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網路輿情防控管理培訓

網路輿情防控管理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10 19:37:37

1. 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

這個肯定可以的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微信、手機客戶端的興起,網路消息傳播更加便捷了。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也漸漸成為·人們關系的主要問題。

1.新輿盾認為,首先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重視程度先,提高對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認識,要適應不斷更新的網路現象。

2.其次進行實時監測,提高結果統計分析預警等功能。
3.新輿盾覺得可通過網路、報紙、電視、電台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網路直播、視頻、圖片形式正面宣傳,形成媒體資源互聯互通的宣傳格局。
4.關注網民動向,解決網民合理訴求。
加強溝通協調,增強各地的互聯互通,引導輿情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增強和網民的溝通聯系,密切注意網民動向。

5.此外,新輿盾認為加強網站建設,引進人才,強化網路專業知識培訓,提高網路輿情預判、分析、處理能力,也能有效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

2. 如何提高網路輿情防控處置能力

一、輿情防控手段有哪些?

1.源頭防範為主:作為企業要規范經營,服務至上,作為政府單位則需要時刻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先,鏟除負面及有害信息滋生的土壤,防患於未然。

2.建立輿情預警機制:輿情信息的防控工作重在先知先覺、提前預警、消除對立、化解矛盾,相關部門和輿情監測工作者應該對一些敏感的輿情信息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銳性,發現後第一時間上報。

3.建立輿情監測機制:此舉主要是針對一些輿情信息多發的媒體平台,或根據相關的敏感詞進行全網監測,及時掌握與己相關的輿情動態。

4.建立網路輿情分析研判機制:即對監測到的輿情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對輿情的發展演變趨勢進行判斷,為輿情解決提供參考方向和一些具體建議。

5.建立網路輿情應對機制:即消除誤會,化解矛盾;組織沉帖,彼長此消;屏蔽內容,刪除帖子;藉助傳媒,矯正視聽;正面宣傳,營造氛圍。

二、網路輿情預警及防控解決方案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網路輿情預警及防控工作亦是如此,在做好這項工作之前,首先會需要一套輿情預警系統,對全網輿情進行實時監控,及時分析,快速告警,助力各種突發輿情的順利解決。如輿情預警系統-識微商情,支持將關鍵詞與行業、領域等標簽自由組合,實時全網監測;支持定向網站監測,用戶可自定義任意一個需要監測的平台;可進行輿情信息分析,自動挖掘信息的傳播網站、傳播媒體、關鍵傳播節點以及傳播溯源,相關圖表報告自動生成,為輿情解決工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3. 怎樣加強對網路輿情的管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網路輿情的管控越來越重要。加強對網路輿情的管控,應該做到:

1、及時關注媒體信息。作為政府部門,應設立相應機構,配備精幹力量,實時關注各種媒體,關注實時發生的大事和民眾聚焦的熱點。同時與相關媒體達成合作夥伴關系,對相關信息進行提前預判和處理預案的制定,提高防範和准備。

2、積極回應訴求。在接收到重要、重大的信息後,政府應該第一時間對民眾作出回應,盡管此時具體情況還需進一步調查,但是積極回應訴求表明了政府的關注和一個積極作為的態度,民眾的注意力會從焦點事件上有所轉移,會等待政府的下一步行動。

3、責成相關部門調查。網路反映的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又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政府部門應快速將問題通報相關部門,責令其調查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研究討論解決辦法,確定處理意見,並及時向政府進行結果回復。

4、快速發布處理進展。政府應快速把相關部門的調查情況整理後公布於網路平台,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並動態跟蹤事件進展,讓民眾享受到公開的政務。

5、做出正確引導。網路的力量是強大的,政府代表著一方主管,政府在網路上的表態發言,一定要根據輿情作出正確、積極地引導,擔負起社會責任,搭建誠實、守信,可以讓民眾信賴依靠的信息發布窗口。

6、特別是先進典型應該善曲高奏。網路反映的焦點問題、焦點人物被大家所關注,應該是因為他們不同於他人的特別事跡,面對充滿正能量的事件和人物,應加大宣傳力度,作出政府部門的正面回應,突出先進事跡和個人,全面改善發展環境。

7、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政府應建立自己的公共信息平台,實時接收大眾意見,發布權威報告。利用平台,政府應及時發布各大事件的最新進展和處理情況,表明態度,給予大眾對事件的知情權。

8、每個網民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信謠、不傳謠,勇於舉報網路違法行為。

9、媒體,特別是網路新媒體,應該理性報道,正面引導價值觀的形成。

4. 怎樣解釋網路輿情哪兒專門的網路輿情培訓課程

網路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是社會輿論的回一種答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網路輿情培訓是指針對輿情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化的網路輿情培訓,傳授網路輿情管理的專業知識,掌握網路輿情理論及工作體系,有效應用網路監測軟體和分析工具,對網路輿情進行有效監測、監控、管理、分析應對和進行有效的輿情管理服務工作,確立和推進網路輿情的工作體系和處理機制,撰寫輿情分析報告等。
青島以太科技四月份有一個網路輿情分析師培訓班,頒發工信部蓋章的網路輿情分析師證書,此證書屬於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崗位技能水平考試系列,具備權威性與唯一性,可作為用人單位對持證人選拔、任用、考核和晉升的重要依據

5. 什麼是輿情管理怎樣做輿情管理培訓輿情管理老師有誰

輿情管理是近年來才興起的,做輿情管理的老師鵬遠咨詢的葉東老師做的非常好回。附上聯系方式答:

網路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而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的現代,各公司還有政府機構更應該時刻做好輿情管理和監測。避免問題的發生。

6. 網路輿情的特點是什麼做輿情管理培訓講師

一、網路輿情的自由性。
二、網路輿情的交互性。
三、網路輿情的多專元性。
四、網路輿情的偏差性。
五、屬網路輿情的突發性。

講師葉東,中國危機管理「隔離」理論創始人,鵬遠(北京)咨詢有限公司CEO,新傳媒網危機管理首席顧問,「自療力」理論體系的首創者,道德經研究者、國資委研究中心危機管理特約顧問,國際職業培訓師協會認證高級培訓師,清華大學新聞發言人高級研修班客座教授,北京大學首席危機管理官特訓班客座教授、香港國際商學院危機管理課程客座教授。

7. 網路輿情分析師的官方培訓

2013年9月5日,人社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與人民網聯合啟動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計劃。今後,這門新興職業的從業人員將有官方證書,「持證上崗」。
「主要替領導幹部看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說,網路輿情涉及各行各業,甚至是明星、名人等個人,但對此需求最大的還是各級黨政機關和企業的領導。單學剛說,網路輿情分析師主要搜集匯總網路輿情,為領導了解網路信息、加強把握民意提供參考依據,起到輔助作用。
培訓合格可獲證書
人社部中國就業促進會素質就業辦副主任吳凱表示,網路輿情分析師納入人社部「CETTIC」職業培訓序列,這類職業培訓是圍繞新職業、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選擇職業培訓項目。參加培訓並考試合格者可以獲得人社部頒發的人社部CETTIC證書——《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合格證》。
吳凱介紹,持「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證書可以作為從事此行業的憑證。但是作為「CETTIC」證書,還未具有強制性效果,並非只有持此證者才能從事輿情分析行業。
報名培訓未設置門檻
單學剛介紹,網路輿情分析師並未設置入門的門檻,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從事輿情收集工作的專業人員、媒體從業者或者有志於今後從事該職業的個人,都有資格報名。
網路輿情分析師培訓,共設置8門培訓課程,共計36課時的學習時間。加上考試時間,整個培訓周期5-6天即可完成。每期培訓結束都會伴隨一次考試,包括筆試和上機操作環節。

8. 政府輿情管理技巧輿情管理培訓

網路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版式,是通過權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輿情管理培訓可以找鵬遠咨詢的葉東博士,他在這方面講授的經驗很豐富,並且課程中案例非常多。

9. 教育行業如何做好輿情預防工作

第一、應當抄廣泛收集師生、襲家長的心願,積極關注和解決大眾提出的問題。第二、學校應打破傳統地認為危機事件只歸保衛部門當都處理的思想,當結合各方位力量,做到及時預警,當危機事件爆發後,後方位協調一致處理。第三、學校應建立專業、客觀性的應急方案,學校危機管理應日常化、常態化和長期化。新浪輿情通提供一站式輿情監測服務,為客戶節約時間和人力。

閱讀全文

與網路輿情防控管理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