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裡有免費在線視頻學習初中歷史的網站
聽課網和巨象網都有。
② 推薦幾個免費的中學歷史學習網站,要質量高的
女兒上初二,歷史一竅不通,應該如何學習
③ 人教版初中歷史學習app
為了完成歷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是實現歷史教學任務的一個關鍵所在。教師在課堂教學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好奇性、想像性,敢於冒險、敢於向困難和權威挑戰的心理意識、能力和素質。有了這種意識,學...
④ 求人教版初中歷史復習按課程順序 三年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
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
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
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
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
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於皇帝的官吏
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
4、後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
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2、時間:1405-1433年
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後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
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台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
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二十一、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台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
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
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
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七下P107)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蘇州、松江等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型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
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⑤ 初中歷史什麼教輔最好(人教版)
如果是跟著教材復習,有一套叫「單科王牌」的輔導書不錯,是全國九大名校分學科編的,團結出版社和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如果是到初三應對各種考試尤其是中考的話,老師應該讓買「5年中考 3年模擬」那本練習冊,那個可以以題帶知識點復習。
⑥ 初中歷史要考試了,平時成績不是很好,現在去網上學習可以嗎
1、提高學習成績,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⑦ 人教版初中歷史有利於記憶的視頻
歷史記憶方法趣談
一、順序記憶:
這種記憶是最普通的記憶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如: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就可以這樣記:1、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第一次大陸會議召開。2、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3、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4、1778年,戰爭中心南移,5、1781年,英軍總司令康華利把寶劍呈給華盛頓。6、1783年,英國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二、規律記憶: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國衰落的原因都是:1、人民起義。2、各地封建主(或奴隸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據趨勢,力求擺脫中央控制。3、統治階級的內訌。4、外族或外國的入侵。
三、對比記憶:
如兩次世界大戰的對比。中國與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對比。中國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異同等。
四、歸納記憶:
可把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歸納。比如:我國古代八項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灣軍民反抗侵略的斗爭事例。紅軍四次反圍剿作戰方針等。也可以把同一時間的不同事件進行歸納。比如:1945年發生的重要事件有:蘇、美、英雅爾塔會議、中國共產黨「七大」召開、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蘇、美、英波茨坦會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上黨、邯鄲戰役、聯合國成立、台灣回歸祖國。
五、順口溜記憶:
把一些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很易記憶。比如:清朝皇帝的順序:努皇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慶、道光、咸豐);同光宣(同治、光緒、宣統)。再如朝代的順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戰秦漢三國休,兩晉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民。
六、講解記憶:
這是一種較新的記憶方法,一個同學給其它同學講述歷史事件,記憶效果比一個人自己記憶要高幾倍。且信號儲存時間長。當然,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還有隔年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推理記憶法、信號記憶法等等。
在中學開設的所有學科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歷史,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歷史學習要記憶的內容太多太多,這就給學生學習歷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而,有不少學生喜歡歷史,但記不住歷史。其實,記住歷史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簡捷可行的記憶方法。學習歷史,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記憶對象,要進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它的本質、規律、特點,通過理解來加深記憶,大可不必死記硬背。我在教學實踐中,找到許多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現整理如下,以饗大家。
一、順序記憶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發生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這種記憶法最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1、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馬恩河戰役。2、1915年,義大利參戰。3、1916年,凡爾登、索姆河戰役。4、1917年,美中參戰;俄國革命。5、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德國投降。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1、爆發: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2、建軍: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3、建國: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4、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1781年約克鎮英軍投降。6、和約: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二、歸納記憶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進行歸納。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強連續發動的5次大規模侵華戰爭、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製造的5次事變、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的4次重大遠航、二戰中同盟國首腦召開的4次國際會議、中國工農紅軍5次反「圍剿」、中國共產黨召開的15次代表大會,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時間的不同事件進行歸納。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李大釗被害、「馬日事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寧漢合流」、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廣州起義。
三、規律記憶法:
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來記憶。如: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英國、法國、美國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都是:反動的政治統治阻礙了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起來推翻反動的政治統治。而三國的革命,又都有導火線、爆發標志、主要領導人、文件的頒布等。在發展資本主義方式上,俄國和日本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來完成的,義大利和德意志則是通過完成國家統一來進行的。
四、比較記憶法:
將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以加深印象。如:中國的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的抗戰路線比較。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比較。德、意統一的相同與不同的比較。對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性質、規模、影響等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
五、圖表記憶法:
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通過畫圖表的方式進行記憶,效果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畫直角坐標系。隋朝大運河圖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過程圖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程圖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識一覽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知識摘要一覽表。第一、二、三國際一覽表。德、意統一內容一覽表。等等。
六、聯想記憶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如:看到書本,自然而然想到蔡倫的造紙和畢升的活字印刷。學到義大利資本主義的萌芽,想到中國明朝中後期江南地區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學了英國工業革命,想到中國的鴉片戰爭。看到菊花,想起陶淵明;看到電燈,想起愛迪生;看到火車,想起史蒂芬孫;看到飛機,想起萊特兄弟。
七、順口溜記憶法:
把一些繁多的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很容易記憶。比如:我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跡編成:智擒鰲拜,平定三藩;冊封班禪,統一台灣;抗擊沙俄,親征噶爾丹。再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九·一八」,日侵華;瓦窯堡,定方針。「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變,初步建。盧溝橋,小日本,等著瞧,國共合作決不饒!
當然,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還有直觀形象記憶法、聯系實際記憶法、分解記憶法、重復記憶法、推理記憶法、信號記憶法、卡片記憶法、輪廊梗概記憶法等等。在實際學習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其中的一種甚至幾種方法,學習歷史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一百七十萬年前,雲南元謀人出現,
會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稱為類人猿。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腳分工已明顯,
群體勞動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現,
保存火種用途廣, 原始社會已顯見。
山頂洞人又發現, 距今一萬八千年,
磨光鑽孔新技術, 人工取火已懂得,
血緣關系成氏族, 沒有貧富和貴賤。
長江流域河姆渡,磨製石器有進步,
耒耜耕地種稻穀,干欄房子共居住,
挖井養畜造陶器,簡單玉器和樂器。
黃河流域有半坡,半地穴房同居住,
糧食最早種植粟,副食蔬菜魚和肉,
早期文字出雛形,還會紡線和織布。
人文初祖是黃帝,禪讓制度堯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原始社會從此起。
⑧ 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歷史 教師教學用書 電子版(Word),全六冊,不要在線
找人教版初中歷史 教師教學用書電子版(Word),直接點擊:
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js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