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華醫學會網上培訓
我也花錢聽的課1500元呢 也沒過 郁悶中 看來還得自己好好看書啊
B. 擦亮眼睛,認清衛計委主管哪些社會組織
一、衛計委主管的社會團體
1.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成立於1987年,現任會長於宗河,曾任國家衛生部醫政司司長。
2、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成立於1995年,現任會長何界生,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
3、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成立於2009年,現任會長張志願,現任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院長。
4、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成立於1992年,其前身為中國鼠害與衛生蟲害防制協會,現任會長齊小秋,原衛生部疾控局原局長。
5、中國輸血協會:成立於1988年,現任會長朱慶生,原衛生部副部長。
6、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成立於1990年,原名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現任會長黃潔夫,衛生部原副部長。
7、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成立於1984年,現任會長殷大奎,衛生部原副部長。
8、中國葯物濫用防治協會:成立於1993年,現任會長李寶惠,著名素質教育家。
9、中國保健協會:成立於2003年,原名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現任理事長張鳳樓,原衛生部黨組紀檢組副組長、監察部派駐衛生部監察局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
10、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成立於1993年,現任會長張文康,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黨組書記。
11、中國性學會:成立於1994年,現任理事長張大慶,現任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
12、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成立於1989年,原名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現任會長朱寶鐸,衛生部原國外貸款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13、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成立於1991年,現任名譽會長,杭雄文。現任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廖海峰,曾任國家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衛生部人才培訓中心主任兼衛生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主任。
14、中國社區衛生協會:2007年7月正式更名為「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現任會長蔣作君,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
15、中國抗癲癇協會:成立於2005年,現任會長李世綽,原衛生部國際合作司司長,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
16、中國醫院協會:原名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成立於1996年,現任會長黃潔夫,衛生部原副部長。
17、中國醫葯生物技術協會:成立於1993年,現任理事長彭玉,衛生部原副部長。
18、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成立於1984年,現任會長周誠,衛生部北京醫院放射科教授。
19、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成立於1990年,現任理事長朱慶生,原衛生部副部長。
20、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成立於2008年,現任會長馬曉偉,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21、中國醫師協會:成立於2002年,現任會長張雁靈,總後衛生部部長。
22、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成立於1993年成立,現任會長王隴德,衛生部原副部長。
23、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成立於2009年,現任會長張文康,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黨組書記。
24、中國地方病協會:成立於1994年,會長曹榮桂,衛生部原副部長。
25、中國優生科學協會:成立於1978年,現任會長左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細胞與遺傳醫學系主任。
26、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成立於2006年,現任理事長李建華,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原部長、少將。
27、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成立於2005年,現任會長,李德洙(朝鮮族),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28、中國水利電力醫學科學技術學會:成立於1992年,現任會長肖世友,原衛生部北京醫院黨委書記。
29、中國女醫師協會:成立於1995年,現任名譽會長何界生,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
30、中國衛生攝影協會:成立於1981年,現任會長孫隆椿,原衛生部副部長。
31、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成立於2009年,現任會長張鳳樓,原衛生部副部長。
32、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成立於2006年,現任會長高強,原衛生部部長、黨組書記。
33、中國衛生信息學會:成立於1984年,會長王隴德,原衛生部副部長。
34、中國衛生經濟學會:成立於1982年,會長高強,原衛生部部長、黨組書記。
35、中日醫學科技交流協會:成立於1991年,現任會長那彥群,原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
36、海峽兩岸醫葯衛生交流協會:成立於1993年,現任會長趙同彬,原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37、中德醫學協會:成立於1991年,現任理事長陳安民,現任同濟醫院黨委書記、院長。
38、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成立於1992,現任會長蔡仁華,原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所長。
39、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成立於1986年,會長朱慶生,原衛生部副部長。
40、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成立於1989年,會長秦新華,原衛生部婦幼司和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
C. 中國急救網的中國醫院協會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
中國醫院協會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以下簡稱急救中心(站)管理專分會)是我屬國的全國性急救專業管理工作者唯一的學術組織,也是全國急救中心(站)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群眾團體。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直接受國家民政部、衛生部和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的領導,是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所屬的分支機構,屬全國性的二級社團。
2002年4月在青島正式成立,組織秘書處設在北京急救中心內。最高權力機構是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委員會,在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委員會閉會期間由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常務委員會主持工作。
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將在各級領導、專家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將努力建成政府信任、急救中心(站)歡迎、百姓擁護的群眾團體和行業組織, 成為聯結政府與急救工作者的紐帶和橋梁,成為急救中心(站)的管理之家。
D. 中華醫院管理協會的介紹
中華醫院管理協會(CHINA HOSPITAL MANAGEMENT of ASSOCIATION)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自願組成的行業性、非營利性的群眾性團體,依法通過特區政府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
E. 中華醫院管理協會秘書處是干什麼的
主要職責:
1、協助秘書處領導處理協會的日常工作,了解和掌握各部門工作動態,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合作;
2、組織制定秘書處各項規章制度,工作計劃,並負責組織實施與檢查;
3、組織理事會等其他重大會議和活動,負責整理有關《會議綱要》;
4、負責協會領導交辦的有關工作及辦公會、專題會議的會務工作;
5、負責協會的新聞發布工作,並歸口安排新聞媒體采訪、約稿的聯絡工作;
6、與其他相關部門負責審核以協會合作出版的各類書籍、刊物;
7、負責協會信息的收集整理、審核及報送等管理工作;
8、負責協會發文的核稿工作;
9、負責協會印章監印工作以及協會的文印、文件收發、文件歸檔及信函處理工作
10、負責協會秘書處的人事勞資管理工作;
11、負責協會的財務管理工作』
12、完成協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F. 如何發揮民營醫療機構協會作用
一、協會的使命和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混合經濟過渡,社會經濟組織結構也由原來簡單的政府--企業的二元結構向政府--中介組織--企業的復雜多元的鏈式結構延伸。醫院行業的情況更為復雜,其中還包括了公益性事業和企業功能的混合,盡管如此,像中國醫院協會這樣的中介組織還是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2006年是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中國醫院協會」的第一年。五年來協會緊緊圍繞章程,依法辦會,民主辦會,團結廣大醫院管理工作者和廣大醫務人員一道,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貫徹有關法規和政策,認真抓好醫院管理年活動,堅持以人為本,把加強行業維權自律,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作為工作的重點。同時,如實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醫院在發展過程中的意見和要求。通過組織各種活動,進一步維護了醫院和患者的權益,提升了醫院和醫務工作者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信譽。
民營醫院的興起,又催生了一大批地方民營醫院協會。例如雲南省民營醫院協會就是成立較早,建制較全,聯系較為廣泛,服務效果較為明顯的中介組織之一。省衛生廳老廳長詹海峰親自掛帥,數千家各類民營醫療機構參與,已經成為雲南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有這樣的可喜局面,盡管社會也開始有這樣的共識,作為行業協調管理組織的行業協會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重要,行業協會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仍然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從行業分布看,越是傳統的行業,由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機構「翻牌」而來的協會越多,舊體制的色彩越濃。醫院行業協會有其行業特殊性,問題就更為嚴重。
從整體上看,目前醫院行業協會,特別是民營醫院協會,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存在著諸多問題,遲滯了市場化進程。問題和原因主要表現在:
第一,政府轉變職能滯後,制約了行業性中介組織的發展。在體制轉軌時期,盡管在改革方向上明確了「許多政府部門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完全可以交給民間商會等人民團體去辦」,但在操作實踐中,由於「交與不交、早交晚交、交多交少」的主動權在政府,因此政府轉變職能是使企業成為無主管的市場主體,從而產生對民間社團需求的基本前提,並以此為基礎,才能形成政府--中介--企業相輔相成的市場體制框架。政府部門既是改革的領導者,又是改革的對象。從計劃體制下的「萬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涉及大量部門利益、權力的調整,而政府職能轉變和發揮行業協會、同業公會作用,二者互為因果,目前政府在微觀經濟領域內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情況下,行業性中介組織的建設很難真正擺上日程。
第二,行政依附性強,行業代表性差,且組織林立,時有扯皮現象發生。由於醫院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剛剛形成,協會核心成員依然由官員為主構成,與在體制外成長起來的多種所有制企業聯系較為薄弱,開展工作時依靠主管機關賦予職能,民間性、自律性、服務性、平等性較差。加之所有制分割、地區分割、部門分割等現象的存在,行業性中介組織在發展中存在著重復設立、層次偏多、相互交叉、缺乏統籌協調等問題,造成企業多頭入會,無所適從,主管部門也容易因為既得利益而有時爭搶、有時推諉。
第三,自身機制、管理體制與市場化趨勢的要求不相適應。從自身機制看,目前絕大多數行業協會是體制內生成的,部分行業協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安置離退休的領導和解決機關的分流人員,甚至部分協會辦事機構成為與政府相關機構合署辦公的「二政府」。從管理體制上看,目前仍延續對行業性中介組織實行社團登記和業務主管雙重管理的體制,這就使得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已經出現並將繼續出現的大量無主管上級的民營企業和許多新興行業,因無法在原體制內找到合適的主管部門,而不能使同業公會在現行管理體制下獲准登記成為獨立的社團法人。
第四,自身建設在理論與實際上存在矛盾,造成運行中的種種困難。在人員構成上,由政府機關改制產生的協會領導多為原政府部門領導,帶有比照原行政級別的安置性質,存在年齡結構老化,自身水平有限,很難適應行業管理要求等問題。在人力資源方面,大多未建立合理的人員錄用、考核、培訓、晉升、淘汰和退休機制,更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員工待遇、福利制度,社會保障問題也沒有解決。在經費籌措上,由於會員企業的認同感差,協會能提供的有效服務又很有限,目前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協會還需靠主管部門有限的資助生存,而缺乏相應資助的協會更面臨著生存問題。由於缺乏充足的經費,限制了服務活動的開展,使自身陷入了「經費不足--服務質量不高--聲譽低--會員少--經費籌集難」的惡性循環。
二、協會強產業興
新醫改給民營醫院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也給行業協會帶來機遇和挑戰。鼓勵資本進入,需要有服務做基礎,尤其是行業外資本的大量進入,必然形成戰略上、行業經驗上、專業技術上,甚至是經營管理上的需求大幅上升的局面,行業協會除了要重視政策層面的的考慮,加強服務已是時不我待。
從市場經濟較為成熟的國外的醫葯行業協會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並結合自身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特徵,通過政府、醫院和協會三方面努力,共同推進我國民營醫院協會的發展。
政府方面:要積極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實行政會分開。政府的職能哪些可以接過來,哪些不能接,協會都必須有清楚的認識。如行業標准、行規行約的制定、行檢行評、質量監督與檢測等職能,應由行業協會承擔
醫院企業方面:醫院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醫療機構,必須充分認識到行業協會是自己的舞台和依靠,參與其中能夠更好地體現和保護自身的利益,減少個體組織無法面對的競爭與壓力,獲得廣泛且不可替代的服務。
協會方面:協會應該對自身的職能有一個很好的定位,在不斷充實完善咨詢職能、政策建議職能、行業內部規范職能這些常規工作外,要解決好協會經費來源問題,只有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改變協會傳統的老人當家又辦事的人事管理模式,也才能在這個基礎上走出去,請進來。在封閉保守的機制下談服務,只會是一句空話。
三、五大舉措夯實協會服務
民營醫院本弱質,民營醫院還弱勢,民營醫院需要抱團打天下。面對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局面,「抱團」只能依靠協會來做,而「抱團」的力量要來自服務。根據民營醫院的現實需要,建議採取下列五大舉措,夯實協會服務。
(一)搭建民營醫院發展投融資平台
醫院投資是長期投資。一個葯廠,可能有一兩個葯好賣,業績上就會異軍突起了,而醫院需要慢慢地積攢口碑,而有了口碑才能吸引住患者;醫院投資又是比較穩妥的投資,風險也相對較小,醫院經營者只要做出特色,服務至上,在業績方面一般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因此,對於追求長期安全效益的投資機構來說,在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下,選擇民營醫院作為投資目標還是有較大商業機會的。
另一方面,民營醫院普遍散亂差小,急需資金進入增強實力,而能獲得資本青睞的民營醫院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鎖型的,這樣營業規模才能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因為相比於單體企業,連鎖企業是可以不斷開辟新市場的;另一個特點是專科型的,因為專科醫院可以避免和國內大型的三甲綜合醫院競爭,畢竟和這些醫療資源遠遠占優的國營醫院相競爭,民營醫院絕對不是其對手。
正是因為存在這種資本與市場的不對稱,搭建民營醫院發展投融資平台就顯得格外重要。
協會一方面要積極組織項目庫,發布招商項目,一方面要把政府的專項發展資金爭取過來運作,同時,要建立會員間互助的共同資金,幫助有前景的醫院解決大型設備購置等重大基礎投資問題。例如雲南省本屆政府就單列了2000萬專項資金,協會可以考慮至少爭取到規劃建議權和項目推薦及初審權。
(二)組織百姓放心醫院評選活動
為提高民營醫院的社會信任度,可以根據中國醫院協會開展的百姓放心醫院活動經驗,開展專門針對民營醫院的專項活動。可以將評定權交給專家組,投票權交給社會,做成協會自律工作的品牌。
(三)促進醫患攜手構建和諧關系
為加強溝通,消除隔閡,可以借鑒中國醫院協會在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醫院博覽會定期舉辦民營醫院博覽會。醫博會的主題是「醫患攜手,維護健康」,全省26個醫療單位和100多家與醫院相關的企業參展。醫博會組織了大型義診和醫學科普講座活動。展出三天內,共有17500多人參展,3400多人接受了103名 高水平醫師的義診和咨詢服務,1300多人聽取了16名醫學專家的科普講座。展會期間,24所參展醫院聯合簽署發表了《院長宣言》,向社會承諾: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這樣的博覽會還可以在互聯網上運作。
(四)辦好醫院管理學術活動和繼續教育
為快速提升民營醫院經營管理和醫護水平,可積極舉辦大型學術活動,並廣泛開展繼續教育工作。除了常規的臨床、葯劑、護理教育外,協調創造交流見習機會也會很受歡迎。此外,大型設備投資及運營、醫院采購等,學術和實踐都是民營醫院欠缺的,服務需求迫切。可以立足於全面提高民營醫院管理隊伍整體素質,瞄準國內、國際先進管理水平,廣泛開展培訓工作,力爭在培訓范圍、規模、質量、效益方面全面提高。
(五)做好協會信息出版與宣傳工作
這是老僧常談的話題,也常常被簡單理解為搞個網站,辦本雜志。在現在技術條件下,做好這兩件事並不難,難的是網站常常辦成了「宣傳欄」,雜志搞成了「教科書」和「文件集」,成了沒有讀者的東西,更談不上是交流溝通的平台。基本的出發點要改變,不要為辦網站雜志而辦網站雜志,辦網站雜志的方式和態度要開放,會員要成為主角,讀者要成為「上帝」,方式要與時俱進。
四、在「健康中國」唱大戲
前文已述,協會興則行業興,協會興的關鍵是服務。前文也展開了協會服務的及時性、多樣性、創新性論述。這里從公益事業社會參與的角度,談一談民營醫院協會如何利用「健康中國」發揮更大作用。
「健康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平台」由雲南省衛生系統相關單位、雲南會展經濟研究會、雲南新農合投資股份公司等共同發起,由致力於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的醫院、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支撐機構等,特別是網站、會展、出版、培訓等機構組織自願組成的非贏利性行業聯合體,以公益性社會事業平台形式構成,核心是「SINO健康」工作室。平台包括 「SINO健康」網站和《SINO健康》雜志。
平台原則為「公益性事業的社會化運作機構」,特點為「在公益性事業上引入社會企業家理念」,方式為「將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嵌入公益和商業項目運營過程」,表現方式涵蓋網站、會展、刊物、圖書、培訓、活動等形式。
平台遵循開放共享的理念,日常工作由熟知健康教育、公共關系、廣告傳媒的專業人士組成「SINO健康」工作室承擔,主要承擔研發、項目策劃、資訊及課題採集、項目外包及管理。具體項目將主要通過公關、慶典、會展、網路、出版企業擔當。雲南會展經濟研究會攜其會員單位60餘家專業機構擔當具體項目運營。
「健康中國」將根據衛生部制定的《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規范和指導相關工作的開展。
G. 中國醫院協會的介紹
中國醫院協會(英文名: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縮寫:CHA)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含農村衛生院、衛生所、醫務室)自願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群眾性團體,是依法成立的社團法人。業務主管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依法接受其業務指導;本會的登記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接受其監督管理。中國醫院協會於2006年2月18日在北京舉行了成立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出席了大會,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到會祝賀。曹榮桂當選為中國醫院協會第一任會長。中國醫院協會是由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更名而來。中國醫院協會現有2200餘個單位會員,8300餘名個人會員,協會設有33個分支機構,協會的組織建設在不斷完善之中。
H. 怎樣在網上獲得醫學繼續教育學分
醫學繼續教育學分一般可以通過參加國家或者省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主持學術會議、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科研等獲得。也可以參加醫院組織的學習獲得,可以寫論文在雜志上發表,可以參加醫學繼續教育,也可以通過醫院內部培訓獲得繼續教育學分。
4、出版醫學著作,按每編寫1000字授予出版當年1學分。
5、出國考察報告、國內專題調研報告,每3000字授予1學分。
6、發表醫學譯文每1500漢字授予1學分。
7、單位組織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技術操作示教、手術示範、新技術推廣等,每次可授予主講人2學分,授予參加者0.5學分。參加者全年所獲得的該類學分最多不超過5學分。
8、臨床病理討論會、多科室組織的案例討論會、大查房,每次主講人可授予1學分,參加者授予0.5學分。參加者全年所獲得的該類學分最多不超過5學分。
9、經單位批准,參加所從事的衛生技術專業在職學歷(學位)教育,在規定的學制年限內年度學習成績合格者,或到外單位專業進修(含出國培訓),或參加援藏、援外、支農等醫療服務活動並參加當地繼續醫學教育,當年累計6個月以內經考核合格者,按每月4學分授予Ⅱ類學分。
3-9項由單位繼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後授予相應的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