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綠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gricultural Procts
劉瓊 劉志雄 添加到閱覽室
閱讀軟體下載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5年11期
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是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主潮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應積極推行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分析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農產品 綠色營銷 問題 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春雷 等 21世紀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農產品綠色營銷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1997/19/01 P92-962
[2] 洪彬 等 試論農產品綠色營銷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2// P5
[3] 王周縮 WTO與農產品營銷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P12
[4] 石麗芳 論綠色食品營銷渠道的構建 福州:福建農業大學 2004// P
首頁 >> 農業科學 >> 農業工程 >> 農產品加工·學刊 >> 2005年第11期 >>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❷ 綠色農產品將來的發展前景會怎麼樣呢
一、綠色農業構想
中國的綠色食品開發從九十年代開始,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綠色食品產業的規模開發為推進綠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增加企業效益,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振興,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徑。這里提出如下探索性構想:
——「綠色農業」的終端產品應當是綠色食品。1989年農業部農墾司在制定農墾系統發展規劃時,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出了拳頭產品、重點企業、配套攻關技術3項措施,把無公害產品作為拳頭產品,並冠以「綠色食品」。與此同時,「綠色組織」、「綠色大合唱」、「綠色消費」、「綠色長城」等也都應運而生。1990年5月,農業部推出了旨在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消除食品污染的綠色食品工程,黑龍江等9個省率先加入了這個工程。農業部1992年在農墾司「綠辦」的基礎上成立了專門的綠色食品認證、管理、科研機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隸屬農業部,專門負責組織實施全國綠色食品工程。1993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1995年後,黑龍江、廣東、河北、山東、遼寧等省市推出了無公害農產品,多數進行了注冊登記。近幾年,農業部在無污染、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及農業環保技術合作方面,與100多個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以及國際組織在質量標准、技術規范、認證管理、貿易准則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1998年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UNESCAP),重點向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介紹和推廣了我國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開發和管理模式。
——「綠色農業」在某些方面,類似於國際上的有機農業。國外的有機農業是本世紀30年代,英國農業專家哈沃德提出的。1990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對有機農業的概念進行了統一,認為有機農業應該是在維持地力和防止病蟲害方面,通過加強自然過程和物質循環的方式,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費適度,在使環境不斷向良性平衡方向變化前提下,取得最佳生產效率的農業系統。我國的綠色農業是在吸收傳統農業精華的基礎上,堅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根據資源的時空及功能有效利用的原則,按食物鏈、加工鏈及其量比關系,因地、因時、因物制宜,把生態、生產工程元件進行優化組合,科學組裝,建立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持續高產穩產的土壤生產力;並實現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人工自然復合系統。更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我國國情。
二、綠色農業的內涵
綠色農業不是傳統農業的回歸,也不是對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等各種類型農業的否定,而是拋棄各類農業種種弊端,取長補短,內涵豐富的一種新型農業。它的內涵可包括五個方面:
——綠色農業及與其伴隨的綠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地球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新鮮的空氣、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使人類能夠世代繁衍生息。但是由於人口劇增,經濟發展,使資源受到了破壞,環境受到了污染,這種對自然資源的傷害,按反饋規律最終都回報給行動主體的人類本身,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的環境綜合症、「文明病」及各種怪病在折磨著人們。於是人們由於本能和對科學的認知,開始越來越關心健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對來自沒有污染、沒有公害的農產品倍加青睞。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農業及綠色食品以其固有的優勢被廣大消費者認同,成為具有時代特色的必然產物。
——綠色農業應是受到保護的農業。綠色農業既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環保產業,同時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護的弱質產業。綠色農業盡管沒有立法,但是作為綠色農業的特殊產品,綠色食品是在質量標准控制下生產的。綠色食品認證除要求產地環境、生產資料投入品的使用外,還對產品內在質量、執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等都有極其嚴格的質量標准,可以說從土地到餐桌,從產前、產中、產後的生產、加工、管理、貯運、包裝、銷售的全過程都是靠監控實現的。因此,從綠色農業到綠色食品較之其他農產品更具有科學性、權威性、安全性,也是我國政府在努力追求的食物發展目標。
——綠色農業應是與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傳統農業是自給自足型的小農業。它的優勢是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節約資金、精耕細作、人畜結合、施有機肥、不造成環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產出、低效益、種植單一、抗災能力低、勞動生產率低的弊端。綠色農業是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以高產、穩產、高效為目標,不僅增加了勞力、農肥、畜力、機械、設備等農用生產資料的投入,還增加了科學技術、智力、信息、人才等軟投入,使綠色農業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綠色農業應是多元結合的綜合性大農業。綠色農業融第一、二、三產業為一體,以農林牧為主體,農工商、產加銷、貿工農、運建服等產業鏈為外延,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提高了抗災能力與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水平,體現了多種生態工程元件復式組合。
❸ 綠色農產品是指什麼
綠色農產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版可使用綠權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農產品。它在生產方式上對農業以外的能源採取適當的限制,以更多地發揮生態功能的作用。我國的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按照農業部發布的行業標難,AA級綠色食品等同於有機食品。綠色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相比的顯著特點:(1)利用生態學的原理,強調產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2)對產品實行「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
❹ 農產品的營銷策略有哪些
傳統是找市場做批發,但價格上不去,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廣告、微信、微博都是宣傳途徑,推薦使用「義田幫手」的農場秀、綠色履歷、四季田景等服務,通過微信朋友圈開展營銷效果非常好。
❺ 有關綠色有機農業產品的營銷方案
產品是在流通中增值和實現價值,工廠化農產品從「廠房」到市場的價值實現也需要一定的方式。
工廠化農業園區的產品具有綠色環保、質量好、價格高等特點,適合運用差異化營銷策略開拓市場。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園區企業選擇和構建適合自己的營銷渠道,並加強對渠道的管理,是提高園區企業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
一、園區農產品對營銷渠道的要求
園區農產品有別於一般的農產品,根據其特點可以為其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
1、渠道要短。首先,鮮活產品易腐爛變質、不耐長時間貯藏,因此其營銷渠道應盡量縮短,使產品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優的品質送達消費者。其次,短渠道能夠減少流通中因生物機體和運輸儲存條件造成的「二次污染」,對保證產品的無公害性非常重要。第三,工廠化農產品本身價格就高,縮短流通渠道,可以減少中間流通費用,盡可能地降低零售價格,使之能為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
2、渠道的專門性。為了避免園區農產品在加工、包裝、儲運、裝卸等物流環節與普通產品摻和混雜,要建立獨立的渠道,最好在產地就實行零售包裝。在商場中也必須要有專門的銷售櫃台,不能與普通產品並列在一個貨架上銷售。
3、渠道的可靠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往往不能夠從外觀上加以鑒別,主要是依靠對生產者和經銷商的信任採取購買行動。因此,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都必須以誠信為本、遵守商業道德,不欺騙消費者,維護企業品牌的信譽,保證營銷渠道的兩端都可靠,嚴防假冒產品的進入。
目前,我國城市零售業中的綜合性大型超市發展較快,現代化管理水平高,將成為零售業的主要形式,也是園區農產品的主要零售末端。從產品對渠道的要求看,大多數園區企業會選擇直接向超市配送的渠道。但是,還有一些其它形式的模式也適合以上要求,企業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
二、園區企業營銷渠道模式
適合我國農業園區企業採用的營銷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遊客採摘式。
園區企業→消費者
園區生產的瓜果類,如甜瓜、櫻桃西紅柿、葡萄、草莓等產品適合遊客親自採摘,是觀光園區的主要銷售產品。來園區觀光的人們在參觀現代的工廠化農業生產方式的同時,又能夠親自採摘園區的產品,作為禮物帶給家人或親朋好友品嘗,實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所以這是一種具有特色的吸引買者上門式的銷售方式。
2、送貨直銷式。
園區企業→賓館、飯店及消費團體
園區企業直接向一些賓館、高級飯店或某些特定消費團體送貨,滿足高檔餐飲業客戶和對原材料的要求。主要是一些名優特色蔬菜和稀有食用菌類產品,有些是專門根據客戶的需要安排種植的,這些產品隨時採摘,新鮮程度好,能夠滿足特定行業和消費群體的需求。
3、自營專賣店。
園區企業→自營專賣店→消費者
園區企業通過構建自身的銷售網路,利用設在各地的專賣店進行定點銷售。其最大優勢是企業能夠有效地控制銷售渠道,增強市場推廣和開發的力度,且有利於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擴大企業的知名度,能夠較好地與消費者進行信息溝通。這一模式需要企業自身構建網路和配備銷售人員,管理成本有所增加;銷售范圍和銷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超市配送式。
園區企業(配送中心)→超市(專櫃)→消費者
園區企業擁有自己的加工配送中心,集生產、加工於一身,按零售要求進行凈菜加工和包裝,向定點超市配送。有條件的還在超市內設立企業的產品專櫃,利用超市的聲望和強大的分銷網路推出自己的特色產品。這種方式,企業自己不銷售而是尋求與經銷商合作,依託超市經銷,因而企業不必花費很多精力去考慮銷售問題,既可以節約一定的營銷成本,又能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和供應,容易擴大市場覆蓋面和增加銷量,是當前主要的一種渠道模式。
5、網上銷售式。
電子商務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用,作為引導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園區企業,率先建立電子信息網站並採用電子商務進行產品銷售的意義重大。網上銷售可分為企業對經銷商(B2B)和企業對消費者(B2C)兩種形式。前一種在國外發展很快,在我國也開始起步,後一種由於農產品鮮活和標准等級不易確定的特點,開展的比較緩慢。今後隨著電子商務整體環境的不斷完善,網上銷售渠道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以上幾種渠道模式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園區企業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自身的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渠道模式。在渠道的選擇和管理上必須注意保持產品的無公害特色,防止二次污染和假冒偽劣產品的混入,選擇短渠道有利於企業對渠道的控制,並且減少易腐爛產品的損失和降低流通成本。好的產品還要強調優質的服務,園區企業必須選擇一條綠色便捷的通道,以優異的品質和嶄新的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本文是在已經完成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我國工廠化農業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研究」(2001BA503B11)的基礎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