山
五女山位於本溪市桓仁縣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山體呈長方形,主峰海拔824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這里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敗於宮廷之爭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麗第一王城,史稱紇升骨城。明永樂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扎於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祥和啟運之地。
近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年代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這說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生活。發現的遺物還有戰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生活、生產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區被評為AAAA級景區。2004年五女山山城榮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五女山山峰酷似玲瓏翠屏,四周懸崖峭壁,巍峨險峻。山頂地勢平坦,土質肥活,草木茂盛。南面有一隘口,乘纜車可達山頂。站在東端峰巔,遙望遼寧省最大的水庫存(34億立方米)桓龍湖,煙波浩渺,雲天山水,渾然一體,桓仁鎮如一幅畫卷,盡收眼底。
風光綺麗的五女山,蜚聲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譽。日本人菊田貞二、山上次男等亦曾有論述。大正四年(公元1925年)八月五日出版的菊田貞二所著《東三省古跡遺離》正篇第203頁載:「桓仁縣北十五里,有五女山。相傳唐朝有五女踞山為伍。山高千仞,兩峰對峙,形勢雄險。第一峰成平圓形,內圍巨石,分東西二門,為天然石城,可容萬人,……」
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畫,春夏之際,山上千枝競秀,萬花香,蜂蝶紛飛,鳶聲婉轉;山下渾水庫碧波萬頃,舟船穿梭。深秋時節,松蒼,楓林似火,層林盡染,萬紫千紅;寒冬時節,銀裝素裹,群山如銀蛇飛舞,似玉龍奔騰。
古老的五女山城,奇峰怪石,林海松濤,幽靜秀雅,風光旖旎,山下渾江水庫,每當夕陽西下,碧綠的湖水泛起鱗鱗細浪,映出片片絢麗彩霞,漁翁持桿回返,群鳥歸林。遊船上彩旗飛揚,遊客歌聲悠揚。
公元3年,高句麗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類利把都城遷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麗王朝遷都平壤。公元668年被滅亡之後,一部分人遷入內地今河南一帶,與漢族融合,還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羅。因此,不能把古老的高句麗民族與現在的朝鮮族視為一個垂直的體系。作為第一代王城,高句麗王朝的政權在此經歷了整整40年的時間,先後有兩代國王在這執掌政權,發號施令。
五女山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北側,"相傳有五女屯兵其上,因以得名。"還傳說古時有五位仙女下凡,為民除害,人們在山上修五女廟以示懷念。迄今廟址尚存,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女山被稱為東方第一衛城。提到衛城,大家會想起雅典衛城和邁錫尼衛城。五女山同樣具備衛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廟、宮殿、糧倉、兵營、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對200米高的城牆,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譽為東方第一衛城。
高句麗時期的大型建築遺址長16.4米,寬9.3米,深1.4米,北面藉助山城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牆,底部是一片較為平坦的岩石。當年,在此放上滾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糧食。凹坑便是兵營遺址,它們呈半地下狀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個冬暖夏涼的作用。裡面這個摺尺形的建築便是火炕,裡面分別設有2至3個煙道,上鋪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內設火灶,土塄上設有煙囪。前些年,考古專家在此發現了大量陶器、鐵器等遺物,其中多見兵器,還出土了一件比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斷,這里應是當時的兵營,是山城衛戍部隊的駐地。
「霜重險峰紫,葉落滿坡紅;松抱一線月,雲繞五女城。」這是原遼寧省副省長林聲為五女山寫的一首詩。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會發現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蘭花;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銀裝素裹,整個世界彷彿被淡化了,到處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處處為史
❹ 本溪紅葉最佳觀賞時間
9月末到10月中旬。
從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漫山遍野的色木槭、假色槭、檸勁槭等10多種楓葉科的槭樹,在地理、氣候、土壤等多種環境的作用下,呈現心形、扇形、掌形、五角形,3角楓、5角楓直到13角楓,千姿百態的楓葉由綠變紫,悄然變為紫紅,一躍而為嫣紅、杏紅、猩紅、血紅。
本溪的楓葉名氣越來越大,遊客大幅增多,進而帶動全市產業由重工業向旅遊服務業轉型。本溪市旅遊局負責人說,全市小飯店增加了幾百家,桓仁滿族自治縣的旅館在「十一」黃金周期間一床難求。本溪因此正在把觀賞楓葉辦成最具特色的旅遊。
(4)桓仁縣宣傳擴展閱讀:
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保護地,本溪的森林覆蓋率達76.24%,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境內的本溪大峽谷、大冰溝國家森林地質公園、關門山森林公園、五女山森林公園、楓林谷森林公園等,都是秋季賞楓的好去處。
自1998年以來,本溪不斷挖掘和宣傳獨特的楓葉資源,到今年已舉辦15屆楓葉節,楓葉節已成為本溪的一個重要文化品牌。
除了賞楓,本溪旅遊還有奇洞、名山、秀水、熱泉、人文等多張名片。南芬虹鱒魚、小市羊湯、桓仁冰酒等當地特色的飲食亦深受遊客喜愛。
❺ 桓仁有什麼好吃的
核桃
❻ 曲徑的人名
曲徑(1917—1982) 曾用名曲宗傑、曲國華、曲俊亭。奉天復縣(今遼寧瓦房店)人。1933年夏考入北平東北中學。1935年參加了「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參加東北軍學兵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任東北軍五十三軍一O六師獨立宣傳中隊隊長和中共支部書記,不久到五十一軍做兵運工作,任一一四師六八四團中共總支書記。1939年任東北軍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中共工委幹事會組織幹事、組織委員。1940年到中共山東分局工作,任分局黨校總支組織委員、分局調研室黨派股股長。1942年後任東北軍五十七軍獨立旅政治部主任、濱海軍區第四團三營副教導員,中共日北縣委書記、山東省委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遼東省鳳城縣委書記、桓仁縣委書記,中共通化地委宣傳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通化地委副書記,中共遼東省委委員、商業部長,中共遼寧省委委員、遼寧省委財貿部部長,遼寧省財貿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遼寧省副省長,遼寧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等職。
❼ 李英傑的任職經歷
1968.12—1971.10,遼寧省本溪縣南甸公社北甸大隊知青;
1971.10—1973.09,本溪鋼鐵廠石灰石礦工人;
1973.09—1983.02,共青團本溪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
1983.02—1983.07,本溪市一輕局黨委副書記;
1983.07—1985.04,本溪市輕工業公司黨委書記(其間:1983.12—1985.04 參加遼寧省黨政幹部基礎理論專修科學習);
1985.04—1990.12,中共本溪市委常委、秘書長(1986.11—1989.01 兼中共桓仁縣委書記,1987.09—1989.09 在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學習);
1990.12—1994.05,中共本溪市委副書記(1989.05—1991.12 在遼寧省委黨校行政管理專業函授大學學習;1992.03—1992.07 在中央黨校進修二班學習);
1994.05—1994.12,中共本溪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1994.12—1995.02,中共本溪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1995.02—1997.09,中共本溪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7.09—1997.11,中共本溪市委書記、市長;(其間:1998.09—1999.07 在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曾經獲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1998.09—2001.07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法學理論專業在職研究生,1997.03—1999.03 在吉林大學商學院數量經濟專業研究生班在職學習);
1997.11—2003.03,中共本溪市委書記;
2003.03—2005.12,中共鞍山市委書記;
2005.12—2006.02,中共沈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6.02—2010.01,中共沈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0.01—2013.07,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2008.02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3年7月退休。
李英傑同志曾當選為遼寧省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