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產品營銷。名詞解釋
是指金融企抄業為了生存襲與發展的需要,以金融市場為媒介,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根據客觀環境條件和金融企業自身的能力,創造與交換金融產品(包括權利和價值),從而刺激和滿足客戶需求的社會行為和經營性管理活動的過程。同樣,金融市場營銷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動態的經營性管理活動的過程。
㈡ 金融產品初創期的營銷要怎樣管理
處於初創期的金融產品剛投入市場,未被廣泛接受,其銷售量肯定不大。在短期內,產品難以建專立高屬效率的分銷模式和最理想的營銷渠道,而且風險大、費用多,利潤也較少。這個階段可以採用以下管理策略。
(1)高價格高促銷的「雙高策略」。這種策略在金融產品新穎有特色、客戶求新心理強的情況下容易奏效,它以高價格配合大量促銷活動,可以先聲奪人,迅速佔領市場。
(2)滲透性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市場規模小、競爭威脅不大、可供選擇的產品種類少的情況。該策略易於被客戶接受。
(3)低價位低促銷的「雙低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產品規模較大、價格彈性大、促銷彈性小,且產品已經被眾多用戶所了解的狀況。
(4)密集型滲透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市場規模較大、市場對本產品不太了解、同業競爭非常激烈的狀況,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進行市場滲透。
㈢ 金融產品成熟期的營銷要怎樣管理
進入成熟期後,金融產品的銷售量基本達到飽和狀態,銷售量增幅趨緩,利潤開版始穩中有權降,這個階段可以採取以下營銷策略。
(1)市場改革策略。市場改革策略是指開發新市場,尋求新客戶,重新為產品定位。
(2)產品改革策略。產品改革策略是指產品的再推出,包括質量的提高和用途的拓展。
(3)營銷組合改革策略。營銷組合改革策略是指通過改變定價策略、銷售渠道以及促銷方式來加強服務,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
㈣ 金融營銷研究的內容有哪些
金融營銷是以客戶為研究對象,以盈利為目的,通過各種營銷策略的運用,把金融產品內轉移到客戶手中容的管理活動。隨著金融營銷觀念的演進,人們逐漸認識到,一個完整有效的市場營銷應包括前期的市場調研、市場細分、確立目標市場、進行市場定位,中期的產品推出、營銷策略組合,後期的售後服務、營銷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
學習金融營銷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了解金融企業所處的環境,確立可行的營銷戰略和計劃,採用多元化的營銷手段和技巧,樹立先進的營銷理念,遵循正確的營銷流程,進行專業化營銷。
㈤ 金融營銷學試題:論述金融服務營銷和實物營銷的區別和聯系
一般認為,服務營銷與實物營銷(GoodsMarketing)之間的主要區別為:營銷的產 品不同、用戶購買和消費行為不同、營銷組合的要素不同、評價產品的質量的難度不同。
區別:
1.無形與有形的區別。服務的產品形態是無形的,摸不著,看不見,服務價值難以衡量;實物產品是有形的,很容易就讓人感受到產品的貨真價值或名不副實。
2.產品的可拓展性存在著區別。服務產品的可拓展、可提升空間較大,服務時間,服務形式隨時隨地都可以變化出新;而實物產品一旦投產,想要尋求改進很麻煩,成本也很高,而且對於廣大經銷商來說,也沒有權利和能力對產品進行改進。
3.在營銷的難點上也有不同。服務產品的營銷難點在於服務的價值難以衡量,常讓人感覺虛無縹緲;實物產品的營銷難點在於用戶眼見為實,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很難再行改變用戶的認知。
下面是金融服務與產品相同的一些方面:
1. 可分離性。與許多種類的服務不同,許多金融產品的生產能夠與其消費分離。消費者不必非要出現在銀行才能夠使用活期存款賬戶。就像運動鞋一樣,活期存款賬戶也是在其銷售和隨後使用之前被「生產」出來的。
2. 缺少易滅失性。與預訂一頓晚餐不同,信用卡在客戶需要時就會存在。它不是易滅失的。這就使得金融供應商能夠比較容易地管理服務的供給與需求。
3. 批量生產。典型的,各類服務是在一定時間內一次創造並遞送的,產品通常則是批量生產的。許多金融服務比如財務建議是個性化的,反之,其他的金融服務是能夠批量生產和批量營銷的,比如保險單、學校儲蓄賬戶,或是債券交易商使用的數據分析系統。批量生產使得批量促銷和降低成本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