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環保類產品的市場推廣案例

環保類產品的市場推廣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18 06:25:58

❶ 環保案例,報告或者調查報告

環保調查報告

2003年7月16日,這是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但對野生動物來說,可能是個悲喜交加的時刻。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在京召集了一個名為「可經營利用馴養繁殖陸生動物名錄論證會」。來自全國的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及非政府人士30餘人,共聚位於北京北三環的貴州大廈,對哪些動物種類列入可利用的名錄進行了逐一討論、甄選。我作為非政府環保社團「自然之友」的代表,懷著喜憂參半的心情參加了這次會議。
一到會場,工作人員先將一份由國家林業局、公安部、工商總局、海關總署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適應形勢需要做好嚴禁違法獵捕和經營陸生野生動物工作的通知》(林護發[2003])99號)及一份「各省上報可經營利用性馴養繁殖陸生野生動z物名錄」發到我們手中。
我知道,此次會議就是為了貫徹落實這個通知的精神,規范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擬出一份向全國統一公布的允許經營利用的動物名單。但手中這份各省上報的名單則著實嚇了我一跳。這個名單,尚不包括兩廣、竟已達到300種之多!既有明星動物大熊貓、亞洲象(福建上報)、金絲猴、黑頸鶴(甘肅上報)、丹頂鶴(福建、遼寧上報),也有來自國外的黃猩猩(福建上報)、鴕鳥(內蒙等20餘省上報),當然還包括因非典名聲大噪的果子狸(海南等17個省上報)。鴕鳥、藍孔雀、果子狸、梅花鹿等動物已形成相當規模的人工繁育種群,經營利用也就罷了,要把這么多的集珍瀕特於一身的野生動物推上可經營利用即可食用可買賣的餐桌、櫃台,實在令人不可思議,我十分鄙夷地看著這份上報名錄,不禁冒出一句:真敢開牙!
幸虧有國家林業局的官員們的嚴格把關,他們對這份基層上報的名錄作了大刀闊斧的刪除。會議開始不久,發到我們手上的,已是一份僅有34個物種的「可經營利用性馴養繁殖陸生野生動物建議名錄」了,對此,我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首先,東北林大的馬建章院士及國家林業局的王偉副司長向大家作了全面的背景介紹和擬定此名錄的基本原則:既凡人工馴養繁殖技術成熟並在實際中應用,具備產業化繁殖規模、存欄數量較大、不依賴野外資源作為種源的、不違背國際限制公約的陸生野生動物,將被批准利用,說白了,就是將被列為可食用、可交易的「黑名單」。
討論按獸、鳥、兩棲爬行及昆蟲四大類依次進行。從鹿科動物開始,「梅花鹿」,沒有人提出疑問就通過了,因為全國人工圈養技術早已成熟、規模較大;「馬鹿」則引起了熱烈反響,國家瀕官辦的范志勇處長首先提出:馬鹿亞種較多,如新疆塔里木馬鹿已高度瀕危,一旦開禁,野生種群將毀於一旦。結果,大家一致同意在可利用名錄上註明馬鹿的塔里木亞種除外。
野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物種,分布廣泛,性情強悍,繁殖力高,適應性強,因此時常與人發生沖突,被一些人說成是「害獸」。對此,王偉副司長說了幾句公道話:不能認為野豬已經多到該殺的地步,實際上是由於人類的活動范圍不斷加大,動物的自然棲息地被一再擠壓,才造成人與野豬的交叉分布和矛盾產生。即使利用,也只能是野豬和家豬的雜交種,如寧波象山,在這方面已有成功嘗試,年出欄達12萬頭以上,很受市場歡迎。他們僅利用了少量的種公豬,未對野外種源造成壓力。由此,列入可經營利用名錄的「野豬」被限定為雜交種,對此大家表示贊許,並列舉與之截然相反的不應利用、卻濫用的一個反面例子。
吃蛇之風在全國、尤其是南方甚為囂張,由此造成蛇少鼠多,生態失調,鼠疫隱患嚴重。經營者通常號稱是養殖的。對此,與會專家提出,蛇類養殖場純屬掩人耳目。野味餐廳消費的蛇,均來自野生,而非人工繁殖。即使偶有繁殖,也未形成規模生產,因為,飼養者無法、也不願付出這么長的周期、這么高的代價來養殖蛇類。
蛇是爬行類,作為兩棲爬行類專家的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楊大同指出,牛蛙也不能上名錄。我當時頗為疑惑,市場上、飯館里不是常有賣牛蛙的么?經他介紹我才恍然大悟,牛蛙是一種攀爬能力極強的兩棲動物,屬於外來物種,容易逃逸,一旦進入野外,後果不堪設想,它會輕易將原產地的青蛙蝌蚪吃光,造成本地種滅絕。而飯店所食者多為「豬蛙」。哦,是名稱錯位。因此,最後一稿我們一致決定,本名錄舍「牛蛙」而選「豬蛙」。
對外來種引入的問題,中科院動物所的張潤志研究員作了特別強調,呼籲本名錄的取捨一定要掌握這個原則,否則,一旦引種不當,管理失控,造成物種滅絕,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
在利用名錄的食肉目中,原有「赤狐」,但以WWF的於長青為首的幾位專家對赤狐的可否利用提出置疑,認為養殖數量不多、若列入利用名錄,對野生同類威脅較大,弊大利小。類似情況還有盡管人工養殖逾萬、但野生者高度瀕危的揚子鱷,最終赤狐和揚子鱷都被我們從利用名單中刪除了。在利用名錄的鳥類名單中,鄭光美教授提出,金翅雀不宜列為利用對象,因為沒有人工的規模繁殖,由此,金翅雀也倖免於「黑名單」。
我作為「自然之友」代表,先把梁從誡先生的對動物保護的有關觀點轉述給大家:其一,突破「保護是為了利用」這一過時觀念,應突出保護第一、維護生態第一,用我的話就是樹立維護「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其二,打破那種保護只限珍稀物種的做法,應擴大到一般物種,即利用范圍不宜肆意擴大,保護范圍不宜輕易縮小。其三,要盡早對「野生動物」的概念以法律界定,解決「野生」與「人工」概念含混的問題,特別要防止從野外抓回暫養、冒充人工飼養,蒙惑公眾的現象。 2003、7、25
利用發言機會,我也將我的觀點和盤托出:第一,對外來種的養殖要防止盲目引種、給本地土種帶來的副作用,如專家所舉泰國虎紋蛙的引種使海南虎紋蛙絕跡的案例。第二,利用馴養種,嚴禁涉及野外同種,如揚子鱷、梅花鹿、果子狸等不能因為對養殖的開禁就對野外個體大開殺誡。我甚至不無憂慮地說,列入這個名錄,會不會就殃及野生、給這些動物判了死刑?
但是事實上,從人類的馴化動物歷史和國際人工養殖慣例來看,這些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其身份已經與家禽、家畜類似了。所以,才有今天這樣一個論證會。積極養殖,合理利用,還是有利於緩解人類慾望對野生個體的壓力的,只談保護,無視利用之現實,也是不現實的。允許吃養殖的野味,從地球倫理來看,是容小惡而達大善,畢竟,小惡不容,大善難存。多年來,保護與利用始終是一對矛盾,但並非不可調和,是一味封堵,還是該疏則疏,該堵則堵,這是當今涉及人與自然、與動物關系的一個現實問題,不應墨守成規,也不可肆無忌憚,畢竟,我們既要講人道,更要遵天道,不講天道,濫食野味,暴殄天物,傷天害理就會有「兩院」等候閣下:吃了保護動物、觸犯法律要進法院;饕餮無忌、招病傷身要進醫院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環保觀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開發觀?環保和資源開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嗎?我看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是能夠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相信所有關注環境問題的人都懷著一顆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誠之心。我們也不應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盡早脫貧致富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他們同樣也有著一顆保證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過極力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整個人類長遠的生存問題,而積極主張開發的人要解決的卻是當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理由剝奪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嗎?
這些年來,在各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廣大公民已經有了一定環保意識,這是各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了環保。我們還有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意識,但出於對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並不願意自覺地去遵守環保准則。例如,我們一些已經無需為自己的溫飽擔憂問題的人,為了嘗一嘗野味,穿戴高檔皮毛時裝,顯耀自己的富有,於是促成並刺激了野生動植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該受到指責的應是那些衣食無憂的消費者,而不是那些衣食無著,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去指責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
為什麼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現在卻成了一個越來越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全球緊迫性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及產生的各類垃圾還沒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窮奢極欲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遏制人們這一不斷膨脹的享樂慾望。因此我們在宣傳環保和揭露環境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過一種簡約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困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簡約了,已經簡約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了。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呢?
我們應該反對那種教條的,極端的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確,也極能蠱惑人心,實際上卻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他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
在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當地的人打獵,伐樹,燒荒,那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射到他們,所以還沿襲著這一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存狀況下,不打獵伐樹,請問你讓他們吃什麼?燒什麼?用什麼?對這些地區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的一些環保者總愛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而且常犯一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你們不能砍伐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殺野生動物,不能在這的江河上建大壩,保留這的原始風貌,你們可以通過開發綠色旅遊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啊。但是在當前我們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還不高的情況下,旅遊真是綠色的嗎?開發旅遊就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嗎?讓我們來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吧。1.過去當地人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幾乎沒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現在由於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別是那些過去當地極少見到的塑料食品包裝袋;請問這是誰之過?2.由於遊客們要品嘗當地的野味,原來不存在的野生動植物交易運營而生了;過去當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滿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也為了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他們開始大量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了;請問這是誰之過?3.過去當地人,民風淳樸,待人真誠;而現在伴隨著各色遊客而來的各種光怪陸離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販帶來的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和花樣百出的坑人,騙人的手段,讓當地人受益匪淺,從此民風不再淳樸,待人不再真誠;請問這是誰之過?
雲南的瀘沽湖景區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央電視台曾報道過。然而這個報道僅僅只是簡單地指責了當地的有關政府部門,有幾個人想過這一切是誰帶來的呢?這種情況幾乎所有景區都未能倖免。在此我並不是反對開發旅遊,我想說的是,開發旅遊並不是解決環保與發展的萬能葯,搞不好,開展旅遊比開發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大。而實際上旅遊本身也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利用,因此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該不該得問題,而是怎樣開發的問題。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該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動,一絲一毫都不能改變。持這種極端環保觀的人在關心環境的同時,忽略了生存和發展問題,特別是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他們把環保理想化和教條化了,使環保失去了生命力。這種人自己吃飽喝足,無憂無慮地在城市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好處,有幾個到過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更別說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數人去過,那也不過是坐著豪華越野車蜻蜓點水般去遊山玩水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飯飽後能有個娛樂和尋幽獵奇的後花園罷了。按照他們的觀點,人類恐怕要回到原始社會才符合要求。這種思想只能使我們作繭自縛,讓社會停滯不前。
一次我到雲南省的獨龍江旅遊拍照。那裡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同時當地居民貧困的生活狀況也給我留下了難以泯滅的印象,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邊防戰士對我說的一段話:「這里對你們旅遊者來說是青山綠水,可是對我們這些天天在這的人來說則是窮山惡水。」請注意,這還只是一個只需在此服役兩年的人說出的話,那麼對於那些世代生活於此的人來說又會如何呢?這句話對我猶如當頭棒喝,使我這個也曾大喊環保的人清醒了許多。
我們不能把所有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都視為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樣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條。我們反對的因該是那種不顧長遠利益,盲目的,過度的毀滅性開發,而對那些能使當地人脫貧致富,步入文明,已做過生態評估,考慮到了開發後的生態恢復,有序的,科學合理的開發不因橫加指責和阻止。實際上,只要做到科學合理的開發,那種局部的,暫時性的破壞並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而相反會形成新的生態景觀,甚至改善原來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遠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島湖和雲南的魯布革水電站。
在環保方面,我們目前最急迫的目標不是簡單粗暴地去指責和阻止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是要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特別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現代城市人的環保意識。那些偏遠貧困地區沒有環保意識的人,他們對環境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為了保證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說其行為本身就是當地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鏈。反倒是我們這些有文化的現代城市人在吃飽穿暖之餘,為了貪圖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業如皮毛,高檔木製傢具,野味餐飲,一次性用具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才真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徹底而毀滅性的打擊,現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態環境直接和間接的殺手。
試想,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個是衣不掩體,食不果腹的窮人,一隻珍惜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他們面前,富人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殺之,而窮人則是為了禦寒,填飽肚子活命而捕殺之,請問兩種行為都該受到指責嗎?

❷ 環保產品實例有哪些

隨著液晶電視產業的快速發展,新一代全新應用LED背光源顯示技術產品迅速在市場崛起,其產品憑借著強大的節能、環保和超薄等優勢,成為傳統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主要強勁對手。LED的背光技術能比現在採用冷陰極背光燈管的顯示器節能40%~50%。能夠大幅降低功耗的解決方案是改善液晶顯示器的背光系統,LED的背光技術能比現在採用冷陰極背光燈管的顯示器節能40%~50%。

LED電視由於兼具色彩絢麗、節能環保、超薄等多項先天優勢,很快被業界認可並視為未來電視發展的新方向,中外平板電視廠商都把LED背光源液晶電視作為高端新品進行大力度推廣,極大地刺激了LED液晶電視的潛在需求。

作為最早涉足LED液晶電視產業的彩電品牌,從2007年開始,海信就牽頭承擔起作為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之一的LED液晶模組技術突圍的任務,2008年海信正式建成投產中國第一條LED液晶模組生產線,並國內第一家推出42寸LED液晶電視,為中國企業搶占高端LED市場注入強大信心。 海信首次推出的LED背光源液晶電視,從技術成熟度層面來講完善的體現出了以LED背光源作為顯示技術的平板電視三大突出優勢:超寬色域覆蓋范圍、超高對比度以及環保健康無污染。該系列產品色域覆蓋度達到110%,使電視呈現的畫面色彩更豐富、細膩、逼真,鮮艷靚麗的畫面無限接近大自然的真實色彩;由於採用了光源分區控制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的背光源電視由於顯示面板存在的漏光等瓶頸問題,使電視具備了更高的畫面顯示對比度,亮場、暗場層次分明,畫面層次感更加突出。同時,該系列產品由於採用的LED背光源顯示技術,從原材料方面徹底地杜絕了鉛、汞等污染性元素的存在,更好的呵護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該系列產品可以稱作名副其實的綠色環保產品。

2009年「五一」節期間,海信42寸LED液晶電視拉至萬元以內,新上市47寸LED產品也打出了萬元左右的親民價格,至此,中國LED液晶電視市場快速升溫。海信在LED領域的技術突圍和市場表現引起了中外品牌的重點關注,三星、索尼等外資品牌也開始在中國市場上試水LED產品。

三星也加大了在LED電視領域的投入,全線推出6000系列、7000系列、8000系列三大系列8款LED電視新品,成為繼海信之後,又一全線推出LED電視的彩電企業。

LED這個大產業正處在發展的上升階段,能創造極大的社會動力,對於節能這一點,目前中國市場上差不多每年有1800萬台平板電視的需求。

LED電視的技術優勢不僅體現在節能、環保上,在動態、聽覺等方面也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LED電視將可能逐步替代傳統的液晶電視成為市場主流。

❸ 節能環保公司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呢

節能環保公司很多~
經營的范圍也很多~~
不知道你想做哪一種~~
我是搞節能環保建材的~~
不知能否幫你什麼~~

❹ 求工廠污染後的環保案例

某縣城一化工廠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特別是工廠附近的30戶居民受污染危害更為嚴重,版他們多次請求縣環權保局制止化工廠的污染行為,責令化工廠賠償居民的污染損失(醫療費、誤工費等)。但縣環保局卻長期對此置之不理,於是30戶居民聯名向縣法院對環保局提起行政訴訟。縣法院通知化工廠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最後法院判決化工廠賠償30戶居民污染損失共5萬元

❺ 2017年節能環保產業的營銷環境案例分析節能環保企業面臨的營銷環境中有哪些市場機會和威脅

市場機會就是現在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關注到環保,所以他普及的時候更容易被接受威脅,就是還是有不少落後地區的人對環保置之不理

❻ 企業綠色生產實例有哪些

中國家電行業內的企業積極開展涉足綠色生產,並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在原料采購、生產、回收處理等環節形成了清潔生產的整套體系。在此,我們收集了一部分家電企業在綠色生產方面的經典案例和規范的操作過程,以供大家參考。

海爾:杜絕不合格材料導入

海爾以環境管理和能源管理作為保障,全面實施綠色生產。截至2007年年底,34個主導產品事業部全部完成綠色生產審核工作,綠色生產體系已全面建成,並實現年直接經濟效益5000餘萬元人民幣,年減少廢水排放15萬噸,年減少COD排放300多噸。通過引入EMC能源管理合同模式,累計利用社會資金1000多萬元人民幣,節能降耗工作經濟效益顯著,可持續發展能力已顯著增強。

海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了5353台二氧化碳自然冷媒冰箱和智能管理的靜音冰箱,為運動員和媒體記者提供了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在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北京網球中心和運動員餐廳鋪設了2864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板為海爾太陽能空調和太陽能熱水器提供熱量。每年可以節約241.5萬千瓦時電,比常規能源估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2140噸。

對於綠色生產,海爾電腦主要做了以下幾件工作:①建立了ISO14001國際環保體系的認證,從管理體系和系統上保證各個環節符合環保要求;②提前在產品規劃、研發、製造、檢驗和供應商導入各個環節,對產品環保予以評審,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不允許導入和採用;③海爾電腦現在的供應商都是國際化大供應商,供應商也都是獲得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的企業,並且在製造過程中,均按照歐盟RoHS(《關於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環保標准執行,達到綠色製造的要求;④產品對環境的破壞性和危害性在產品研發階段就決定了,海爾電腦在新產品開發階段對產品的環保要求予以嚴格控制,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都不會採用和導入,從設計開始就杜絕污染的介入;⑤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部件不採用,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供應商不導入和採用,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設計方案不採用。

長虹:環保意識貫穿每個環節

長虹公司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對物料經常要進行多次替換性試驗,努力尋求環保材料進行替代。據了解,長虹公司的環保不僅僅針對產品,也包括設備,因此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對相關的設備進行改造,而且要優化研發設計方案。

長虹公司高度重視研發設計環節的節能環保工作,為了最大限度的節能減排,長虹在產品研發設計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向輕薄化發展,並對包裝箱進行優化,這樣,既可節省大量的原材料,提高運輸效率,減少尾氣排放,同時也為消費者節省了產品放置空間。

在長虹的產品設計中,「標准化」已經成為共識。標准化器件便於替換,此外,長虹還在嘗試遙控器的統一,將電視、空調、冰箱等家電的遙控器融為一體,這些都將大大減少原材料的使用。

據了解,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在研發設計時,把環保理念融入每一個環節,早在2007年,長虹就成功推出「氧吧電視」,該產品內置負氧離子發生器,用戶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啟動,一邊看電視一邊體驗智能的負氧享受。

長虹的生態空調在行業內已經豎起了一面旗幟。長虹應用空氣動力研究成果的軍工技術,已在空調風道設計上運用,目前長虹的所有空調櫃機,都採用風道優化系統設計的成果,使長虹空調在增大風量與降低噪音方面,遠遠領先於行業,大幅提高了能效。據了解,新品睿典高效空調,不僅外觀典雅,而且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節能設計,其待機功率只有0.6瓦,而目前空調產品的待機功率在5~6瓦,高出長虹高效空調待機功率近10倍。

多次入選《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的美菱,積極響應國家節能降耗政策,推動冰箱行業整體節能技術的進步。自主研發應用的「冷凝器保壓節能型製冷系統」榮獲年度中國輕工業「科學技術發明獎」,美菱不斷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強化綠色設計,引領冰箱行業技術進步。

TCL:綠色製造獲得多國認可

作為一家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商,TCL集團長期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建立國家認證試驗室、綠色供應鏈等措施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TCL集團從研發、采購、製造等各個環節實施控制,確保產品達到標准,密切關注全球各地區以及國內有關環保政策的新法規新要求,制定了《禁用物質管理規范》、《禁用物質控製程序》、《禁用物質標准》等文件,並編制了一系列操作規程,建立了相應的產品流程及控制保證體系。

TCL集團產品認證實驗室先後獲得了美國UL安全檢測實驗室、德國TüV萊茵公司、英國CCQS等認證機構的認可,並且在國內率先取得了彩電行業3C認證現場檢測實驗室資格。

TCL集團一直在走自主創新之路,在核心節能、環保技術方面爭取領先。如TCL在國內首推光催化復合納米銀二氧化鈦技術並應用到空調器,刷新了空調高能效的新概念。在節能降耗方面,早在2002年,TCL就率先獲得了電視行業首張節能認證證書,近幾年來,先後有150多種型號的各類電視產品獲得了節能認證證書。

此外,TCL集團一直在倡導建立綠色供應鏈。TCL要求供方取得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認證,要求供方提供環保樣品時附上第三方測試報告、認證證書、依據的相關標准等,以保證供應商提供的部品中禁用物質能滿足TCL要求。

志高:聯合上游推動綠色製造

志高一向注重環保,並把綠色生產作為企業可持續經營的核心戰略之一。早在2005年5月,志高便成立了《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WEEE)與《關於在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RoHS)專案小組,以制定相關綠色產品的設計標准及程序等。

志高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設立專員進行系統攻關。其主要職責是關注全球當地的相關政策及法令,並適當借鑒其他跨國企業的措施和經驗;②從產品設計的源頭抓起,制定相關綠色產品的設計標准及程序;③合理制定零部件產品的使用壽命,所有的原材料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材料不得含有RoHS指令所限制的6種元素,如抽查有不合格產品,將進行處罰並責令整改;④提前完善了理化實驗室的建設,為原材料控制環節提供了保障;⑤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志高目前已積極籌建一整套完整的回收體系。

要實現產品的綠色製造並形成產業化生產,除企業本身外,還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配套和支持。為此,志高專門召集了各上游產業鏈供應商代表來共同研討和打造家電業綠色環保供應鏈以及實現對相關有害物質的管控。此外,志高還與美國杜邦公司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協議,雙方擬聯手在全球推廣採用「最佳冷媒」杜邦R-410A的綠色環保空調產品。

艾默生:數碼渦旋技術促進節能

在中國政府大力倡導綠色節能的今天,建築節能以及空調節能在綠色製造、防止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作為世界暖通空調行業的領導者之一,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長期以來致力於保護環境、提供降低能源消耗的解決方案,發展中央空調及制熱系統的節能新技術,以幫助更多中國的合作夥伴實現綠色生產。

數碼渦旋技術面市至今已成為行業領先節能技術的典範。它的季節性能效比通過了日本及美國的標准,每年節省能耗可高達40%,加上採用環保的R410A製冷劑,使得其成為綠色環保的先鋒。數碼渦旋中央空調憑借綠色環保的理念,幫助同濟聯合廣場成為中國首家通過了金級預認證的房地產項目。此外,數碼渦旋技術無電磁干擾。正因如此,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電視轉播服務的奧林匹克公園多功能演播塔採用了應用該技術的空調產品,以確保轉播信號不受干擾。數碼渦旋還具有準確的溫度控制及測量功能,以確保用戶更高的舒適度,同時節省能耗和運營成本。

而廣泛適用於中國北方低溫環境的超低溫數碼渦旋熱泵技術,有相當高的低溫環境制熱能力,並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電子控制很簡單,沒有電磁干擾的問題。中國目前面臨著巨大的碳排放壓力,超低溫數碼渦旋熱泵的出現將有助於緩解這種壓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據估計,如果中國北方地區全部採用這項技術,那麼中國每年將減少6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加之它利用的是清潔的電能,因此將更加環保。該技術的卓越特性也吸引了政府相關機構的注意。2005年,中國建設部把採用該技術的熱泵系統評定為「世界領先」技術。這是自1999年以後,近7年來行業內首個得到中國建設部這一最高評價的新技術。

艾默生不僅向中國市場提供最新的節能技術及產品,同時協助相關政府機構和合作夥伴共同推廣節能環保的理念。艾默生通過一系列市場宣傳的手段和不同的受眾,包括消費者、房地產開發商、OEM(代工)廠商以及設計師等結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其中包括面向初學者、技術晉級者以及技術權威的艾默生免費網上大學,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我要省電」公益網站,面向行業內優秀人才的艾默生杯,並加入了針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中國房地產工程采購聯盟等。

❼ 企業踐行環保社會責任實例有哪些

「責任關懷」是全球化工行業的自發行動,參與企業通過各國的化工行業協會,與各利益攸關方溝通協調,協力提高其在產品和生產工藝環節中的健康、安全和環保表現,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在2002年可持續發展世界峰會上,「責任關懷」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可持續發展重要貢獻獎。

「責任關懷」有六大核心准則:①在技術、生產工藝和產品的各生命周期,持續提高在環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理解和表現,避免對人和環境造成損害;②更有效利用資源並最大程度減少浪費;③公開行業現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④接觸利益攸關方,聽取意見並著力解決其關注的問題和期望;⑤與政府和相關組織合作,切實執行相關規定和標准,並力爭超標准完成;⑥為產品鏈上各管理和使用環節的用戶提供幫助和咨詢,培養其對化學品的有效管理。

2002年,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協會與AICM簽署推廣「責任關懷」合作意向書。「責任關懷」這一理念逐漸為國內化工企業所接受,目前已有40多家國內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承諾履行「責任關懷」的要求。2005年6月14~16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和國際化學品製造商協會聯合主辦的「共享全球經驗——2005中國『責任關懷』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首次舉辦的責任關懷大會。2007年4月6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責任關懷試點啟動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推進責任關懷工作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

2008年5月29日,由國際化學品製造商協會(AICM)主辦的「攜手發展、共擔責任:中國化工行業新形象-社會責任媒體圓桌會」在北京召開。會上,24家在中國有重大化工投資的AICM跨國會員企業共同簽署了《「責任關懷」北京宣言》,承諾攜手共擔化工行業應盡的社會責任。AICM承諾在未來三四年內,與每個《「責任關懷」北京宣言》簽字會員企業至少舉行一次公眾開放日,並將邀請媒體、當地政府和責任關懷合作夥伴共同合作。

「責任關懷」理念的推行,對促進全球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企業通過改善健康、安全和環境質量,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推行「責任關懷」,既可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也可為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責任關懷」的推行體現了化工行業對企業環保責任及社會責任的承擔。

❽ 求助環境保護案例分析,謝謝

二審應該是正確的。

不管私下如何進行由個人承包,只要法人不變,作為行政機關的版處罰對象都應針權對法人,即營業執照上填寫的法人,即縣造紙廠。

環保部門進行處罰的只是對象錯誤,並沒有濫用職權的行為。

因此,環保部門可以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即對造紙廠重新進行處罰。

從此問題看主要問題是環保部門執法人員法律知識欠缺,在處罰書上列錯了處罰對象。

❾ 環保違法 案例分析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條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閱讀全文

與環保類產品的市場推廣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促銷活動語言組織 瀏覽:360
藝術培訓學校六一兒童節策劃方案 瀏覽:661
專賣店策劃方案 瀏覽:538
生鮮電商的營銷方案 瀏覽:676
科技脫貧實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766
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瀏覽:5
早教市場推廣有哪些方案 瀏覽:45
培訓就業勞務協作對接工作方案 瀏覽:194
社區元旦文藝晚會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71
公司感恩晚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64
胡桃里策劃方案 瀏覽:855
diy帽子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926
網上最好的營銷方案 瀏覽:286
一年級家長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69
建材活動禮品策劃方案 瀏覽:126
中華牙膏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155
純電子商務的企業 瀏覽:586
場外促銷活動的意義 瀏覽:785
青島幸福九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3
校園招聘創意策劃方案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