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 歲工廠打工女孩,僅小學學歷,如何擴大視野和增加勇氣
941年出生的瑪莎•斯圖爾特曾是一名專業模特,而後結婚生子,35歲左右時,她充分發揮自己在烹飪、園藝等家政方面的天賦,開始創業。歲月從不曾辜負美好的理想,再深的巷子也蓋不住酒香。瑪莎的家務技藝越來越出名,她與好友開始試著用自己的烹飪特長代人加工餐飲,並將自己做的甜點蛋糕賣給高級奢侈品店,同時,瑪莎還向美食雜志投稿,結果大受歡迎。
後來,年近50的瑪莎•斯圖爾特創辦了《瑪莎•斯圖爾特生活雜志》。1997年,瑪莎拓展了自己公司的業務范圍,涵蓋出版、電視、雜志等,公司業務蒸蒸日上,業務整合後,「瑪莎•斯圖爾特生活多媒體公司」應運而生。
1999年,瑪莎的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她的身價也在一夜間超過10億美元。
2002年到2005年,瑪莎因為一起涉嫌內部交易的股票丑聞陷入了司法糾紛,最終被判有罪服刑5個月。
在監獄里,瑪莎被分配打掃衛生,包括清潔廁所。只要是她打掃過的地方都一塵不染,「簡直閃閃發亮」。
每天早上,她在監獄里鍛煉一小時,晚上會練瑜珈,還在監獄里開設了瑜珈課。
瑪莎今年已經75歲了,但仍然堅持每天練習瑜伽,早晨5點起床寫作,對生活,她從未喪失熱愛。
在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是「後起之秀」, 這些「70後」、「80後」,他們的大器晚成,值得創業者學習和深思……
褚時健
——1928年生
褚時健為紅塔集團原董事長,曾經是有名的「中國煙草大王」。1999年1月9日,褚時健因貪污被判處無期徒刑,後減刑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74歲的褚時健保外就醫後,與妻子承包荒山開始種橙。2012年11月,褚時健種植的橙子通過電商進入北京市場。據報道,「褚橙」長在雲南哀牢山上,為了解決山上缺水的問題,褚時健花了24萬元專門修了條約30公里的引水管道,灌溉「褚橙」的都是山泉水。「褚橙」用的肥料是褚時健用煙梗做的有機肥,無任何化學成分。為了讓每顆橙子都享受到充分的陽光和營養,褚時健讓每顆樹僅留240-260朵花,此舉也改變了當地農民僅追求產量的理念。
侯為貴
——1942年生
他是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是20世紀80年代創業的新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也是解放後國家培養的第一批工程師。首創「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經營機制。由於突出的貢獻,曾獲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1985年初,40歲出頭的侯為貴來到深圳,做起了電子表、電子琴的加工業務,一年就賺了35萬元,這就是最初的中興通訊。後因香港的合資方倒閉退出,1993年,兩家國有股東與管理層團隊共同發起成立了中興新通訊公司。
2015年,中興研發投入超百億,位居全球上市公司前80位、中國前3位,代表研發實力的PCT專利連續5年位居全球前3,海外收入佔比過半;2015年前三季度營收位居電信設備行業全球第4,手機銷量位居全球第6。
業界素有「華為是狼,中興為牛」一說。狼要吃肉,牛要吃草,看似不相沖突。但是1996年首次交鋒以來,雙方狼牙對牛角、針尖對麥芒,激烈混戰了整整15年。
2. 我是一名廣州白雲一所技校中專生,學校是全封閉式管理的。想在宿舍裝一個wifi或寬頻,第一次沒經驗,
網購一個wifi中繼器網卡套裝200多塊錢,配合電腦版萬能鑰匙,那免費網路質量杠杠的
3. 上大專好無聊,是半封閉式管理,網路也不好,可以干什麼
你這個就可以直接去圖書館裡面復習自己的
4. 中小學生封閉式教育有利於學生成長
玉溪第二職業高級中學是玉溪市首批國家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是省、市、區文明單位和文明學校,是玉溪市「半軍事化管理」優良學校,學校注重「五風」建設,校風、教風、學風、班風、會風良好,是玉溪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社會文明的一扇窗口。學校佔地123畝,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圖書11.2萬冊,報刊雜志200多種,教學設備齊全配套,校內擁有配置先進的40餘個實驗實習實訓室,有校外實訓基地23個,建立了多媒體寬頻信息校園網,有計算機1200餘台,能滿足各專業教學、實訓、培訓、技能鑒定及網路學習的需要。有教職工207人,其中省級學科帶頭人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8人,區級骨幹教師9人,一支專兼結合、作風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已形成。目前在校班級89個,共4449名學生。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校,以能力為核心,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圍繞「成才先成人,成人先立德」的教育培養目標,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全面推行「做人+技能」、「學歷+職業資格」的人才培養模式,致力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辦學多年來,畢業生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從2000年至今,部分應屆畢業生參加「三校生」高考,共有718名畢業生考上大學。
「就業有優勢,升學有希望」成為玉溪二職中永葆活力的辦學特色。
知識改變命運,技能創造財富,職校成就夢想,玉溪二職中將為廣大莘莘學子架設實現人生理想、走向成功的階梯。
5. 哪些工作最不容易找到對象
前天我在家旁邊的公園跑步,路過一個相親角。自然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資料過來互相砍價,但也不乏「毛遂自薦」的。其中一個資料卡引起了我的注意。
該男是 70 年代生人,自稱轉業軍人,五官端正,相貌偉岸,還特意點出自己是「大眼睛,雙眼皮」。
他對女方的要求,要比他小 5-6 歲以上,除了賢惠善良,勤儉持家,「無不良嗜好」等等之外,還要求身高得 160 以上,膚色白皙,「大眼睛,雙眼皮」,「擁有優良遺傳基因和生育能力」。
最後補了一句,「豐滿型為佳」。
你看,這個人介紹寫的真是栩栩如生,三兩筆你就知道這人大概是個什麼樣子。你會發現,這種文字風格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篩選器,讓不符合條件的女士可以自願離開,不用浪費時間。
婚介平台,父母介紹,親友介紹,自己認識,去公園相親角……你選擇了不同的篩選器,你就會遇到不同的對手。
在婚介平台,特別是宣傳上針對大齡未婚恨嫁青年的平台,你大概率會找到自卑內向,不願見人,軟弱可欺的男性,和不知是不是騙子,反正都很少的女性。
以前我可是也聽說過,在主要依靠男性荷爾蒙驅動的色情網站、陌生人交友平台等上面,女性用戶遠少於男性,此時平台免不了要造點假,弄點人工智慧的「妹子」充數。
反過來,在女多男少的地方,例如剛剛啟動的直播平台,也得平台給網紅主播灌點兒水,才能「冷啟動」。
對於專業騙婚人士而言,在沒有辦法時注冊婚戀網站的(男性居多),天生就好比待宰的羔羊一樣。這也是個絕佳的篩選器,只不過篩選結果對處於渴求中的一方而言毫無意義。
程序員遭遇「騙婚」自殺的大新聞,還帶來另一個討論,是針對所謂「程序員」或者「IT 男」思維。
有人堅稱這是刻板成見:都說程序員不好找對象,但是工作家庭都處理得很好的程序員也有很多,而且越是這樣哪裡都優秀的程序員,越是在編程的本職方面也優秀。
可是看問題不能只看特例。程序員給人形成生活圈子很窄,很木訥,不善交流的印象,甚至也包括「格子襯衫」的印象,並不是社會刻意為之。
一個社交能力欠缺的人,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他只適合做幾十年前的流水線師傅,或者做現在的程序員——在不同的時代,這兩種技術工種都還算能帶來小康以上的生活。
這些不需要跟人交流就可以勝任的工作,給了內向,性格缺陷,喜歡獨處的人一個避風港,讓他去為社會發揮價值。但這樣的環境跟社會是隔離開的,這些人的知識儲備,信息來源,甚至講笑話的笑點,都跟社會大眾很不一樣。
相對的,女性則受制於男性主導的環境,難以融入和生存。結果,剩下的男人們在「和尚廟」裡面呆久了,難免會有些社交障礙。由此,IT 互聯網這個職業本身,成為了婚姻市場的另一個篩選器。
我還記得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五道口一個園區上班,當時園區管委會跟居委會差不多,總愛搞點兒過年送餃子的福利,就安排了一次單身男女聯誼。
但好心好意的阿姨過來給我看她覺得合適的配對,你說我一個 88 年的,愣是給我介紹了一個 80 年生的姐姐——我不是歧視姐弟戀,但這總讓我覺得自己是不是長相上太「顯老」了。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女性在 IT 互聯網的圈子裡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