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應對圖書館佔座現象
高校圖書館隨著自習功能的強化,自習「佔座」問題非常嚴重。經常出現被占的座位長時間沒有人使用,導致許多的同學不得不選擇其他學習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能說這是學校的失誤,沒有提供足夠的座位,因為一個座位的真正使用率的確很低。佔座現象如何能夠合理得到遏制,構建和諧美麗的圖書館。為了探求解決大學生圖書館自習室佔座的方法,分析了形成大學生圖書館自習室佔座現象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相關建議,即學校應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入;大學生應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社會公德意識。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佔座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已經造成公共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激化了學生、圖書館和學校之間的矛盾。高校圖書館是為高校廣大師生服務的,給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也是圖書館的功能之一,因此,要順應潮流,不斷完善圖書館管理。
⑵ 不準圖書館自習室佔位的策劃書
期末考試在即,圖書館自習室較往日更加"熱鬧"和"喧囂",磁力泵為求得一個寶貴的座位,版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奔入權教室加入"佔座大軍"行列。針對此現象,真空泵圖書館本著資源共享、利益均等的原則明確表示反對。為堅決杜絕佔位現象,營造更加和諧的學習環境,圖書館將繼續對8樓自習室進行定時清理。理由如下: 一、資源稀缺的同時存在著資源的浪費行為實屬不該。當你佔位的時候,請同學們設身處地的不仿想想其他同學望座興嘆的那種失望的感覺,盲板閥這種感覺你難道沒經歷過嗎?所以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確實做到:輕輕的我走了,平衡閥帶走了桌上的東西,把空間留給更需要它的人;二、圖書館的書任你「擺布」和「蹂躪」實屬不該。當同學們把圖書館的一本本嶄新的書瀟灑地充當「佔位」的犧牲品時,化工泵你是否想過,公共資源的保護難道不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份內之事嗎?
⑶ 怎麼看待圖書館的佔座現象
首先表明我覺得這種做法不太好,如果是佔了座很快就會來圖書館學習的話,這種情況還可以忍受,如果是佔了座又不來學習的話就不能忍了。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我所在的學校之前也經常有很多同學長時間佔座的,也有很多拿一張紙佔座的,後來經過很多學生的反映之後,圖書館的老師們就規定佔座可以,但是如果時間超過了三個小時的話,圖書館的值班人員就會幫忙將其清理掉,同時如果有什麼書本之類的東西,想要那會的話就需要該同學帶上自己的學生證到圖書館值班處自行領取。
⑷ 圖書館佔座服務項目名稱
基本出發點:強化佔座對於起源優化配置所起到的作用,淡化並管制因佔座帶來的道德和資源浪費問題,將至歸咎於方法使用不合理。
1)首先,概念上,雙發都應承認圖書館作為一種資源的稀缺性,而佔座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占而不座」,類似於經濟領域中的一種「預定」行為,通過支付一定的代價提前宣示自己對該資源的所有或使用權,對於稀缺資源這種行為不僅不會造成浪費,反而能提供利用頻次和效率;
2)從學校的角度說,允許佔座是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我們的市場中允許預定火車票、預定餐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監管運營體制之內的,有效的佔座監管和運營,能讓圖書館的座位資源得到最大程度低利用;
3)從個人的角度上說,佔座也未大家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體現了學校的人文關懷。
⑸ 如何有效解決圖書館佔座問題
這是一個經濟問題,如果非要用心理學來分析,人都是自私的,你也就只能指望撞大運遇到一個特別大公無私的人,否則只能接受兩個結果,第一被人繼續佔座,第二被復雜的排隊系統繼續麻煩。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極其沒有效率,時間成本極高,也無法刪選出真正的需求者。這個問題的其實是一個資源分配問題,座位有限。大家都想要,怎麼分?收費啊。一個座位定個價,過濾需求。多簡單。出點小錢,就能自由地使用一個位子,不用早起,不用和別人爭論,不用定點刷卡,不用擔心拉屎時間過長,中午飯想吃多久就吃多久。我曾經問過一些學生讓他們在付費和排隊之間做出選擇,他們的選擇基本上反而是付費。原來有一個高校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單獨的卡座,收些費用,結果被一些不願出錢的學生投訴。結果自然圖書館迫於壓力拆除卡座,最後受害的是誰?還是那些願意付費使用的學生,因為他們才是對座位有強烈需求的人,敢於為自己的付出買單。告狀的學生滿足了僅僅就是不平衡的心理,座位呢還是沒有。當資源具有有稀缺性時,價格是最好的調節工具。收費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控制需求。否則圖書館就失去了本來應該有的功能,對每一個讀者邊際效益極低。經濟問題你非要用道德去解決,結果就只能是越解決越糟糕。現在更可怕的趨勢是,圖書館自己都不敢去收費,庸眾把無限的道德責任附加在圖書館身上,這種道德枷鎖捆住了圖書館,也囚禁了讀者自己。
⑹ 如何看待學校圖書館里佔座的現象
有些就真的是為了朋友室友佔座然後一起學習
這樣的還是可以理解的
⑺ 你覺得圖書館佔座問題該如何解決
每次圖書館出現佔座的行為,就應該找一些專門的管理人員,把他們佔座的東西收走,並且予以警告。
⑻ 大學生佔座調查報告怎麼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⑼ 圖書館佔座現象的新制度經濟學角度的分析
大學生「佔座」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摘要:「佔座」現象在大學校園內非常普遍,無論是教室、自習室還是圖書館都有學生早
早的等候,希望搶到一個滿意的座位。本文希望通過對佔座現象的分析,究其原因,並找到合適的對策,以緩解因「佔座」帶來的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這一資源的使用效率。
關鍵詞:佔座、資源配置、成本與收益、對策 一. 大學生「佔座」現象的現狀
現在,很多學生並不選擇需要看書的時機去佔座位,因為那時占不到座位的幾率很大,他們往往選擇提前佔座,將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權」,隨後離開,在需要看書時再回來。這就使得其他需要當下看書的同學沒有座位可坐。舉一個例子,假如A同學下午有空,打算去圖書館看書,為了早佔先機,上午便將書本放在座位上,盡管下午姍姍來遲,卻可以擁有自習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習的同學,例如B早已被佔座者的書本拒之門外。
對於先到者B來說,當他看到桌上放著書本卻沒有人時,往往有兩個選擇:一是挪開書本,徑自坐下;二是避而遠之,重新找座位。在我們生活中,同學們往往選擇第二種。從經濟學角度看,選擇第一種的成本往往高於受益。首先,我們無法確定A是暫時離開還是很長時間後才回來,這就存在博弈的風險。如果很長時間才回來,那麼選擇坐下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暫時離開,等到回來時,發現自己的座位被人所佔,那麼爭執在所難免,嚴重的甚至發生拳腳之戰。這樣一來,對B來說既浪費了時間,有影響了心情,也會給周圍的同學帶來不好的影響,個人的形象也會受損(畢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這種選擇需要付出的成本較受益來說實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個座位。當然也有可能B坐下後A不與之爭吵,另尋座位,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這也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博弈,結果不能確定,如果B願意承擔博弈帶來的風險,那麼選擇坐下也是可以的。
當B經歷了多次因他人佔座而找不到自習的座位,無法享受學校提供的資源時,作為理性人的B不禁會思考:不佔座就意味著處於劣勢,既然如此,為何我不選擇佔座呢?於是一個個不佔座者慢慢加入佔座者的行列,以往「自習者得座」的規則被打破,「佔座者得座」的規則開始生效。這樣一來,我們往往會發現,自習室或圖書館的座位上放滿了用於佔座的書包、書本、水杯······而真正坐在座位上自習的人卻很少,想要自習的人找不到座位,失意而歸。這種做法大大降低了資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 「佔座」現象出現的原因
現在幾乎所有高校都盛行「佔座之風」,拿南師大來說,南師大圖書館的佔座現象一直是一個令人驚嘆的事件且屢次被登上報紙,正值考試旺季,圖書館開門前,排隊的人群便宛如一條長龍從圖書館門口蜿蜒到校門口,即使寒冬臘月也不例外。我不禁思索,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學生們甘願排如此長的時間只為找到一個座位呢?這到底值還是不值呢? (一) 供求分析
佔座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座位這一資源的短缺。學校提供的用於自習的座位是有限的,加上很多高校不斷擴大招生,卻沒有提供更多的供自習使用的資源,使得自習場所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在平時,這種短缺並不明顯,供需基本能夠達到平衡,甚至有時也會出現供大於需的情況,此時,我們不用為無處自習而發愁。但是一旦到了考試時期,尤其是期末考試,這種資源的不足便立刻顯現,供遠遠小於求。如果按照市場的價格機制,當供大於求時,價格上升,一定程度上能夠調節供需的平衡,可是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卻是公共的、免費的,無法用價格機制來調節,於是便會出現學生爭先恐後,想盡辦法佔座的現象。 (二) 成本與收益的經濟學分析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當我們假設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時,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問題,一項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夠滿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即實現了普遍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即使一項合理制度。「佔座」現象同樣如此,當「佔座」得到的收益大於甚至遠大於付出的成本,能夠實現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時,它便成為一種合理的、為人追捧的做法。
從「佔座」需付出的成本來看,首先,你需要犧牲早上寶貴的睡眠時間,來迴路程奔波也會耗費你的體力。如果在教室或圖書館開門前就在等候,那麼還需花費一定的時間以及耐心(如果是冬天,還要忍受嚴寒)。當你進入自習室,放下書包或書本離開後,用來佔座的物品可能會被圖書管理員收走,你需要話費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更嚴重些,可能會丟失。再者,一旦佔了座卻不在此地自習是時,會因奪走他人自習位置而遭到非議,形象會受損,自己內心也會過意不去。
從「佔座」得到的收益來看,首先,你可以充分享受學校提供的資源,獲得一個安靜和舒適(夏天可以享受冷氣,冬天可以享受暖氣)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再者,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座位,避免人多時找座位多花人力、時間,產生精神焦慮,影響心情。最後,你可以在佔座時順便幫同學佔座或者把座位轉讓給朋友,得到一定的人情分。
而上述的機會成本,當你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它們時完全可以被壓縮到很小,甚至為負值——早起有益於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路程奔波可以鍛煉身體;物品被收走或丟失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換一些不需要的物品來佔座(例如過期的報紙等)就更無關緊要了。這么看來,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卻大得多,那麼佔座無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選擇,從管理學的角度說這可以說是效果與效率的結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資源,實現了最優選擇。
(三) 博弈論角度分析
從博弈論角度分析。博弈論研究的是每個人如何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佔座是個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的運用:如果別人不佔座,你自己佔座,那麼你不會吃虧,因為你搶到了稀缺資源;如果別人佔座,那你更需要佔座了,否則你就沒地方自習,吃虧了。所以,每個人的最優選擇是:佔座。這里指的最優是指經濟學定義的理性人的選擇最優,不代表在現實生活中最優。因為在現實中,還有道德和未來利益的約束。
三. 「佔座」現象的對策討論
雖說「佔座」行為對於佔座者來說收益大於成本,但是對於資源的充分利用來說卻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些合理的措施,既能夠是學生享受到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又能夠盡量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需要加強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佔座的根本原因在於座位不夠,資源稀缺。因此,學校在擴大招生的同時,也要考慮加大資金投入,擴建校園,改善學習條件,也就是「把蛋糕做大一點」。
再者,學校需加強宣傳教育。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期內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於「佔座」現象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佔座在大學生中已成為一種共識,宣傳期一過,可能又會恢復成原來的狀態。
又或者採取定期清除的方法,這些目前高校較多採用的方式。每隔一段時間,有專人對圖書館閱覽室的佔座物品進行清理,終止佔座行為。這種方法能防止長期佔座行為,但不能從根本上杜絕佔座現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也容易造成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物品的保存與認領也存在問題。
關於佔座現象提出的對策,還有引入價格機制、採用現代化技術、強制約束、臨時使用、號碼牌法等多種措施,但是這些方法也都存在局限,或因技術條件無法實現,或因人力財力
無法滿足。總之,尋找佔座對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力求找到最適合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龔里,校園佔座現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經濟學分析——一個資源配置中惡性競爭模型的案例研究【J】,消費導刊,2007年第2期
2. 謝思全、陸照坤,關於佔座的經濟學思考【J】,經濟學家茶座,2002年第2期 3. 魏泰,校園佔座現象的實證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
4. 張亞宏,高校圖書館「佔座」現象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