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品推廣有哪些
推廣產品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先推廣,後拉動。首先進行鋪市,目專標市場鋪貨率達到屬60%以上時,開始做一些大型的促銷活動或廣告宣傳活動,刺激拉動消費者購買產品。這樣做的優點是:拉動效果能得到直接體現。由於有前期的鋪貨,經過促銷宣傳拉動後,消費者能在終端立即購買到此類產品,進而形成銷售拉動。缺點是由於新產品知名度低,前期鋪貨難度大,速度相對較慢。如果促銷宣傳活動不是很有效的話,易造成部分產品積壓。
2、先拉動,後推廣。這種方法是先做促銷宣傳活動,進而刺激消費者購買和渠道成員進貨。優點是由於有新產品的前期促銷宣傳造勢,新品鋪市較易。缺點是新產品經過促銷宣傳後,補貨如果跟不上,消費者在終端可能購買不到產品,影響促銷宣傳的效果。
3、推、拉同步進行。一邊做促銷宣傳拉動,一邊進行鋪貨,兩者相結合。優點是避免了前兩種方法的缺點。缺點是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整體推進速度較慢。建議鼓動客戶的積極性,共同進行宣傳、促銷等活動。另外,推廣、拉動循環至少要進行三輪。
㈡ 廣葯集團在產品研發上有哪些創新做法
廣葯集團發揮中醫葯「治未病」的優勢,開發了王老吉、刺檸吉、靈芝孢子油等適銷對路的大健康產品,並聯合省中醫院研製了2個防疫預防方涼茶,開發了中葯防疫香囊。同時,還與知名時尚企業開發中葯口罩等健康用品,推動中葯跨界合作。
㈢ 廣州道地葯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州道地葯材公司,傳承於廣東益建集團,致力於重塑中葯材產業秩序,大力推進中葯材「葯典」標准,同時制定更高行業標准並嚴格執行的集中葯材「產」、「檢」、「銷」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型平台。道地葯材公司秉承以「正」為本的創業理念,積累多年中醫葯行業資源打造「正道地」服務品牌,順應時代需求,開創性構建道地原產地直達終端的全新運營模式,力求讓每個人使用的中葯材都是純正優質的正道地好葯。
法定代表人:蔡子悅
成立時間:2017-01-0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101000487713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廣州市荔灣區六二三路336號三樓335室
㈣ 廣葯集團是不是在積極推進中葯科普化
是的,除了中葯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廣葯集團也在積極推進中葯科普化,先後建成神農草堂、王老吉博物館等科普平台,其中「神農草堂國家文化服務出口重點項目」入選了由商務部、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五部委組織評選認定的「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中醫葯文化項目。
㈤ 中醫葯推廣和醫葯推廣有什麼區別
指名中醫葯,說明是傳統醫葯學。單說醫葯是指現代醫葯學,即西醫西葯。
㈥ 天士力的企業發展
醫葯營銷貫徹「基礎市場在國內、目標市場在國際」的營銷戰略。
在國內市場,以「板塊」理論為指導,進一步探索、深化市場細分,按照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拓展新的板塊,實施個性化、差異化營銷;形成了由營銷集團公司、區域分公司和辦事處組成的營銷體系,構築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場網路。按照「專家定位,學術推廣」的營銷思路,實施學術營銷、服務營銷、文化營銷、全員營銷,深入開展「健康之星天士力行」活動,做好零距離服務,傳播健康理念,創造消費者價值。
在國際市場,已經構築了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俄羅斯的市場布局,復方丹參滴丸以葯品身份進入韓國、越南、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醫葯市場,在馬來西亞、南非、荷蘭、法國、阿聯酋等國家地區建立公司,形成了多層次的營銷體系。
集團積極探索從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升華,使先進的文化價值觀與市場經濟活動融為一體,形成了「三個人」為內涵的企業文化,即:「祖先文化」體現繼承與創新,「消費者文化」體現誠信與服務,「員工文化」體現責任與價值。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成為天士力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天士力集團在全國醫葯行業中創造了突出的業績。復方丹參滴丸成為首例通過美國FDA·IND臨床用葯申請的復方中葯制劑,連續多年保持現代中葯單產品市場銷售的最高記錄。復方丹參滴丸及其系列研究先後被國家科技部列入「中葯現代科技產業行動計劃」重中之重項目、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工程項目,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天士力技術中心被批准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人事部在天士力設立了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從現代中葯研發開始,到構築大健康產業體系,創新成為這個過程的核心和靈魂。以創新求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創新給天士力集團帶來了不竭的動力,帶來了發展的高速度。自主創新,使天士力集團從一個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支人才團隊;從一個產品開發,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從一個產品銷售,建立了一個品牌營銷模式;從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引發了一種企業文化現象;從一個產品經營,構建了資本運營的基礎。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天士力集團提出「百年企業、百年育人、百年品牌」的戰略思想,確立了三大歷史責任:創建百年不倒的天士力品牌,建立國際化的跨國制葯集團,推進中醫葯成為全人類共享醫葯。富於創新的天士力人正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奮力開拓的銳氣,向著「創造健康,人人共享」的目標奮進。 1994年
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天津天使力聯合制葯公司成立;完成新產品「復方丹參滴丸」大生產試制任務,並以優質產品投放上市;提出高科技、高起點、高速度、新思維的發展思路。
1995年
將「開發市場,擴大銷路」作為工作的中心;設計了企業標識。
1996年
提出「以市場為綱」 的指導思想,實行區劃管理;提出「追求自然,融會文化,促進健康」的企業理念;提出「創傳統醫葯第一品牌,創民族制葯第一企業」的企業目標。
1997年
提出「創一流產品,創一流服務,創一流企業」的企業目標;確立「以科技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營銷為動力,以質量為保障」的總體發展戰略方針;「復方丹參滴丸」以葯品身份第一個通過美國FDA IND臨床用葯申請。
1998年
公司由軍隊企業移交天津地方管理;組建天士力集團,核心企業為天士力制葯集團有限公司。
1999年
確定為「質量年」;提出「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質量」新理念;重新設計了企業標識。
2000年
確定為「創新年」;組建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集團化運作、專業公司經營模式;集團被列入天津市計劃單列企業和政府重點支持的14個大型企業集團之一。
2001年
確定為「市場年」;集團遷入新產業園,成為全國大型中葯現代化示範企業和全國最大的滴丸劑型生產基地
2002年
確定為「調整整合年」;天津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2003年
確定「調整整合、規范管理、全面創新、全面提速」的發展主題;以制葯業為中心的大健康產業框架初步形成。
2004年
確定以大健康產業為目標,全面推進國際市場發展;確定「構建百年企業,成就百年育人,打造百年品牌」的企業目標。
2005年
確定「改變思想,改變行動」的總體要求,建設以自主創新為基點的創新型企業;初步打造起以「生命安全」為基本需求和以「生命健康」為發展需求兩大產業板塊。
2006年
深化「改變思想、改變行動、創新模式」的工作思路,不斷升級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創新營銷模式和科研內涵,拓展技術管理和資本運作,推進全面國際化,建設創新型企業;根據天士力首屆科技發展研討會的論證,改革科研系統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模式,調整科研項目。
㈦ 中葯飲片小包裝值得推廣嗎
隨著小包裝中葯飲片在全國的推廣使用,集「樟幫」葯業傳統之大成的天齊堂中葯飲片公司結合「樟幫」傳統工藝精華,生產出品質純正的小包裝中葯飲片,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截止10月底,該公司小包裝中葯飲片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在全省同行業中列第一位,在全國排名第四。(袁建平)
㈧ 中葯配方顆粒的推廣意義
對中醫葯學科來講,推廣單味中葯配方顆粒(即免煎中葯飲片)是一件有歷史性意義的事件。在中醫葯發展史上有幾個標志性時代:《內經》時代,奠定了中醫葯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張仲景時代,以《傷寒論》為代表的經典醫籍建立了辨證施治、隨證加減的中醫臨床實踐思想,此後的溫病學說、金元四大家等都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衍生出來;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醫葯的發展進入了一個以現代化、國際化為主題的新的歷史時期,可以說,實現中醫葯的現代化、國際化是中醫葯發展史中的時代性標志。在這個時期里,我們首先要做的、而且能夠做到的就是推進中醫葯的標准化、客觀化。而推廣免煎中葯飲片,是我們實現中葯標准化、客觀化的第一步,由它所帶動的中醫葯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必將在中醫葯發展史中占據重要的歷史地位。對廣大醫生患者而言,推廣免煎中葯飲片,將為醫患提供更高效、安全、穩定、方便、快捷、便宜、科學的保健治療手段,使中醫葯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中葯配方顆粒在我國台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應用相對較多,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臨床實證經驗,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當然,這些地區在中醫學傳統、政策法規、產品加工方法、發展思路上會有所不同,因此,這些地區的臨床實踐結果只能為我們提供部分的佐證。
中葯配方顆粒在國內的應用時間還比較短,仍需大力推廣。主要因為我們起步比較晚,大量的基礎工作需要從頭開始。到目前為止,全國中葯配方顆粒的產值大約為9-10億元的規模,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
從臨床應用范圍上看,幾乎適用於所有的專科疾病,尤其在中醫急症治療方面,可以發揮即沖即服的優點,大大的促進中醫急症醫學的發展。
從患者分布來看,15-45歲的患者佔大多數。目前來看,大量的臨床應用資料顯示,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煎劑相比療效幾乎一致,且更具有衛生、易服等優點,值得推廣應用。
㈨ 中成葯如何做好學術推廣
自上個月西南之行,初步探索了「中葯中推」的模式之後,這個月又往河北、北京一試,效果不錯。就「女金」、「益宮」兩產品的推廣結果來看,這一模式不僅經銷商反響良好,亦是醫生所能接受的,且評價很高。長久以來,中成葯如何在臨床上進行學術推廣,一直是國內制葯企業在市場上面臨的一道難題,也是制約中成葯臨床上量的一個瓶頸。目前,各葯企普遍採取的是「中葯西推」的模式,其觀點:一是所面對的醫生有90%以上的都是西醫,對中醫葯不了解;二是西醫的知識體系是排棄中醫的,對中醫葯不接受。鑒於這種認識上的誤區,面對西醫醫生普遍採取的是一種迎合的心態,在推廣模式上也就只好「中葯西推」了。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原因不過兩點:一是對推廣對象-----醫生這個團隊缺乏深入的調查和了解;二是推廣者自身對中醫中葯的不了解,沒有信心。由於這兩個不了解就足以造成目前「中葯西推」的「鬼話連篇」。的確,我們目前在臨床上所面對的醫生這個群體,90%以上的都是西醫,即就是有少部分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在走入臨床後,也只能算是西醫式的中醫了(目前的教育模式就是如此)。其思維方式、哲學基礎和診斷治療的方法與中醫都有著天壤之別。這的確是中成葯學術推廣的一大障礙。但是,世間一切事物都不是單一的,都有其多面的屬性。醫生這個群體也不例外。在本人多年的實際操作中,對這個群體的了解,更加深了這方面的認識。首先,醫生這個群體,尤其是中國醫生這個群體,除具有現代醫學的知識體系外,請不要忘記,這個群體是生長、生活、學習和工作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他們的思想體系、世界觀、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都不可避免地打上我們民族文化的烙印,具有先天性,這是他們能夠接受和必須接受我們民族文化,包括中醫葯文化的基礎;其次,做為一個有專業性知識的群體,他們有著對知識渴求的強烈願望,尤其是與之專業有密切關聯的知識體系,更是如此。這是他們能夠接受中醫知識的條件;其三,目前臨床上還有很多用現代醫學知識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和認識上盲區,這是他們能夠接受中醫葯的需要。當然,這只限於從營銷的角度來談對醫生這個群體的認識。另外,做為一名中醫中葯學術推廣者應怎樣做呢?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以解決認識上的問題和信心上的問題。其一、中醫是什麼?中醫賴以產生的哲學基礎是什麼?其二、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中醫的基礎理論,比如什麼是陰陽?什麼是五行?以及精、氣、神等等。其三、如何建立自己的整體觀、辨證觀?……其四、如何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來認識中醫?對這些問題的解剖,將有助於推廣者正確認識中醫和堅定推廣信心。從而創立屬於自己的「中葯中推」的推廣模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