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海產品及農產品的營銷模式

海產品及農產品的營銷模式

發布時間:2021-06-10 06:50:43

A. 農產品的銷售方式以及銷售渠道有哪些

銷售渠道指商品從生產領域轉向消費領域所經過的路線和通道。包括四層含義:

(1)起點內是生產者,終容點是消費者(生活性消費)和用戶(生產性消費)。渠道作為產品流通的途徑,一端連著生產,另一端連接消費,因此它所指的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完整的商品流通過程。

(2)運銷渠道的積極參與者——各種類型的中間商。產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過程中要有一些經營環節或經營機構的參與,要發生多次的買賣行為,各種類型的中間商扮演著重要角色,即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3)生產商向消費者或用戶轉移產品和勞務應以商品所有權的轉移為前提。如生產商將其產品直接售給消費者或用戶,不經過中間商,這是直接轉移商品所有權。但在通常情況下,生產商都是經過一系列中間商將其產品轉賣給消費者或用戶的。

(4)銷售渠道是商品從生產商到消費者或用戶手裡的運輸儲存過程,不僅反映商品價值形態變化的經濟過程,而且也反映商品實體運動的空間路線。

B. 海鮮產品有哪些線下銷售途徑

近幾年被普遍看好的一種營銷模式,主要表現在企業對渠道的精細化運作上。如獐版子島,其專賣店權有比較完整的產品體系,定位高端送禮人群;在餐飲渠道,主要面向高端餐飲店銷售高端產品;在凍鮮渠道,其核心產品是深海捕撈的海參、鮑魚、扇貝等;而大眾渠道則是其低端的是休閑食品,成為時尚白領們的零食。通過每條渠道的運作,分別鎖定不同的消費人群。

C. 中國農產品銷售和日本農產品銷售區別

日本耕地少,一般不種植佔地多的蔓生蔬果,中國地域大,各地口味不同,農產品的銷售主要受地域限制。

D. 農產品有哪些銷售方法

一、傳統供應配給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是農戶與需求商家進行溝通並達成合作關系而實現的,這種方式也一直沿用至今。通過這種方式,農戶不必擔心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商家也能因此獲得相對穩定、優質的供貨資源,稱得上是互利共贏。
但是,它存在的也存在明顯的風險情況。一來,農產品的出售價格較低,雖然數量龐大,但農戶的收益並不高;再來,市場的波動會影響個體商家的需求,進而對農產品造成影響;最後,災害風險等不僅會使農戶、商家蒙受損失,農戶還需要承擔無法有效供貨帶來的違約損失。
二、線上電商平台
線上電商平台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型營銷方式,它可以讓農戶以商家的身份進行農產品銷售,克服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由於缺少中間環節,消費者也能以更實惠的方式參與購買,大大激發他們的消費熱情。
而在這種形勢下,有關於電商產品安全、質量等問題也隨之曝光,不少消費者也因此對某些種類的產品有所抗拒,其中以電子產品、護膚美妝、食品類為主。顯然,農產品所受到的波及並不小。
三、自主經營銷售
選擇自主經營,農戶既可以利用線上自媒體平台打造角色IP,然後通過加深消費者印象來實現銷售引流,也可以選擇經營店面來實現收益。雖然自主經營的效益空間較大,但個體承受風險的能力普遍較低;加上打造品牌需要長期的過程,日常維護的精力投入較大,創業難度高,對創業者的能力要求也不低。
四、特色農產平台
相比上述幾種方式,選擇特色農產品銷售平台,不僅可以讓農戶通過為品牌方提供滿足要求的農產品,實現收益的增長;還能讓農戶在銷售過程中獲得線上線下兩個方面的優勢,利用品牌的已有形象進行推廣。
一來,兩種方式結合可以提高線上用戶的體驗度和消費轉化率,給線下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心理印象;再來,選擇加盟特色農產平台,農戶不僅能夠作為商家參與,還能獲得平台的各種技術保障和技能知道,降低了創業難度,收益自然也能得以促進。

E. 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應該怎麼做

近日媒體報道: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不從本地化入手,一定會虧。由於農產品受商品質量、物流限制等因素,不管是小而美的農產品電商,還是像順豐優選、阿里巴巴這樣的全國鋪開的市場。建立本地化的服務體系都是必然的趨勢,除非是高附加值的商品,這個在不計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實現的,其他的大眾的農產品必須定義在本地化。
農產品電商的本地化,趨勢是要和社區服務站、便利店等機構整合,傳統的B2C電商要滲透早社區末端,需要龐大的運營支撐,而且需要較大的資金和人力的整合,一般的農產品電商是玩不好的。
八、社會化成熟的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的心頭之痛
玩農產品電商,冷鏈是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僅僅你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裡都會成問題商品。冷鏈的投入不是一般的農產品電商企業能夠玩得好的,連續的資產投入,投資回報周期長,這都是單獨玩農產品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即使你有錢,投入了資產,但訂單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會讓你的運營成本大大浪費。何況玩電商的有幾個懂冷鏈物流,能夠建立自己的冷鏈物流隊伍。因此,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隊伍,集約化、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需的資源。
現在中國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的玩法如下:
1.順豐優選,完全的自建物流體系,目前常溫已經鋪蓋全國,或許2014年會鋪低溫。今年24小時內,將南方荔枝送北京、北方內蒙的羊肉送到海南,這一些經典的案例都是有自建的冷鏈物流快速實現的。
2.阿里巴巴,確切地說是菜鳥的冷鏈物流,目前是整合模式,已經整合類似眾萃物流+快行線這兩件優秀的冷鏈物流企業,他們從干支線+末端宅配相融合,成功將八萬單車厘子從美國農場送到中國家庭,把阿拉斯加海產送到全國四十多個城市,這種"二段式配送"探索出平台化、網路化農產品toC冷鏈物流新趨勢。
3.京東,啟動的末端配送服務站模式。據悉未來京東將嘗試從田間直達餐桌的「ABC」 (Agricultural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其中的B環節將覆蓋全部采購、倉儲、配送、營銷售後環節。12月14日消息京東自營生鮮配送站已經試運行,這種模式剛好迎合O2O的末端最後一公里的購物體驗。但京東的冷鏈倉儲、干線、支線配送等方面還有得整合,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如果你搞不好,那你乾脆關門歇菜算了!
九、品類定位錯誤
當涉及品類定位時,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順豐優選開始要選擇進口食品、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選擇美國車厘子和阿拉斯加海產,這些品類的定義不僅僅與人群需求相關,也跟供應鏈支撐能力密切相關。玩供應鏈的專業人士都知道,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子商務,運營的核心都是品類驅動的供應鏈。科學的品類選擇是你成功的一大半,所以農產品電商定位品類相當重要,千萬不要以過多的品類來吸引更多的購買需求,在多品類混合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農產品品類,會讓你虧聲四起,搞不好還砸了你的品牌。
大家看本來生活賣的禇橙、柳傳志賣的柳桃、順豐優選賣的荔枝、天貓賣阿拉斯加海產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出細分的品類定義對能夠做好農產品電商有重要的價值。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作為品類驅動的供應鏈,在電商平台選擇品類的科學性就決定了你的盈利的潛力。曾經與國內知名電商的供應鏈總監探討,當品類增加10倍,供應鏈的管理復雜度會增加100倍,甚至更高。
十、退貨比例控制
這是農產品電商必須重點考核的KPI指標,一個退貨帶來的損失不僅僅是商品的損失,重要的客戶購物體驗及口碑的損失,所以農產品電商控制退貨比例已經成為CEO關注的重點。當然前面也說到了,寧可送客戶,也盡量避免退貨帶來的損失。
本人實際調研的數據顯示,不少農產品電商退貨比例達到了10%,好一點的也有6%的比例,這樣的退貨比例帶來的損失是不容忽視的。不過現在農產品電商也做了不少創新,比如預付的C2B模式,會大大降低退貨比例;另一種就是上海的廚易時代的O2O模式,滲透到社區,會員制預付費,據說退貨比例能夠控制在1%以下。
所以控制農產品電商的退貨比例,不僅僅是要從運營角度思考,更要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變換經營思路。
總結
農產品電商為何虧,以上10個維度的解析可能讓大家得到一定的啟發,其實這不僅僅是運營管理的問題,也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同時還會涉及營銷策略,資源整合能力等等!
歸類總結一下,農產品電商的虧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營銷的浪費;
2.采購的整合不到位;
3.缺乏社會化冷鏈物流的整合與應用;
4.整個供應鏈過程的損耗;
5.品類的定位錯誤;
6.退貨比例的控制問題。
要實現真正的減虧,歸根到底一句話:顧客體驗做要加法,供應鏈運營成本要做減法。
吃貨對於中國14億人口基數來說,互聯網生活是必然趨勢,農產品、生鮮電商一定是一個大市場,2013年的年底的今天,中國農產品電商尚未呈現出一個個行業標桿,整個領域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問題就是發展的機會,以互聯網思維探索中國傳統行業,一定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這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是這個行業參與者的共同使命。

F. 怎麼樣才能把農產品賣出去

網購的主力軍是年輕人,因此,農產品的營銷也要追趕潮流,要改變傳統「老土」的刻板印象。

農產品時尚化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品牌的時尚化。可以請當紅的明星、80後、90後群體中的意見領袖來做代言人,或者冠名贊助一些熱播劇和綜藝節目。比如中國出口「第一蝦」國聯水產,啟用實力派歌王周華健代言;2005年蒙牛酸酸乳通過冠名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為品牌注入了時尚的基因,俘獲了大批年輕消費群體。2015年蒙牛的老對手伊利QQ星冠名《爸爸去哪兒3》並拍攝草原專場更是為其賺足了眼球。此外,可口可樂的歌詞瓶、褚橙的定製包裝等等都是時尚化營銷的典型代表。

其次,消費方式的時尚化。消費方式的時尚化就是要跟上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懶人經濟」是互聯網時代的第一生產力,因此企業在產品消費方式設計上要力求便捷。比如好想你棗片獨創的煙盒包裝攜帶食用都很方便,廣受市場好評。而立頓也深諳此道,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早期,立頓一反中國細品慢啜的傳統消費習慣,用經典的茶葉包設計避免了傳統沖泡茶方法帶來的麻煩,對於喝茶不是特別講究和沒有喝茶習慣、易接受速食文化的年輕人和辦公室白領們來說,袋泡茶成為了他們的首選。立頓也藉此迅速占據了中國時尚茶飲市場的制高點。

最後,傳播方式的時尚化。要學會使用年輕人的交流方式和語言,比如微博、微信、QQ、陌陌等社交媒體都是很好的接近年輕消費群體的傳播渠道。同時,品牌傳播要避免說教,要好玩有趣,比如,星巴克製作了一款APP:Early Bird,只要在鬧鍾規定的時間起床,點擊起床按鈕,然後在一個小時內到附近任意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購買咖啡,就能享受五折優惠。將產品嵌入用戶的生活習慣之中,好玩又有意義,這種傳播方式就頗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娛樂化是引爆傳播的利器

在娛樂至死的年代,消費者最討厭的就是刻板的說教,好玩、有趣、打發碎片化時間才是當下消費者最在乎的事情。企業營銷的策略必須從純粹的技術層面轉移到如何構建與消費者感情層面上來,只有與消費者建立情感上的聯系,才是最有效、持久的。

娛樂化營銷的含義是:品牌傳播不僅要傳遞產品本身,更要傳遞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聯合宣布將以100%換股的方式正式合並。選擇在情人節這一天公布「在一起」,無疑更加具有話題性。滴滴打車CEO程維在內部郵件中說:「我們和快的走到了一起,還拉著騰訊和阿里走到一起,一定很多人驚呼,又相信愛情了。郵件給大家報喜,隨後會正式對外宣布,算是我們送給全國人民的情人節禮物吧。」此封郵件一出,立刻被網民廣泛轉載,正如程維說的那樣,很多網友表示又相信愛情了。

體驗是最好的營銷

體驗也很重要,往往一些巧妙的體驗設計能起到很好的話題傳播效果。尤其是受食品安全的影響,國內消費者對入口的東西的購買都比較謹慎,通過體驗可以打消他們的顧慮。另外,對於一些主打高端的農產品企業來說,光說是不行的,還要眼見為實。

如南京一家企業在山上養雞,名曰「跑山雞」,為了讓消費者親自見證這種雞與圈養雞的不同,專門邀請消費者去山上抓雞,可是這些雞和野雞差不多,不是在樹上,就是在山澗,並沒有那麼好抓,通過體驗不僅凸顯了產品優勢,而且在自媒體上引爆了話題,不用企業花一分錢,品牌就已經傳播出去了。

G. 農產品和海產品可以一起經營嗎

可以,你有貨的同時,還要有能確保產品的新鮮程度,比如說冷藏車之類的保鮮手段,這樣才能夠最大化的經營下去。

閱讀全文

與海產品及農產品的營銷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兒童模特大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4
2015小米電子商務 瀏覽:622
旅遊網路營銷的策略研究 瀏覽:982
如何策劃單位迎新春活動方案 瀏覽:944
中職市場營銷基礎授課計劃 瀏覽:741
貴州富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
西瓜現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65
市場營銷好還是運營支持好 瀏覽:229
人民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427
雅戈爾gy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市場營銷咖啡 瀏覽:73
銀行跨年度電話營銷方案 瀏覽:79
市場營銷理論的中心 瀏覽:224
中秋節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09
洞悉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778
茶具店做促銷活動語言 瀏覽:728
試課稿市場營銷 瀏覽:291
銀行團委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48
教育培訓方案實施步驟 瀏覽:307
病毒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