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產品營銷計價

產品營銷計價

發布時間:2021-06-16 13:30:02

1. 銷售成本怎麼算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順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進貨單價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倒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點,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
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
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
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
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
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五)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時,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例】仍以資料為例,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金額。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後進先出法計算:
商品銷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00=400(元)
從上例計算結果看,採用後進先出法,在購進單價持續上升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高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低成本,毛利亦為最少。在購進單價連續下降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低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高成本,毛利亦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計的毛利率(按上季實際毛利率或本季計劃毛利率)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銷售成本=本月商品銷售額×[1-上季實際(或本季計劃)毛利率]
採用毛利率法,計算手續簡便,但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不夠准確,因為這種方法是按照企業全部商品或大類商品計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兩個月採用,季末應選用其他五種成本計算方法中的一種進行調整。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2. 產品銷售成本是產品銷售費用嗎

不是的。

1、產品銷售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產成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核算這部分已銷售產品的成本,設置了「產品銷售成本」賬戶。

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售出產品按照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流動假設計算的製造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由本期產品銷售收入補償的售出產品的製造成本,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2、產品銷售費用(營業費用):是指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經營費用,如廣告費、展覽費、運輸費等。

(2)產品營銷計價擴展閱讀:

企業銷售收入實現後,要按月計算銷售成本,企業的銷售收入減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即為銷售利潤。銷售成本與企業利潤計算有著直接關系,是企業所得稅稽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銷售成本經常出現的錯弊就是少記或多記銷售成本,使銷售成本失真,造成利潤不實。產品生產成本是否真實,直接關繫到銷售成本的真實性,在稽查產品生產成本正確的基礎上再對銷售成本進行稽查:

一是稽查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些企業為了減少產品的銷售利潤,故意提高產品單價結轉銷售成本,降低庫存產品的成本。

稽查時根據「產成品」明細賬把結存產品單價與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產品單價進行比較,如果兩者有較大出入,說明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問題,需按結轉銷售成本的計價方法進行復核調整。

二是審查結轉銷售數量是否正確。稽查結轉銷售成本計價方法,是在肯定銷售數量正確的情況下計算的,如果結轉的銷售數量不實,企業多轉產品銷售數量,則銷售成本總額亦隨之擴大。

稽查時要以「銷售匯總表」中的銷售數量與「產成品」明細賬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數量進行對照核查。

三是查看產品差異(採取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是否在已售產品與結存產品之間合理分攤,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額是否正確。

要驗算結存產成品所負擔的差異率與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率是否一致,即差異額除以產品結存數量。

3. 庫存產成品按銷售成本計價怎麼辦

借庫存商品(銷價)
貸庫存商品(進價)
商品進銷差價

4. 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結轉已售產品生產成本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及個別計價法等。通常可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已售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

在計算出已售產品的單位成本之後,就可據以算出當期的產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產品銷售數量

(4)產品營銷計價擴展閱讀:

商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方式有分散結轉和集中結轉兩種。

1、分散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逐一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逐筆登記結轉的方式。這種方式計算工作量較大,但能提供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詳細資料。

2、集中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的期末結存數量乘以進貨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然後按大類匯總,在商品類目賬上倒算出商品銷售成本。

並進行集中結轉,不再逐筆計算和結轉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的方式。這種方式工作簡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種商品的銷售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

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5. 產成品入庫時按銷售價計價是對嗎

生產型企業產成品入庫成本一般採用「實際成本法」

生產成本科目下分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其他生產成本」四個明細科目,並設相應子細目。

月末,「製造費用」要轉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製造費用」一般無余額。

月末,將「生產成本」轉入產成本,如果有在產品的話,可以不結轉,生產成本有餘額,即為在產品。也可以結轉至「在產品」或「半成品」科目。

如果有多種產品,將「生產成本」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至各個產品的成本。

發貨價格是銷售價格,並非你的成本價,銷售價減成本價即為你的毛利價格。

6. 請問如何計算銷售產品中的成本.

銷售過程是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第三階段。在這階段中,企業通過產品的銷售,收回貨幣資金,以保證企業再生產的進行。企業應通過計算結轉產品的銷售成本,並將其與當期實現的銷售收入相配比,從而計算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產品銷售利潤或發生的虧損。

產品銷售成本計算的對象是每一種已銷售的產品。由於產品銷售成本是已售產品的生產成本,因而,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實質上是已售產品生產成本的結轉。

在通常情況下,各批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計算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關鍵是如何確定已售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

結轉已售產品生產成本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及個別計價法等。通常可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已售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在計算出已售產品的單位成本之後,就可據以算出當期的產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產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產品銷售數量下面舉例說明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例:新華工廠2001年3月份銷售甲產品650台,丙產品1100件。3月初庫存產品的情況如下:甲產品200台,單位成本55.29元;丙產品400件,單位成本41.25元。3月份甲、丙產品完工數量及單位成本見如下表。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產品銷售成本如表產品生產成本計算表

成本項目 甲產品(800台) 丙產品(1000件)
總成本 單位成本 總成本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 32000 40 35000 35
直接人工 3192 3.99 5000 5
製造費用 8000 10 6500 6.50
合計 43192 53.99 46500 46.50

甲產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55.29×200+53.99×800)÷(200+800)=54.25(元)
甲產品的銷售成本=54.5×650=35262.50(元)
丙產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41.25×400+46.50×1000)÷(400+1000)=45(元)
丙產品的銷售成本=45×1100=49500(元)
在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84762.50
貸:庫存商品——甲產品 35262.50
——乙產品 49500

7. 產品銷售成本計算

個別計價法 先進先出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

8. 關於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商品成本核演算法,有「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

1、「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成本核演算法,它的成本計算公式為:(x1*y1+x2*y2+…+xn*yn)/y1+y2+…+yn ,(註: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價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數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那麼在庫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當前成本均價。

2、「先進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先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如果使用的是先進先出、後進先出,你可以在庫存狀況表中通過批次詳情來查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後進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後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4、「個別計價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就進庫時的實際成本計算。
系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確定,一旦開始使用,不允許再修改。

閱讀全文

與產品營銷計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底撈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666
培訓機構開學招生方案 瀏覽:341
syb超市創業計劃書市場營銷 瀏覽:244
七夕限時相親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0
金堂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42
培訓樓方案範文 瀏覽:392
軟體項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229
網路營銷的創業方向 瀏覽:304
酒店營銷促銷方案 瀏覽:293
電子商務物聯網 瀏覽:746
培訓項目與培訓方案 瀏覽:613
泰州龍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市場營銷有哪些變數 瀏覽:763
宣傳片的策劃方案 瀏覽:160
市場營銷專業就業所需要的能力 瀏覽:428
優鯊電子商務 瀏覽:522
電子支付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瀏覽:661
校園保安培訓方案 瀏覽:843
優衣庫市場營銷策略的發現 瀏覽:329
最重要的網路營銷工具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