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外國品牌進入中國營銷失敗的案例
1、Contagion的病毒廣告牌
華納兄弟加拿大分公司、Curb傳媒以及廣告代理商Lowe Roche共同對新片《世紀戰疫》(Contagion)進行宣傳推廣,該片由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執導,講述了一種神秘的通過空氣傳染的致命病毒席捲全球的故事。
他們聘請了一組微生物學家以及免疫學家給一塊廣告版注射了青黴素、黴菌以及色素細菌。這些細菌在光照和溫度的控制下慢慢生長,最終拼成了電影的名稱,他們把這塊由細菌構成的廣告版放置在多倫多一家廢棄商店的窗戶上。
一部分行人對這個廣告牌感到不適,但是這個創意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獲得了媒體大獎,並成為啟發同行的源泉。拉臘米(John Laramie)是紐約戶外廣告創業公司Adstruc的CEO,他表示:「這個創意很酷,它很可能是某個人想到的瘋狂創意,但是從策劃到執行都非常成功。」
啟示:游擊營銷
傳統的營銷模式有時作用並不突出,如果你打破傳統,創意可能得到病毒式傳播。創意游擊營銷博客(Creative Guerilla Marketing)的創建者盧姆(Ryan Lum)就表示,這個病毒廣告牌就是游擊營銷的一個正面典型,「人們看到他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被激發起好奇心,想要搞清這個廣告牌到底是宣傳什麼產品的。」
『貳』 請問誰能告訴我點品牌在推廣中失敗的例子啊
第五季:資本高手的營銷試驗
資本運作高手張海在入主健力寶之初,就利用媒體放出聲來,要用10億元為健力寶打造一個具有「神秘配方」的全新飲料品牌。巨額推廣費 + 神秘配方,這個新產品著實掉足媒體胃口。
2002年初,健力寶以3100萬元獲得中央電視台世界盃足球賽「賽事直播獨家特約播出」權。這就意味著,健力寶在世界盃期間,平均每天要為這個新品牌支出近100萬元巨額廣告費用。
世界盃開戰,新品牌終於揭開面紗。新品牌斷然和健力寶運動飲料脫離關系,與以前健力寶用運動名人推廣不同,新產品則給自己打上了時尚的標簽,以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在球賽直播開始前的黃金時段里,一群酷酷的跳著街舞的各種膚色的動感青年,很快就讓第五季的廣告語「現在流行第五季」廣為人知。
資本高手張海給第五季投入的巨額推廣費用、製造的媒體話題和電視廣告等,無不預示新產品將有了一個美好開局。但遺憾的是,良好的開局並沒有帶來理想銷售效果。
與傳統消費品先推單一產品,待單一產品擁有較好銷量、建立起品牌後,逐步進行品牌延伸不同,張海團隊在市場啟動之初,就一股腦兒推出第五季的眾多延伸產品,包括6大系列,30多個品種,產品類別橫跨茶飲料、碳酸飲料、果汁、純凈水等,可謂一問世就是子孫滿堂。這種在導入期同時推廣多產品、多型號的品牌策略,對於快速消費品來說,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第五季也不例外。
只要簡單分析一下就會知道,同時推廣多規格、多產品,因為無法判斷那種產品更容易銷售,廠家、渠道均只能平均分散,從而導致推廣重點不明,進而形成巨額的庫存,降低現金流轉速度。另外對於生產廠家來說,因為產品規格多、品類太多,也存在難以組織生產、銷售管理困難等等問題。在上市之初就強行多種型號產品,無疑是犯了基礎錯誤。
由於健力寶多年來沿襲代銷制,對於快速消費品非常重要的分銷和終端管理,健力寶幾乎無能為力。在沒有強力渠道、不能保證對終端的覆蓋和控制的情況下,就草率進行廣告轟炸,則是第五季犯下的第二個常識錯誤。
第五季代價錯誤的代價是,這個耗費數千萬元推廣的新品牌,盡管廣告語路人皆知,但在不少地方,連走上貨架的機會都沒有。「莫名其妙」是對第五季營銷的最好評價。
點評:資本運作高手也許能夠成為營銷高手,但前提是尊重營銷的規律。
『叄』 急需幾個近幾年營銷失敗案例
比較著名的有東風雪鐵龍的富康汽車,曾經多麼好的銷量,因為營銷太弱,現在已經停內產了,4年內營銷團隊換容了3批人,總部也從武漢遷到上海,簡單的原因就是產品的定位太模糊,廣告也不太有效,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再深入查一下.
『肆』 市場營銷中企業營銷失敗的案例
時間倉促,給你些參考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奧妮之敗
1998年奧美國際廣告公司參與的旨在拯救奧妮皂角洗發浸膏的行動,成了奧妮的「滑鐵盧」———在廣告市場砸進8000萬元後,銷售貨款只收回1億元,減去廣告費用後可謂是血本無歸。
奧妮從此一蹶不振。
秦池「標王」之殤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秦池酒廠通過採用廣告促銷戰略,以巨額資金獲得中央電視台1996年黃金時段的廣告「標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從而使白酒的銷售額直線上升,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酒廠一躍成為全年銷售收入達9.5億元,利稅達2.2億元的知名白酒企業。但是,廣告促銷會帶來很大效益,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大風險。初嘗廣告甜頭的酒廠人開始有些過分依賴廣告的作用了。他們把「寶」完全壓在廣告的投入上,希望憑借廣告「標王」的身份再度稱雄市場。但是,這樣的決策給該廠帶來的並不是希翼中的滾滾財源,而是難以咽下的苦酒。由於生產管理方面沒有相應加大力度,而且巨額的廣告收入又給企業造成沉重的資金負擔,該廠的經濟指標開始大幅下滑。之後,該廠連續虧損,最後到了破產邊緣,「秦池神話」最終破滅。
巨額廣告費拖垮智強
因每年上億元的高昂廣告費所累,曾經輝煌一時的「中國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強集團因破產最終走上拍賣台。
智強集團原是一家地方國營食品企業,在1998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該集團以6750萬元的巨資奪得央視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廣告黃金段位的「A特段」。加上在其他媒體投放的廣告,所耗廣告費用高達1億多元,成為當年四川投放廣告最多的企業,被稱為四川「標王」。
在巨額廣告費的轟炸下,「智強」商標的知名度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提升。該集團的主導產品「智強核桃粉」、「智強雞精」等產品銷往全國近400個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企業也先後獲得「四川省重點企業」、「四川省小巨人企業」等殊榮,並被譽為「中國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於該集團鼎盛時期的年產值才1.6億元,而每年的廣告費就超過1億元,企業經營被高昂廣告費所困,因而經營每況愈下,出現了借錢或貸款打廣告的現象。2003年成都春季糖酒會,智強出巨資包斷主會場的大門和最重要的展場,做最後一拼,不久就潰敗得不可收拾,半年後,集團即向法院提出了破產申請。
『伍』 請幫忙講述一個新產品開發失利的案例
企業的發展,經由籌辦、起步、壯大、穩定、衰退、末路等階段,是企業命運的里程,一般無可迴避。但是,我們可以不斷根據企業發展的狀況,給予企業注入新生血液,促使企業進入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的軌道,避免企業的宿命!
企業陷入低谷的因由
1.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削弱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一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注重企業規模經營,沒有學會資本運作經營,注重企業的生存,缺乏對企業進行經營戰略、發展戰略的統一規劃,導致競爭力低弱,經不起市場風浪的沖擊。
2.研發投入低,技術開發水平不強,產品結構青黃不接
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在規模和比例上都有較大的差距。研發投入低,技術開發水平不強,造成了企業自主開發創新能力薄弱,導致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從而削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資金匱乏,融資渠道不暢,或者無心融資,害怕所有權分化
一些企業對資本運作的意識和能力都很弱,而我國資本市場又不發達,因此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是很通暢。
資金匱乏、資金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困擾我國企業發展的一個焦點、熱點和難點。
絕大多數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資金匱乏仍將是困擾和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4.企業管理水平較低,國企包袱過重,活力不足
我國一些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由於歷史的原因,包袱很重。
同時企業經營管理者觀念陳舊、機制僵化,企業的人員包袱、債務包袱沉重,仍然是這些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制約因素。
5.商業信譽危機尚存,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一些企業主要面向國內市場開展經營活動,企業貨款的回收方面信譽普遍較差,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加大資金困難。
6.盲目擴張,引發品牌危機
一些企業過於看中品牌量的擴張,沒有注重技術的支持和質量監控,導致貼牌企業產品質量、服務問題,導致一些質量投訴、服務投訴等相關問題,也會使企業陷入低谷。
7.缺乏居安思危意識,忽略品牌傳播
一些企業經營者在企業輝煌時期,沒有樹立居安思危意識,沒有做好企業品牌戰略的規劃、傳播和品牌形象的維護,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能抗拒競爭對手的有力滲透和沖擊。
戰略思考及因應對策
1.實施企業重組,增強核心競爭活力
企業陷入低谷,總不能一言放棄。
企業要努力通過企業重組,大力加強經營集約化水平,要向一流的企業看齊,苦練內功,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活力和能力,增強市場沖擊。
2.注重市場開拓,拓展產品市場佔有率
企業要做好市場行情的研究,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根據不同市場的特徵確定產品和技術服務的市場拓展策略,要重視建設企業市場營銷和服務網路,積極尋找期於合作夥伴、合作經銷(代理)商,加大企業品牌和產品的推廣縱度、廣度和深度,使客戶了解企業,信賴企業,願意推廣、使用產品和服務。
3.拓寬視野,全力開展招商融資,實現優勢互補,促使企業重生
陷入低谷的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比如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流動資產、技術力量等資源,通過多渠道、多視角、多方位,開展招商融資工作,進行風險分解,利益共享,快速實現企業的重生。
4.集中有限資源,提升研發效益
為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通過融資,挖掘內力,大力增強研發力量,集中資源,增強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5.開發人力資源,塑造一流團隊
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和團隊的競爭力將是中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從人力資源開發角度來看,一些企業由於忽視人才戰略和團隊建設,特別是營銷團隊建設,導致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低。
陷入低谷的企業,要更加註重人力資源的再造和開發,激發員工的潛能、創造力和對集團發展的責任感;根據公司業務定位和發展需要,建立和維持合理的人才結構,塑造一流團隊,
6.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流的暢通無阻
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利器。
低谷企業,應該參照和借鑒同類企業的經驗,將企業管理信息化提升到戰略的高度和議事日程,並結合公司實際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資訊溝通、交流、傳遞的暢通平台,實現資訊的利用率和時效性。
7.樹立居安思危意識,注重品牌形象的傳播和鞏固
在企業輝煌時期,企業經營者要時刻樹立居安思危意識,切實做好企業品牌戰略的規劃、傳播和品牌形象的維護與有效鞏固,鞏固和提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抗擊競爭對手的滲透和沖擊,提升企業競爭活力和能力。
『陸』 失敗的企業營銷案例有么
最早的可以參考秦池酒業和旭日升冰紅茶這兩個市場營銷案例,很經典的曇版花一現營銷案例,在權中國營銷歷史上很有教育意義
下面這個也可以參考
http://kecheng..com/view/eeda1f0c7cd184254b3535ca.html
『柒』 有哪些外國品牌進入中國營銷失敗的案例
DG,這個牌子的東西之前在中國賣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因為他的領導人有一些對中國的侮辱性的話語和一些行為,就導致他進軍中國失敗了,然後現在在中國已經完全不能看到這個牌子的商品存在了。
『捌』 有哪些成功或失敗的互聯網產品的情感營銷的案例
編輯註明:該問題來自知乎網“任何互聯網產品,是否都適合採取情感營銷的手法?或者說,是否有某種方法論,來規范這種營銷手法的套路?”。
內容如下:
幫主走那天,我(Andy Pan)去香港的蘋果店獻花,有記者采訪,問對蘋果最impressive的事情,我回答的其中一條是能夠完美的建立人與機器之間的“情感紐帶” (building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devices)。
美國的一個小女孩的iPod壞了,自己把這個iPod埋在自家花園里。我見過女孩子把iPhone掉在地上後,拿起來心疼的親它拍它。
這就是人和產品之間的情感。
圍繞產品的情感植入,我(Andy Pan)覺得包括兩方面:產品內,產品外。
產品外的情感主要在營銷,這裡面蘋果的Think Different, 都是佳作,不一定都是煽情,也有輕松詼諧篇,蘋果的PC vs. Mac就是一篇篇值得回味的讓人會心一笑的作品。
產品內的情感離我最近,讓我最感動的是微信上個版本啟動時Michael Jackson的圖片:你說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
至於選擇這幅圖背後的故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一定不是臨時急就篇,大家聚在一起說“來,我們頭腦風暴一下,搞個圖片上流一把”(oh boy, people are doing this every day huh?)
我只覺得:“微信的MJ閃屏是長期團隊氣質和某種情緒積累的自然流露。”
好的情感植入和輸出,本來就是主觀的,個人的。如果一個產品的第一負責人自己有鮮明的個性和思想,這事兒會比較靠譜。否則,我寧願看到一個不“情感”但是特性上有亮點的產品。因為,生硬的模仿的情感,很別扭。用的濫,很cheap;用的偏,很山寨。用Ricky的話:有的感覺很受用,有的卻如同怪味豆。
昨天和Ricky聊完,寫了兩條微博:
1. “和Ricky 聊產品,我說情感營銷一定要謹慎,因為這個本來是很難拿捏,嚴重依賴把關人的。濫學情感營銷只會生硬。讓我想起「圍城」里說的 "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的補丁,也照舊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 ”
2. “有句話說:「第一個用玫瑰比喻女孩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才。」微信的MJ閃屏是長期團隊氣質和某種情緒積累的自然流露。產品情感不是見到花花草草就眼淚汪汪 ”
你要做產品的情感植入和輸出,不是靠一堆碼字和公關的人頭腦風暴,是:首先你問自己,你對這個產品真的有情感嗎?
微軟看到蘋果iPod成功就攢了個團隊做Zune,結果做了幾坨垃圾。每次我看到Zune,我只能這么形容:When I look at this, it sends a shiver up my spine.。..
原因是什麼?
喬布斯:“Whenever we have a music event, we think it‘s important to remind ourselves why we do thi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reason we do this is like you, we love music.”
信息來源:知乎網
『玖』 市場營銷失敗案例
直接進中國知網查詢
『拾』 因為營銷意識不強的原因 網路營銷失敗的例子。
第一個心理誘因是建立參與感。回憶這樣一個場景,當你去商場購物的時候,賣衣服的導購員會建議你試穿,賣食品的老闆也經常讓你試吃,如果你一開始就拒絕, 那你肯定不會買,但一旦你試穿或者試吃後,你購買這個商品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商家的這種行為就是為用戶建立參與感。好的廣告也是這樣,如果你仔細觀察就 會發現,越是吸引人的廣告,往往就越給用戶建立參與感。比如說有這么一條跑車的廣告,我念給你聽聽,「駕駛這輛新車去逛一圈,感受下炎熱的傍晚駕駛時風吹 過你頭發的感覺,把油門一腳踩到底,嘗一下瞬間被沖擊力頂到座椅背後的滋味,看一下精美的電子顯示屏,這是這款跑車帶給你的速度」,怎麼樣,聽我說完你是 不是感覺自己在夕陽下開著這款跑車?這就是用語言或者畫面為用戶建立參與感。
第二個心理誘因是建立權威。黑衣路人 覺得人本能的心理傾向就是相信專業和權威,比如說 一個數碼小白想去買一個電腦,他一定會先問問身邊懂電腦的朋友該怎麼買,能不能陪 他一起去,告訴他各種型號的區別,最好連買哪個都幫他決定好。再比如有時候我們去買西瓜,都要慣性的問老闆這個西瓜甜不甜。所以商家給產品做廣告,很重要 的一點就是塑造專業權威感,比如你可以在廣告里列很多數字參數做對比,來顯示自己的專業。小米手機就經常在發布會上這樣做,然後得出自己行業地位領先的結 論,這也確實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
第三個心理誘因是建立聯系,就是把客戶已經知道的東西跟你的產品聯系起來,這樣就消費者才會更容易接受。比如說煙霧探測器剛剛面市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這 個東西是干什麼的。廠商在打廣告的時候就說,這個產品是「天花板上敏銳的鼻子」,一聞到家裡的煙霧就會發出警報。這個人性化的類比一出現,立刻就拉近了產 品和客戶之間的距離。還有一個例子,美國曾經出過一款產品,可以遠程式控制制汽車的啟動,在你離車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按一下鑰匙扣大小的按鈕,汽車就會自動 打火,你一上車馬上就能開走。最爽的是夏天,你一開車門就能感受到涼爽的空氣,再也不用像在蒸籠里一樣,苦苦等著溫度一點一點降下來。休格曼給這款遙控裝 置起了個名字叫「黑手黨的自動機關」,是不是一聽,就聯想到了黑手黨遙控汽車爆炸,眨眼間幹掉對手的火爆畫面?是不是很酷?
第四個心理誘因是喚起歸屬感渴望。黑衣路人 認為人人都有對歸屬感的需求,這是天生的。好的廣告就能做到喚起消費者的需求,讓他們感覺到買這個產品,我就能屬於我喜歡的 群體。舉個例子,美國的萬寶路香煙,它的廣告成功塑造了一種頹廢的雅痞之美,西方人都想要這種氣質,當然就喜歡萬寶路香煙;再比如,賓士汽車一直標榜的 是,開賓士的人就是財富的擁有者,那想做有錢人的人,想炫耀自己的財富的人就願意買賓士車;沃爾沃後來也採取了歸屬感的策略,宣傳說自己的用戶是學歷最高 的。隨後幾年,沃爾沃高學歷用戶果然越來越多。所以說,廣告只要給消費者想要的群體氣氛,他們就會自動歸隊了。