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炭疽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炭疽熱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皮膚接觸、吸入和食用。皮膚性炭疽熱是這種細菌感染中的最常見形式,與吸入性炭疽熱相比危險要小得多;經常與牲畜接觸的人,如牧民、獸醫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膚炭疽。那是一種不痛的潰瘍,但非常難以治癒。如果吃了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炭疽芽孢桿菌可不是煮熟了就能殺死),會患腸炭疽,就嚴重得多。而且,不管哪一種類型的炭疽,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都會發展成敗血症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還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貳』 腸炭疽、皮膚炭疽、肺炭疽這三者有區別嗎
(一)皮膚炭疽 最為多見,約佔95%,可分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炭疽癰多見於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頂部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液體,周圍組織硬而腫,第3一4日中心區呈現出血性壞死,稍下陷,周圍有成群小水皰,水腫區繼續擴大。第5一7日水皰壞死破裂成淺小潰瘍,血樣分泌物結成黑色似炭塊的干痂,癰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有非凹陷性水腫。黑痂壞死區的直徑大小不等,自1一2cm至5一6cm,水腫區直徑可達5一20cm,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等為其特點。繼之水腫漸退,黑痂在1一2周內脫落,再過1一2周癒合成疤。發病1一2日後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
少數病例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累及部位大多為組織疏鬆的眼瞼、頸、大腿等,患處腫脹透明而堅韌,擴展迅速,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症明顯,病情危重,若延誤治療,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進入血液,可產生敗血症,並繼發肺炎及腦膜炎。
(二)肺炭疽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一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紫紺、血樣痰、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啰音,或有胸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一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三)腸炭疽 臨床症狀不一,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潛伏期12一18小時,同食 者可同時或相繼出現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多於數日內迅速康復。後者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症症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徵象,若不及時治療,帝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於起病後3一4日內死亡。
(四)腦膜型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凶險,發展特別迅速,病人可於起病2一4日內死亡。腦脊液大多呈血性。
(五)敗血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叄』 感染肺炭疽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羅音,或有腦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
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肆』 肺炭疽的病因
肺炭疽桿菌屬需氧芽胞桿菌,革蘭染色陽性,在人和動物體內有莢膜形成,有較強的致病性。在一般培養基上生長良好。一般消毒劑,加熱75℃數分鍾可殺滅。在體外有氧環境中形成芽胞,有很強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長期生存。煮沸30~50min或強氧化劑(如漂白粉、高錳酸鉀)24h可殺滅。對碘較敏感。
病原菌為炭疽桿菌。為革蘭氏陽性有莢膜無鞭毛粗大桿菌。在人工培養基上呈竹節狀長鏈,易形成芽胞。在室溫乾燥環境中存活20餘年,在皮革中也能生存數年。煮沸10分鍾、140℃乾熱3小時可能破壞芽胞;1∶2500碘液經10分鍾即可殺死芽胞。
『伍』 肺炭疽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周圍血象 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可有類白血病反應。
(2)病原學檢查 取患者的病灶性滲出物、痰液、分泌物、血及腦脊液等作塗片或培養,可發現病原菌。可作莢膜染色,特異性熒光抗體染色以進一步鑒定,上述檢材可培養或接種於豚鼠等動物的皮下組織分離炭疽桿菌。
(3)血清學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傳統阿斯可里沉澱試驗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間接免疫熒光法熒光抗體檢測有較高的敏感性、特異性。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表現除顯示肺炎外,胸腔積液,典型表現為縱隔增寬。
『陸』 炭疽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食草動物牛、馬、駱駝
和豬是主要傳染源食草動物牛、馬、駱駝和豬是炭疽的主要傳染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極少。
人類炭疽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
皮膚黏膜
經破損的皮膚黏膜直接接觸病菌而感染皮膚炭疽,如照料、宰殺病畜,運輸病畜肉、乳等均可發生感染,這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皮、毛、鬃、尾加工廠的工人,穿用畜產製品者,在病菌嚴重污染的水中洗澡、涉水者也可感染炭疽。毒力強的病菌也可直接侵襲完整皮膚。
呼吸道
吸入帶炭疽芽胞的塵埃、飛沫等可導致肺炭疽。
消化道
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等可引起腸炭疽感染。
『柒』 人類炭疽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三種:
皮膚黏膜
經破損的皮膚黏膜直接接觸病菌而感染皮膚炭疽,如照料、宰殺病畜,運輸病畜肉、乳等均可發生感染,這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皮、毛、鬃、尾加工廠的工人,穿用畜產製品者,在病菌嚴重污染的水中洗澡、涉水者也可感染炭疽。毒力強的病菌也可直接侵襲完整皮膚。
呼吸道
吸入帶炭疽芽胞的塵埃、飛沫等可導致肺炭疽。
消化道
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等可引起腸炭疽感染。
『捌』 炭疽如何傳播
炭疽主要由三種傳播方式:皮膚接觸、吸入和食用。
1、皮膚接觸。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皮膚性炭疽熱是這種細菌感染中的最常見形式,與吸入性炭疽熱相比危險要小得多;使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經常與牲畜接觸的人,如牧民、獸醫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膚炭疽。那是一種不痛的潰瘍,但非常難以治癒。
2、吸入。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或腸炭疽。
3、食用。如果吃了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炭疽芽孢桿菌可不是煮熟了就能殺死),會患腸炭疽,就嚴重得多。
不管哪一種類型的炭疽,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都會發展成敗血症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還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8)肺炭疽宣傳擴展閱讀:
炭疽病潛伏期1~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臨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膚炭疽
最為多見,可分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炭疽多見於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頂部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液體,周圍組織硬而腫,第3~4日中心區呈現出血性壞死,稍下陷,周圍有成群小水皰,水腫區繼續擴大。
第5~7日水皰壞死破裂成淺小潰瘍,血樣分泌物結成黑色似炭塊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有非凹陷性水腫。黑痂壞死區的直徑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腫區直徑可達5~20cm,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等為其特點。
繼之水腫漸退,黑痂在1~2周內脫落,再過1~2周癒合成疤。發病1~2日後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
少數病例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累及部位大多為組織疏鬆的眼瞼、頸、大腿等,患處腫脹透明而堅韌,擴展迅速,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症明顯,病情危重,若治療貽誤,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進入血液,可產生敗血症,並繼發肺炎及腦膜炎。
2、肺炭疽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發紺、血樣痰、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
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啰音,或有腦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3、腸炭疽
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潛伏期12~18小時,同食者可同時或相繼出現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多於數日內迅速康復。
後者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症症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徵象,若不及時治療,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於起病後3~4日內死亡。
4、腦膜型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凶險,發展特別迅速,患者可於起病2~4日內死亡。腦脊液大多呈血性。
5、敗血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炭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炭疽病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炭疽病
『玖』 什麼是炭疽
炭疽是一種由炭疽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牛、羊、駱駝、騾等食草動物是其主要傳染源。但是,當人直接或間接地接觸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也會感染炭疽。
流行地區
炭疽多發生於農牧業地區,包括拉丁美洲、南歐、東歐、亞洲、非洲、加勒比海和中東地區。人感染炭疽,主要是由於職業的關系與病畜或染菌的產品接觸所造成的。屠宰、肉類加工和皮毛加工工人可能感染B型炭疽,又被稱為工業性炭疽。
傳播途徑
炭疽桿菌芽孢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如果與病畜接觸或者從染菌的動物產品中吸食了炭疽桿菌芽孢,人也會感染炭疽。當然,如果進食了未煮熟的病畜肉類,也會感染炭疽。
臨床表現
(1)皮膚炭疽
開始表現為類似蚊蟲叮咬的小皰,但是一到兩天之後則呈皰疹狀,然後潰破成潰瘍,直徑通常為1~3厘米並且中間有黑色的壞死區域,周圍也會出現淋巴結腫脹。在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皮膚炭疽患者中,死亡率大約是20%。如經及時診治,幾乎不會有死亡的情況發生。
(2)腸炭疽
主要是由於進食帶菌肉類所致,以急性腸道感染為特徵。其主要症狀為惡心、厭食、嘔吐和發熱,重者腹痛、吐血並有嚴重的水樣便。腸炭疽導致的死亡病例占患者25%~60%。
(3)肺炭疽
主要的症狀與感冒類似。出現病症幾天後,病人出現嚴重的呼吸問題和中風。肺炭疽通常可以致人死亡。
預防
在炭疽相對易發生並且動物的預防接種水平較低的地區,人們應該盡量避免與牲畜和動物產品接觸,也要少吃處理不當或烹飪不夠火候的肉類。人們也可以接種人類用的炭疽疫苗,據稱這種疫苗抵抗各種炭疽感染的有效性可達到93%。
『拾』 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肺炭疽雖然被列入乙類傳染病預防,但是作為甲類預防對不
對,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肺炭疽屬於乙類傳染病,但依法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