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策略選擇
農產品綠色價格
制定綠色價格是指企業在制定價格時要樹立「污染者付費」、「環境有償使用」、「能源節約使用」等觀念,把企業用於環境方面的支出計入成本,成為綠色價格構成的一部分。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於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嗇了投入,成本高於普通產品成本。以綠色食品為例,芬蘭政府允許其價格比一般食品價格高出30%以上,日本允許高出20%左右。
綠色價格的構成
綠色價格構成包括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國家稅金、綠色成本及企業利潤五個方面。綠色成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支出:
1)綠色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所付出的代價。
2)為保證清潔生產所增加的成本。
3)開發和運用綠色包裝所增加的成本。
4)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影響綠色產品定價的因素
1)成本(包括綠色成本)
2)政策因素。如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政府應允許綠色產品的價格比同類產品價格上浮一定的比例。
3)市場因素,包括消費者綠色需求因素,競爭者行為因素,目標市場購買者的消費心理,購買行為和購買能力等。
綠色價格策略
1)撇脂策略。薄利多銷很適用於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市場容量大的主食品和日用品消費品的綠色定價,容易使消費者接受綠色產品,並且有利於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先入為主,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心理定價策略。綠色農產品往往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如保護環境,利他主義,回歸自然,安全,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等等,這些都為綠色產品進行心理定價提供了依據。
3)認知價值定價策略。認知定價法是根據營銷組合中的非價格變數在購買者心目中建立起來的認知價值來確定價格的。這種定價是諸策略中較適用於綠色產品的一種。因為綠色產品多數屬於深加工產品,因此這種定價方法能很好地適應綠色產品的定位思想,同時給營銷方帶來最大限度的利潤。可以充分利用綠色產品的價格工具,配合綠色促銷活動,使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通過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而提高經濟效益。
綠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農產品的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的裨就是綠色溝通,通過綠色溝通,進行綠色消費引導和消費刺激,以期和消費者建立聯系,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引起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及購買行為。綠色促銷手段有很多,但由於綠色農產品的特殊性,其營銷中應以某種促銷手段為主,其他手段為輔,不可面面俱到。
1)綠色廣告。當前最受歡迎且效果明顯的是廣告,其中效果最好的又是電視廣告。特別是公益廣告和扶貧廣告,對銷售邊遠地區的綠色農產品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媒體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形式要有利於宣傳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像散發宣傳單或在風景名勝處樹立巨大的廣告牌這類方式就不宜採用。
2)公共宣傳。充分運用公共策略和技巧,開展有效的綠色公關。參與各種展覽會、商品交易會或利用「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辦法推銷和擴大綠色農產品銷售范圍,利用體育比賽進行廣告、捐慈善事業、資助希望工程等擴大綠色農產品的影響,運用知識營銷舉辦農產品栽培技術、綠色營銷訓練班來傳播綠色營銷知識,舉辦新聞發布會、開發生態旅遊和田園旅遊,也是綠色農產品促銷的可行辦法。
總之,農產品綠色營銷將是21世紀市場營銷的主流,我們要區分綠色營銷與傳統市場營銷的不同,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搜集綠色信息、制定綠色計劃、開辟綠色渠道、開展綠色促銷、引導綠色消費,使農產品綠色營銷不斷地發展和創新。
② 我是市場營銷專業的 今年畢業要寫論文 和實踐報告 沒有命題 請給些命題和內容 謝謝
我國企業營銷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及運行
網路時代的消費特徵及營銷對策
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營銷模式的創新方向
個性理論在市場定位中的應用
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
論渠道價值鏈增值管理對策
我國企業綠色營銷理念及實踐的特徵分析
影響顧客忠誠度因素探析
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淺析
我國企業營銷策劃的困境及對策
分銷渠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市場營銷與中國企業發展
國際市場營銷的產品策略
淺談企業在市場營銷中的社會責任
整合營銷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
淺析影響我國農民消費行為的因素
體育營銷策略研究
整合營銷傳播策略研究
企業營銷道德問題研究
關系營銷策略研究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營銷問題研究
電子商務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文化因素分析
企業整合營銷策略研究
文化營銷策略實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我國網上零售業消費者行為研究
中國體育營銷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淺析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餐飲業服務營銷策略的初步研究
醫療服務營銷策略分析
我國企業實行網路營銷的策略分析
淺談企業服務營銷全球化策略
體驗營銷及其策略分析
論我國商業銀行網路營銷
中小企業網路營銷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淺析我國企業奧運營銷的現狀及問題
企業綠色營銷策略探析
電子商務條件下企業營銷渠道的選擇
我國超市自有品牌的消費者心理實證研究
我國大型超市零售業顧客忠誠影響因素研究
我國零售企業發展自有品牌的策略研究
我國零售業特許經營模式選擇問題研究
在華外資零售業自有品牌的發展研究和啟示
黑龍江省外商投資零售企業市場定位研究
我國中小零售企業發展自願連鎖經營的對策研究
論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策略選擇
試論文化環境因素對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
校園超市經營模式與管理初探
企業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農村消費者消費行為研究
我國農村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中葯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保險營銷策略研究
論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構建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定製營銷研究
危機公關策略研究
企業營銷道德問題研究
會議營銷研究
企業營銷費用的控制模式研究
我國「體育營銷」研究的現狀與發展建議
綠色食品消費者消費行為分析及營銷對策研究
基於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品牌營銷策略
體驗營銷研究
營銷人員激勵方法研究
我國綠色食品國際營銷策略研究
我國企業綠色營銷研究
住房消費行為研究
老年人消費行為研究
我國農產品品牌營銷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我國農產品國際營銷環境分析
農產品綠色消費與綠色營銷研究
"我國農村市場開展口碑營銷、
體驗營銷的可行性與對策研究"
我國企業國際市場營銷戰略研究
網路營銷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分析
企業營銷差異化策略探析
中小企業利基營銷的市場選擇分析
中小企業營銷渠道建設研究
基於社會市場營銷觀念的企業社會責任考量
我國企業應對反傾銷的市場營銷分析
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營銷現狀及對策研究
網路廣告的優勢和其對傳統廣告的影響研究
網路廣告的SWOT分析
③ 綠色農產品的綠色農產品前景及問題
以江蘇省洪澤縣為例
綠色農產品是綠色農業的產物,是一種無污染、安全、優質食品,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融入了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目前,綠色農產品以其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有許多制約因素,如產品缺乏深加工,認證成本較高,技術人員匱乏,銷售渠道不健全,品牌力量薄弱,消費意願低等,影響了綠色農產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前人已有諸多研究,例如:楊劍英(2008)、張太海(2008)分別從市場營銷組合4P策略、加強政府扶持和監管等方面探討我國農產品綠色營銷方案。Eastwood, D B;Brooker, J R;Smith, J D(2005),靳明,趙昶(2007),Heinz Welsch, Jan Kuehling(2009),分別研究銷售環境、農產品定價、群體行為、習慣做法等因素對綠色農產品消費心理的影響。以上學者的研究為後人提供了眾多借鑒,也對綠色農產品發展實踐有指導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蘇北生態縣洪澤為例,分析制約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因素,總結經驗教訓,探討對策,這些對於加快洪澤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華麗轉身,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二、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的現狀及特點,洪澤積極挖掘本縣的特色資源,做足特色農產品品牌內涵,農產品品牌活力得到提升,努力培育了有機米、大閘蟹等一批特色產品主導產業,無論是種植規模、品質、加工能力等都走在全省前列,特色品牌效應得到顯現;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稟賦,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經濟優勢,並已初見成效。到2010年底,洪澤縣綠色農產品數為91個,涉及企業或單位32個,綠色農產品數居全市第二位。
(一)綠色農產品認證不斷增多,品牌建設不斷加強近幾年來,洪澤縣著重發展優質稻米產業、蔬菜種植業、水產養殖業和水禽養殖業。
在水稻方面,有機、綠色和無公害優質稻米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0% 以上。全縣年生產有機稻米、綠色稻米、無公害稻米分別為350噸、1.8萬噸、11萬噸。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全縣共有十多家企業申報了12個優質稻米品牌,其中:「九牛」、「白馬湖」獲有機食品認證,「蘇星」、「雪粘」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標志,「洪澤湖」等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九牛」、「洪澤湖」及「蘇星」等稻米品牌還在歷屆中國(淮安)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上分獲金獎或優質產品獎稱號。
在蔬菜種植方面,到2007年底,高效種植面積達8.5萬畝。洪澤縣通過國家、省有關部門認定的無公害蔬菜類產品24個,主要有「洪澤湖」牌荷藕。目前,全縣無公害荷藕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產優質荷藕10萬余噸。「洪澤湖」牌荷藕在2001年(上海)農產品展銷會上,被淮安市政府評為名優產品。
在水產養殖方面,2008年,洪澤縣高效漁業面積5.3萬畝。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24個、無公害水產品30個;有機水產品養殖基地2個、有機水產品7個;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1個;省級現代漁業科技園1個;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個;省級特種水產良種場1個;國家級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個和1個蘇北地區最大的中國洪澤湖水產品批發大市場。其中比較著名的洪澤湖牌大閘蟹2005年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十大名蟹稱號。2009年,洪澤被授予「中國蟹都」、「中國洪澤湖大閘蟹之鄉」等榮譽稱號。2010年,洪澤湖大閘蟹入選CCTV4《走進中國》地理標志欄目。並於2010年底獲得國家工商局地理標志的授權許可。
在水禽方面,全縣重點發展以洪澤湖鵝為養殖重點的畜禽生產,全年家禽飼養量 1600萬只,其中洪澤湖鵝850萬只,跨入了全省養鵝重點縣行列。全縣已建成年保種6萬只的蔣壩灰天鵝養殖場,三河、東雙溝、黃集等8個四季鵝養殖園區,沿湖、沿河、沿堤8條養殖帶,9個養鵝80萬只以上的基地鎮,養鵝農戶已佔全縣總農戶的40%。
(二)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增加產地的環境質量標準是綠色農產品標准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是選擇綠色農產品基地的根本依據。自2001年起,洪澤縣已建成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共60個。其中無公害糧油產地、園藝產地46個,共38.41萬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8個,佔地6.7萬畝,佔全縣水產品養殖總面積的50%以上;無公害畜禽產地6個,肉鵝、肉鴨、生豬等年出欄量佔全縣畜禽年總出欄量的55%。2007年洪澤縣有機稻米科技示範區被認定為首批「江蘇省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縣共有19個有機、綠色、無公害優質稻米基地通過產地認證,合計面積達33.96萬畝,佔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5%以上,其中獲得OFDC有機頒證0.15萬畝;獲准使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標志粳米基地面積6萬畝;通過省級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27.81萬畝,全縣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認定農產品達67個 。
(三)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行業協會不斷發展壯大,產品認證不斷增多截至2009年,全縣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3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11個。較好地發揮了外連市場、內連農戶的作用,全縣農副產品加工的比率達30%以上。「白馬湖」牌大米、「老子山」牌荷藕、「西順河」牌洄魚等共計91個農產品(水產品)已經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中有機產品8個。同時,新建了岔河大米批發市場、朱壩木材交易市場、黃集四季鵝批發市場等。按照市場化原則分別組建了縣大米加工協會、洪澤湖農產品協會、蔬菜協會、食用菌協會,吸納會員800餘人。
三、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洪澤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綠色農業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與日本、德國、瑞典等發達國家的綠色農業相比,洪澤縣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農業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市場化程度不高;綠色農業的發展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政府的制度安排、組織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對綠色農業的影響力亟待加強;民間組織的作用還有待挖掘。
(一)綠色農產品品種相對較少,產品附加值少,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有限洪澤縣綠色農產品品種相對於生物品種總量所佔的比例極少。在漁業生產中,洪澤縣擁有魚、蟹、蝦、鱉、蚌、蜆等水產品90多種,然而綠色產品的認證僅限於螃蟹、青蝦等少數幾個品種;在水禽的生產上,野生水禽有獐雞、野雞、野鴨等近20種,年產量150萬只,但綠色產品的認證只局限在四季鵝;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則集中在稻米等少數幾個品種。
(二)綠色產品認證程序復雜,標准繁多,增加了農民負擔在發展綠色農產品的初期,綠色產品認證程序復雜,標准繁多,將產生巨大的前期投入。以綠色食品為例,綠色食品的標准涉及產地標准、生產技術標准、產品標准、包裝儲運標准和其他相關標准,農民如果缺乏專業的指導將會難以應對。在申報綠色食品的過程中,單是環境檢測就需要5萬-6萬元,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檢測,一個農產品申請綠色食品認證花費至少需十多萬元。而且即使申報成功,該標志的使用期限也只有3年,新標准雖然大幅度下調綠色食品的收費標准,但對年人均純收入六七千的農民來講仍是不小的負擔。
(三)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偏低,農業技術人員較少根據舒爾茨的人力資本收益理論,人力資源是最有價值的資源,對人的投資所帶來的收益率是最高的。當前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5%,而發達國家約為75%。與發達國家相比,洪澤縣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偏低。依據2008年頒布的淮安市第二次農業普查公報(第二號):洪澤縣高、中、初級農業技術人員分別為48人、183人、331人,是淮安市技術培訓工作相對較好的縣。
(四)營銷方面,品牌發展有待進一步整合洪澤縣的一些綠色農產品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注冊商標,但除了稻米類品牌,其他綠色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還不高。不少申報主體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含量較低,對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帶動能力還不高,影響了產品的銷售及利潤的實現。例如,洪澤湖區的大閘蟹生產,湖區兩市六縣區基本上都是各自規劃,獨立發展,每個縣區都有各自的自主品牌。洪澤縣的「洪澤湖」、「老子山」牌大閘蟹;泗洪縣的「金水」、「綠康」牌大閘蟹等。雖然有些品牌經各地政府的宣傳,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品牌雜亂,推廣局限性大。
四、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對策建議(一)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推動農業科技和管理體系的創新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技術創新是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決不動搖,並努力提高龍頭企業扶持的政策效率。鼓勵科技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有針對性地研究綠色農產品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不斷培育新的品種;通過在示範園內試驗、總結,逐步把農業科學技術向基地推廣,推進洪澤綠色農產品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激勵水平科學的激勵機制設計是提高農技推廣體系運轉效率的關鍵。建立科學的薪酬體制,將推廣人員的勞動績效與利益分配掛鉤。以政府為主導,因地制宜地推行聯產定額的綜合技術承包、聯質聯效的單項技術承包以及指導性技術承包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承包制;引入民主機制,強化對基層推廣機構工作的監督。在農技推廣機構的工作考評價中,更多地吸收和採納農戶的意見。推廣項目的制訂也應當採取需求導向制,加強對推廣項目經濟可行性的研究 。
(三)強化對生產者,主要是農民的科技教育根據「分級負責、分層管理、分級教學、明確責任、互相協作」原則,構建一個由政府主導、面向市場、開放運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相互協調、功能齊全的科教體系,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將科技培訓落到實處。形式上可以是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在電台或電視台製作專題節目等。同時要積極總結推廣其他地區的有益做法和先進經驗,在農村基礎教育階段,增設職業教育培訓課,對完成文化課的初、高中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未來合格農民。
(四)彰顯品牌特色,推進地理標志在農產品品牌推廣中的應用地理標志效應的存在是一種客觀現象,而綠色農產品的地理標志效應更加明顯,對農產品消費者的產品品質評價和購買行為的影響很大。因此,挖掘、弘揚綠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對於特定區域內產業和企業的市場開拓和營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洪澤縣綠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應繼續明確政府、工商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主體地位,促進產業集群並完善集群內部的市場服務體系,引導集群內部企業之間依據價值鏈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扶持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此外,必須在綠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中,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的使用管理。
④ 急需《論我國農產品綠色營銷》
我國農產品綠色營銷狀況
2006-11-28來源:《科技經濟市場》 2006年第11期 作者:周欣聰
[摘要]隨著「環保」口號的提出,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加強,因此和市場營銷觀念相結合的綠色營銷觀念也隨之確立。它對社會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產品實現綠色營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的必由之路。 本文主要分析農產品綠色營銷的市場環境,並探討了我國農產品綠色營銷的政策和措施
[關鍵詞]農產品 綠色營銷 實施的國內環境 實施建議
正文:
一、前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環保成為許多國家政府和民眾所關心的議題。環境保護意識和市場營銷觀念相結合,產生了綠色營銷思路。1992年在聯合國環發大會上通過的《21世紀議程》,象徵著人類進入了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持續發展的「綠色時代」。那什麼是綠色營銷呢?綠色營銷是指生產經營者在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注重自然生態平衡,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維護人類社會長遠利益及其長久發展,將環境保護視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機會的一種新型營銷觀念和活動。綠色營銷以「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為先導。因為食品直接關繫到個人健康,故「綠色食品」容易被人接受。
二、開展農產品綠色營銷的意義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要使得中國的農產品更具有國際競爭力,要想中國農產品在眾多的綠色壁壘中突圍,要順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迎合21世紀綠色消費的傾向,發展綠色營銷是中國政府以及農產品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第一,開展農產品綠色營銷是保障人民健康和提高生活命質量的需要。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在滿足了對農產品數量要求之後,越來越注重農產品質量,營養、安全、衛生、無公害的綠色農產品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的生命質量,己成為農產品綠色營銷的內在動力。
第二,開展農產品綠色營銷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國目前雖然是農業大國但並非農業強國,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而綠色農產品營銷是實現農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微觀領域最終的落腳點。
第三,開展農產品綠色營銷是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出口貨物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受環境保護措施的影響很大,綠色貿易壁壘正在成為21世紀初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巨大障礙。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積極開拓世界綠色市場是當前我國農產品出口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樹立綠色營銷理念。實施綠色農產品營銷戰略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企業的必然選擇。
三、開展農產品綠色營銷的國內環境
在國內已形成了較完善的綠色營銷環境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綠色營銷的法律基礎
農業部從1990年起先後制定了《環境保護法》,召開了綠色食品工作會議,成立了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國綠色食品總公司,並由該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了綠色食品標志,負責推行和管理此標志,制定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及申請使用綠色標志的審核程序,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加入了「有機農業運動國際聯盟」,建立了綠色食品監督管理機構,在30個省建立了綠色食品辦公室,制定了6大類30個產品的綠色食品標准。
2、綠色營銷的國內技術基礎
我國制定並實施的現行評定標準是:第一,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准;第二,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第三,最終產品必須經指定部門檢測符合綠色食品的質量衛生標准,共有12項指標。這為中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技術基礎。
3、綠色營銷的國內社會實踐與市場需求基礎
我國綠色食品的開發具有很大的生產供應潛力。1993年就建設了50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縣,省級農業示範縣100多個,為綠色食品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目前,我國正進行著630餘種綠色食品的生產和開發,生產企業300多家,有近400個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標志。
四、中國的農業綠色營銷的實施方案
根據我國國情,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去開展農產品的綠色營(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銷:
(1)培育農業龍頭企業
綠色食品的技術研發、生產、市場推廣與促銷,均不可能通過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獨立完成,而只能通過農業龍頭企業承擔參與市場競爭的重任。農業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基地,實行產供銷一體化,農工貿一條龍的經營方式,具有較大的輻射作用和帶動作用,能夠把分散的小農戶生產帶入現代市場。政府應在資金、稅收方面支持龍頭企業實施綠色營銷戰略,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對外貿易,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農業院校的合作,提高綠色科技創新能力。此外,應積極引進外資、合資進入農業領域,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組織化程度和綠色營銷運作能力。
(2)規范綠色市場秩序
首先應盡快出台綠色食品管理法規,為規范綠色食品市場秩序提供法律依據。其次,應推進綠色食品認證機構盡快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合作,支持其進駐我國開展業務。第三,加強對綠色食品生產廠家的抽檢、監控,對產品質量不會格的廠家應限期整改或取消資格。第四,加強打假工作力度,對造假者要嚴懲,通過取締生產、重罰款等手段來維護「綠色尊嚴」。
(3)營造綠色消費氛圍,創造綠色消費模式
政府有關部門應與企業聯手合作,利用各種廣告媒體,聯合專業協會(如營銷協會、農經協會、消費者協會、環保協會等)對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知識的宣傳。對大學生、中小學生的環保、綠色消費教育應形成制度化,鼓勵高校設立「環保協會」「營銷協會」等社團。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綠色消費氛圍,呼喚消費者樹立綠色價值觀,創建綠色消費模式。
(4)開發市場需求的綠色食品
企業(基地)首先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搜集有關綠色信息,包括國內外需求信息、科技信息、資源信息等,為綠色營銷決策提供依據。其次,開發綠色技術,這是開發合格綠色食品的關鍵。農業企業應積極與科研單位、農業院校合作開發,提高其信息收集能力與技術開發能力。而國家應對農業企業綠色研發投入在稅收上給予減免、優惠,科研資助上優先安排農業科研單位、院校從事綠色技術項目研究。
(5)樹立農產品綠色營銷的整體概念
農業生產經營者必須樹立綠色農產品整體概念,一是通過科技創新逐步建立並完善農產品技術質量標准體系,實行農產品質量認證,加快「綠色產品」生產,使農產品在營養價值、口感、口味、衛生安全等方面達到市場需求標准。二是搞好綠色農產品商標注冊、宣傳和保護,使用綠色產品標志,加強綠色品牌推廣與擴展,樹立綠色農產品的品牌形象。三是增強對綠色農產品的服務意識,搞好綠色農產品的分級、分割、保鮮等工作,建立並完善配送服務等售後服務體系。
(6)靈活定價,科學制定綠色農產品價格
綠色農產品定價首先要以農業生產經營者生產成本為基礎,保證農業生產經營者基本利益,同時考慮消費者接受程度,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社會經濟總體水平和國際市場價格等,積極利用農產品季節差、區域差和消費者求新求異求廉等不同消費心理,應用定價技巧,選擇季節性調價、區域定價、折扣定價、理解價值定價、組合定價、促銷定價等不同定價方式進行定價,使綠色農產品具有較好的市場吸引力和價格競爭力。
(7)加快綠色產品分銷渠道建設
綠色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可以用以下分銷渠道:第一,採取「農戶+銷售商」的形式,即農戶根據銷售商的要求,組織綠色農產品生產,由銷售商負責銷售。第二,採取「農戶+龍頭加工企業」的形式,即農戶按綠色產品加工企業的要求,為其生產綠色產品的加工原材料。第三,採取選擇性分銷策略。即在某一個地區選擇幾家有一定經濟實力、有良好口碑、良好形象的銷售商負責銷售其綠色農產品。第四,採取零層分銷渠道策略。即生產者自己設立綠色農產品的專賣店或在大型商場設立經營專櫃。第五,採取特許加盟連銷經營的分銷策略。即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者允許他人使用生產企業的企業名稱或品牌開設專賣店,銷售生產者的綠色產品,專賣店的資本全部由他人投資,但所有專賣店的名稱統一按生產企業的名稱或品牌取名,統一裝修風格,統一配送產品,統一價格。
(8)採用合理的促銷方式,加大綠色產品促銷力度
為擴大綠色農產品的認知度,必須積極開展綠色促銷活動。其中綠色廣告是開拓綠色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手段。此外,銷售展示、店內演示、品嘗、上網宣傳等促銷手段可以為綠色農產品打開市場服務,擴大綠色農產品的影響,提高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使綠色農產品盡快走向市場,實現其價值,從而增加農業生產者經營收益。
五、結語:
總之,我國只有在現有農產品綠色營銷基礎上,積極實施農產品的綠色營銷策略,才能提高國內綠色農產品生產能力,形成更大的生產規模和更高的產品質量, 重新樹立中國農產品新形象,使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獲得更多的國際營銷效益。
參考文獻:
1李閩榕.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福建農業學報,2002,17(4):253-259.
2傅龍波等 我國有機農產品生產與貿易前景 國際貿易,1996,(1):37~38
3蔡根女.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趙春雷等 農產品市場營銷新思路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6,18(2):79~82
5 顧立娟,王敏.21世紀中國綠色營銷發展對策[J].蘭州學報,2003,(1):61-62.
6 劉瑞涵.淺析綠色食品的開發與營銷.北京農學院學報.2000 Vol.15(4):52~56
7洪彬.周發明,周冬娥.試論農產品綠色營銷.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 Vol.23(3)211~214
8鹿翠,李芒.綠色營銷與企業經營策略分析江蘇、商論,2003(1):71~73
⑤ 綠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gricultural Procts
劉瓊 劉志雄 添加到閱覽室
閱讀軟體下載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5年11期
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是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主潮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應積極推行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分析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農產品 綠色營銷 問題 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春雷 等 21世紀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農產品綠色營銷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1997/19/01 P92-962
[2] 洪彬 等 試論農產品綠色營銷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2// P5
[3] 王周縮 WTO與農產品營銷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P12
[4] 石麗芳 論綠色食品營銷渠道的構建 福州:福建農業大學 2004// P
首頁 >> 農業科學 >> 農業工程 >> 農產品加工·學刊 >> 2005年第11期 >>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⑥ 農產品廣告
棲霞大帽頂蘋果,毛主席都誇我好吃。。。。。。這是我在一個叫佳吉民生搞原產地農產品的網站上看到的廣告,算不算比較好我就不知道了。希望能幫到你
⑦ 跪求廣西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探討的資料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gricultural Procts
劉瓊 劉志雄 添加到閱覽室
閱讀軟體下載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5年11期
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是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主潮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應積極推行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分析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農產品 綠色營銷 問題 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春雷 等 21世紀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農產品綠色營銷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1997/19/01 P92-962
[2] 洪彬 等 試論農產品綠色營銷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2// P5
[3] 王周縮 WTO與農產品營銷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P12
[4] 石麗芳 論綠色食品營銷渠道的構建 福州:福建農業大學 2004// P
首頁 >> 農業科學 >> 農業工程 >> 農產品加工·學刊 >> 2005年第11期 >>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參考資料:http://www.ilib.cn/Periodical.Articles/ncqjg-xk/2005/11/ncqjg-xk20051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